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经济学论文 >> 行业经济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财务税收论文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论文   行业经济论文   新经济学论文   经济学理论论文   中国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论文   地方战略论文
 证券金融论文   其他金融相关论文   房地产经济论文   统计学论文   经管期刊
创新领导思维转变农业发展方式
摘要:绥化市是黑龙江省农业大市,经济发展曾一度陷入窘境。绥化市新一届领导班子敢于创新思维,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发展,依靠农业资源,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转变了传统农业的发展方式。绥化市农业取得的发展,是现代农业制度创新的成果,也为现代农业发展的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提供了一份可贵的资料。
  关键词:创新思维;农业发展方式;工业化思维;农业产业化
  
  绥化市是农业大市,全国重要的大型商品粮基地、国家级草食畜牧业养殖基地和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农业人口占全市人口的70%以上。过去,绥化曾陷入经济发展的窘境:两个国家级贫困县,四个全省贫弱县,财政困难、老百姓收入低。绥化市新一任领导班子敢于创新思维,立足市情,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使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
  
  一、创新领导思维,拓宽农业发展思路
  
  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与当地领导谋划农业的思维方式有着必然的关系。绥化市委领导敢于打破传统的从农业出发思考农业的思维定势,提出了“从农业起跳,把农业和工业统筹发展,用工业化理念规范农业、用市场化思维发展农村,用城镇化手段转移农民,用外向化模式打造新的工业格局”的发展方略。
  粮食、畜牧、农产品加工是绥化市的主导产业。绥化市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发展绿色、特色、有机、无公害农产品,打响“寒地黑土”这个大品牌。提高规模化生产能力和水平,提升农产品标准化水平。2008年全市高产高效水稻、玉米面积比上年增加294万亩,优质粮、特色经济作物分别发展到2 100万亩、252万亩,畜牧标准化生产小区、专业养殖大户各发展到197个、70 394户,奶牛、肉牛、羊、生猪和家禽存栏量分别达到29.6万头、103万头、172.7万只、3 756.7万只、300万头。WWW.11665.COm同时,无公害水产品认证、健康安全养殖面积分别达到80万亩和67万亩,绿色食品种植面积突破1 000万亩。无公害食品面积实现全覆盖,全市共转移劳动力82.6万人,完成引导性培训7万人,技能性培训2.6万人。增强科技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使绥化市农业走出了一条成功的发展之路。
  
  二、以工业化思维谋划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
  
  绥化市各级领导以工业化思维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及增长方式,培育了一批“龙头企业”,鼓励农民组织多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使农业产业化体系得到了进一步完善。
  (一)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
  绥化市委各级领导审时度势,确立了以项目建设为核心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方略。在依托农业资源优势实现经济跨越发展的新思路下,出现了一批农产品加工的大龙头——青冈龙凤、肇东中粮酒精、成福食品,明水格林淀粉,望奎北大荒肉业、安达龙鹅加工、兰西亚麻城……仅3年时间,全市就引进新建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8户;带动全市800万亩耕地、38.4万户农民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改扩新建龙头企业,到2008年全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已发展到了37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4家,省级龙头企业31家,数量均位居全省前列。形成了“企业+协会(合作社、经纪人)+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在工业带动下,种植和养殖业则成了工业生产的第一车间。通过龙头企业对粮食精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绥化市域经济得到快速发展。2005年,仅规模以上工业就实现利税12.7亿元。目前,该市农产品加工业产值已占到工业经济总量的49.7%。2007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46.6亿元,招商引资特别是引进国内知名企业集团进驻绥化,重新构筑了以食品为主导,以医药、化工、纺织、机械为支撑的“1+4”现代工业体系。加工业的振兴不仅破解了农业难题,也使一直困扰农民的卖粮难问题得到了解决。2007年,农民人均收入达到3 181元,是2000年的1.6倍。
  (二)加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绥化市把农业基地建设视为工业化链条上的“节点”,视为工业生产的一个车间,按企业和市场需求去生产优质粮食和畜禽产品,提高农业经济的运行质量。
  绥化市处于寒地黑土的核心区,拥有“中国奶牛之乡”、“中国优质大豆之乡”、“中国绿色水稻之乡”等称号。2007年,绥化市按工业加工需求规划整合了水稻、大豆、玉米等等10大优质原料基地,提高了基地专业化经营水平。全市各级农业产业化龙头组织与基地签订的订单面积达到836万亩,带动畜牧业生产基地生产奶牛、肉牛、生猪、禽类等6 788万头(只),全市直接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达到了65.5万户。
  (三)提高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
  绥化市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坚持以种植业和养殖业为主体,突出发展“寒地黑土”特色农业,全力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2006年底,绥化市寒地黑土绿色物产协会参照国家绿色食品标准以及欧盟的标准,制定了42种主要寒地黑土绿色物产的标准。2007年,在全市培养1.6万户农业标准化示范户,制修订“寒地黑土”农业地方标准40项,新建2个市级和10个县级“寒地黑土”农业标准化示范区,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绥化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把农业标准化作为发展现代化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
  (四)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
  实施农业规模化经营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2008年肇东市根据《黑龙江省千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结合绥化市实际,制定了50万吨奶战略工程规划。2008—2012年,共建规模化奶牛养殖场200个、小区100个。其中,年存栏150头的奶牛场170个,年存栏500头的规模化奶牛场20个,年存栏800头以上的规模化奶牛场10个。到2012年,全市奶牛规模化养殖比重提高到80%,基本实现由分散饲养向集约养殖的转变。
  绥化市种植业不断趋于规模化。玉米、大豆、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以及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集中连片实现规模化种植。绥棱县克音河乡部落村农业生产互助协会共连片种植高油大豆1 500亩,从春种到秋收,可节省成本5.9万元,每户可多增收1 100多元,同时可节约50个劳动力,仅此每户可增收近7 000元。

