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如何体现思辨性
   摘 要:大学音乐鉴赏课程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面对的群体是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年一代。如何在艺术教育中培养大学生的思辨能力,真正实现艺术教育的人文价值是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大学音乐鉴赏课程应遵循音乐鉴赏心理过程的客观规律,以体验为基础,在学习的过程中运用历史研究和文化拓展的方法体现思辨性,并以实践为依托努力提高大学生的思辨能力,实现其审美价值。
  关键词:音乐鉴赏 ; 大学生 ; 思辨性
    
   音乐鉴赏是学校音乐教育中最为广泛的形式。从学前教育到九年制义务教育直至高中阶段的学习,音乐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基本途径。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颁布以来,我国大多数普通高校陆续开设了音乐选修课程,其中音乐鉴赏课程是目前开设最为广泛的大学公共艺术课程。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加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意见》,普通高等学校艺术教育的基本任务之一是“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马克思主义审美观和艺术观,使他们能够抵御各种落后的、错误的、腐朽的美学思潮的影响和干扰。”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作为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环节,面对的群体是处在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发展关键时期的青年一代。与中学生相比,大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合理性、灵活性、批判性显著增强;与此同时,大学里丰富的学术资源及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又为其思维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wWw.11665.cOM当代社会科技不断变革、思想日益多元,各种社会现象纷繁芜杂的宏观形势对21世纪的大学艺术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通过艺术教育传承优秀文化,启迪智慧;如何通过艺术教育培养青年一代的思辨能力,真正实现其人文价值成为刻不容缓的现实课题。本文以大学音乐鉴赏课程为例,谈一谈如何在教学实践中体现思辨性,在音乐作品的引领、陶冶过程中逐步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从心理过程来看,个体对音乐作品的鉴赏总是遵循音响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性认识4个阶段。其中音响感知是最表层的,但它是获得情感体验与理性认识的前提。借助想象与联想,音乐最终在个体内心深处引起情感共鸣,欣赏者在音乐中获得真、善、美的认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健康的情感和高尚的审美观,这就抵达了音乐鉴赏的最高层次,即实现了音乐教育的审美价值。
  大学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实践,可依据个体欣赏音乐由表及里的心理过程,逐一体现思辨性。
  
   一、以体验为基础,创设思辨的前提
  
   音乐艺术有其自身的学科特质。首先它是一种听觉艺术,通过音符在时间中的流淌来感染听众。其次音乐又是一种情感艺术,通过各种音乐要素的组合,通过具有主体能动性的“人”的体验,一步一步渗透听者的心灵,并在陶冶的过程中达到鉴赏提高的目的。所以音乐鉴赏课程应首先抓住音乐自身的规律,以体验为基础,积极探寻音乐的本质。
  根据我国大学音乐鉴赏课程(非音乐专业)教学的实际情况,每一门课程的教学时数通常为28-32课时。如何在短暂的教学时间内有效提升教学效果?这首先要求教师在选择音乐作品的过程中努力遴选经典:即一方面从听觉角度,选择那些经历史沉淀而日久弥香的作品,另一方面从情感角度,选择情趣高雅、积极向上的音乐供学生体验和感悟。抓住听觉这一本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一步走近音乐艺术,并在兴趣的巩固和再生中启发思维,为思辨提供有利的前提。
  如在西洋音乐的鉴赏中,同为古典主义时期的音乐家,莫扎特的音乐与海顿、贝多芬的音乐相比在听觉上有着天然的优势。正如我国著名音乐学家杨燕迪所言,“这种随意自如、信手拈来的柔韧特性,使莫扎特明显区别于他的前辈,如海顿——海顿的音乐总是出其不意,令人惊讶;也使莫扎特有别于他的后辈,如贝多芬——贝多芬的音乐常常并不‘顺耳’,恰恰要通过困难的挣扎达到崇高。”①
  听觉上的优势为我们鉴赏莫扎特的音乐提供了良好的开端,然而如果仅仅停留于此,我们可能永远也抵达不到音乐与心灵的契合。正如美国音乐家艾伦•科普兰所言:“音乐音响的感染力是一种强大的和原始的力量,但你不应让它在你的兴趣中占据不恰当的位置,美感阶段在音乐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但这并不是全部问题的所在。”
  作为一种听觉的感性活动,音响感知直接激发了欣赏个体的情感体验。情感因素正是个体从音乐中感受最多的内容。但由于音乐艺术“非语义性”、“非具象性”的特点,由音响感知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往往表现得很笼统,更确切地说只是一种表层的情绪感染。如何体验音乐中情感因素的丰富内涵,如何借助想象达到音乐与心灵的契合,正是我们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要想在聆听的基础上走出音乐欣赏听觉感知的表层,必须通过系统学习和理性思考探寻音乐艺术的深层魅力。
  
