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
摘要:高一物理难教难学,一直是教师和学生关心的问题。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就成为高一物理教师的首要任务。
关键词:初高中;物理教学;教材;特点;教学方法

        高一物理难,难就难在初高中物理衔接出现的“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成为高一学生关心的问题。本文从几个方面分析了“台阶”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在物理教学中做好初高中物理教学衔接的一些方法。 
  一、高一物理教材的特点 
  1.知识量增大
  学科门类高中与初中差不多,但高中的知识量比初中的大。如初中物理力学的知识点约60个,而高中力学的知识点增为90个。 
  2.理论性增强
  这是最主要的特点。初中教材有些只要求初步了解,只作定性研究,而高中则要求深人理解,作定量研究,教材的抽象性和概括性大大加强。 
  例:在初中物理第一册第八章第一节《什么是力》一段中只要求学生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至于什么是“物体的运动状态”?力为什么能够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运动状态改变后做什么运动?……初中物理课本中没讲也不要求,而高中物理则要求学生必须掌握。
  3.系统性增强
  高中教材由于理论性增强,常以某些基础理论为纲,根据一定的逻辑,把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联结起来,构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WWW.11665.cOm前后知识的关联是其中一个表现。另外,知识结构的形成是另一个表现,因此高中教材知识结构化明显升级。 
  4.综合性增强
  学科间知识相互渗透,相互作用,加深了学习难度。如分析计算物理题,要具备数学的函数,解方程等知识技能。例:高一物理上半学期的三角函数要到高一下学期数学才能学到。
  5.能力要求提高
  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运算能力、实验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需要进一步的提高与培养。学生的能力暂时还达不到高中物理的较高要求,这些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这得需要一个艰苦的培养过程。
  所以说高中物理难学,难就难在初中与高中衔接中出现的“台阶”。刚从初中升上高中的学生普遍不能一下子适应过来,都觉得高一物理难学。如何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降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如何使学生尽快适应高中物理教学特点和学习特点,渡过学习物理的难关,就对初高中物理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高中物理教学的渗透
  初中教师可以在教学中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高中物理教学的渗透:
  1.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形成
  对于初中学生来讲,课本上是一些零碎的知识点,如果学习时只是机械地去重复、记忆,考试也只是一种默写,这样的学生到高中后一般不会适应,这就要求初中教师要重视和帮助学生,使其知识结构化。在每章内部的某几节之间、几章之间,根据需要和可能引导学生抓住它们的内部联系,形成不同层次的知识结构。通过这种能力的训练,学生就容易把概念、规律和一些图像和情景联系起来,了解它们的物理意义,到了高中以后就容易理解更深层次的物理规律,不再觉得抽象而又毫无意义。
  2.培养解题过程的规范性和作图的习惯
  在初中,许多学生把物理题当成算术题完成,解题过程极其简单化,没有物理公式,没有必要的文字说明;有了公式,又不代数据,计算结果没有单位等等。初中题目,相对而言,简单明了,某些学生的成绩还挺不错,但是到了高中后,因为解题过程的复杂化,这些学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甚至是越做越乱,越学越糊涂。所以,初中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特别在批改作业、试卷时要毫不留情。解题过程规范化将会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一些物理解题方法。 
  另外,许多物理难题,通过作图,既简单又直观。尤其是许多力学题型,作好受力分析图尤为重要,这是许多学生常常忽视的地方。 
  3.重视知识内容的拓宽
  现行的中学物理教材有许多选学内容,在每章后还配有阅读材料,教师应从素质教育的角度出发,对这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处理,或要求学生自学,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高中解决一些问题做好铺垫;同时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课外读物或物理学在高新技术中的应用,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三、高中物理教师应该做的
  高中物理教师,看问题应有较高的起点,但初中毕业生,不管是从心理上还是从认识水平上与高中的要求都相去甚远,这有待高中教师去引导、开发。 

  1.进行知识上的复习与补充
