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探究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摘  要】本文认为,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传授历史知识的同时,要向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让学生在掌握历史知识的同时,掌握基本的历史思维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关键词】历史教学  思维方法  培养策略

        《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中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上,明确指出:“要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历史教学中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及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实践中,应如何通过历史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思维方法。
        一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唯物史观    
        要培养学生历史分析的思维方式,教师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把历史人物、制度、思想等置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并坚持不懈的运用,可以让学生以公正地、辩证地思维方式,评价不同时期的不同事件、人物等的历史地位及作用。wWw.11665.com
        以历史人物为例,在进行中国近现代史“洋务运动”一节的教学时,教师可有意识地运用历史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把曾国藩放到特定的历史背景中去评价,使学生们认识到他有镇压太平天国运动的消极一面,也有办洋务的积极一面。理由是由于洋务运中引进了一些西方近代的科学技术,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西方经济扩张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经过这样的分析,使同学们对曾国藩这一历史人物有一个辩证的立体认识。善于把事件和人物放在具体的历史条件下进行分析和评价的思维习惯。每个具体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因此,对事件或人物在历史上所起的作用进行评价时,一定不要用今天的标准去评价古人,而要看到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这些人是否顺应了历史潮流,是否比他们的前人提供了新的、有进步意义的东西;评价以往历史事件,看它是推动了还是阻碍了历史的进步,这是评阶历史人物的功过、历史事件是非的唯物史观,也是良好的历史思维品质。
        二 在历史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前后联系的思维方法
        历史上的一切现象和事件本来就是彼此联系、互相制约的。 
所以我们在看待这些历史现象和事件的时候,应当具体地、全面地、综合的分析与之相联系的诸多方面,以便准确地加以把握和分析。例如,在分析“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要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这一问题时,教师可引导学生综合分析当时的国内、国际形势,即国民党亲英派和亲日派的利益,张学良、杨虎城的处境,中国共产党和共产国际在这个问题上的主张等。通过融会贯通地分析,让同学们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了全面的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能够触类旁通,有机地联系思维方法来分析所遇到的历史问题。

       三 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法的思维能力
        “分析”和“综合”是认识历史现象和形成科学概念的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综合,综合必须以分析为基础。例如,在进行《南京条约》的讲解和分析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时,可以先引导学生把中英《南京条约》分析为“割地”、“赔款”、“开商埠”、“协定关税”等项目,再将分析出的各项逐条认识后加以综合地观察理解,得出结论:中英《南京条约》及其附件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端。
        四 比较分析法的思维能力,是历史教学中要培养的能力 
        运用这种方法,对客观事物既能看到它的正面,也能看到它的反面;既看到它的主体,也看到与它相联系的外部条件;既分析现象,也能透过现象看到它的本质;既能认识它的现状,也能比较准确地预见它的未来。比较分析法是一种具体的、实用性的复习方法,在时间安排上没有明确规定,可以与及时复习法、小结复习法、总结复习法交叉使用,形成立体复习网络。
        比较分析法是在确定事物之间同异关系的一种思维方法,是矛盾的统一性与对立性的直观运用,比较的思维过程就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以确定事物的异同。分析的思维过程就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若干部分,然后再把事物整体的个别特征或个别属性分解出来的思维过程。具体地讲,比较分析法就是通过对历史教材中的教学内容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进行对比,通过对客观历史事物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能够比较客观、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的思维过程和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当然比较并不要求面面俱到,而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选取不同的角度加以比较。比如,“戊戌变法”与日本明治维新进行比较,可以从中国和日本两个国家变革历史背景的不同角度,去分析成败的原因,说明戊戌变法失败、明治维新成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思维能力在人的诸多能力中居于核心地位,是各种能力发展的基础。教师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按照历史学科自身的特点进行思维活动,提高历史思维的品格,养成良好的思维品质。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把启发学生的历史思维,着力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并把它作为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主旋律。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程增良 [标签: 高中 历史 方法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幽默教育法在高中英语中的运用
    探究怎样加强建筑工程施工过程的质量监理
    OEC管理模式在高校花样跳绳运动队训练效能控…
    探究有线电视财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生物实验课探究式教学模式初探
    立足主动探究 发展思维能力
    理解实词、虚词在高中文言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二氧化碳探究教学
    生活教育理论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及效…
    如何提高小组合作探究学习的实效性
    浅谈在高职院校开展企业文化教育的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