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随着数学教材改革的深入开展,提高学生能力的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为了进一步提 高数学学习的质量,有必要对能力问题开展进一步的研究.心理学研究指出,能力分一般能 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顺利完成各种活动所必备的基本心理能力,特殊能力是指顺利 完成某种特殊活动所必备的能力。在数学教育领域内,一般能力包括学习新的数学知识的能 力,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这些能力将大大推动学 生素质的提高。  
        数学创新能力是数学的一般能力,包括对数学问题的质疑能力、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即把 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对数学问题猜测的能力等,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 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每一个学生都养成独立分析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和延伸问题的习惯。让所有的学生都有能力提出新见解、发现新思路、解决新问题。数学创 新能力的培养相比数学知识的传授更重要,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数学 的思维品质以及运用数学思想方法的能力。  
        就研究性学习而言,需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而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需要 一定的方法,这些方法应在课堂教学中逐步培养。WWW.11665.COM高中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获得大多表现在记 忆和解题上,缺乏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分析,被动接受的多,主动反思的少。  
        如我在讲授《数学归纳法》一课时,有意设计了下面三个问题。问题1:今天,据观察第一 个到学校的是男同学,第二个到学校的也是男同学,第三个到学校的还是男同学,于是,我 得出:这所学校里的学生都是男同学。(学生:窃窃私语,哄堂大笑——以偏概全)。问题 2: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n2-5n+5)2,计算得a1=1,a2=1,a3=1, 可以猜出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an=1(此时,绝大部分学生不作声——默认,有一学生 突然说:当n=5时,an=25,a 5≠1,这时一位平时非常谨慎的女生说:“老师今天你第 二次说错了”)。 
问题3: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四边形的内角和为2*180°,五边形的内 角和为3*180°,……,显然有:凸n边形的内角和为(n-2)*180°。(说到这里,我说: “这次老师没有讲错吧?”)上述三个问题思维方式都是从特殊到一般,问题1、2得到的结 论是错的,那么问题3是否也错误?为什么?(学生茫然,不敢质疑)。合理地利用材料, 提出好的问题,引出课题,揭示了本 节知识的必要性。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知识产生、形成的过程,获得亲身体验,逐步形成一 种在日常学习与生活中爱置疑、乐探究的心理倾向,激发探索和创新的积极欲望。不仅使学 生理解了归纳法,而且掌握了分析、判断、研究一般问题的方法。  
        高中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主要表现在:①在解题上提出新颖,简洁,独特方法。②运用类比 的方法对某些结论进行推广和延伸,获的更一般的结论。如2000年上海秋季高考第12题:“ 在等差数列{an}中,若a10=0,则有等式a1+a2+……an=a1+a2+……+a19-n(n<19,n∈n=成立。类比上述性质,相应地:在等比数列{bn}中,若b9=1, 则有等式______成立”。用有关等差数 列和等比数列概念和类比的方法,辩明等差数列和式两边元素下标的关系;运用类比的手段 ,将已知等差数列的性质拓展到等比数列的性质,无疑发现了解决上述问题的通道,这是一个创新的过程。类比的结论不一定都正确,对问题的质疑比单一的解题,其效果是不一样的,如在等差数列{an}中,sm=a1+a2+……+am,则sm,s2m-sm,s3m -s2m成等差数列,能否类比到等比数列{bn}中,sm,s2m-sm,s3m-s2m成也等比数列,许多学生可能会证明它是正确,但这结论恰恰是错误的(当a1=2,公比q=-1时,s2=s4-s2=s6-s4=0)。③通过对问题的变式引出新的问题进行探索。譬如,在求数列an=2n-1的前n项和时。可以引出数列{a3n}和{α3n}的前n项和,让学生进行充分的讨论,前一问题仍是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但首项、公差都已经变化,认知上没有冲突,学生是可以解决的;后一问题如果学生不深入研究数列的通项公式,那么他就无法求此数列的前n项和.探 究等差数列相关知识,对学生而言应是创新性思维;如果再将产生的结论向等比数列联想,可使这种创新思维得到延伸,达到不断激发学生创新欲望之目的。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周明 [标签: 创新 能力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初中生物教学导入模式探究
    刍议谈话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对小学语文写作教学艺术的探讨
    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之阅读理解的教学技巧
    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方法
    高中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措施
    如何提高高职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浅析
    散文阅读教学可以这样教
    现代诗歌教学突围的若干途径
    突显“过程性”,追寻英语课文教学的原味
    以建构性教学模式开展科学概念教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