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关于历史教学如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动机
论文摘要:要适应当前推进课改、规范办学、提升质量、全面育人的时代要求,中学历史课堂就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和思维定势,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调动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论文关键词:历史教学;动机激发;抗日战争;教学设计 
   
  要搞好历史教学,就应该了解学情。为此,我曾开展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学生对历史课不感兴趣,动机不强,学业成绩差。原因主要有:教师很多还是照本宣科,没有凸显历史学科的独特性;多样化和开放式教学环境营造不够;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教材中的现成结论,忽视知识的生成过程;学生在初中阶段的知识储备不足。要解决中学历史课堂存在的问题,如何精心设计课堂教学,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尤为重要。本文结合“抗日战争”专题教学就一些尝试性探索进行阐述。 
   
  一、从现实生活入境,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课堂要改变学生课上兴味索然的现象,首先设法在上课伊始就要紧扣学生心弦。所以新课导入的引线功能显得尤为重要。 “抗日战争”专题开始,就用课后“学习延伸”内容引入:“2003年8月4日上午,中国公民李贵珍在齐齐哈尔市一个工地上发现五个铁桶,其中四个整体完好,一个在挖出来时被弄破,里面的“油”溅得到处都是。李贵珍和同伴将这几个铁桶切割开,送到废品收购站,并将桶内的油状物倒在水坑里。wWW.11665.coM当天晚上,李贵珍等人先后出现头痛、眼痛、呕吐症状,被送到医院,确诊为芥子气中毒。在十几天里,就有四十多人中毒,李贵珍等人经抢救无效死亡。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最严重的一起芥子气中毒事件,毒源就是当年侵华日军遗留下来的化学武器。芥子气是一种糜烂性毒剂,曾有“毒剂王”之称。1937年,日军在齐齐哈尔设化学武器部,后称“五一六部队”,进行毒气研究。日本投降前夕,“五一六部队”将大量化学武器就近掩埋或遗弃。目前,中国已有十多个省发现过日本遗弃的化学武器,约有两千名中国公民在和平年代受到伤害。中国的土地上仍然有两百万枚侵华日军遗弃的化学炮弹。”这样从日军遗留的化学武器伤害中国人民入手,通过图片展示和内容表述,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激情,进而上升到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感的高度。 
   
  二、触动学生心灵,唤醒生命意识 
   
  历史课堂不单单是知识技能的传授和培养,还必须要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的体验与升华。“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国情,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人文主义精神理解。”①在实际教学中因缺乏内化的强大情感动力导致学生缺少学习热情,甚至麻木不仁的现象是存在的。若要改变或避免这种状况,教师要充分挖掘历史教材中丰富的情感教育素材,去培养学生积极的生命情感,展示真实而鲜活的历史课堂,真实的历史才会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进而,把学生对生命的追思引向深处,焕发其对生命的珍爱和同情。历史学科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包括文字资料、影视资料、历史文物、历史遗迹等,教师课堂上就要充分挖掘这些可利用的来自于课堂内外丰富的历史学习资源。在 “抗日战争”专题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反映战争惨烈和日本法西斯大肆杀戮场景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如《淞沪会战》、《血战台儿庄》、《屠城血证》等。从而激发学生对日本法西斯残暴行径的愤恨以及珍惜和平和珍爱生命的情感;也可以在课堂上模拟场景,让学生扮演死者、伤者、孤儿等不同角色,去亲身体验与死亡相关的情景,那么学生就不会面对3500万同胞伤亡的数字而无动于衷,从而触动了学生心灵,唤醒了学生的悲情意识,弘扬和培育了民族精神,培养热爱祖国、发奋读书的民族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三、设置历史场景,体验感悟动情 
   
