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教育论文 >> 心理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教育理论论文   基础教育论文   中等教育论文   高等教育论文   职业教育论文   心理学论文   学科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   教学管理
 德育管理   体育论文   地理论文   教育期刊
从众心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研究
摘 要:先由从众心理的科学涵义入手,根据从众心理的科学实验分析影响从众的因素,着重描述从众心理对科技创新的消极影响,最后就如何克服从众心理,实现科技创新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从众心理;科技创新;影响
  
  从众心理是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现象。在科技研究领域,也时常出现,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尤为明显,给创新带来重重阻碍。其从众心理主要表现在对权威人士或者其他相关科研人员的服从和顺应,常常造成科研资源和成果的浪费,尤其是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的进程。因此,探究从众心理对科技创新的影响已经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
  
  1 从众心理的科学描述
  
  (1)从众心理的科学涵义。在人类发展的长河中,人的存在不可能是孤立的,人与人的关系构成了整个社会。人与人的相处中,人们常常发现自己被困在社会影响的网里,作为回应,他们改变自己的行为以符合别人的期望,这就是所谓的从众行为。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定义从众,他们说,“从众的本质就是由于真实或想象的他人的影响而改变行为。”
  了解从众心理产生的根源,才能更透彻的理解从众心理的科学涵义。纵观大多数的从众心理,我们发现从众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信息性社会影响。这种影响通常发生在全新的、令人困惑或出现危机的情景中,大多数人不知道怎样做或怎样说是正确的,或者说是最好的。此时,人们观察他人的行为并将其看成是重要的信息来源,并据此选择合适的行为方式。其中,专家是强有力的影响因素,因为他们通常拥有做出合适反应的丰富信息。wwW.11665.Com二是规范性社会影响。这种影响产生的原因显然与信息性社会影响不同:一些人改变自己的行为与他人保持一致,并不是因为他们看来更了解情况,更懂得怎么样去做或去说,而是因为这些人希望能够一直维持其团体成员的身份,继续获得这种身份带来的好处,并避免遭到嘲笑和拒绝带来的尴尬和痛苦。
  (2)从众心理的科学实验。 1935年,谢里夫最早利用“游动错觉”研究了个人反应如何受其他多数人反应的影响。实验的具体过程是这样的:被试者在暗室里,在被试者前面呈现一个固定不动的光点,被试者会产生光点在游动的错觉,请被试者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实验分为3个阶段:第一次实验,被试者分别在暗室里单独估计光点移动的距离,结果发现个人判断的差异大。第二次实验,把被试者分为小组,让他们在暗室里一起估计,结果发现,开始进行小组判断时彼此差异很大,但在几次判断后,差异变得越来越小,甚至基本趋于一致。导致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就是被试者以别人估计的距离作为自己判断的参考依据,建立了共同的参照系统和准则规范,表现出了从众行为。第三次实验,被试者又一次独立地进行判断时,他们与第二次实验时情况几乎没有发生改变,即表现出与第二次小组趋于一致,并没有退回到第一次独立判断的结果上去。这表明群体的标准一旦为个体所接受,便会有力地左右着他的思想和行动,自始至终影响着他的判断。
  (3)影响从众的因素。影响从众的因素主要可以总结为三个方面,即群体因素、个人因素和刺激因素。群体因素主要体现为当团体对个体而言非常重要、团体成员在观点或行为方面一致性较高、团体的成员数量较多时,个体最可能出现从众行为;个人因素主要表现在人格特征、知识经验、性别差异、群体成员的身份等个体差异与从众行为密切相关;刺激因素主要表现在因刺激物的清晰性、刺激物内容不同,从众的程度也大有不同。
  