  三、绥化市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思考
  
  (一)农业产业化本质上是现代农业制度的创新
  改革开放以来,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我国的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由于生产经营过于分散,已经不适应现代农业大规模生产,机械化作业,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尤其在今天这样一个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农业与其他各业的发展都要放在这个大背景下统筹协调。农业生产经营要素要在更大范围内更优化组合,科学规范的管理,才能提升农业竞争力,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绥化市在农业产业化过程中所形成的“企业+协会(合作社、经纪人)+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是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以家庭经营为基本单位组成的现代农业合作制。这种新的经济制度既保留了家庭承包制的利益机制,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能更好地促进现代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机械化、信息化、标准化生产,是适应现代农业生产力发展的社会经济制度。
  绥化市的农业产业化虽然取得了很大发展,但农业产业化规模还需不断扩大,机械化程度有待提高,产业链还需进一步拉长,使每一种农作物都能最大限度地加以利用,减少废弃物,实现农业产业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二)农业产业化是农业经营方式与发展方式的重大变革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业的要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不仅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多样化提出了新要求,追求品牌、绿色、有机、无公害,而且也要求农业的功能多样化。因此,传统意义上的农业是很难满足这些需求的,现代农业生产者必须具有商人的经营之道,把农业作为一个商品,根据市场的需求加以经营,以品牌、包装、宣传等商业手段提高农产品的市场价值。
  农业产业化要求农业的生产经营必须以市场为核心和导向,以农业合作组织的形式使小农户与大市场对接,将工商企业的经营之道嫁接于传统农业。通过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有机配合与协作,既可以降低市场风险,达到各经济主体的利益最大化,又便于现代农业科学技术的普及推广以及实行标准化的管理,提升农户及相关的农业产业链、产业体系在市场竞争中的生存发展能力和竞争能力,实现双赢或多赢的效果。绥化市对农业实施的市场化经营策略,正是适应了这一发展需要。
  (三)科技创新与绿色环保是现代农业产业化的支撑体系
  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科技、绿色、环保、有机之路。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使农业生产成为农业产业的第一“车间”,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整个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农作物的高质、丰产,取决于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科技投入和科学管理。绥化市大力推行无公害农作物种植,实行标准化生产,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实行无公害农产品全面积覆盖。依靠科技提升农产品的品质、产量,增加农民的收入。但是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绥化市在农业科技人才方面比较短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比较弱,自主创新成果很少,这也成为限制绥化市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1]绥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规划纲要,2001-03-26.
  [2]绥化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2006-01-13.
  [3]杨兴龙,玄铁锋,滕奎秀.试谈发展农业的创新思维[j].农业经济,2003,(7).
  • 上一个经济学论文:
  • 下一个经济学论文:
  •  作者:佟艳玲 [标签: 创新 转变 农业发展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建筑业技术创新与管理创新协同模型研究
    软件工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农村转户移民群社会管理创新的法治命题探析
    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制度创新的探讨
    南平市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机构队伍建设创新思…
    “小米”精神编织“大时代”的创新故事
    网络时代大学生创新教育思考
    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工作模式探析
    基于网络全球经济下的企业创新管理研究
    开拓型领导浅议
    改进领导工作作风提高运用法治思维能力
    党员领导干部要做任劳任怨的“孺子牛”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