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多边互动整合资源激活课堂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学“从单纯注重传授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素质教育,就必须在多边互动中整合教学资源,激活课堂教育生命力,使各种教学资源在课堂上生根发芽。
    一、开拓视野,兼容并包
    《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的前沿阵地,教师应该具有兼收并蓄,兼容并包的胸怀,吸纳其他学科的优势和特长,根据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并不断吸收新鲜富有感染力的材料,使自己的课堂富有个性化和时代感。
    1.将语文课文、美文欣赏、新闻报摘等有选择地引入课堂
    毕淑敏的《我很重要》和北大学生王海桐的《北大是我美丽羞涩的梦》同被收入粤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认识自我”中。这两篇文章无论从文采上还是从事实的说服力上,都是震撼人心的,想必读过它们都会有同感。
    2.关注社会热点,形成恰当的教学结合点
    国内外社会热点问题一直为学生所共同关注,开发和利用好时事热点往往能给思想品德课增添许多新鲜感。可利用多种有利条件如电视、报纸、网络等发动学生搜集社会热点,实行“课前五分钟新闻播报”,内容涉及重要新闻、社会问题、“焦点访谈”、“今日说法”等,这样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WWw.11665.CoM
    3.将科学实验引入课堂
    尝试着将“心理测试”、“科学实验”、“科学猜测”等想象空间丰富的文本进行改装,分段设置悬念,分层进行展示,让学生在头脑中完成实验、假象和猜测,逐渐得出实验结果。最后再巧妙提升,结合课堂主题,顺理成章地达到“预设”与“生成”的有机统一。
    二、激发兴趣,图文并茂
    新教材最大的特点是图文并茂,生动而又通俗,这能引起学生的浓厚兴趣,教师针对教材特点在教育资源的呈现方式上要更符合中学生的心理需求。 
    1.文本与图画之间有机的转换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让学生根据自己对课本中某段文字的理解,绘制成图画变成课本插图。有必要的话可以汇集成班级《课本插图集》。另外,可以将学生小学时的“看图说话”、“看图作文”进行创新变革后引入课堂,让学生在看、读、说、写、画的过程中,对课堂始终保持浓厚的兴趣。
    2.将漫画、美术作品、摄影作品等图片资源引入课堂教学
    在讲“情绪万花筒”时,可以将达·芬奇著名油画《最后的晚餐》展示出来。在分析画面中的人物惊恐、愤怒、怀疑等面部表情、神态以及手势、眼神和行为的同时,告诉学生,人的情绪是丰富多彩的。另外,漫画的最大功能是留有许多的空间让学生去联想。

   三、贴近生活,紧跟时尚
    教学脱离了生活,尤其是远离学生的生活,可能会使教师处在一种被动甚至尴尬的境地。因此,教师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注重将教学与社会生活结合。
    1.动漫是最好的素材之一
    学生往往在快乐中接受了道理,真正达到“润物细无声”、“教育无痕”的目的。如动漫《繁杂的世界》作为“情绪万花筒”一课的导入效果非常不错;动漫《小小的我》作为“认识自我”一课的总结,也给学生以启迪;动漫《圣诞节》在圣诞节来临之际作为“礼物”送给学生,增进了师生的感情。
    2.将口袋书、卡通书、漫画书等资源引入课堂教学
    教师可组织学生结合社会现实,在课堂上利用手工或电脑,来完成一些主题鲜明的社会生活写真集;也可以把身边的小事放“大”,形成反映现实生活中一些习的漫画,还可以做成是弘扬民族精神和民族自豪感的图画,装订成漫画册,成为口袋书。
    四、推陈出新,鼓励创新
    在多边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应创建开放的思维空间,引入开放的教育资源,体现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用心。
    1.学习要注重变化
    灵活、变通才使得创新成为可能。如在讲《创建新集体》一课时,许多教师都将《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作为教育资源引入课堂。这是一个典型的反面例子,如果有创意一些,也可引导学生写出有新意的《三个和尚故事新传》,将本课的中心思想进一步升华。
    2.质疑是培养学生独立个性的典型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良好的、有激励作用的课堂评价体制的建立,可有效激发学生的质疑意识。教学中,鼓励学生敢于向教材、教师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独到见解。对于有良好表现的学生给予表彰。
    思想政治教育能对人的精神、意识进行改造和提升,是十分细致、微妙的工作。只有掌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尊重他们的个性,了解并满足他们的正当需求,把握他们情绪变化的特点,才能减少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目性。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杨春梅 [标签: 资源 激活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高校党员“双扶一带”互动教育体系实践研究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中国的多元互动演进
    试论互动合作教学在英语写作课堂上的实践
    谈谈创建师生互动的和谐课堂
    建构主义理论下高中英语课堂互动研究
    浅谈土建类相关本科专业中基础课\专业课以及…
    浅析多媒体网络下高职英语视听说互动立体化…
    创设课堂互动 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浅议语文教学互动场的构建
    探析中等教育中的声乐互动式教学
    浅论中等教育中的声乐互动式教学
    浅探古代汉语互动教学模式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