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发散思维的培养
摘要:发散思维是阅读、写作教学中常用的训练项目。摸索、总结在阅读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发散思维训练方法,对于贯彻新的《课程标准》,推进新的《课程改革》,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发散思维;《课程标准》;综合性学习;创造能力
        在时下的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一种以课堂教学为主平台,以课文阅读为基础,以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审视、思考课文内涵为内容的发散思维训练,逐渐成为了培养学生创造思维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由于这种训练系统的主要形式是发挥想象和开展辩论,主要特点是解放思想、开拓思路、鼓励创新、尊重分歧,尤其能够营造一种热烈踊跃的课堂气氛,符合当代教育改革潮流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要求,故而在教学实践中深受广大教师的青睐。那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高质量地开展这种发散思维训练呢?通过实践摸索,我对此有了一点粗浅的认识,总结了如下一套训练方法:
        一、精研课文,择点发散
        真正行之有效的发散思维训练不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灵光乍现”的即兴之作,而应该是经过周密策划、精心筹备的既定教学内容。那么,教师究竟需要做好哪些课前准备工作呢?我认为,关键是要精研课文,选择“可发散点”。何谓“可发散点”呢?是指课文中蕴含的具有一定引发、激活思维发散活动功能的资源基础。wWW.11665.COM换句更通俗的话说,就是课文中的一些能够启发学生进行多元化思考的问题。从理论上讲,一篇课文的各个环节和内容中都客观存在着“可发散点”。但是,不同“点”的可挖掘深度毕竟不同,能够引起思维发散的广度不同,对于训练的意义和价值自然也就不同。我在课前设计《愚公移山》一文的思维发散训练时,曾有过两个思路:思路a是将智叟与愚公的矛盾冲突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谁的想法更有道理;思路b是将辩证思考愚公移山的精神意义和现实功效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搬家”与“移山”哪个做法更合适。两相对比,我意识到思路a只挖到了一座“贫矿”,而思路b则探明了一座“富矿”,显然后者的选点更好。同样,在设计《陋室铭》一文的发散思维训练时,我也有过两个思路:思路a是将深入审视“往来无白丁”这句话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是不是没有文化的人就不能与其交往;思路b将思考“安贫”与“乐道”的内在联系拟定为“可发散点”,启发学生思考二者是否根本对立,绝对相互制约。同样,经过对比,我认为后一种思路更好。通常情况下,价值可观的“可发散点”并非一目了然,往往以隐性的居多,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前精研课文,以敏锐的眼光和缜密的思维寻找、遴选。
        教师“找矿”的时候,学生是不是就大可“袖手旁观”、“坐享其成”呢?当然不是。现代教育强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过程和培养学生主动探求问题的精神。《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新《课程标准》”)明确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综合性学习)。因此,训练前的准备工作应当由师生共同参与,一起精研课文,寻点选点,群策群力地“找矿”。在学生寻点选点时,教师应该给予一定的点拨和引导,帮助学生有的放矢地学习。我的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多注意揣摩课文中的矛盾冲突、人物性格、人物语言、观点阐述等重要元素,启发学生多思考对这些重要元素的理解是否可以呈现多元化,多推测其情节发展、人物行动和结局的形成是否存在多种可能性。鼓励学生努力突破自己的思维定式,多角度发散思维,敢于逆向思维。在形式上,我建议学生将独立思考与合作学习结合起来,分工合作,展开集体讨论。 
在学生为《愚公移山》和《陋室铭》两个训练选点时,我并没有急于将上述那两个已经预先考虑成熟的“思路b”直接交付学生,而是先组织学生精研课文,展开讨论,自己去分析,自己去发现。最后再将学生的“点”与我的“点”一并展示出来,任由学生二次讨论、选择。
        发散思维是一种辐射型的思维方式。它从多角度、多起点、多层次立体地、全方位地思考问题,是创造思维的核心。要开发和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二、在阅读教学中启发发散思维 
        思维时侧面多、角度多,是使人产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首要条件。语文教材收录的课文大多是名篇佳作,其中不少篇目是经典之作。虽然许多专家的注释、评论已沿用多年,但由于时代的局限性或其他原因,有些方面还可以重新认识和评价。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引导学生全方位考虑问题,进行讨论辨析,得出更丰富的结论。如《雷雨》一课中关于周朴园的人物形象,在分析了他残忍、冷酷、自私、虚伪的性格后,我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周朴园是一个反面形象,但是不是说他没有一丝一毫的人性呢?”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们纷纷发言,有的说:“周朴园当年不看出身而喜欢侍萍肯定有真情。”有的说:“周朴园一直没有忘掉自己的罪过,并把房间还摆设成当年的老样子,可以看出他对侍萍是有感情的,起码有负疚感。”这样的讨论,打破了传统单一的思路,使丰满的人物形象在同学们心中树立起来了,培养了他们多角度、多侧面的发散思维能力。 
        限于思想和认识水平,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常常表现出一种盲从,迷信课本和其他参考资料。鉴于此,我一直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广泛质疑,进而独立分析判断,而不要陷入呆听死读的境地。如一次阅读训练课分析王维《鸟鸣涧》一诗中“人闲桂花落”一句,参考资料上认为是写人闲花落的景色。但稍经提示,学生发现,桂花是在秋天开的,本诗写的是春景,又怎么会有桂花呢?于是课堂上展开了讨论,有的同学认为,诗中的“桂花”是虚写,而不是实景;有的同学认为,“桂花”就是“月华”,古人因传说月中桂树而常以“桂”代“月”,而“花”与“华”是同音同义;有的则认为,或者在某个地方也有春天桂花开的现象。虽然同学们的看法不一定准确,但通过讨论,培养了独立和发散思考的习惯。 
        三、在作文实践中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用创造性求异思维来指导作文,让同学对同一题材从不同角度、不同立意,用不同构思、不同方法进行创作,对学生提高写作能力十分有益。 
        清代文论家薛雪在《一瓢诗话》中说:“诗文家最忌雷同,而大本领人偏多于雷同处见长……惟其篇篇对峙,段段双峰,却异而不异,同而不同,才是大本领、真超脱。”我在写作教学中,对于标新立意的文章给予鼓励肯定,并向学生推荐一些立意新奇的作品。在以2000年高考作文题《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题目作文时,多数学生都是列举例证论述答案的丰富多彩。为此,我在讲评时,向学生推荐了一篇独树一帜的文章。文章认为,答案,尤其是正确答案是唯一的,但得到答案的途径可以是丰富多彩的,这就是所谓“条条道路通罗马”。 
        我在指导写作时,经常要求学生在观察事物时,要善于发现事物产生联想,“小”中见“大”。有的同学在经过指导后尝试写了一篇《天线的变迁》,通过写家乡的电视天线从无到有、从少到多而后又由多到少,即从人们没有电视到多数人家拥有电视,再到收看有线电视的变化,反映出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歌颂了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巨变的大好形势。经过一段时间的指导训练,学生在以小见大、形成独创方面有了很大进步。 
        总之,我通过教学中的多种尝试,使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得到训练并不断提高,培养他们不断实践创造性思维,逐渐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赵新蒲 [标签: 语文 发散思维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初中生物教学导入模式探究
    刍议谈话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艺术的探讨
    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之阅读理解的教学技巧
    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如何提高高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浅析
    散文阅读教学可以这样教
    现代诗歌教学突围的若干途径
    突显“过程性”,追寻英语课文教学的原味
    以建构性教学模式开展科学概念教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