   二、注重学习过程,探寻思辨的方法
  
  对音乐作品的鉴赏应包含两大部分的内容。第一是对音乐作品音响的理解深化,即欣赏个体对乐曲的音乐语言、结构布局、音响色彩、组合方式等等的深层体验。第二是对音乐音响内涵的理解认识,即对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社会含义、历史价值等人文意义的研究思考。其中第二部分的内容建立在熟悉音响之后,它需要分析与综合,是一种高级的欣赏活动,也是最能体现音乐鉴赏课程思辨性的内容。这一内容的学习可采用以下方法进一步深化。
  (一)历史研究的方法
  任何一种音乐现象的产生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背景,音乐创作无疑是一种表达时代精神和思想的社会实践②。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应首先建立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上,通过对客观史实的梳理、比较,构建立体化的知识体系,并在学习过程中探寻音乐历史的发展规律。
  “莫扎特音乐中貌似幼稚和单纯的一切,实际上是一个具有无限烈度和复杂性的宇宙”③。鉴赏莫扎特的音乐必须了解莫扎特的生活时代。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1756-1791)生活在18世纪中后叶的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是那个时代最显著的标志。作为欧洲古典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莫扎特的作品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科学与理性的结合,一方面外化为明晰匀称的音乐形式,另一方面则内化为追求自由、平等与博爱的时代精神。对旋律、节奏、和声织体等音乐要素的分析和学习,会给予欣赏者对莫扎特音乐外在形式美的进一步体验;而对相关历史背景的研究学习往往能使聆听者有新的感悟——莫扎特音乐强烈的感染力来源于深刻的音乐内容。
  作为欧洲古典时期第二位音乐大师,莫扎特的创作继承发扬了海顿作品中清新乐观的古典气质,同时又突破了海顿时代的温情,娴熟的音乐技巧糅合强烈的戏剧性因素,使莫扎特的音乐更具张力。批判等级制度、专制主义、教权主义的先进思想在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表露无遗,尤其是体现在歌剧作品中的市民阶层的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的意义。然而与贝多芬相比,莫扎特音乐作品中的情感是含蓄的,有控制的。作为连接古典与浪漫的贝多芬深受18世纪末德国狂飙突进运动思潮的影响,直接通过音乐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张扬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开启了浪漫主义的先河,这与莫扎特相比又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  同样,欣赏我国近现代音乐家黄自(1904——1938)的作品需要思辨中国20世纪30年代错综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作为一名接受过系统西方音乐教育的音乐家,身处中国水深火热的特殊时代,其创作必然体现了时代的多面性。在艺术歌曲的创作中,黄自的作品渗透了舒伯特艺术歌曲清新高雅的格调,并直接体现了欧洲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特征。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爱国者,面对当时内外交困的现实国情,黄自以满腔热情写下了《抗敌歌》、《赠前敌战士》、《九一八》、《旗正飘飘》等歌曲,成为鼓舞民众士气的战斗号角。与此同时,作为一个教育家,黄自在《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中为孩子们留下了《燕语》、《卡农歌》等校园歌曲;对当时流行的庸俗的歌舞音乐客观上起到了抵制的作用。在一个音乐家的创作中体现了多种风格,这与作曲家所处的历史时代、人生经历息息相关。黄自的音乐创作反映了我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从整个中国音乐教育的启蒙、发展直至抗战时期音乐成为战斗的号角,凸显了一脉相承的历史关系。所以,今天当这些歌曲依然在被我们传唱、研究的时候,我们感受到的不仅仅是音响本身,它还凝结着那个时代纵横交错的历史与文化。 鉴赏音乐需要将音乐和音乐家还原到当时的历史大环境中。历史研究的方法,有利于个体进一步理解音乐家的创作意图,探寻音乐家的创作风格,客观评价音乐现象的生存意义。
  (二)文化拓展的方法
  一个优秀的听众决不会将音乐鉴赏肤浅地停留在消遣的目的之上。音乐作为一种文化,需要鉴赏者不仅了解音乐本体的基本常识,还需要了解相关的文学、史学、美学、人类学等知识,通过文化拓展增加音乐知识的深度和宽度。
  音乐鉴赏的起始阶段,可从大众普及型的读物入手,增加相关文化积累。如从国务院前总理李岚清、文学家辛丰年、美术家陈丹青的音乐笔记中走近音乐,感受音乐的人文关怀。另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大学里丰富的学术资源及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积极拓展音乐文化视野。如聆听各种音乐文化讲座,欣赏音乐作品高水准的现场演绎;观看《聂耳》、《莫扎特》、《一曲难忘》等音乐家的传记电影;利用网络教学的优势,师生共建网络互动平台等。
  作为大学公共艺术课程之一的音乐鉴赏教学,面对的是来自五湖四海的各个专业的大学生,他们自身即带有一定的文化特质。所以在实际教学中还可运用学科交叉与融合,努力进行思维碰撞和文化拓展,实现优势互补。
  如在西洋音乐的鉴赏中,巴洛克时期的作品体现了音乐史上音乐文化的繁荣,是优秀的文化遗产;但另一方面,面对这一时期绝大多数的无标题纯器乐作品往往会使欣赏个体面临无从下手的尴尬境地。除了聆听体验以外,运用文化拓展的方法可为欣赏者带来触类旁通的顿悟。
  巴洛克时期不仅出现了弥尔顿、拉辛、莫里哀、伦勃朗等文学艺术大师,同时涌现了笛卡尔、伽利略、莱布尼兹、牛顿等科学巨匠。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成为巴洛克时期音乐文化的共同特征。欣赏者可借助美术、建筑、文学、哲学等相关文化,在学科的交叉与融合中激活想象,启发思维,进一步探寻巴洛克音乐的深层感染力。如艺术专业的学生可从美术的角度了解巴洛克时代绘画设计中的巴洛克图案及特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可从建筑的角度探寻巴洛克建筑的风格特征;文学专业的学生可以文艺批评学的角度研究“巴洛克”一词的源流;哲学专业的学生可通过对这一时代兴起的各种思潮的梳理,理解巴洛克时代理性精神的内涵;音乐专业的学生可通过谱例分析的方法追寻巴洛克精神在音乐形式上的体现……对于同一文化现象,不同专业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学习、研究、思考、交流,体现了科学研究中综合、分化、再综合的思辨过程。大学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中如能善用学科交叉与融合的方法,将实现教学资源最大化地整合共享,并有效地在学习过程中锻炼独立思考、深入研究、共同协作的实际能力。
  事实上,历史研究和文化拓展的方法在音乐作品的鉴赏过程中总被不自觉地融合。建筑在聆听基础上的对音乐音响内涵的思辨,有助于个体更好地体验音乐形式的美,最终让音乐在内心深处引起情感共鸣,抵达音乐与心灵的契合。
  
