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加强初中地理教学的学科渗透 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摘要】地理学科集自然、社会和环境于一身,其知识构建涉及许多学科,并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支撑。由于其本身的综合性特点,因此,容易找到学科渗透的结合点。地理中的自然部分与理、化、生等学科密切相关,人文部分与语、政、史等学科紧密相联。本文着重阐述地理与其他学科间的结合点、交叉点、生长点,并以之为根据在教学中进行学科间有机渗透,强化学生渗透意识,增强综合素质。
  【关键词】学科渗透;综合素养
  
  地理学是研究地理环境以及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兼有社会学科和自然学科的性质。其他学科是构建地理学科体系的重要基础,已经与地理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地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越来越紧密。在地理教学中加强学科渗透,不但是教学的一种手段和策略,而且还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和任务。加强地理与其他学科知识渗透有利于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突出个性,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优化教学内容,更加重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和综合素质的提高。现将初中地理与其他学科间渗透的结合点、交叉点予以阐述。
  1 语文在地理中的渗透
  在许多语文知识中隐含的一些地理事物或现象,在地理中渗透语文知识既增加趣味性、探究性,又可提高文学修养。
  1.1 诗词歌赋、名家名篇。例如:“橘生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水土异也”说明淮河南北气候的差异;“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让学生在体会诗句的意境中去勾勒诗句所描述的地形区;“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诗句揭示了地球自转的规律;“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诗句表达气候、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规律;“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诗句中包含了我国东部地区的季风气候特点、影响范围的知识;“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滔天浊浪排空来,翻江倒海山为摧”、“峨眉高万仗,夔巫锁西风。WWW.11665.cOm江流关不住,众水尽朝东。”分别描绘了泰山、桂林、钱塘江、三峡优美壮观的风景;“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说明洞庭湖具有调节长江径流、削减洪峰、调节气候等作用,从而说明围湖造田的危害和退耕还湖的意义。
  1.2 谚语、成语、顺口溜(口诀)、谜语。①谚语:如农业方面:“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农业季节性)。水文方面:“百川归海”(海陆间水循环)。气象方面:“春雨贵如油”(华北平原春旱严重)。②成语:如为了区分天气与气候分别用一些描写天气与气候的成语如“大雨倾盆”、“四季如春”。再如有关省区简称的成语,“秦晋之好”、“得陇望蜀”、“黔驴技穷”等。③顺口溜(口诀):如中国地形区特点的口诀,“青藏高原有雪山,远看是山近成川内蒙高原第二大,一望无际地面坦黄土高原黄土松,支离破碎多沟坎云贵高原峰岭众,岩溶坝子到处看塔里、准噶、柴达木,盆地内部戈壁滩,四川盆地山岭环,内有成都象把扇三大平原北向南,东北华北长江岸东北海拔200米,人民常把黑土翻华北又称黄淮海,海拔50地势坦河汊交织湖泊多,水乡遍布长江岸”。再如我国十四个陆上邻国记忆可编口诀为,“北面俄蒙古,朝鲜在东岸;西北哈吉塔,三个皆斯坦,印尼和不丹,四国在西南,西边巴基斯坦,还有阿富汗;南方三国家,老缅和越南”。④谜语:如在学习34个省政行政区时,让学生进行谜语竟猜:船出长江口(打一地名)—上海、欧洲停战(打一省会)—西安、碧波万顷(打一省名)—青海、两个胖子(打一省会)—合肥、久雨初晴(打一省会)—贵阳、银河渡口(打一地名)—天津等。
  2 数学在地理中的渗透
  在地理教学中巧借数学等基础学科知识去解决一些问题,不仅能够提高学习效率,而且有利于对培养学生的地理综合应用能力。初中地理计算主要包括:
  2.1 比例尺计算:主要内容:①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②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在同样的图幅上:比例尺越大,地图上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但表示的内容越详细;比例尺越小,则表示的范围越大,内容越简单。(记为“大小详、小大略”)。③两点间距离计算 :在比例尺地图上:实际距离=图上距离/比例尺。
  2.2 相对高度计算:在等高线地图上,两点间或陡崖相对高度:公式:(n-1)d ≤h<(n+1)d (n为两点间或陡崖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
  2.3 温度计算: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降低,海拔高度每升高1000米,温度降低约6摄氏度。公式:t=(h∕1000)×6 (h为两地相对高度,t为两地温差)
  2.4 区时的计算:①求时区:时区数=已知经度/15°(商四舍五入取整数,即为时区数)。②所求区时=已知区时±时区差(“±”取值原则为“东加西减”,时区差原则为“同减异加”)。
  2.5 日界线日期的计算:向东减一天,向西加一天。记为“东东西,减一天,西西东,加一天”。
  2.6 人口自然增长率的计算:①出生率=(年内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②死亡率=(年内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③人口自然增长率=(年自然增长人数/该年年平均人口数)×1000‰ =出生率-死亡率。
  2.7 人口密度的计算:人口密度=人口总数/面积(单位:人/平方千米)。
  此外初中地理教材中配备了大量的统计图表,如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这些图表提供的数据是说明地理问题的重要依据,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解问题的能力。
  3 英语在地理中的渗透
  在教学经纬度、经纬网时,对于东西经、南北纬的符号,学生难记易混,我便教读学生几遍单词 :东(east)、西(west)、南(south)、北(north),或者将四个字母组合成单词“news”( 新闻 ),学生很快就明白这几个符号原来就是这每个单词的头个字母,并且迅速记住。当还有少数学生仍不够明确时,又提醒大家,物理课上看到的磁铁,n表示什么?s又表示什么?这时大家就都记的住了。此外,在讲解一些重要地理事物和概念时,充分利用教材附录中的中英文对照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4 物理在地理中的渗透
  很多地理规律中渗透着物理原理,借助于物理学科中的光学、热力学、电磁学等知识可以解释某些地理现象。如通过海洋和陆地比热容差异解释同纬度海陆气温的不同及季风气候的成因;根据气温和气压的关系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形成;根据地月吸引力解释钱塘江潮的形成;通过“不同介质对波传递的影响”说明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变化。

