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解决好问题教学法的教学
课程改革,要求改变人才的培养模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根本转变,即变被动的知识灌输为通过学生自主的学习、讨论和探索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为达到这一目的,我在物理课堂教学中,以问题统领整个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进而在巩固迁移、拓展延伸中再生问题,即把“问题”当作一堂课的起点和终点,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结协作精神。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从学生所经历的事件中产生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探究,这是物理教学中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正如《课程标准》所述,“在《课程标准》中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课程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生活中时时处处有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与众不同的经历和感受。因此课堂伊始,教师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材内容、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个性差异,创设符合教学艺术特点的问题情境,刺激学生的探求欲望,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通过观察、体验、想象、思考,进而发现问题。 
  如“物质的密度”一节的教学,可通过举例和实物展示,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水和酒精怎样鉴别?铜块和铝块怎样鉴别?盐水和水怎样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又怎样鉴别?手饰是真金的,还是假的,是白银还是铁皮或铝皮等? 
  通过问题情境的渲染,学生会急切地想知道鉴别的方法,从而引入本堂课要研究的问题:物质的密度。wwW.11665.coM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当学生从创设的情境中发现问题后,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恰当的教法和学法,例如,指导学生寻找、收集资料(或由教师提供部分资料)让学生来实验、研究,组织学生讨论猜想、主题探究活动等,让学生满怀兴奋与激情,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如在“物质密度”教学中,学生借助已有认识知道:水和酒精可由气味鉴别,铜块和铝块可由颜色鉴别;而对水和盐水、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的鉴别方法,手饰是真金的,还是假的,是白银还是铁皮或铝皮等?教师可先引导学生进行猜想,通过有针对性的指导,使学生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如有的学生提出用质量来鉴别涂了白漆的铜块和铝块,理由是铜的质量比铝的大。这时教师让学生测量桌上铜块和铝块的质量,结果否定了上述猜想。问题出在什么地方?学生经过思考,很快发现:应该规定物质的体积。物体质量不仅与它的组成有关,而且还与物体的体积有关,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假设:(1)同种物质的物体质量与体积有关: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2)同体积的不同物质的物体质量一般不相等。然后将学生按座位分成四人一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设计实验,分别探究两个假设:为了研究上述猜想,你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器材和材料?如何利用它们测量需要的量?各组同学相互交流各自对问题的认识和思考,形成合作学习的群体,相互启发,合作设计解决问题的框架和思路,并把自己小组研究的情况介绍给其他小组,再接受其他小组同学的质疑和咨询,在各小组交换意见之后,教师再和学生一起共同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表格,然后由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最后各小组汇报、交流自己的学习成果,教师适当进行点拨评价,并引导学生进行归纳,得出结论:(1)同种物质的物体,体积大的质量大;体积小的质量小。质量与体积之比是一个不变量(即质量与体积成正比);(2)不同物质的物体,体积相同时,质量一般不相同,质量与体积之比一般不相等。综合(1)、(2)可知:某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一定的,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我们用密度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进而得出密度的定义和密度的公式。 
  单位体积的某种物体的质量 
  三、迁移应用,再生问题 
  新知识点形成以后,它还可以发散、深化,使知识得以巩固、迁移、发展,从而对学生的能力提出较高的要求,让智力好的学生得以更好的发展。教师在认真研究教材和《课程标准》的基础上,选定一两个迁移和发展点,设计开放性练习,引导学生去发现知识深层次的方法和思路,对适应这种较高的能力要求,就显得非常必要了。 
  如“物质密度”教学中,围绕学生已解决的问题,教师出示下列两个问题:(1)怎样用密度知识鉴别体育课用的铅球是否是纯铅制成的?该球用铅和铁做成,则这个合金球的密度在什么范围?(2)有一卷很长的粗细均匀的细铜丝(约几千米),给你一架天平(配有砝码),一把直尺,一把剪刀,请你设计出确定这卷铜丝长度的最快方法。问题一出,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各抒己见,得出多种方法。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进而再生问题。这样不断发现、不断解决问题,将不断提高他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适应新世纪培养创新人才的要求。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科学技术的发展尽管使人类较大程度地获得了生存自由,然而越来越突出的环境污染问题,时刻带给人类不期而遇的灾难,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安全,当前,全球性环境与生态状况的恶化已引起世界各国政府和人民的密切关注,保护环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事业。中等教育阶段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关键时期,中专生又是21世纪发展和建设的栋梁,因此结合学科特点,在生物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的教育变得非常必要和迫切。 

