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学科教育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学科教育论文   英语教学论文   语文教学论文   数学教学论文
历史课上的智育

   [摘要]笔者结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对历史教学有了一点新的探索,总结如下三点:一是要识记先理解。二是善用所学知识,掌握技巧。三是“强迫”学习。
  [关键词]历史课 历史教学 智力
  
  历史课之所以在很多学生心目中形象不佳,不在于历史本身,而在于我们历史文化传递方式上出了问题。单向、线形、机械、僵化的教学方式,教师对所教内容缺乏热情和理性的感悟,学生自然也就难以生发出个性化的思考了。剥离了理性元素的课堂,只剩下程序化、技术化的教学流程,直接后果是消解了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和探究历史的欲望。历史课作为庞大课程体系中一个小小的分支,有一般性、普遍性的教育规律可以遵循,但同时也有自身不可忽视的特殊性,其学科性特点需要引起关注。初中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过分强调深入研究,过分强调历史的系统化,却并不重视学习过程,而当学生结束初中学习后,历史知识忘光了,就等于白学了三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得到的很少。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使历史课成为学生乐学、爱学的一门科目,使它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又能通过学习历史开发学生的智能,成为我们历史教师必须考虑的一个难题。结合新课改和素质教育对我们教师的要求,我对历史教学有了一点新的探索,现总结如下。
  一、要识记先理解
  在教学中,我不要求学生按照教材去死记硬背,然后提一些要求学生去按课本复述的背熟的课本上的内容。WwW.11665.COM如果经常这样我认为会束缚学生的智力。特别是在我们的历史教学中常常会出现的哪些依从性和规律性的知识,我们更不能这样做。但是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这要求教师不要单纯提一些可以复述教材,能在教材中找到的不经思考、讨论就能回答的问题。我在组织问题时总是想法让学生们通过思考、比较、对照并加入自己的解释才能回答,而不是照搬教材。学生只有通过教材,补充读物及以往的知识积累,通过讨论、争论,才能获取答案。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借用教材,而不是照搬教材,这比单纯的背诵难得多,但是由于学生自己参与其中的教学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在学习太平天国运动时,我会结合以前学过的中国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或运动,让学生去思考这样的一些问题,在这些农民起义中,是那些相互对抗的势力。而所有的农民起义为什么不是以失败而告终,就是被封建地主所利用。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起义有哪些不同的地方。如何解释农民起义必然失败这一历史现象,他们对当时的腐败现实提出了什么要求?提出了什么口号?谁才是农民的主要敌人?采取了这种方法教学,在历史课堂不再是单纯的复述,乏味的回答。而是借助课本和补充读物的研究,思考,争论,学生手持课本争论,引证史料来论证自己的想法观点,这种学习机加深了对课本的认识,让学生对所学相近相似的内容进行了复习,同时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教材只能当作工具不是作为答案使用。学生理解的越深,识记的内容越少。

  二、善用所学知识,掌握技巧
  智力的发展,在于对历史过程的理解,及思想信念的形成。要求学生不仅对涉及这一历史事件。而且还涉及很多历史事件的那些规律性的知识的本质的认识深度如何。如我们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我总结出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在奴隶社会内部产生,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封建社会内部,成长中的资产阶级利用人民对封建专制的不满来推翻封建社会,机器的使用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但是对工人的剥削却进一步加强了。我通过对历史事件、历史细节的生动描述,通过对有别于其他革命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特点。把这些规律揭示的越清楚,学生对一般规律掌握的就越深刻,仅靠熟记的必要性就越小。而且有关历史过程规律的知识,会不经过熟记就永远的保存在学生记忆中。使学生明白在剥削制度下生产的改进必然会导致剥削的加剧。在我们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还会学习到很多起资产阶级革命,每一次的学习都会使学生对一般规律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具体的史实理解的越清晰,要求学生熟记的内容越少,学习的兴趣越高,智能也会得到进一步发展,因为在课堂上他们不再是被动的接受者而是学习的主人。
  三、“强迫”学习
  在历史教学中,我会尽量“迫使”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要在头脑中评论.思考广泛的史实和历史现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智力的探索性.系统性.等品质得到良好的发展。而这样做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提出一些必须经过探讨争论.查阅资料及各种史实才能回答的问题。每个学生都有争强好胜的潜意识,都想做得最好。我们应该好好的利用这一点,使他们觉得历史不再乏味,每节课都会充满情趣,是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有学会的动力。如学习《明治维新》这节课时,我会提出这样一些问题。
  当时的日本明治天皇如果不进行改革,日本会发生什么情况。在当时的呢些社会力量支持明治天皇的改革,那些确是坚决反对的。为什么?我们怎样通过支持和反对变法者的态度上总结出该社会集团在当时社会中的地位如何?日本的明治维新是资产阶级革命,为什么要保留封建主义的产物天皇。通过这次改革在当时的日本那些势力的到了加强,而那些却逐步衰落,为什么会这样。如果没有封建残余,日本的资产阶级革命将会走上什么道路,通过改革,当时的农民的身份有了什么变化,社会地位真的提高了吗?如果将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相比较,他们之间存在哪些相近或相似的地方,为什么会一个成功而另一个失败,通过改革后,强胜的日本为什么会走上侵略的道路。为什么说明治维新促进了日本的社会进步?为什么说日本的社会进步是相对的?是其他国家的灾难?
  学生要回答这些问题单纯的依赖课本,不广泛的阅读引用史料,是不能正确的回答。而分析对照的史料越多对探讨的问题的理解就会越深。学生在思考这些问题是,头脑中对相似史实和概念的理解会进一步加深和巩固。而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所拥有的知识应当比教学大纲要求我们给学生的知识多的无法比拟。那些不必识记的内容和详尽的史实,不但进一步得到复习而且会成为现阶段学习知识的背景,衬托出必须记忆知识的最低限度。而我们教师由于创造了探讨问题的意境,从而激发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动力,使学生从已达到的智力发展水平提升到新知识应达到的智力水平。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刘丰海 [标签: 历史 上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例谈历史与社会“依标施教”应注意的三个方…
    试论编辑惯习的历史建构及其生产
    对历史嬗递过程中苦难的解读——论《古船》
    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初探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实效性之我见
    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张扬个性
    利用历史课堂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中美高等教育研究取向之历史比较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历史逻辑与实践路…
    浅论中学历史教育的重要意义
    浅议历史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解读课改下历史教师的角色转变问题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