   三、以实践为依托,提升思辨的能力
  
   在音乐学习的过程中,将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对文化的思考通过学生不同的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个性,创造性地运用到艺术实践中,起到传承优秀文化,感情得到陶冶与升华的作用;通过艺术教育对人的价值观产生影响,培养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高素质人才是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艺术实践的基本价值与定位。④
  然而,在大学艺术课程的实际执行中,课堂教学和艺术实践往往显得过于泾渭分明。大学音乐鉴赏课程的教学如能以实践为依托,引导学生在践行中感受文化、理解文化、思考文化,就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识创新,实现音乐的审美价值。
  如对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的鉴赏就有一个依托实践、逐层深入的过程。起始阶段,教师可鼓励学生通过图书音像、网络信息的收集整理,建立对莫扎特这一歌剧的初步印象。《费加罗的婚礼》取材于法国文学家博马舍的同名话剧:主人公费加罗(男仆)作为出身于第三等级的社会小人物,凭借自身的足智多谋战胜了虚伪贪婪的伯爵。耳熟能详的《你们可知道》、《不要再去做情郎》、《微风轻拂》等都是歌剧《费》中的经典段落。优雅的旋律,欢快的节奏,小人物的智慧浸润于源源不断的音乐语汇,让欣赏者领略到莫扎特“意大利喜歌剧”的魅力。
  音乐的美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建立在听觉体验基础上的逐层深入,能够让欣赏者逐步领悟音乐文化的深层内涵。《费加罗的婚礼》是仆役与贵族的对立,蕴含着18世纪后期欧洲尖锐的阶级对立意识,因此一度遭到禁演。莫扎特将世俗的欢乐和崇高的音乐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于1786年勇敢地将它搬上歌剧舞台。作品对重唱的运用更使歌剧高潮迭起,在情节发展的关键时刻,人物角色的冲突分成几组,当七重唱汇成一片歌声的海洋时,欣赏者在音乐的戏剧性行进过程中,领悟到音乐艺术在表达文学性内容上的独特魅力。
  在自己的人生舞台上,莫扎特同样践行对自由与光明的追求。1781年,他脱离了对大主教的依附,成为奥地利历史上第一个自由作曲家。1782年,他冲破重重阻挠勇敢地与曼海姆音乐家的女儿康施坦丝•韦伯结合,以追求自己的婚姻幸福。努力摆脱贵族虚假文化的羁绊走向人性的解放,正是莫扎特35年短暂人生的不懈追求。
  250多年后的今天,为什么那么多的影视配乐依然喜欢借用莫扎特的作品?音乐的自律性和他律性内容在莫扎特的音乐中是如何体现的?何为莫扎特效应?莫扎特的音乐在当代社会有何现实意义?学生在学习实践的过程中思维逐渐走向深化,并不断升华对音乐作品的情感体验。他们在学习中乐于保持积极的求知欲,能尝试通过图书馆、网络踊跃搜集资料,并借助声、像及自己的表演诠释音乐作品片段,表达他们的情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用多种方式探索莫扎特音乐的当代意义。这样的鉴赏实践展现了大学生感受文化、理解文化、思考文化的过程,也是体现知识创新,实现音乐审美价值的重要途径。
  2010年是波兰音乐家肖邦诞辰200周年。在对肖邦音乐的鉴赏过程中,大学生们能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和方式来表达对这样一位音乐大师的敬仰,体现了他们一定的思辨能力。如数字媒体专业的学生搜集了各种版本的肖邦音乐,并用自己的见解阐述了对当代钢琴大师马克西姆、郎朗、李云迪钢琴演奏风格的评价。他们认为,李云迪演奏的风格最接近肖邦,优雅、悲情、内敛,这样的表演是对原作最恰当的二度创作。文学专业的同学通过对肖邦故乡波兰多灾多难的历史回顾,分析了肖邦音乐中无法释怀的爱国情感。他们认为,肖邦音乐中的玛祖卡、波罗涅兹、叙事曲等有很强的感染力,独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节奏与音调最能体现肖邦的民族情结,这也正是使肖邦摆脱其早期“沙龙音乐家”形象的最精髓的精神特质。动漫专业的同学喜欢在肖邦的钢琴声中进行创作,他们认为古典音乐在让他们静心的同时又使他们充满了智慧,他们还根据电影《一曲难忘》的情节设计了肖邦的动漫系列。思维的层层深入反映了大学生们学习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具体的实践过程培养了他们刻苦钻研的治学精神和丰富的创造力。在这样的艺术实践中,大学生们展现了团队合作的成果,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气氛,同时在活动中提升了思辨能力和审美能力。

