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试论高职高专大学体育的考核评价
论文关键词: 大学体育 考核评价体系 建立 
  论文摘要: 建立一个科学的高职高专体育课的考核评价体系,是当前高职高专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国民体质增强的需要。有效的考核评价内容、方式、方法将很好地引导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意识与习惯,从而提高国民体质健康水平。 
   
  前言 
  每一种教育都是服务于某一行业或类别当前或今后的实践和理论需要,高职高专学校的体育教育也是服务于当前或今后的社会体育锻炼实践,加强大学体育教育的指导和管理,是增强中华民族体质、振兴民族精神的需要。一些高校体育教学理论的考评基本上只考查学生对体育的基础性知识理解和掌握情况,运动的考评基本上效仿采用竞技方式,如只教几次急行跳远,就采用竞技体育规则考核一般的大学生,考核他们的竞技能力和水平。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混淆了教学成绩考核与运动竞赛成绩测量两种不同内涵的概念,另一方面也说明高校体育教学没有自己适用的考核评价方法,只好借用竞技体育的做法。这样的标准显然已经偏离了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或学校的综合情况[1]。 
  保罗·郎格朗在其代表作《终身教育引论》一书中指出:“如果将学校体育的作用看成无足轻重的事,不重视学校体育,那么学生进入成年后,体育活动就不存在了;如果把体育只看成是学校这一段的事,那么,体育在教育中也就变成了插曲。”在这里,他不仅明确地提出了教育与体育的关系,更清晰地指明了终身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Www.11665.cOm学校体育着重解决学生在校期间的体育教育能否使其终身受益的问题。体育教育贯穿于人的一生,必须保证体育教育的统一性、完整性和连贯性。只有从理论上明确高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这种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才能在大学体育课的教学与考核中更好地贯彻终身体育思想。 
  1.体育知识与掌握锻炼方法的考核 
  长期以来,运动技术教学一直是我国大、中、小学体育的内容,而怎样实现体育增强体质、发展和完善人体的任务,却找不到科学的发展方向。很多人也一直认为,运动就是健身,运动就是增强体质,其实,健身和增强体质的方法并不是各种运动的本身,需要科学地根据运动生理学等知识加以组合、应用,才能产生健身效果。学会了运动只是拥有了健身手段,是用运动去健身的开始,而解决学会运动之后如何科学健身的方法问题则是当前体育教育所欠缺的工作。大学生们只有掌握了体育锻炼方法才能使实现体育增强体质成为可能,只有用方法为训练和健康锻炼的需要服务,才能提高训练和健康锻炼的效果,避免各种不利的因素。 
  在当前的体育教育中,教师常常只教会学生运动技术就完事,考核评价也是考技术水平和运动成绩,至于什么体质水平的人适宜使用什么项目锻炼和运动强度多少适宜,就基本上不涉及,所以很多人就只知道如运动训练般“更快、更高、更强”地猛练,这当然不是科学的锻炼方法,非但不能对不同个体的身体产生健身作用,有的反而会对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因此,教师教会学生科学的锻炼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会科学的锻炼方法也是当前体育教育的当务之急。 
  2.平时成绩的考核 
  2006年9月18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公布了《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调查显示:国民肺活量、握力等身体机能综合指数与2000年相比下降了9.65%,身高、体重等身体形态综合指数也降低了0.86%。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杨贵仁介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肥胖和视力不良检出率,在5年间持续上升,已经成为青少年体质和健康的最大问题。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日前联合发布文件,对提高学生健康素质提出了一系列新举措。其中包括在高中毕业学业考试中增加体育考试,将体育考试成绩作为高校录取新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在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中,参与体育活动的表现要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第二次国民体质监测报告》认为:造成国民体质下降的原因之一是从小没有养成锻炼的习惯。对此,《英国医学杂志》表示:体育锻炼的缺乏,是造成肥胖的罪魁祸首。国际生命科学协会教授陈春明认为:很多家长还缺乏让孩子参与锻炼的意识,或者根本不知道怎么去锻炼。有些家长希望孩子最好在学校平平安安,从主观上不希望孩子参加过多的体育锻炼,回家后,孩子坐在书桌或者电脑桌前,根本不去锻炼。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肯定会造就很多小胖子。
  锻炼的习惯问题牵涉到一个平时训练问题,平时成绩的考核评价是体育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打破体育教育即运动训练,考试唯技术与成绩论,贯彻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规定的原则与要求,遵循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建立以增强学生体育意识、发展学生健康观,切实提高大学生体质,贯彻“终身锻炼”的思想理念的需要,也是素质教育的需要。通过平时成绩的量化研究,推动高等学校体育课考核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合理性建设。 
  考核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大学生树立终身体育锻炼的思想与习惯。许多有识之士都希望考核评价能够数量化、标准化。把似乎属于“印象分”的学生平时成绩进行数量化,通过平时成绩的考核评价促锻炼,以锻炼强体质。尽管做到这一点有很大的难度,但还是需要努力,需要探索。事实上,如何通过考核去评价影响人内在的世界观和价值取向,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 

  3.运动素质的考核 