  按照新课程三维目标的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要紧紧围绕教学内容,创设形式多样的历史情景,再现一个个鲜活的历史生活场景,以此去感染和震撼学生,让学生从现实中走进历史,置身其中去体验和感悟历史,形成自主学习的活水源头。在 “抗日战争”专题中,可以设置下列历史场景: 
  一名英国战地记者为了真实报道中国的抗战,从民国二十年初夏来到中国直到民国三十四年深秋回国,在长达14年的中国生活中,下列哪些情景他可能真实经历和记录?(1)民国二十一年春在东北长春看到青天白日旗被新的五色旗取代。(2)民国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在西安看到当时任职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和西北剿匪总司令蒋中正被扣留的军事监禁事件。(3)民国二十六年九月在上海看到中国军队誓死卫国和抗击日军惨烈的战争场面。(4)民国二十九年九月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看到八路军发动了一次大规模全线出击日寇的战略性进攻战役。(5)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在南京国民政府中央军校礼堂见证了侵华日军总司令、日本投降代表冈村宁次无条件在投降书上签字的情景。(这几个场景他都能经历和记录:1932年3月日本扶植清废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政权;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张学良和杨虎城两位将军发动兵变,扣押蒋介石,逼蒋抗日;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中国军队誓死保卫上海;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在华北敌后根据地发起对日寇主动出击的百团大战;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9日,中日双方在南京举行签字仪式)。接着老师可以进一步设置问题情景:“假如你是生活在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热血青年学生,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该怎么做?”学生的思维一下子被激活,情绪很自然激动起来。这样就将学生带进了约70年前中华儿女抗日的烽火岁月中,使学生在课上成为历史中人,而且通过历史情景的创设,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三维目标在过程体验中自然得到落实。 

 四、精讲点拨方法,感染并激发需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保证”。因此,在学生合作探究与精彩展示以后,教师要用简洁明了并富有激情的语言去点拨方法,启迪思维。历史学习最基本的是记忆史实和积累史实,学生的兴趣调动和动机激发,思维能力的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都是建立在掌握一定史实的基础上,因而平时教师要通过精讲提炼和点拨方法,让学生掌握有效记忆方法,迅速储备史实。常见的历史记忆方法主要有目录记忆法、要素记忆法、数字记忆法、联系记忆法、关键词记忆法等。在“抗日战争”专题中,可以通过数字法来记忆:“1”:一条基本线索——全民族抗战,一对主要矛盾——中日民族矛盾;“2”:两大抗日战场——正面战场(国民党)、敌后战场(共产党),两条抗战路线——片面抗战路线(依靠政府和军队),全面抗战路线(依靠广大人民);“3”:三个发展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战略反攻阶段;三大统治区域——中共抗日根据地、国民党统治区、日寇占领的沦陷区;……也可以协同几种方法来记忆。这样不仅迅速储备史实和夯实知识基础,同时也提高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五、依托乡土资源,强化学习动机 
   
  历史学科所具有的独特性质,使其拥有丰富的课程资源,这些资源就包含当地乡土历史,课堂上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可以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 “抗日战争”专题中,我们充分利用我市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抗日山烈士陵园”这一乡土历史资源——可以通过让学生自己搜集相关材料,并且分组展示,了解“抗日山烈士陵园”的由来。进而让学生走近历史感受硝烟,如“小沙东海战”战况:1943年3月17日拂晓,新四军团以上干部、战士共51人赴延安学习,途经赣榆县小沙东黄海海面时,与日军巡逻艇遭遇,于是发生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木船对铁艇的海战。新四军的将士们用手榴弹和驳壳枪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进攻,从凌晨一直坚持到黄昏。在这场战斗中,新四军三师参谋长彭雄、八旅旅长田守尧等16名干部光荣殉国。还可以在清明节前后让学生身临其境前去陵园瞻仰烈士,向长眠在这里的英烈们敬献鲜花,以祭奠英灵。以此激发学生的崇敬之情和爱国之心。 
  总之,适应当前规范办学和大力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形势的要求,在不增加学生学习负担的前提下,教师应力图通过构建生命鲜活的历史课堂,实现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最大限度发挥学生非智力因素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学习动机,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打造优质高效的历史课堂。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李南亮 [标签: 历史 激发 自主学习 动机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例谈历史与社会“依标施教”应注意的三个方…
    关于大别山山地浅变质岩层地质成因的探究
    关于家庭清扫装置的创新研究
    试论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
    关于行政事业单位公务卡应用问题的探讨
    关于外国语学院学生就业对口现状及分析
    关于校园女生篮球教育的思考
    关于降低高压输电线路跳闸次数的讨论
    消费的产物:一种关于设计新概念的分析
    对历史嬗递过程中苦难的解读——论《古船》
    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初探
    关于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立法的若干思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