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艺术论文 >> 音乐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艺术理论论文   影视论文   音乐论文   美术论文   声学论文
女高音歌唱共鸣色彩探析

  歌唱共鸣是声乐训练及歌唱技术的基本要素之一。良好地运用共鸣色彩调节机能,是实现歌唱音色审美效应的重要手段。美声唱法所造就的优美、辉煌的人声音响效果和它或“纤细”或“深沉”,或“明”或“暗”等声音色彩的变化,正是歌唱者科学有效地调节共鸣的技术体现。那么,什么是美声唱法所要展示的色彩?怎样才能做到符合美声唱法审美标准的共鸣效果?其中蕴含怎样的技术缘由?女高音应如何认识自身歌唱共鸣色彩的价值?现就上述问题浅析如下:
  
  一、歌唱共鸣色彩调节的本质及其科学依据
  
  现代嗓音科学研究证实,人声的发音现象属于声学中的“簧管偶组”发声原理①。人的声带因气流冲动而产生声波,如“簧”的发声,是声源,可以发出高低不同的音。而扩大音量,改变音色,即产生“共鸣”,则要靠两个被看做“管”的共鸣腔协调工作来发生作用。其一,是指喉室以上喉前庭一带至会厌与咽后壁构咸的管状部位,称为“基音共鸣管”。它不仅配合声带,决定声音的音高,而且可以产生振动频率为2800—3200hz的高频共振峰,是决定声音具有金属音色和穿透力的关键所在;另一管是指舌后部整个咽腔构成的管道,以及它向上可以对接的鼻咽腔、鼻腔,向前可连接口咽喇叭,其中可以引起一系列的泛音共鸣,产生包括高频共振峰牙口低频共振峰在内的数个共振峰②,对声音的音质、音色、音量产生重要作用,称之为“泛音共鸣管”。在创造完美的歌唱音响效果的过程中,“基音管”和“泛音管”共同作用,相辅相成,即所谓“两管共鸣”。这一论断揭示了歌唱共鸣的基本原理及其本质。wWw.11665.coM
  由于人声乐器的肉体质地和特殊构造,较通常的簧管乐器有所不同,在运用调节声音共鸣方面的可行性、技术性上也就复杂得多。首先,人声乐器的“簧”——声带,可因其质地不同,长短、宽窄、厚薄的机能变化、张力变化及整体振动、边缘振动、上下振动、左右摆动等振动方式的变化,发出高低不同、音质不同的音,因而在源头上影响着声音的质量和色彩。其次,从“管”的运用,即共鸣腔两管机能的变化调节,更是在共鸣的作用上,极大地决定着声音的色彩。
  1.“基音管”。不仅可以通过缩短伸长来配合声带调节发出不同的音,而且调节“基音管”的形状及各部位状态也会引起音质、音色上的显著改变。“基音管”肌肉组织结实站定质地坚实时,声音就会结实,有金属音色,具有穿透力。反之,声音则会相对虚弱,缺乏质感;在肌肉能力坚定的基础上,将“基音管”适当调细,声音音质会相对明亮清澈。反之,声音则会表现得相对宽厚柔和。同时,“基音管”上端出口即会厌,在发声时的形态及打开程度,也大大影响着“基音管”的发音效率。当会厌呈管状并恰当打开,与咽后壁相对应形成良好的管,“基音管”效率就比较高,声音就通透、响亮、传远。而相反,会厌卷起及打开不够,角度与咽后壁未能形成开放的管口,就会降低“基音管”的效率。
  2.“泛音管”。声音自“基音管”发出后,在未从口透出之前,每个音都必须精密地调准泛音共鸣量来配合音色的变化要求。通过对“泛音管”长短、形状的调节,及其不同部位的选择性运用,可以引起歌唱的音质、音色、音量等共鸣效果及共鸣色彩的亮暗、厚薄的显著变化。其中,咽腔是最重要的共鸣腔,它最靠近喉,对音质、音色具有最先、也最有力的影响:其上达鼻腔的部分在作用上像是一个“倒悬的瓶口”,由鼻咽后壁与软腭共同相对形成,当气流和声流掠过这个倒悬瓶口,会产生效率较高的共鸣,就是常说的“头腔共鸣”;因腔向前延伸的口咽喇叭,它的形状和开合度的变化及口咽共同做型来形成母音色彩等功能,都关系到泛音共鸣的声音色彩;软腭向前的口腔部位是共鸣腔最外端的传声喇叭。加西亚总结咽腔与口腔的关系说:“应当认为歌手真正的嘴是咽……”因为音色是由咽引出来的,面部的嘴不过是嗓音通过的门而已,但如果这个门打开得不够充分,音响就不能自如流出”③。胸腔共鸣,经证实,胸部的肺和气管在发声过程中参与的振动并不多。事实是,当咽部调节为较宽大时,强化了的嗓音中的较低分音,便会出现圆润饱满的音色。当歌唱者认为“加胸部共鸣”时,实际上是做了较深的咽腔共振的重声区。另外,通过下降喉头的办法将共鸣腔引长,也可增加低频泛音的有效办法。
  由此可见,人声乐器内部的“基音管”与“泛音管”为塑造良好共鸣效果,发挥着独具意义且又相互联系的作用。因此,客观地认识和了解“两管”的机能及工作状态,掌握它们在实践中的运动规律,是至关重要的。
  
