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语文教学要为培养创新型人才服务,创新思维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核心。创新思维是指用新观念、新方法进行独立思考创造出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思维过程。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积极的求异思维、活跃的灵感和独立思考是刨新思维的主要特征。
  一、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敏锐的观察力
  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观察能力是发展学生认识能力的基础。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人宝山空手而回。达尔文从小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对动植物和矿物的观察和钻研劲更大。他曾说过:“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察觉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比如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比较观察来指导学生写作。我特意在班里找了三位身材高矮不一,胖瘦各异的学生,请他们站在讲台前,让全班同学观察他们身材的不同特点,然后写短文,题目是《高矮胖瘦》。通过这样的比较观察,使学生掌握了描写方法;又如我在教学《松鼠》一课时,让学生从亲戚家找来了只真的松鼠,让学生观察思考并口述松鼠面容、眼睛、四肢、躯体、尾巴的特征,再结合课文体会作者是如何运用准确、生动的语言描绘其外貌及习性的。通过对实物的观察,可以引起学生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更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力。
  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想象力
  “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思想应当自由驰骋,要敢于想前人所未想,尤其是中学生,心思不活泼者是不会有什么创造力的。Www.11665.coM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如在教《周总理,你在哪里》一课时,教师运用投影、图像和配乐朗读相结合的方法,以画面展示,音乐烘托,语言渲染,来展现课文内容,从而创设一种融情融景,情景交融的境界,使学生在感知理解的基础上,从心灵上受到感染,进而产生丰富的想象。通过这样的教学,周总理为革命日夜操劳,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光辉形象就会浮现在眼前,进而会激发学生对周总理的无限敬仰与怀念。还可以根据课文言尽意未尽的语言材料,设置疑问,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故事的多种结局。如学了《皇帝的新装》一课后,可以布置续写练习:皇帝游行大典完毕之后,是怎样酬谢两个骗子的。这样既帮助了学生领会了原文精神,发挥了想象力和创造力,又提高了写作的兴趣。
  三、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发展求异思维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讨论是激励求异思维和集中思维的有效途径。如讲《背影》时,教师指出一般文章写人的方法,往往是正面描写人的肖像和神态,但是这篇文章却一反常态写人的背影,它的妙处何在呢?老师可以提问:假如把题目换成《我的父亲》会怎样呢?这样,造成悬念,学生会饶有兴趣的钻研课文。如贺敬之的《回延安》这篇课文的题目看似平实,却饱含作者深情,教师可以于无疑处质疑。“作者并非延安人,题目为什么称作‘回延安’?如用其他字替换‘回’字行不行?”这些问题的设计训练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也加深他们对课文的理解。
  四、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培养思维的灵活性
  为克服思维定势,在语文教学中,应鼓励学生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并用,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同类型的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如教《故乡》一课,讨论杨二嫂是好人,还是坏人,还是中间人物,还是“多余人”?提出多种设想,研究杨二嫂好与坏的具体表现,最后认识到杨二嫂是封建社会的小市民典型,是病态社会扭曲的形象。所以我们在分析人物形象时,要广辟蹊径,从多角度思考问题,逐步养成多方位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增进学生的语文创新思维能力。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因为它在思维活动中有助于推陈出新,产生大量新奇独特的构想。而直觉思维则是对客观事物本质规律的敏锐洞察,直接理解和整体判断,是一种灵感的迸发和认识的顿悟,是创新思维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五、发挥语文教材蕴含的创新教育因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创新精神
  创新意识来自质疑。巴甫洛夫说:“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索的动力,是创新的前题。”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教材所蕴含的创新教育素材,鼓励、启发、诱导学生多提问,多质疑,就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迅速提高。《孔乙己》一文最后有这样一句话:“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有的同学质疑说“又是‘大约’,又是‘的确’,究竟死了没有?”疑问一个接一个,促使学生不断地进行判断,始终处在积极思维状态,激发学生独立思考。从故事情节发展中,会让人毫不怀疑地想到,孔乙己除了死,不会有别的出路,让学生在猜度和肯定的语气中得到答案,因而锻炼了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
  语文教学应当努力实施创新教育,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语文学习的思维方法,在读写听说活动中表现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发创造潜能,培养成为创新型人才。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刘华 [标签: 语文 创新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初中生物教学导入模式探究
    刍议谈话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艺术的探讨
    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之阅读理解的教学技巧
    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如何提高高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浅析
    散文阅读教学可以这样教
    现代诗歌教学突围的若干途径
    突显“过程性”,追寻英语课文教学的原味
    以建构性教学模式开展科学概念教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