  长期以来,高等学校的体育教育推行竞技体育,体育课进行的是竞技体育的运动技术教学,考核考的是运动成绩,这种唯运动成绩论的方法曾为推动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发挥过作用,但其弊病也是显而易见的,例如完全没有考虑不同学生的先天素质和运动爱好,不能正确反映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当前,这种情况有所缓解,其一是引入人性化概念,尊重学生的运动爱好,学生可自由选择学习项目,有的学校实行了体育课的“三选”模式和运动项目的俱乐部形式教学的探索。其二是引入了学分制。学分制具有良好的包容性,从学习时间上的包容性是最好的,基本上解决了有些学校因教学安排不便而将体育课安排在不合适的时间上的问题,学生可以按自己的习惯、情绪和体力情况选择自己的锻炼时间;也同时解决了学生选择自己信任的教师上课问题,增强了学生锻炼的积极性和自觉性,锻炼效果也更好。其三是引入并加大了学生平时成绩的权重。一些无法推行“三选”模式或选修课等有效办法的学校,引入平时成绩考核,并加大了学生平时成绩考核的权重,这种不再唯运动成绩论的办法增加了更多的人性化元素,对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也是有利的,使学生充分积极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学生的运动能力水平受遗传和自身的因素很大,有的人不用努力就可以达到标准,有的人怎样努力都达不到标准。因此,不能把量化指标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的唯一指标。那是不是说运动成绩就不用考了呢?在当前的教育体制和国民体质体能水平还较低的现实情况面前,运动成绩的考核还有存在的必要,还有存在的现实意义。通过合理有效的运动成绩的考核能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身体素质的不足。不进行考核,没有好坏的说法,就谈不上哪些训练存在问题,哪些训练项目需要用功改进,也不知道哪些训练内容重要,同时也会导致不明白自己的优势在哪。 
  4.体育考核评价标准问题 
  体育考核评价要树立“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评价理念,应多标准化。高职高专学生来源复杂、年龄与身体素质情况也参差不齐,我们不能以唯一正确的评价标准去衡量不同条件、不同素质和不同对象的学生的训练活动和体育知识能力的提高。应在正视不同学生身体和运动基础的差异的基础上,将体育理论的考评重心转向对体育思想、知识和体育科学基础与文化素养的考评,将运动考评的重心转向对教学项目的技术原理、运动价值、动作效果的知识维度和体育综合能力的考评等。只有这样,考评才能充分发挥它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指导作用,使学生真正地理解体育及其对生命的意义与价值。 
  高职高专学校应根据学生不同的情况与条件,制定合适的各项体育合格标准。其标准应当能促进不同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有利于学生各项体育素养的提高。以考核学生的学习态度和教学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程度为中心,更好地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对那些运动技术水平一般,学习又很刻苦的学生是一种激励。既重视学习的结果,更看重学习过程。以往把阶段性的测验与考核作为体育课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根据体育的特点,必要的测验还是必要的,但是更要看重学习过程,主要看学生的参加情况和学习态度。从技术评定向能力评定过渡,对运动技术能力的评定,重点看学生能力是否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重视学生体育实际能力的提高并给予适当的分数,是符合现代教育评价的思想的。 
  结语 
  考核评价高职高专大学生体育成绩,是高职高专体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对大学生体育学习活动及其效果的价值判定。长期以来,公共体育课的学生成绩评定基本上沿用专业体育课的评定方法,直接的后果是导致部分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较差的学生虽然学习很努力,却不能取得好成绩,甚至不及格,而一些体育基础和身体素质较好的学生,即使上课不认真、不训练,也照样能获得高分。这严重地挫伤了一些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也影响到体育教学的效果。考试是指挥棒,直接引导学生的学习目的和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考核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是贯彻考试目标和有效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方面,一个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与标准是以前的工作中欠缺的,以前它的随意性和不透明性引起诸多问题,通过努力能在科学、合理的角度予以完善,考得好、考得得法,就能正确引导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培养大学生们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考得不得法,就会流于形式,向学生传递错误信息,误导学生,不利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李飞腾.当前我国高校体育教学的现状及教育策略[j].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3,(1). 
  [2]刘忠武.关于体能训练原理的思考[j].体育学刊,1996.1:108. 
  [3]高斌,徐明欣,李瑞年.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评价的改革[j].体育学刊,2003,10,(6). 
  [4]孙有平,罗达勇,陈宏.普通高校新体育课程成绩综合评价系统的建立与使用[j].体育学刊,2004,11,(2).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张焕臣 曹超 [标签: 大学 考核评价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如何提高高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浅析
    试论项目管理模式下的质量管理
    试论建筑施工安全管理问题及措施
    高职环境艺术专业教学中空间创意思维培养的…
    试论编辑加工和校对中的思维差异及转换
    试论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
    论高校改革中的学校效能建设
    试论网络文学的研究路径
    科研项目立足加强高职实验室内涵建设之探究
    浅析高职院校普通化学课程有效教学
    加快广东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建立多元化的中…
    试论作文训练的一条新思路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