  5 化学在地理中的渗透
  许多地理现象的发生,往往是化学作用的结果。比如岩石的风化、喀斯特地貌形成,以及当今世界突出的环境问题的产生如光化学烟雾、臭氧层的破坏、酸雨、温室效应、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都与化学有关,如果教师适当应用化学知识加以讲解,会使教学难点浅显易懂。例如,喀斯特地貌的形成:喀斯特地貌的形成是石灰岩地区地下水长期溶蚀的结果。石灰岩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caco3),在有水和二氧化碳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氢钙[ca(hco3)2],后者可溶于水,于是有空洞形成并逐步扩大。化学方程式为:caco3+h2o+co2= ca(hco3)2.此外,利用化化学手段和工艺也是治理环境污染的最重要的途径。
        6 生物在地理中的渗透
  生物是在地球发展历史中产生的,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地理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是生物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因此地理教学内容和生物知识在很大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在地理教学中适时穿插生物知识和原理进行讲授,也是十分必要的。如联系气候条件解释新疆瓜果优质及西藏青稞亩产高的原因(如新疆瓜果特别甜是因为新疆夏季白天光照强、气温高,光合作用强,夜间气温低,呼吸作用微弱,营养物质分解少,使产生的糖分得到积累。);在讲中国农业时,结合各种农作物的习性和环境条件的关系说明中国农业布局和耕作制度;在讲世界气候类型时,可借助植物个体形态、生理机制等方面的特点来联系各种气候的特征。
  7 思想政治在地理中的渗透
  地理学包含着丰富的人文地理知识如人口、聚落、文化、语言、宗教、社会、经济、旅游、人地关系等相关内容,地理教学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舞台,在地理教学进行德育渗透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教学中应向学生主要渗透以下方面: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热爱和平的教育、环保教育、科学发展观教育、唯物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关心时事教育、法制教育等。如在教学西亚地区时,可联系当前的巴以冲突和以往的伊拉克战争、阿富汗战争、海湾战争,让学生对中东地区局势有初步了解,再结合教材让学生明白冲突的主要原因有地理位置、石油资源、水资源等因素,从而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在教学台湾一节时,给学生描述连战、宋楚瑜、吴伯雄的大陆之行,陈水扁的台独阴谋等,让学生深刻认识到台湾是祖国领土神圣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再如给学生介绍印度洋的海啸、海地智利的地震、墨西哥湾漏油、舟曲泥石流、青藏铁路的修建、三峡工程、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的进展等等,既让学生了解关心国际国内大事,又让学生认识了外面的世界,起着一箭双雕的作用。对于人文地理中的资源、人口、工业,农业等知识的教学,要引导学生树立生新的资源观,价值观和可持续发展观。例如,讲工业布局时,要让学生认识:经济增长不等于经济发展;合理的工业布局应是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综合体现。哲学方面的世界观与方法论和“按客观规律办事、正确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事物都是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等,大都可以运用其分析许多重大自然地理事件和人文地理热点的形成机制和发展趋势。如“长江流域水灾的成因与治理”、“黄河下游断流原因及治理措施等”。
  8 地理与历史的渗透
  进行史地知识的有机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时空观。任何历史事件必然发生在一定时间,一定地域;任何一个地域,必然有它的过去、现在,地域见证了历史的发展,历史把这一地域的过去与现在联系起来。讲到世界人种和语言分布时可联系西方列强的贩奴史和殖民史;讲到第二亚欧大陆桥时可联系古代的丝绸之路;讲到 “中国土地资源保护”时可联系古巴比伦王国的兴废;谈到城市布局,工业分布不禁要联系到工业发展史;提到中东石油就自然联系时政中的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等及当今的石油贸易等。
  9 音乐在地理中的渗透
  音乐能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在地理教学中适时引入歌曲,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曲《长江之歌》能让学生在激昂的旋律中去领略滚滚长江的气势;一曲《洪湖水,浪打浪》能让学生在婉转的歌声中去品味江南水乡的韵味;一曲高亢的《青藏高原》可让学生加深对青藏地区的了解;一曲粗犷的《黄土高坡》可让学生增强对季风气候的认识;一曲《天路》展现了青藏铁路宏伟的工程场面和艰辛的劳动景象;一曲《乌苏里船歌》展现了赫哲族人民勤劳朴素的民族风情。
  10 美术在地理中的渗透
  画图能力是学习地理的一项重要技能,地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以自己的审美方式去发现美、创造美。譬如学习了34个省级行政区后,让学生剪、拼、描、画中国政区图(七大洲、六大板块、重要国家、长江、黄河图也可以这样)。

  总之,强调学科间的渗透、交叉与综合,注重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反映了素质教育的要求,也对地理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吸取新的科技信息,特别是知识交叉点相关学科的知识,不断钻研新教材,探讨新教法,与其他学科教师加强交流,努力熟悉地理与其他学科知识规律上的个性和共性,使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向广博和精深方向发展,这样才能适应当前的形势,完成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使地理课堂充满生机与活力。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刘修壮 [标签: 初中 地理 渗透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初中生物教学导入模式探究
    刍议文化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刍议谈话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写作有效性初探
    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之阅读理解的教学技巧
    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方法
    探究怎样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理
    加强采购管理降低采购成本
    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