  一个高水平的欣赏环境,往往能造就杰出的作曲家;一个欣赏水平低落的社会环境,往往会吞没音乐天才。艾伦•科普兰说得好:“每个单个的聆听者的态度,尤其是有天赋的聆听者,是开发我们自己时代的音乐潜力的主要力量。”⑤大学音乐鉴赏课程作为当下受众面最广的大学音乐教育形式,应在遵循音乐艺术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用音乐学的研究方法,拓宽实践活动的范畴,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动脑动手的践行过程中发挥创造,掌握知识,反思学习,努力实现传承社会优秀文化,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高尚的人生价值观的教育使命。
  
  注释:
  ①杨燕迪.莫扎特音乐的当代人文价值[n] .文汇报,2006-12-10(第6 版)。
  ②王次炤.音乐美学[m] .高等教育乐出版社,1994年( 117 )。
  ③(美)保罗•亨利•朗.西方文明中的音乐 [m] .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561)。
  ④冯兰芳.艺术实践的目的、价值及研究的方法[j].中国音乐教育,2007,3(41)。
  ⑤(美)艾伦•科普兰.有天赋的听众[j].中国音乐,1986,3(88)。
  参考文献:
  [1]冯兰芳.关于普通高等学校艺术公共选修课程的思考[j].人民音乐,2003(12),p44-45.
  [2] 秦剑军.当代社会思潮对大学校园的影响与渗透[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0(3),p82-84.
  [3]张金娣.大学生《音乐鉴赏》课的主动学习意识培养刍议[j].人民音乐,2008(12),p56—58.
  [4]周方跃.大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的理性认识与审美评价[j].高等教育研究,2002(3),p91-94.
  [5]冯兰芳.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一个新学科的崛起[j].人民音乐,2007(12),p78—79.
  
  how to reflect speculativeness in music appreciation curriculum in colleges
  guan yue
  abstract:how to cultivate speculativenes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realize the humanistic value in the process of art education will be a problem of great urgency. music appreciation curriculum in college should abide by the objective principle of appreciating psychology, on the basis of experience, applying historical study and cultural extend into learning, trying to improve students’ ability of speculativeness, so as to achieve aesthetic value.
  key words:music appreciation; college students; speculativeness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管乐 [标签: 大学 音乐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从iPhone热现象中反思大学生自我价值观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大学生的礼仪修养
    提高食品专业大学生就业质量水平的教学新思…
    基于阿莱悖论的内蒙古大学生投资创业心理研…
    “严肃音乐”不“严肃”
    紧抓钢琴演奏基础教学 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健身走、跑的锻炼方式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
    从大学生体育教学认知谈高校体育教育改革
    青海省与四川省普通高校大学生体育锻炼状况…
    影响女大学生体育教学接受能力的主要因素分…
    基于知识转型的高师音乐课程改革
    大学生该如何准备就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