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语文课堂应该加强朗读训练
初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朗读,在朗读中整体感知,在朗读中培养语感,在朗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忽视朗读的现象仍十分严重,这在一些农村初中尤其突出。教学实践证明,语文课堂书声朗朗能促进学生心智发展,对语文教育教学改革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朗读是感知教材内容的基本手段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朗读课文,就是对学习内容的感性认识,朗读的遍数越多,感性认识就越深,就更易发展到理性认识。心理学特别强调“直观教学”,而语文教学中的“直观”最主要的就是语言的直观。它包括对课文的范读、讲解和学生朗读。范读,是教给学生感知教材的方法;学生朗读,是对教材的直接感知;讲解,则是在学生充分感知教材的基础上加深对教材的理解。
 二、朗读能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与体会
 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够抓住朗读这一环节,并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同时参加活动,使学生“目视”、“口诵”、“耳听”、“心思”,从多方面立体化地感知教材,就一定能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体会,看到课文的别巨匠心和文章的要义,领悟文章的妙处,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朗读是培养学生语感的主要方法
 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一种感受、理解、表达的能力。这种能力,只有通过长期刻苦的朗读训练才能获得。尽管我们在默看一篇文章或诗歌时也会受到感染,但当我们把它读给别人听时,就不一定能感染听者了,这就是朗读能力和语感能力在起作用。Www.11665.cOM如果要把一篇文章中的喜、怒、忧、思、悲、惧、惊等情感准确地表达出来,送到听者的心里,使之受感染,就非有很好的语感不可。而这要通过对文章反复朗读,对文中情感的反复体会、领悟,再加上适当的语气和语调,才能产生好的语感效果。
 四、朗读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促进语言与思维的统一发展。”而这一目标的完成,朗读教学担负着十分重要的任务。通过朗读,把语言文字化作鲜明的视觉形象再现在学生面前,唤起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自觉或不自觉地获得语感,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使学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历其事、如临其境,从而受到教育和感染。
 五、朗读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语文教材所选的课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从学生的审美需要出发,用感情线牢牢地牵住学生,以情激情,有效地传情播情,让课堂充满诗情画意,引导学生处于自由、愉快、活跃的气氛和抒情格调中,调动情绪,饱含感情地朗读,从而让学生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意境美,并从中受到感染,得到教育,提高审美的情趣与能力。
 如何开展朗读训练,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呢?笔者以为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来进行。 
 1.激发兴趣,注重积累。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师通过课内朗读教学,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让学生乐于参与,无疑是培养学生朗读能力的当务之急。
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声情并茂的示范朗读感染学生,也可以通过配乐朗读或播放朗读录音熏陶学生;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以体验感情,也可以鼓励有朗读专长的学生进行有个性理解的朗读来带动其他同学主动参与。总之,只有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朗读教学才能初见其效。

      2.教师示范,指导朗读。
      范读能帮助学生正音,培养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感情,可以丰富学生的词汇。有声有色的朗读,会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作品中优美、准确、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尤其会使学生着迷,范读传达着朗读者的态度、感情,这些都会强烈地影响学生,容易使学生的思想感情和教师发生共鸣。如小说《最后一课》的结尾部分:“忽然教堂的钟敲了12下,祈祷的钟声也响了……写下了两个大字:‘法兰西万岁!’”在朗读时,要把韩麦尔先生痛苦、哽咽、激动、惜别等复杂的感情表达出来,从而使学生感受到一个呼之欲出的高大的爱国主义者形象。
     3.确保时间,精讲多读。
      要有好的朗读效果,必须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不让学生多读,就不可能达到正确、流利的朗读效果。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文内容的理解得靠学生自己读懂,不能只靠老师讲解。但多读并非教师不讲,让学生一味地多读,反而对教师的“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节课40分钟,学生多读了,教师的讲就必然少了。时间少了就只能精讲,这就要求教师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问题摒弃那些烦琐的内容分析,去掉不必要的提问,把时间“挤”出来,让学生多读。
      4.面向全体,因材施教。
      朗读教学中要想学生都能进入角色,去细心品味课文内容,可根据各个学生的特点和朗读水平的高低,组合成朗读小组,发挥差异互补作用,让学生再上台阶。在课堂初步朗读训练的基础上或检验朗读效果的时候,以朗读小组为单位,由朗读小组长给小组成员分工,按不同的角色,深刻体会人物性格的特点,还可以进行分组比赛,引发竞争意识;也可随时点拨、指导,调整情绪,使之产生激情。这样,既能使训练落到实处,又能在训练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扩大训练面、受益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5.理解品味,感悟动情。
      在学习文学作品特别是抒情类课文时,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引导学生去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教朱自清的《春》,可以和学生一道先听录音范读,然后让同学们模仿录音朗读,要求感情丰富,并体会字里行间所传达的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意境美。在听范读时,同学们已经被带入了一个充满鸟语花香的世界,他们自己读课文时,自身的情感也会被带入朗读之中。由此朗读拨动了学生情感的心弦,使他们从朗读中品味作者真情,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受到更深更强的感染。
 全国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认为“语文教学就是要以学生诵读原文的练习为主线,就是通过多种方式联系学生的原有知识和经验去领悟课文的内涵。”让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把课堂给予学生,让他们动口动心地读,读出课文的情,读出语文的美。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李兴民 [标签: 初中 语文 训练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初中生物教学导入模式探究
    刍议文化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刍议谈话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写作有效性初探
    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艺术的探讨
    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之阅读理解的教学技巧
    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方法
    点亮“对话”,引导语文教学走向自由
    反思高中语文教研工作的误区
    构建大语文价值观
    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学的新思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