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乡土艺术与农村群众民俗文化活动
一、丰富多彩的乡土艺术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
  中国传统艺术形式丰富多彩,世代相传,地域性特色明显。费孝通认为,中国的社会是乡土性的,乡土社会中生活与泥土紧密相关,乡土意识浓厚。乡土艺术是中国传统艺术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传承、创新和推广乡土艺术,对于乡风文明建设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
  姜堰历史悠久,人文荟萃,传统乡土艺术资料十分丰富,如面塑、剪纸、砖雕、泥塑、根雕、刺绣、滚莲湘、牵驴花鼓、窑工号子、车水号子、倒花篮、莲化落、小鼓说唱、钱串子、道情等,都是很有价值的传统乡土艺术形式和资源。走进姜堰,来到乡间,便进入乡土艺术的大舞台,无论是田间劳作还是水上划船,无论是砌屋上梁还是新婚嫁娶,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娱乐休闲,到处都能听到娓娓动听的民间故事、抒情小调,也能看到成人的歌舞或儿童的嬉戏,这里古老民间文艺乡土意味浓郁,水乡特色鲜明。为适应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需要,广大民间艺人及艺术爱好者对传统乡土艺术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创新与推广,极大地丰富了农村文化建设的内容,促进了乡风文明的建设。
  溱潼会船是泰州市姜堰区影响最大的乡土艺术形式,2008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溱潼会船,源于宋代,相传义民张荣、贾虎曾于溱潼村阻击金兵,溱潼百姓帮助埋葬阵亡将士,并于每年清明节家家撑着篙子船、农船和小木船,身着民俗服饰,祭奠英魂,久而久之,形成撑会船的习俗。会船通常分为篙船、划船、花船、贡船、拐妇船等五种类型。如今,溱潼会船已从单一的水乡群众会船活动,演变成一个融文化、民俗、体育、旅游、经贸等多种内涵的民俗会船盛典,堪称“民俗文化之大观,水乡风情之博览”,被海内外专家赞誉为“天下会船数溱潼,溱潼会船甲天下”。WWW.11665.COm可以将溱潼会船比作一场演出,表现的是生态民俗民风,十里溱湖的大舞台,万余人的演员阵容,十多万人的拉拉队,形成了天下绝唱。
  2009年,姜堰滚莲湘、溱潼砖瓦制作技艺被列为江苏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滚莲湘在里下河一带是有代表性的乡土艺术,特别是在节日、庙会或在乡村演出时,滚莲湘都起一种打场子的作用,即通过滚莲湘拉开场子,然后让其他的节目来表演。姜堰滚莲湘是劳动人民在平时劳动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乡土舞蹈艺术,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是真正生长于农民生活的舞蹈。据清嘉庆《东台县志》载:溱潼砖瓦生产始于唐代,到清代时期,溱潼地段划为十四坊,其中以窑命名的就有六坊。以挖掘溱潼砖瓦文化编演的“溱潼窑工号子"2002年荣获“江苏省民歌民舞民乐大赛”金奖,2004年荣获“江苏省五星工程奖”。溱潼窑工号子生动反映了窑工们从挖泥制作土坯,到把土坯制作成砖头的全过程。尽管现代工业的发展曾使劳动号子渐行渐远,但溱潼湖窑工号子仍不断散发出强劲的生命气息。
  二、乡土艺术在新农村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乡土艺术是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基本形式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也应该从梳理农村传统文化根基开始,努力寻找现代工业文明与农村传统文化的契合点,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代生活对接,使其能在一定程度上助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尤其是乡土艺术资源丰富的一些地区,更是将其视作文化建设的根基。
  泰州市姜堰区努力培育姜堰人文精神,繁荣文艺创作,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立足于改善文化民生,通过打造区级重大文化活动、培育基层特色文化团队、推动城乡文化互动等形式,不断满足群众的文化需求、提升群众的文化境界。新春文艺调演、文艺新作展演、文艺汇演巡演、民俗文艺踩街、民间艺人现场表演、书画摄影大赛等活动也吸引了城乡群众热情参与,形成了城乡群众系列文化大餐。
  中国河横菜花节是姜堰乡土艺术一个奇葩,每年3、4月份,泰州市姜堰区千亩菜花遍地金黄、花香四溢,当地政府依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全球生态500佳——河横村”的生态环境优势,连续举办了5届中国河横菜花节,把生态旅游和群众文化有机融合,群文活动、体育活动、民俗活动和经贸活动同台唱戏,相得益彰,相互促进,成为影响较大的区域文化品牌。
  各基层单位和广大艺术爱好者,对传统乡土艺术的传承、创新和推广充满热情,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为新农村文化建设服务。俞垛镇从2005年起,每月举办一

场《魅力水乡·大家唱》,至今已举办50多场。数十名“草根”作者定期开展创作活动,出版了《俞垛民间故事》、《俞垛民间歌谣》、《俞垛民间游戏》三本文化丛书。每年都邀请省级专业艺术团队下乡献艺,聘请专职文化业务干部和工作人员来镇举办舞蹈、古筝、竹笛、二胡、书画等专业培训班。
  白米镇民间民俗传统文化底蕴丰厚,为不断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切实增强经济社会发展和区域竞争的文化软实力,该镇着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文化建设的投入。白米镇在实施新型小城镇建设的同时,就把提升文化品位、推进文化建设放在一起统筹考虑,统一规划,镇及各村均建设了相应的文化设施。由白米镇文化站编排表演的节目吸引了广大百姓群众,这些节目由农民自己创作、自己表演,说的是身边的人和事,讲的是农民的心里话,雅俗共赏,自娱自乐。每年举办的以“春之馨、夏之情、秋之实、冬之乐”为主题的文艺演出活动,彰显了“草根文化”的力量。
  三、组织管理创新是乡土艺术的生命活力