  二、女高音调节高频共鸣音色的重要意义
  
  传统美声唱法中,女高音是常见的声种类型。她音色甜美柔和,以中音区和高音区为主要声区,尤以高音区见长。演唱中,真假声结合,头腔共鸣光彩、华丽,极富感染力。二十世纪,歌坛中涌现出许多造诣深厚的女高音歌唱家,如:卡拉斯、安琪乐斯、苔芭尔蒂、施瓦茨科普芙、萨瑟兰、费蕾尼、卡芭耶、卡娜娃……她们的声音具有圆润、华丽、柔韧、结实的一流音质,她们精细、缜密地把握自己声音的特点,并善于运用自己的噪声表现不同要求的作品。她们的声音里,既有抒情女高音的明亮、圆润、清澈、醇美,又有戏剧女高音的淳厚、结实、辉煌、金属般的质感,还有花腔女高音的纤细、华丽、玲珑、婉转。强音发自肺腑,掷地有声,辉煌高亢飞凌于交响乐队之上,被喻为“银色的长笛”;弱音控制细腻、微妙,细若游丝,余音缥缈,如“绸子的细丝”“天鹅绒的声音”④。她们的声音中丰满的音响和丰富的色彩,给人以听觉上的极大满足。
  在对这些声音作比较分析时,我们不难发现,优秀女高音都具有一种明亮、光彩、穿透力极强的声音特质,而且不管是何种类型,从轻到重,从抒情到戏剧,无一例外具有这种色彩上的共性。正是这种色彩,使声音具有动人的美感,成为女高音声音的灵魂,也是检验女高音声音优劣的重要依据。经声学实验证实,这种色彩是源于振动频率在2800---3200hz的高频率共鸣⑤嗓音科学研究者用特殊的方法实验发现,当咽部调节作管状并调细到一定程度时,声音中就会有这种高频率共鸣的音色。美声唱法的歌唱中所以高音带有金属般音色的“头声”,也正是咽部调节成细而小的管状共鸣腔而完成的⑥。事实上,不仅在高音,在中音区,这个细小的咽部共鸣腔同样发挥着这样的作用。在高音中,由于头腔共鸣的配合,听起来声音效果更为明显。
  在实践中,如何加强基音管的共鸣而增强高频色彩呢?其一,良好的声源性能是非常重要的,有效训练调节声带的缩短、变薄、提高张力等伸缩性能,并调节良好的声门闭合状态,避免漏气,均匀振动。其二,训练敏锐的咽部做管的能力,使整个咽腔都“结实而站定”,形成反射性较强的管壁,同时充分开启软腭以上鼻咽腔的共鸣感觉。其三,建立上至鼻咽腔、下至胸腔的通畅开放的共鸣声道,对高频共鸣形成有效支持。
  
  三、女高音高低频共鸣的比例问题
  
  巴塞洛缪在对声音共鸣的研究中曾指出:“一个优秀的嗓音必须同时具有2800—3200赫兹的高共振峰和400—800赫兹的低共振峰,突出这两种共振峰的嗓音听起来既明亮又圆润”。⑦可见,高低频共鸣的融合是形成声音良好发声效果的关键,同时,二者在声音中融合的比例,最终决定声音的色彩。当然,不同声部的声音,在这个比例上会有不同侧重,即:高音声部强调突出高频共鸣,低音声部强调突出低频共鸣,其中均有度可循。对女高音而言,加强高频共鸣的同时,通过调节高低频共鸣比例来适应不同作品的演唱要求,这也常常是歌唱者在嗓音使用上形成个人风格和特点的重要手段之一。