  2 从众心理对科技创新的消极影响
  
  (1)从众心理的现实表现。从众心理在现实中主要表现为服从和顺应。这主要是由从众的心理基础决定的,通常情况下,个体都期望被他人喜欢和接受或者期望自己正确。从众有不同的表现形式,有时个体并没有自己的意见,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有时个体有自己的意见,但与大多数人或其他人的看法都不同,在群体压力下,放弃原先的意见,改变态度,转变立场;有时个体只是采取了与众人一致的行为,但并没有改变态度,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它是一种直接的、感情的心理反应,不能与丧失立场、没有原则混为一谈。
  (2)从众心理和科技创新的本质背道而驰。科技创新的本质是追求新发现、探索新规律、创立新学说、积累新知识,并应用到产品或服务中去,以促进企业获得成功、人们生活得到改善、国民经济实力得到增强、社会取得进步。思维创新是科技创新的关键。同样一个问题,思维不同,所得出的结论是不一样的。有意识的克服从众心理有益于实现思维创新,最终达到科技创新。因此,要想使自己有科技创新能力,首先应具有创新精神,不轻信传统,不迷信权威,不唯书是崇,不囿于思维定势,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思维创新。这也就从根本上抵御了从众心理。
  创新必须求真,科技创新也不例外。从众行为一味的服从和顺应,达不到求真的要求,也就很难有创新。所以说,从众心理和科技创新的本质是根本背道而驰的,有意识的克服从众心理,鼓励科技创新,这是当今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主题。创新就是发展,创新就是财富。爱因斯坦曾说:“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志愿的统一规格的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一个没有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

  3 如何克服从众心理,实现科技创新
  
  (1)积极培养自身独立思考的习惯。对于科技人员而言,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尤其重要。21世纪的国际竞争是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其中科技人员的科学素质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科学素质主要反映在科技人员对科技相关问题充满好奇心,能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和寻找答案,并具备说明、解释、预测科技问题的能力,理解大众传媒中所报道的科技文章的能力,以及就科技问题参与社会讨论的能力。独立思考是有所发现、有所突破、有所创造的前提。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谈不到创新,只能亦步亦趋,照猫画虎,甚至可以说没有独立思考,社会就不能进步,科技也不能发展。就科技创新过程而言,独立思考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重在先理解,没有经过独立思考,无法很好地消化所接触的知识,不可能真正深入地想清其中的道理,使之成为自己真正掌握的知识,更不可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科技创新。所以,独立思考是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是创新的首要前提。培养科技人员各方面的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是一个核心。不善于独立思考,各方面具体能力的培养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在能力层次上不可能达到较高的水平,不可能有效地运用各方面的知识,独立地去分析、解决问题,特别是遇到新的科技难题。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形成习惯。有了它,就有了自我探究的可能,也就迈出了科技创新的第一步。
  (2)理智、自信地面对科研问题。 理智、自信地面对科研问题要求科研人员不能惧怕科研问题,冷静的思考、验证、最终解决问题,避免从众行为的发生。当然,这里所说的自信,是理智的自信,是建立在一定理论基础上的从容,而不是盲目的、过度的自信。
   在面临一个崭新的或者难度较大的科研问题时,科研人员应该通过有根据的思考,选择适合自身的科研方向,相信自己驾驭科研的能力,本着对科学以及科研负责的态度,积极进行科技创新。
  (3)积极增强自身判断、选择能力。增强判断科技问题发展方向的能力,可以在科技创新方面很大程度上限制从众行为的发生。辨别、判断科技问题发展方向并不意味着逃避科技问题,或者惧怕科技问题,而是科学的选择科技研究的内容,避免从众行为。科技上的从众行为容易导致迷信权威,以致科技事实的掩盖或滞后发现,给科技创新带来极其严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泰勒.社会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2](美) 戴维·迈尔斯.社会心理学[m].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 上一个教育论文:
  • 下一个教育论文:
  •  作者:薛婷婷 [标签: 从众 创新 影响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设计市场学的视角:透过消费者心理看设计
    对小学教师进行团体心理辅导的几点思考
    好莱坞电影海报的特殊审美心理研究
    基于阿莱悖论的内蒙古大学生投资创业心理研…
    在学科教学中不容忽视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双语教学的认知心理学视角
    中学美术教育中的学生审美心理与人格完善
    贫困大学生心理韧性研究
    突发事件中民众对政务微博的心理诉求及引导…
    小学语文学科中渗透心理教育
    浅析新时期大学生心理问题现状及心理咨询的…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学生组织激励机制研究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