  组织开展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树活动品牌,需要各方面的关心支持,也需要卓有成效的管理,这种管理就是对乡土艺术创作和生产进行统筹、调控与引导,最大限度地调动、整合各种资源,利用有限的投入得到最大的产出,完成既定的任务和目标,为乡土艺术创作与生产提供有力保障和支持。泰州市姜堰区重视对乡土艺术管理机制的探索,积累了一些有价值的经验。“激情三水”广场文艺演出就是其成功案例,集中体现在组织管理方面的“三个结合”和“三个机制”。
  首先,群众主体与政府主导相结合,提高群众文化活动组织化程度。泰州市姜堰区地理位置独特,淮水南下。江流北上,海潮西溯,三水于运盐河弯曲处交汇,故姜堰古代又称“三水”。为放大三水地方文化的影响力,泰州市姜堰区牢固确立群众主体,政府“主导”理念,充分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和政府的组织作用,农村文化艺术工作开创了新局面。2004年起启动的“激情三水”广场文艺演出,成为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抓手,成为满足广大群众基本文化艺术需求的平台,同时成为乡土艺术传承、创新和推广的成功范例。  其次,城乡文化艺术活动相结合,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激情三水”广场文化艺术活动充分发挥了城乡两个方面的积极性,一方面,发挥城区优势,将政府部门、校园、企业、社区文化艺术搬上“激情三水”舞台,另一方面,又把一批富有乡土气息的村镇优秀文艺节目引进城区,让“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相映成趣,向城区观众展现一幅幅生动的乡村风情画卷。为满足不同层次、年龄观众的要求,安排戏曲专场、舞蹈专场、曲艺专场、歌友会专场、老年专场、少儿专场。精选“激情三水”广场文化艺术活动优秀节目,开展送文化下乡演出活动,每年“激情三水”文艺轻骑兵都到各镇区巡回演出多场。
  再次,精品生产与社会创作相结合,促进群众文艺创作的繁荣。“激情三水”广场文艺演出,注意调动各个方面文艺骨干和业余文艺爱好者的积极性,正确处理好精品创作与服务“大众”的关系,两手抓,抓两手。出台了泰州市姜堰区《文艺创作奖励办法》,鼓励文化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人群众,在多出作品的同时,精心打造精品。近年来,在省市获奖的小戏《卖菜》、小品《孩子的心愿》、《抬杠》、演唱《窑工号子》等多次通过“激情三水”平台向百姓大众汇报演出。同时,通过“激情三水”活动载体,调动社会力量创作,丰富节目来源。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力培育文艺骨干,每年都组织多期文艺创作培训班,邀请省内外专家授课,培训文艺创作骨干人才,编撰文艺材料。
  为确保组织开展的群众文化活动,创特色、有成效,泰州市姜堰区努力在三个管理机制方面进行了探索:
  第一,创新领导机制。“任何文化艺术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广泛传播,实现传承和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化程度取决于政府的重视和领导。有为才有位,“激情三水”广场演出活动坚持“三贴近”,以活动为抓手,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把先进文化送到百姓身边,丰富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并借此提高姜堰的品位。各级政府发挥主导作用,着力做好顶层设计,建立了由宣传部、文广新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组成的“激情三水”广场文化活动领导小组,落实各部门的责任。高效有力的领导机制为打造群众文

化活动品牌、构建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态,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
  第二,创新文化资源共享机制。全区范围内的文化资源共享,泰州市姜堰区利用“激情三水”广场文化活动这一平台,让各具特色的校园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社团文化、家庭文化竞显风流,让戏曲之友联谊会、小白帆艺术团、演艺礼仪演出队、少年宫艺术队、武艺学校艺术队、武警中队、消防中队、老干部艺术团等在激情舞台上各领风骚。
  第三,创新市场运作机制。举办群众文化活动,要做到系列化、经常化、大众化,经济上的投入是前提,活动经费的筹措一直是制约活动开展的主要瓶颈,泰州市姜堰区有关部门切实转变政府包办的旧观念,确立政府主导、社会承办的新思路,面向社会,通过设立“公益性文化超市”等形式,采取市场运作的方式,把“激情三水”群众文化活动当做一个载体、一个树立企业形象的平台,以赞助资金支持活动开展,同时借助活动提高赞助单位的知名度,实现各方面多赢的目标。
  群众文化活动的继承与创新,既对立又统一。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是发展的条件;创新是继承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展群众文化活动。目前,各地在乡风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大力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应是题中之意,其中,乡土艺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武翠娟)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民俗 中国 关中 民俗 关中 民俗 博物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传统皮影艺术的现代传承方式探索
    高等艺术教育游戏美术规范的教学研究及应用
    当湖书院建筑构成艺术中的造型研究
    前卫艺术的革命与坚守
    刘庆邦《神木》的“审丑”艺术探微
    《山中访友》写作艺术微探
    民间视角下的乡土性格
    高等艺术院校教师在江苏文化产业发展中的职…
    浅谈消费文化对当代艺术发展的影响
    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研究与实践
    浅谈“红船文化”元素在嘉兴城市公共艺术系…
    从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理论看艺术设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