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内科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血管内皮功能与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关系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假血友病因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内皮功能


【摘要】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与血管内皮功能的关系。方法 选取71例t2dm患者根据颈动脉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结果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a组)38例,颈动脉imt增厚组(b组)33例,正常对照组(n组)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代表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水平,同时检测血压、血脂、空腹胰岛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imt。结果 n组与a、b组比较血浆mcp1、vwf水平差异显著(p<0.01),a、b组间比较血浆mcp1、vwf水平差异显著(p<0.01)。血浆vwf与糖尿病病程(r=0.356,p=0.002)、imt(r=0.699,p<0.001)、总胆固醇(tc)(r=0.351,p=0.003)、低密度脂蛋白(ldl)(r=0.459,p<0.001)、mcp1(r=0.965,p<0.001)、收缩压(sbp)(r=0.472,p<0.001)、舒张压(dbp)(r=0.252,p=0.034)呈正相关,mcp1与糖尿病病程(r=0.367,p=0.02)、imt(r=0.701,p<0.001)、tc(r=0.351,p=0.003)、ldl(r=0.459,p<0.001)、sbp(r=0.472,p<0.001)、dbp(r=0.252,p=0.034)呈正相关。WWW.11665.COM结论 颈动脉增厚t2dm患者代表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vwf、mcp1水平增高,血浆mcp1、vwf与imt呈显著正相关,血管内皮功能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假血友病因子;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血管内皮功能

 2型糖尿病(t2dm)大血管病变是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重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as)是大血管病变的基础。而颅外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imt增厚与糖尿病早期大血管并发症的发生密切相关。而血管内皮功能紊乱(ed)被认为是as解剖学出现之前的最早表现〔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均可由血管内皮细胞分泌,在内皮细胞功能受损时分泌量增多,被认为是内皮细胞损伤及功能紊乱的标志物。本研究通过探讨代表血管内皮功能的血浆vwf、mcp1水平在糖尿病患者及健康人群中的分布,研究血管内皮功能与t2dm患者颈动脉imt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研究组为2007年1~8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71例,男43例,女28例,年龄39~74〔平均(56.27±10.23)〕岁。所有患者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双侧颈总动脉、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内动脉颅外端。按超声结果示imt值分为:颈动脉imt正常组(a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42~68〔平均(53.59±7.82)〕岁;颈动脉imt增厚组(b组)33例,男20例,女13例,年龄43~74〔平均(55.18±6.98)〕岁。对照组(n组)为我院门诊健康体检结果正常者30例,男19例,女11例,年龄38~70〔平均(54.67±7.51)〕岁。各组性别构成比及年龄相匹配。

  1.2 诊断标准及排除标准

  t2dm诊断按照1999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2〕。冠心病的诊断依据典型胸痛(胸骨后或心前区压榨性疼痛)和心电图心肌缺血改变,或有明确的心绞痛病史,或冠脉造影证实有斑块形成或狭窄。高血压的诊断依据2005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高血压诊断标准。脑血管病的诊断依据脑卒中的症状体征和脑ct或mri的结果,或有明确的脑血管病史。研究组对象的剔除标准:近2 w有急性感染性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较大范围的外伤或手术,急性代谢紊乱,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结缔组织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及影响血小板的药物等情况。

  1.3 研究方法

  测各组病例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围比(whr)。血压测定以不同日三次血压值取平均值。稳定模式评估法(homair)中的homair公式评价胰岛素抵抗,即homair=(fpg×fins)/22.5。空腹血糖(f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糖化血红蛋白(hba1c)采用biorad低压液相糖化血红蛋白仪检测。空腹胰岛素(fins)采用放射免疫法、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hdl)和低密度脂蛋白(ldl)采用beckman lx20(美国)自动生化分析仪同时检测。血浆vwf、mcp1的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vwf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太阳生物技术有限公司,mcp1测定试剂盒购自上海森雄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1.4 颈动脉imt的测定

  由超声科医师专人操作,采用美国飞利浦ivv型超声诊断仪,7.5 mhz探头常温安静环境下受试者取仰卧位,颈部垫高,颈后仰,头稍转向对侧,从锁骨上窝起逐渐上移,纵切扫描颈动脉30 min。常规探查两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颅外段,分别以颈动脉球部及其近端和远端1 cm处为测量点,测定血管腔内膜交界面至外膜上层之间的垂直距离,取其两侧平均值为imt值。imt值≥0.85 mm为增厚。

  1.5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各变量间相关性分析应用pearson相关性检验。所有数据均使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比较

  b组病史比a组病史长(p<0.01)。b组hba1c比a组升高(p<0.05)。a组和b组收缩压(sbp)较n组升高(p<0.05),b组sbp较a组升高(p<0.05)。b组舒张压(dbp)较a组升高(p<0.05),其余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见表1。

  2.2 血浆mcp1、vwf的比较

  糖尿病两组血浆mcp1水平均高于n组(p<0.01)。糖尿病两组中,b组血浆mcp1水平高于a组(p<0.01)。糖尿病两组血浆vwf水平均高于n组(p<0.01)。糖尿病两组中,b组血浆vwf水平高于a组(p<0.01)。imt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有差异(p<0.01),见表1。