  由于歌唱者的个人条件及歌唱器官机能特点的千差万别,在调节高低频比例的问题上,应以人为本,客观调节。每个歌唱者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声音类型和适当的高低频比例,应善于发现和认识自身嗓音特点和优势。因为共鸣的取得绝非想当然,而是要建立在与之相匹配的声带能力,基音管、泛音管形状和伸缩性,以及呼吸能力、体质状况等多方面条件下,尽管在训练中,声音能力会不断地发展、进步,但终受客观条件的限制。也正因此,女高音在声音类型上,有了不同的划分。如“花腔女高音”也叫“轻巧女高音”“抒情女高音”;“有力的女高音”也叫“大抒情女高音”“戏剧女高音”等。不仅如此,每种类型里,还有从轻型到重型多个层次的划分。每个歌唱者都有最适合自己的声音类型和高低频的最佳比例,应客观发现和认识自身嗓音特点和优势。此外,就歌唱者本人来讲,在遵循自身声音规律的同时,通过调节声音的高低频比例,来变化声音色彩、丰富声音形象,是演唱中不可缺少的。比如,当充分调动口咽、鼻咽肌肉提高其张力,将整个共鸣管调为细且短的状态时,声音便更加明亮清脆,高频多低频少;当保持口咽、鼻咽兴奋的同时,共鸣腔较之前者更加松弛自然,声音听起来清澈、柔和高低频比例适中;而当共鸣管整体调宽并引长,口咽、鼻咽腔发挥充分的响度和亮度,同时扩大胸部支持的感觉,会使声音听起来相对丰满有威力,此时低频略强一些。当然,调节总是有度可循的,如果失去平衡,便会出现偏差,声音高频过多低频不足,会尖厉、刺耳、缺乏柔和,低频过多高频不足,则声音暗淡、松散、不精致。可以说,声音中高低频比例的调节,就如同在色板上调色一样,大量的“高效色”“低效色”“过渡色”和“中间色”使这一过程蕴含丰富色彩和微妙的变化,需要歌唱者细致感受,恰当把握。
  
  四、存在的偏颇
  
  好的声音总是能够在高低频共鸣的比例上取得相对的平衡,形成具有稳定特征的声音色彩。不过要真正做到这一点绝非易事。玛丽亚·卡拉斯是我们所熟知的二十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歌唱家,她音域宽广,音色浑厚而纤细,刚中有柔,富有独特的音质与魅力。但在她的演唱后期,出现了用声过重,声音空洞摇摆的倾向,导致声音衰退。音乐评论家史君良谈及当代声乐艺术现状时讲:“当今歌唱家存在最大的声音缺陷就是用力过猛,用声过强,拼命撑大声音唱些力所不及的沉重曲目,嗓音负荷过重,声音缺乏美感。”⑧审视我们周围,“声大为美”的观念也并不鲜见,那种一味追求强烈、辉煌、宏大的愿望,使声音失去自身平衡,声音空洞、笨重、vibrato过慢、唱起来吃力,而渐渐丧失了声音的真正价值。当然,大号型声音的魅力和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在嗓音能力范围内,发展丰满均匀的共鸣,实现高低频共鸣的平衡,塑造出的优秀的戏剧型女高音是难能可贵的,但应顺应自然,不可强求。
  
  五、结语
  
  女高音是声乐舞台上的“百灵”,是美好艺术形象的代表,为观众所喜闻乐见。关于女高音演唱技法方面的经验与认知,多年来已在理论界形成了相当的共识。在教学训练中,教师应具备良好的“官能听觉”,从而发现学生声音共鸣的特点,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高低频共鸣的概念,培养学生通过母音音色调节、感觉意识调节、情感情绪调节等途径来有效调节声音的共鸣色彩。另一方面,声音审美环境的变化和个人审美品位的差异以及不同生理状况的歌唱者对声音的不同体悟,使得实践中对于如何调节女高音歌唱共鸣色彩这一问题广有论解。本文所述虽以女高音为出发点,但调节共鸣的问题是所有声部,乃至整个声乐训练中的大课题,其涉及问题的深度、广度有待更加科学和理性的认识。

  注释:
  ①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②约翰·桑德伯格《歌声的音响学》,翁若梅译自《科学的美国人》杂志,1977年第3期。
  ③李维渤译.《歌唱——机理与技巧》,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④饭田聿子.《美声唱法的声音》,王北成译.载《音乐的基础知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
  ⑤王士谦.《嗓音科学四题》载《音乐的基础知识》,中国丈联出版公司。
  ⑥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⑦李维渤.《发声训练中的四个“r”》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9年第1期。
  ⑧史君良《唱片里的著名歌唱家》,人民邮电出版社。

  参考文献:
  [1]荷伯特·凯萨利.《心的歌声》李维渤译。
  [2]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上海音乐出版社。
  [3]石惟正《声乐教学法》,百花文艺出版社。
  [4]李维渤译.《歌唱——机理与技巧》,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5]《音乐译丛》之二,人民音乐出版社。
  [6]史君良.《唱片里的著名歌唱家》,人民邮电出版社

  • 上一篇艺术论文:
  • 下一篇艺术论文:
  •  作者:侯文杰 [标签: 高音 共鸣 色彩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新课改中如何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职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之高音教学方法初…
    如何提高音乐课的教学质量
    美国超高音速武器,1小时打遍全球
    京剧旦角与美声女高音演唱的异同
    浅议西方男高音歌唱艺术的发展历程
    浅谈美声唱法男高音整体歌唱训练技巧
    试论美声唱法男高音整体歌唱训练技巧
    从彭丽媛、宋祖英的成长之路展望民族女高音…
    男高音歌唱家李双江演唱风格初探
    女高音训练之初的音区选择
    如何建立男高音的高声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