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理科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农业科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   水产渔业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园艺林业论文   畜牧兽医论文
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与防治

  摘要介绍了蚕血液型脓病的发生趋势,分析了其发病原因,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为蚕血液型脓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关键词蚕血液型脓病;发生;防治
  
  2009年春,蚕血液型脓病发病面广,损失较大,给广大蚕农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总结经验,防患于未然,控制血液型脓病的危害,对泗阳县近几年来血液型脓病的发生原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防治对策。
  1血液型脓病的发病趋势
  在20世纪90年代,泗阳县病毒性蚕病的发生主要以病毒性软化病为主,但近几年,逐渐以血液型脓病为主,而病毒性软化病基本上不发生。血液型脓病发病特点为:一是发病早,暴发迟。有的蚕在2龄就大批出现“水白肚”症状和死蚕。5龄前蚕病发现较少,但到5龄3~5d突然暴发,有的在见熟和蔟中暴发,且大部分是血液型脓病。二是发病面广且较严重。2009年春,泗阳县各乡镇几乎不同程度都有发生,据调查,发生血液型脓病的蚕种达60%以上,发病严重的农户每张仅收蚕茧8kg。
  2血液型脓病的发病原因
  2.1消毒防病意识淡薄,导致病菌蔓延
  2.1.1养蚕前消毒不彻底。首先血液型脓病病原的大量存在成为蚕病发生的隐患,一方面由于在养蚕前消毒不彻底,特别是中晚秋蚕自育自养户较多,没有专用小蚕室,导致一部分蚕室根本来不及消毒,另一方面是思想麻痹,认为上一蚕期没有发生蚕病,环境中无病原物,从而忽略了蚕前消毒的重要性。其次是蚕农技术不到位,消毒措施不到位,药剂使用不当,配药不准,喷药不匀,消毒不认真,降低了消毒效果[1]。wwW.11665.com
  2.1.2养蚕中消毒措施不到位。首先对蚕期中的消毒不够重视,见病才消,无病不防,致使蚕病一旦发生不能控制[2]。蚕药使用上不能对症下药,购买假劣蚕药,延误了治疗时间,致使病情加剧。
  2.1.3蚕沙及病死蚕处理不当。每期蚕结束后,病死蚕乱扔,蚕沙处置不当,旧簇的多次使用等,导致病原菌污染蔓延,成为暴发蚕病的隐患。
  2.2饲育管理不善,造成蚕体虚弱
  2.2.1饲育温度偏低。在饲养期间,2、3龄受闷,4龄低温多湿,造成蚕儿体质虚弱,在3龄期,有些蚕农为控制9日眠3眠,蚕室温度控制在26.5~28.0℃,而且还密封,不通风换气,人为造成蚕室中空气不新鲜,蚕儿受闷;到了4龄期仍习惯于养地蚕,关门养蚕既不加湿又不排湿,使3龄与4龄室温温差大,蚕座冷湿,空气潮闷,难以满足蚕对高温多湿的环境要求,从而影响蚕儿的正常发育,造成蚕儿食桑慢,体质弱,抗病力下降,容易感染蚕病。

  2.2.2饲养管理粗放。由于重点蚕区饲养量较多,户均养蚕6张以上,劳动力不足,管理粗放,具体表现在饲养过程中给桑不匀,蚕密度过大,造成食桑不足,发育不齐;除沙动作较重,易造成蚕儿创伤;不重视分批、淘汰弱小蚕工作,造成混育感染,增加发病机会。小蚕期给桑量过多,蚕层厚,潮湿,有利于病原菌繁殖;使用新鲜石灰粉少,蚕屋潮湿,有利于病原菌繁殖,且蚕儿食湿叶、残叶多,新鲜叶少,所以蚕体虚弱,抗病力差。
  2.2.3虫害严重,造成叶蚕交叉感染。桑园受桑螟、桑尺蠖危害严重,虫口叶多,加之部分桑虫携带的病菌通过粪便污染桑叶,造成蚕病发生。
  3血液型脓病的防治
  3.1彻底消毒,防止病菌蔓延
  首先要充分认识消毒防病的重要性,克服无病不防的麻痹思想,把消毒防病工作贯穿于养蚕的始末[3]。其次在每期蚕饲养前,对养蚕场所和用具全面进行彻底消毒。对蚕室、蚕具、周围环境等养蚕所涉及的场所,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特别是对发病污染的用具还须在新鲜石灰中浸泡30min,同时对蚕室进行全面喷药消毒,药剂要选好、配准,药液要喷匀,室具消全,消后要保管好。病死蚕应放到消毒盂内,蚕沙集中堆放,不可摊晒;养蚕后及时做好回山消毒工作,防止病菌的扩散。
  3.2 精心饲养,提高蚕儿体质
  小蚕饲养应坚持专业共育,保持目的温湿度饲育,选采老嫩一致的桑叶;大蚕期做好良桑饱食,稀放畅养[4]。整个蚕期做好眠起处理、提青分批和淘汰弱小蚕工作,防止混育感染。重视3~4龄蚕室的温湿度,以利于蚕儿健康成长。在蚕3龄时温度不宜过高,一般在25.5~26.0℃,以掌握10日眠3眠的小蚕饲育标准较好,并注意蚕室通风换气;4龄期时坚持蚕匾育,如条件有限,在大眠饲食2回叶后再进行地蚕育,遇到低于22℃以下的温度时,应及时加温,白天开门养蚕,以利蚕室干燥,空气新鲜,不使龄期延长,使蚕儿可以健康成长。在饲养过程中,做好每一个环节,以增强蚕儿体质、控制病原菌繁殖。在饲养中使用适熟叶增强蚕儿体质,发现有血液型脓病时,及时捡去病蚕,防止相互感染,以新鲜石灰粉为主,做到早晚各用1次,直到控制为止,从3龄开始,注意蚕病的通风换气,使其空气新鲜。
  3.3加强桑园管理,搞好桑园治虫
  从历年的养蚕情况看,桑园基础好的发生蚕病的数量较少,因而首先要抓好桑园培肥管理,以提高桑叶的产量和质量。其次是加强病虫害测报工作,根据桑虫发生量和危害情况选择合适的药剂防治,防止害虫蔓延,以减少虫蚕交叉感染的机会。
  3.4合理使用农药
  应及时了解农田的治虫时间,用药品种和用量,尽可能协调选用对蚕儿危害小的农药;桑园治虫购买桑园专用农药,合理使用,在残效期内的桑叶不能喂蚕,过了残效期也要采用少量桑叶试喂,确认无毒,方可大量用叶。
  4参考文献
  [1] 邱海洪,韦秉兴,冯健玲,等.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发生的原因分析和防治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6):2368-2370.
  [2] 陈世良.家蚕血液型脓病的症状、发生原因及防治措施[j].云南农业科技,2008(s2):90-91.
  [3] 韦秉兴,邱海洪,冯健玲,等.广西家蚕血液型脓病蚕座内传染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10):4149-4150,4157.
  [4] 葛国平.晚秋蚕血液型脓病暴发原因与防治措施[j].山东蚕业,2003(4):10-11.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作者:赵亚玲 [标签: 脓病 防治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血液生化指标技术在科朗黄麻鸡育种上的应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