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谈政治课教学中师生的交往与互动
摘要:现阶段中专政治课堂教学中师生交往流于形式,存在许多不良现象,迫切需要在课堂上展开有效交往,提升政治课堂教学效果,实现师生互动,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习惯和交往能力。
关键词:政治教学;师生交往;优化措施
        针对新课程“如何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与他人共同生活”的这些鲜明特点,政治课堂中的师生关系需重新确立,以使新课标下的政治课真正实现“一学做人,二学文化”的高度统一和回归生活世界的美好理想,将师生交往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可以说,没有了交往,也就没有了课堂教学的活动和师生的对话与沟通。所谓交往,是指主体之间所进行的相互活动,它反映的不是人与自然或人与物之间的对象性关系,而是人与人之间互为主体的关系,也就是说,教师始终要注意学生的学习体验,做到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从而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
  一、政治课堂教学师生交往现状
  就当前政治课堂教学状况来看,师生(当然主要是学生)不能以平等、自由、自主和全面发展的主体而存在,是比较普遍的现象,这种交往实质上是一种虚假无效的交往,它不具备真实交往的意义,因而也就无益于课堂教学。
  1.不公平交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时为了一些需要,往往只与少部分的学生交往。比如在公开课上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教师只提问个别“信得过”的学生;在考试复习阶段为了节省时间,只与成绩好的学生交往;部分不熟悉学生姓名的教师只与“座位方便”的学生交往等等,使得课堂教学交往出现垄断性、片面性,致使许多学生成了教室中的“自由游民”。wWw.11665.cOM
  2.预设交往
  课堂教学交往中,教师按照自己的预设一步步与学生试图进行着有目的、有计划的交往,期盼由此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达到教育人、改造人的目的。这种交往方式往往容易让学生非常被动,消极地认为“全是书本说了算,老师说了算”,无法做到心服口服,产生共鸣。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富有巨大认识潜力和主观能动性的,是具有个别差异性的生命活动体,教师不能完全依据预设的教学目标和教案进行教学,要善于从学生的质疑问难和独特体验中发现学生在知识、情感和心理上不断生成的需要,并对自己预设的教学作出富有创意的调整。学生学习体验的获得既不取决于教材上写了什么,也不取决于教师教了什么,而是取决于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实际上做了些什么,取决于学生是如何与教材、教师、同伴及周围的环境交往互动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具有充分的交往互动,尤其是对话和交流,才能让学生产生丰富的情感体验,生成富有创造性的“学习经验”。
  3.形式交往,过于做作
  流于形式的交往在政治课堂教学中广泛地存在,这类交往徒具交往的形式而无实质性内容。其表现形式各异,如教师一呼,学生百应,或者其他并不能激发学生高层次智慧活动的问答。这种情况在课堂讨论中也会存在。 
假如教师为讨论而安排讨论,并没有考虑到为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与理解,那么无论是交往内容的安排、交往方法的运用还是交往时机的选择都会存在一定的问题,使得课堂教学交往出现“空壳’现象。这种交往几乎不会对学生智慧产生什么刺激与冲击,难以对学生智慧活动构成挑战。有时某些政治教师为了达成一定的课堂德育目标急于求成,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具体情感体验,采用一些生硬做作的交往方式。比如,在课堂讨论中,为了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教师会让学生相互提问或小组竟赛,但我们经常会发现由于教师的设问或指导不够科学、及时,学生之间无法真正开展真实有效的交往而使交往显得非常做作。

  二、政治课堂师生交往优化措施
  1.师生相互“学习”,平等对话
  课堂教学中没有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评判、共享知识的过程,就称不上是真正的相互学习,课堂教学效果也会大打折扣。很多教师习惯于对学生作出学习评价,却忽视让学生对自己的课程观点作出评价,政治教师往往认为政治课是严肃的,少让学生瞎捣乱,以至于课堂气氛死气沉沉;在学生之间的交往中,也只有相互间独白式的“倾诉”而无彼此的分析、评价。在很多次听课中我们都能听到很多教师的第一句开场白就是“今天我们将一起来学……”可是这种“一起学”一不小心就变成了教师的“一人灌”,即使表面上看交往频频进行,但也可能是“交而不往”的形式。在课堂教学中建立正确的“评判”机制是必要的。在师生之间完全实行平等对话是不现实的,但我们必须以这种理念来改革当前的师生关系,努力化解师生间、生生间森严的壁垒,创建平等对话的氛围。一方面要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即在交往过程中始终把学生看成是学习的主体,给予学生主动发言、参与的机会,多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感想,比如生活与消费、文化与生活、公民的政治生活、生活与哲学等等内容,学生都是有话想说、有话会说的。重要的是,教师要学会耐心“倾听”。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而不能厚此薄彼。在人格形成关键期的中专生眼里,对政治教师的心理要求会更高,假如我们不注意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那么将有可能在丢失教师形象的同时伤害了学生稚嫩的心灵。
  2.尊重学生,付出真爱
  师生之间课堂教学交往应该做到相互尊重,但由于教师权威等因素的存在,教师处于优势地位,而学生则处于劣势地位,因此教师应多从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尊重学生,付出真爱。这种课堂交往中的“爱”体现在:一是要尊重学生真实的内心体验和情感。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存在和需要,尊重学生自己的认知方式;爱护学生作为未成年人的情感体验与情感需要;民主平等对待学生,给学生以人与人快乐相处的美好现实。二是教师要在此基础上尊重学生的行为选择,热爱每位学生,注意差异教学,使学生人人有提高,人人能“回归生活世界”。三是要爱护学生幼稚的想象及课堂中的即兴发言,不要简单的认为都是捣蛋,而要给以积极引导和耐心分析,不要把学生参与课堂的勇气轻易扼杀。
  3.提高交往实效
  课堂交往实效性的提高可以从这两方面入手:一是要丰富课堂教学交往的类型。新课标回归生活世界的价值取向要求教师对课堂教学组织形式进行改革。单调的班级授课制不利于师生之间达成相互理解,除了课堂教学,政治课的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比如,分组学习、小组合作、大组讨论、个别指导,甚至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打破集体教学的单一性,扩大单位时间内学生自主活动的空间,增加师生及学生间交往的多维性。二是教师要从启发学生思维、完成教学任务等角度来思考问题,使交往围绕实际问题展开。比如,讨论内容尽量安排那些智慧挑战大、个人努力难以解决、有较大分歧的问题,促使师生之间相互讨论,引发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陈志强 [标签: 政治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刍议谈话法在初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提高高中政治学习效率的方法
    浅析中苏政治体制改革
    从政治经济一体化看国家政治制度对经济发展…
    论法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思想政治学科课程改革是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
    提高师范专业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效果的几…
    设计史中视觉图像的政治力量传播
    浅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实效性
    油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与转型
    高校政治史类课程教学突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