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化学教学中如何创设问题情境

 一 、怎样的教学情境更具有教育教学价值
  1.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相联系。或者说与学生的已有经验相联系(课标中的要求),使学生有的可想,有的可分析,可引发学生的高水平思维活动。课程内容贴近社会,贴近生活,不仅仅是激发兴趣,引起学生的关注,更主要的是将教学情境中的现象或问题,与学生的已有经验产生联系,激活学生头脑中的相关信息,促使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2.与核心的教学内容密切联系。有的教学情景很有意思,能够短暂吸引学生的关注,但是与教学内容关系不大,这是目前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现状。大多数老师能够用生活中的事实或现象直接引入教学内容,然后“纯粹地”讲解化学知识,这样的教学情境大大消减了教育教学价值。学生不但不关注,而且也不能让学生将化学知识与实际建立联系。教学情境应该与核心的教学内容紧密相关, 促使学生建立生活背景中的化学知识形态。
  3.良好的教学情境应该能够使学生产生问题。有些知识和学生已有的经验有一定的联系,学生也知道,但是凭已有的知识又不能完全解决的问题,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上产生的问题,最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最具有启发性,驱使学生有目的地积极探索。
  二、对于物质性质类知识可以创设比较性的问题情境
  教师可以利用新旧知识的比较,新知识所特有的性质作为引起问题的出发点来创设问题情境,在新旧知识的连接处设置问题情境,使学生轻松、自愿、愉快地走向新知识。如学习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时,我利用三只相同的气球内充氧气、二氧化碳、氢气,做成等大,创设比较情境,放手后,上升的气球内盛什么气体,性质如何?下降的气球内的气体性质又如何?再把下降气球放入大烧杯中,向里充二氧化碳,通过比较现象,二氧化碳的密度自然揭晓,用途也应蕴而生。WWW.11665.CoM入情入理,便于掌握,又体现了过程性。
  三、针对有关化学原理、定律类知识可创设过程性问题情境
  教师要设计从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来猜想与思考,从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方法,使学生在创设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学习金属的性质——金属活动性一节中,我创设了:“师傅老赵外出,临走交待刚来学徒的小李把散落在地面的锌片、铜片、铁片分类归拢一下,而小李也正想借此表现一下。但没上几天学又缺乏社会经验的小李迅速收拾好了某金属片,而其它两种一时竟束手无策,你能通过所学猜他整理出来的是哪种金属吗?你还能帮他一下吗?说出你的理由、方案并准备实验进行验证。”这样学生通过已有经验和知识迅速判断出小李整理出的金属片(意见很多,但都有理),又通过引导、学习、讨论、合作交流得出了若干种方案,再经共同交流予以论证,最后再进行实验,进一步验证了方案,巩固了所学,并在学习、讨论、交流、实验中又产生了其他的问题,使得学生开拓了视野,真正掌握了所学知识,兴趣盎然,效果较好。
  四、加强实验创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潜移默化。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则终生受用。要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必先要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当今社会瞬息万变,若没有较强的创新思维能力,将难以顺应时代的要求。教师作为教育改革的先行者,必须在学生中树立创新榜样,尤其是在普通中学中,教师就更有必要这样做。例:在co2与h2o作用生成h2co3、h2co3能使紫色石蕊变红,通过对比实验用食醋、盐酸,从而得出结论。让学生自己动手做这个实验。实验的创新,增强了探索性,养成了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的习惯,既体现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打下坚实的基础。

  2.课堂实验奇、新、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实验方法,创设实验情境在奇、新、变上做文章,力求注意提高实验现象的可见度。例:在演示“物质溶解扩散过程”的实验,我们采用了化学投影仪,这样同一个实验变化实验手段,既增大了实验的可见度,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五、对于物质的制备、除杂类、计算类复习性之类的知识可创设经验性问题情境
  教师要做到“量体裁衣”和“因需而设”,选择与教学内容学习主题直接相关的基础性经验问题,增强经验性问题情境的针对性,同时要注意其有效性。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时,首先通过复习氧气的实验室制取思路“药、方、装、严”,来引导学生制定出二氧化碳的制取思路,这样水到渠成,学生很自然的掌握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并非所有的知识都予以问题化,都进行情境设计,那样会完不成教学任务,甚至会喧宾夺主,空摆花架子,没有实效性。教师必须基于对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和教材内容的全面科学分析。要深入分析和挖掘教材内容中所蕴含的知识的能力价值和情感价值,抓住重点和难点。一般来说,那些能建立起广泛联系、迁移性强、活化率高的知识点,那些在知识的发现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思想、方法、学习策略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以及那些在生产生活实际中具有广泛应用的知识,对学生的能力发展和情感的培养具有较高的价值。在教学中可针对这些知识进行有关的问题设计,常以实验探究,模型制作、解说、补充,图表绘制、分析,习题演练,文字材料的阅读分析等形式,创设情境,使学生原有的知识与需要掌握的新知识之间发生强烈的认知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动机和探索问题的欲望。
  2、创设了恰当的问题情境并不一定就能激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关键是否能根据创设的情境设计出高质量的问题。衡量问题质量的因素主要有:问题的难易程度、思维强度、思维量的大小、提出的时机及问题的明确性等。能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问题必须要有一定的思维容量和力度,在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所谓“更懂”“更容易掌握”,易把一个具有一定深度的内容分解得非常具体,设计成一系列十分细碎的问题,使学生易获得标准答案。由一串细碎的问题边问边答,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走向目标,将学生的思维限制在教师的思维框架中。这种问题既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独立性,也不利于学生形成相对完整地认识思路和掌握知识的整体结构。因此在教学中,必须减少这种琐碎的提问,教师应根据所创设的情境,尽可能设计一组有层次、有梯度的问题,考虑好问题的衔接和过渡,用组合、铺垫或设台阶等方法来提高问题的整体效益。用问题组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从而深刻理解有关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总之,化学教学中,要以问题为中心,把问题看成学生学习的起点、动力和贯穿整个过程的主线,教师要将教学中的知识有选择性地进行问题化、情境化设计,努力做到知识问题化,问题情境化,这样才能更好的激发学生兴趣,有效的提高课堂效率。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赵青 [标签: 化学 问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初中生物教学导入模式探究
    刍议谈话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艺术的探讨
    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之阅读理解的教学技巧
    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如何提高高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浅析
    散文阅读教学可以这样教
    现代诗歌教学突围的若干途径
    突显“过程性”,追寻英语课文教学的原味
    以建构性教学模式开展科学概念教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