  一、加强中学中专环保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工业技术的突飞猛进,源源不断地产生了大量的工业“三废”,使得生态失衡,环境恶化,从世界范围的几次大的有名的污染事件,如1943年美国首次发生的“洛杉矶烟雾事件”,到近年来我国的上海、兰州等工业城市上空的浓重烟雾等等现象都表明,环境的污染已严重威胁人类,面对严峻的形势,若不加强环境保护的力度,让不断增加的工业“三废”继续污染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是一件事关未来,影响深远的大事,国家教育部也从199o年起把环境教育纳入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并在《关于普通高中教学计划的调整意见》和新课程标准中多次指出“把环境教育渗透到有关的学科教学中去”,由此可见,开展环境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环保意识势在必行。
  二、生物课堂应成为中学中专环保教育的主阵地
  对于环境污染这一话题,我们的学生尽管也都知道它的危害,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具有环保观念,知道去爱护环境,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已在环境保护中应该做些什么。由于中学阶段还没有一门专门有关环保教育的课程,而生物学中有关环保知识渗透的内容比较多,尤其新教材在这方面体现更多,所以生物学老师要把握好学科的优势,把这一部分的知识利用好,在生物学的学习过程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
  (一)利用好课内教育
  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环境教育的大舞台,充分利用好课堂,利用好教材,利用课堂教育这个主渠道,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和灌输。
  (1)重视典型课的教学
  教材中有许多与环保相关的链接,这是进行环保教育极好的素材。平时的教学中,既要注重每一节课的适时渗透,又要重视典型环保课的教学。例如在讲生态系统时,选几位同学上台,他们代表植物(草、树)、动物(包括兔、虫、蛙、鸟、羊、狼、鹰),要求每位同学用绳将与自己有食物关系的生物连接起来,呈现一个食物链,体现生态平衡的状态。然后一位同学代表“人”上台,抓走了鹰、狼,问问学生有什么变化?再把草拉走,结果又如何?角色的扮演,同学们必须要做准备,学生自然地理解了生物之间的联系,初步了解了生态学的知识。明白每一人的生活,都是与其他生物息息相关。必须爱护他们,让他们在一个好的环境中生长,自己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因而就有了爱护之心,环保观念也就具备了。
  (2)重视理论联系实际
  在平时教学中,重视理论联系实际,体现地方特色,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只从理论上讲,学生容易产生烦琐枯燥的感觉,只有从我们身边的事例出发才能更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和重视。如在介绍水中生活的动物这一节课时以著名的长江三鲜为例,从其数量、价格的变迁说明长江水域环境的变化。要求学生回家向长辈、向父母了解长江三鲜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数量的充足、价格的低廉,而如今发展到数量的稀少、价格的昂贵,成了普通老百姓吃不起的水产品,发人深思、令人震惊,不久的将来真让人担心,再有多少钱也难以品尝到纯自然的长江三鲜了,这是谁也不愿意看到的事情。
  (3)重视数字的作用
  在平时的教学中注意不时地向学生渗透有关环境危机给人类带来生存危机的数字,如:世界森林每年平均减少1100万公顷,全球荒漠化每年以5万到7万平方米的速度在扩展;全球现在有60%的地区淡水供给不足,有12亿人面临缺水或严重缺水的压力;生物的多样性在减少,物种灭绝的速度在加快,已发展到每4小时消失一种动物的地步,全世界每年灭绝的野生生物达4万余种;大气污染的加剧,目前全球有16亿人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每年有数十万人因此而夭折。全球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年排放量已达54亿立方米,全球有20亿人常年喝不到符合卫生条件的水,每年有多达1000万人因饮用受病菌和病毒污染的水而丧命,全世界每年产生的各类固体废弃物有100多亿吨,特别是危险废弃物以每年5亿吨的速度增加。面对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同学们在了解了这些的同时都感到了震惊,地球虽惨遭不幸,但最终受苦难的还是人类自已。
  (二)开展好课外活动
  采用适合学生特点,让学生参与,对学生进行多层次环境教育,可促使学生树立牢固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
  (1)除了注重在平时课堂中的渗透外,还要让学生利用一切有可能的时间、机会进行环保的宣传,如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利用黑板报、墙报进行宣传展览;进行环保知识的问卷调查等,让每一个同学参与其中,这样学生对环境保护有了更深的认识,让同学们明白环境保护就在我们的身边,每个人参与其中,乐于其中,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自然而然地环保意识就得到了升华,各种环保的行为习惯,就会慢慢地形成。
  (2)亲自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好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是深化环保教育的重要途径。例如:采集和制作植物标本、搞一些“嫁接”、“人工授粉”、“校园植物调查及挂牌”等实践活动。既让学生领略大自然的和谐美丽,又使学生感到新奇的享受。同时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河流、垃圾处理厂、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染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通过同学们的亲自体验,就明白环境保护并不仅仅是环保部门的事,而应该是每一个人应该做的,并且要深入人心,随时随地从身边的点滴小事去做的。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何伯权 [标签: 初中 物理 问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初中生物教学导入模式探究
    刍议文化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教学
    刍议谈话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初中英语写作有效性初探
    初中地理教学存在的问题以及对策研究
    初中英语之阅读理解的教学技巧
    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方法
    初中语文个性化教学法的有效策略
    情感教学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探析如何提高初中英语阅读能力
    物理学科课堂教学中法制教育的渗透
    初中语文学科渗透法制教育应重视培养学生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