  高中教师在讲到相关章节时,应先对初中的知识进行复习。高一新生来自不同层次的学校,通过复习,让他们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对本章节的学习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还可适当补充一些必备的数学知识,为学生解题扫除一些障碍。例如斜率的概念、三角函数、数列求和、求极值等等,有些是高中要学但还未学到的知识点。 
  2.增加教学层次,促进知识螺旋式上升
  许多学生停留在初中的学习方法上,一些知识只通过单纯的记忆或通过教师的重复讲解,是不能适应高中课堂上容量大、速度快的特点的。从高一开始,一些学生没有认识到这一点,导致后来的恶性循环。对于刚刚接触高中物理的学生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不能操之过急,对所学知识不能要求一步到位,而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地放慢教学速度,增加教学层次。如在讲解利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时,就要注意进度控制。先练习水平上的问题,再逐渐深入到斜面问题;先分析物体受一个力情况,再逐渐深入到物体受两个、三个力的问题;先研究单个物体问题,再逐渐深入分析连接体问题。 
  对于知识难点,要想办法把信息传递过程延长。把知识拉成线,拉成条,化整为零,消化知识硬块。同时要让知识在不同阶段反复出现,逐步加深。 
  3.渗透物理方法和物理思想教学,使学生尽快入门
  学好物理,入门非常重要。物理是一门规律性很强的学科,包括其内容和研究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渗透物理思想与方法教学。高中物理常用的研究方法是:确定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进行简化建立物理模型,在一定范围内研究物理模型,分析总结得出规律,讨论规律的适用范围及其注意事项。高一物理中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都是如此。引导学生一次又一次地从物理情景和过程之中建构物理模型的过程中,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就会逐步提高、不断强化。 
  物理思想的建立与物理方法训练的重要途径是讲解习题。对于高一学生来说,在解题的过程中常见的问题是不加分析、瞎套公式。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在讲解习题时重点要讲清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切记认为问题简单,直接在黑板上写出公式。要详细分析物理过程,并把物理过程图景化,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形成清晰的物理过程。为了将抽象的情景和过程具体化、形象化,高一开始我们就要使学生养成画图的习惯。受力分析要画力的图示,运动学要画过程图,动力学要求画受力与运动过程示意图,这样形象直观,便于分析归纳。 
  4.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增强其自主意识
  不同阶段有不同阶段的学习方法,之所以有一部分高一同学跟不上,学习物理吃力,跟他们没有正确的适合高中物理的学习方法不无关系。因此,高一物理教师一开始就要指导好学生的预习、听课、笔记、作业、复习等环节。 
  同时,教师也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选取一些难度稍低、可读性较强的章节,采取学生自学、讨论的方式进行教学。 
  教师还要指导好学生对知识进行复习和总结,例如我们可以在每节课新课之前让学生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小节。新课学到一定程度之后,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单元总结,画出知识结构图。这样不仅可以克服遗忘,而且可以将知识点连成线、结成网。学生的知识迁移、应用能力就会得到很大的加强。 
  搞好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减低初高中物理的学习台阶,是一个需要多方合作的、统筹安排的系统工作。要从高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同时要从初中物理教学方面想办法;要从教材,从学生方面想办法;也要从教法、教师方面想办法。而且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又会产生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全体物理教师应该时时关注和研究,尽最大努力帮助学生渡过难关。
参考文献:
[1]蔡丽珍.新课改下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问题[j].中学物理教学参考,2008(5). 
[2]周玮.浅谈初高中物理教学的衔接[j].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08(6).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邬付江 [标签: 高中 物理 衔接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谈初中物理教学的反思方法
    浅谈提高高中政治学习效率的方法
    浅谈甲方施工项目管理的几个重点内容
    浅谈做好大型建筑工程全面项目管理
    浅谈银行事权和财权划分及对策建议
    浅谈学校体育场馆面向社会的开放管理
    浅谈小学高年级英语作文的写作
    浅谈英语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浅谈英语课堂教学的艺术
    浅谈托福阅读事实信息题的解法
    浅谈教育管理学学科属性
    浅谈警察职业教育与执法公信力的塑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