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艺术
    新课程理念提倡师生互动,提出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很多的课堂教学中老师的“问”多了起来。但是过多、过细、过浅、过滥的提问使教学过程平淡无奇,一篇篇精美的课文,在教学中被老师的提问肢解着,提问和答问代替了美读、美听和美析。这些“提问”使得教学过程看似热闹,实则华而不实。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并没有得到提高。有效的课堂提问应该能够激发学生积极的思维,真正问到学生们的心“窍”上。
    一、紧扣教学目标,提问具有针对性
    教师课堂上所提问的问题,应该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并紧密联系学生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紧扣教学目标,多提一些具有启发性、针对性的精炼问题,不但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而且进一步引导他们的思考。
    设计课题提问要根据教学目标,扣住重点,抓住难点。抓重点提问,可以使学生在课文理解上扣住重点,教师加以引导点拨,效果事半功倍;抓难点提问,深入浅出,可以使学生克服课文理解中的拦路虎,更加深入体会文意。如《故乡》中最后一段:“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这句话具有深刻的哲理,学生较为难以理解。可以从简单问题入手:课文中的“路”,只是你们看到的这种地上的路吗?(不是,还隐含有人生的路)那“路”和“希望”之间有什么联系呢?(路和希望都是人“走”出来、奋斗得来的)那么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是什么?(人生的很多希望本来是没有的,只要我们为之奋斗,便有了希望)这种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地提问方式,可以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又不会因为提问过于简单而使学生思维惰性滋生。www.11665.CoM只有这种紧扣学习目标,具有针对性地提问才能真正地培养学生的逻辑性思维。
    二、深入研究文本,提问具有创新性
    提问是激起学生思考问题的兴趣,提问如果过于雷同,毫无新意,这种千篇一律、一般化的提问往往会抑制学生的思维,甚至使其产生厌倦情绪。
    教师应该在研究文本的基础上,善于从新的角度、采用比较新颖的提法,调动学生积极地思维活动。 
如教学《愚公移山》,愚公想尽办法移走他所居住的地方的两座大山,那你们生活中有没有大山阻挡,这些大山是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通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他们认识到,只要我们有决心有毅力,就会像愚公一样,将生活中的困难踩在脚下,只要坚持不懈,克服困难,就一定能实现自己的理想。

    三、面向全体学生,提问具有层次性
    要上好一堂语文课,单靠一两个提问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站在高处,从整篇课文来谋划,设计出一组有计划、有步骤的系统化的提问。课堂提问应坚持因材施教与全面发展相结合的原则。教师的课堂提问应该注意难易的梯度,既能保护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他们分享学习的乐趣和成功,又能激发优秀学生的求知热情,让他们体验学习的艰辛与挫折。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把难的问题分解成易于理解、更有趣的小问题,层层深入,一环扣一环地提问,逐步引导学生思维的纵向发展。如《变色龙》一文,教师可以首先提出问题:奥楚蔑洛夫的性格是怎样的?然后再问:他“善变”的特征有哪些?这时有些同学就答出“反复无常”、“变得快”、“蠢”等;教师再继续发问:他变来变去,但他有一样始终没变,是什么?部分学生在前面问题的基础上自然答出:“见风使舵。”最后教师再进一步提出更深入地问题:他为什么一边再变?作者塑造这个形象的原因有哪些?这几个问题里面既有稍微简单一些的问题,又有一些需要学生动脑思考的问题,这种面向全体学生的提问更具有积极意义。
    四、激发学生思维,提问具有曲折性
    要学生主动地学习知识,关键是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课堂提问时,教师应采用“曲问”、“活问”的方式提出问题,要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在思维上“跳一跳”,激发学生思维。著名特级教师钱梦龙十分讲究这种“曲问”艺术,他在执教《愚公移山》时,有两个典型范例:一是“愚公年且九十”的“且”字,钱先生并没有直问其意,而是问:“愚公九十几岁?”学生稍感疑惑之余,顿悟“且”为“将近”意,愚公还没有九十岁,只是将近九十。二是“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的“孀”字与“遗”字,钱先生也没有直解其意,而是问:“邻居小孩去帮助愚公挖山,他爸爸同意吗?”学生看了课文都笑了起来,说:“他没有爸爸啊!”“你是怎么知道的?”“因为他妈妈是孀妻,他是遗男呀!”这样就使“孀”“遗”二字之义迎刃而解。因此,用富有技巧的提问,并对学生因势利导,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等各种能力,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设疑提问是教师的基本功之一,成功的设疑提问,能给教师带来无尽的教学趣味,同时也能给学生带来思考的快乐、思维的提高。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随机而变,深入挖掘课文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课堂鲜活起来,才能获得令人意想不到的最佳的教学效果。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韩云堂 [标签: 初中 语文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初中生物教学导入模式探究
    刍议文化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刍议谈话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写作有效性初探
    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之阅读理解的教学技巧
    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方法
    浅谈提高高中政治学习效率的方法
    浅谈甲方施工项目管理的几个重点内容
    浅谈做好大型建筑工程全面项目管理
    浅谈银行事权和财权划分及对策建议
    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