  2.3 一般指标的比较

  mbi、wh、homair在a组、b组比n组升高显著(p<0.01);a、b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hba1c b组比a组升高显著(p<0.05)。a、b组tc、tg、ldl均比n组升高显著(p<0.01);b组tg、ldl比a组升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tc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hdl在三组间两两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4 相关性分析

  t2dm患者血浆vwf、mcp1与糖尿病病程、imt、tc、ldl、sbp、dbp呈正相关。血浆vwf、mcp1与年龄、bmi、whr、homair、tg、hdl、hba1c无相关性,见表2。  表1 各组一般情况及mcp1、vwf比较表2 各组各指标与血浆vwf、mcp1的相关性  指标病程

  3 讨 论

  mcp1被认为是内皮细胞损伤的早期标志物之一。作为一种黏附蛋白,vwf能与血小板膜糖蛋白结合并介导血小板与受损的血管基底膜结合,起着桥梁作用。imt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早期特征,是心脑血管疾病强有力的预测因子,是目前用于评价早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指标之一。

  本研究结果显示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加重。糖尿病a组血浆vwf、mcp1校对常对照组升高,在糖尿病b组血浆vwf、mcp1升高更明显,且较a组也有明显升高。相关性分析显示imt厚度与血浆vwf、mcp1水平成正相关。standle等〔3〕历时10年的前瞻性研究表明,合并大血管病变的高血糖患者vwf水平较不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显著增高。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管内皮缺血缺氧及糖脂毒性的作用而受损,血管内皮损伤时,weibelpalade小体变形,储存有其内的vwf大量释放。此外受损的血管基底胶原暴露,除激活ⅻ因子启动内源性凝血机制外,内皮细胞还表达和释放vwf,血浆vwf含量增高。 vwf可与血小板膜受体结合,导致血小板与内皮黏附,血小板被激活,而继发血栓形成。加之vwf分子量大,其升高还可导致血黏度增加,形成血小板血栓。而这些过程又进一步破坏血管内皮和血管功能,使之形成正反馈,血管内皮功能更趋恶化,从而引起动脉粥样硬化。mcp1可引起单核细胞的聚集和趋化使内皮细胞功能受损。lee等〔4〕用等量等浓度的葡萄糖和甘露醇分别培养腹膜内皮细胞7 d,发现经葡萄糖培养的腹膜内皮细胞mcp1mrna表达水平和mcp1明显升高,而同浓度的甘露醇没有类似现象。可见高血糖促进mcp1的表达与合成。mcp1可诱导单核细胞黏附于内皮细胞表面并进入内皮细胞下,转化为巨噬细胞,吞噬脂质转化为泡沫细胞,而泡沫细胞是as的早期病变、脂斑的主要成分〔5〕。mcp1还可促进单核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cd36+的表达,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与其结合形成巨噬细胞源性泡沫细胞〔6〕。viedt等〔7〕还观察到1 ng/ml的mcp1可显著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这种增殖的平滑肌表面有ldl的受体,可以结合、摄取ldl和vldl(即低密度脂蛋白)而成为肌源泡沫细胞,参与as的形成。

  本实验中反映胰岛素抵抗指标的分析表明代谢紊乱是imt增厚的一个因素。高血压时imt增厚,相关性分析显示vwf、mcp1与sbp、dbp亦成正相关。血浆vwf、mcp1作为一种血管内皮功能受损的指标,在as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vwf mcp1水平的升高可能是imt升高的一个因素,而血脂紊乱和高血压可能也参与了这一过程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quinones mj,nicholas sb,lyon cj.insulin resistance and the endothelium〔j〕.curr diab rep,2005;5(4):24653.

  2 陈灏珠主编.内科学〔m〕.5th ed.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843.

  3 standle e,balletshofer b,et al.predictors of 10 years macrovascular and overall mortality in patients with niddm:the munich general practitioner project〔j〕.diabetologia,1996;39:15405.

  4 lee s,kim b,ski y,et al.hight glucose induce mcp1 express partly via tyrosineap1 pathway in peritoneal cells〔j〕.kidney int,2001;60(1):5564.

  5 ikeda u,matsui k,murakmi y.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clin cardiol,2000;25(4):1437.

  6 tabata t,mine s,kawahara c,et al.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 induces scavenger receptor expression and monocyte differentiation into foam cells〔j〕.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2003;305(2):3805.

  7 viedt c,vogel j,athanasiou t,et al.monocyte chemoattractant protein 1 induces proliferation and interleukin 6 production in human smooth muscle cells by differential activation of nuclear factor 〔kappa〕b and activator protein 1〔j〕.arterioscler thromb vasc biol,2002;22(6):91420.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11665 [标签: 内皮 糖尿病 颈动脉 中膜 厚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螺旋CT血管造影在肺动脉栓塞中的诊断价值及
    感染性休克误诊为脑血管病一例报道
    大脑动脉环动脉瘤640层CT血管成像的临床研究
    B超引导下铜针治疗1例巨大海绵状血管瘤
    脑血管痉挛的内科防治进展
    不同血管段活性差异对葛根素血管舒张作用机
    生长激素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实验研究红花水提物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
    盐酸纳美芬用于神经外科血管介入手术麻醉复
    急性脑血管病合并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3例
    低分子肝素钠联合灯盏细辛治疗糖尿病下肢血
    大鼠提睾肌血管肽类免疫反应阳性神经纤维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