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工科论文 >> 工科综合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通信学论文   交通运输论文   工业设计论文   环境工程论文   电力电气论文   水利工程论文   材料工程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化学工程论文
 机械工程论文   电子信息工程论文   建筑期刊   工科综合论文   汽车制造
论“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之“秋”字的流传
  摘 要:《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它是我国几千年诗歌乃至文学的源泉,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诗经》中的很多诗句流芳百世,“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就是其中之一。本文从文字、训诂、文化方面探究,后人为何在“月”“秋”“岁”三字中选用了“秋”字。
  关键词:《诗经》;“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秋”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个句子在今天常用于表达情人之间的相思之情。虽然很多人对这句话耳熟能详,但真正知道这句话来源的人并不多。我国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文化积淀是华夏子孙生活的精神源泉。本文,我选取现实生活使用率很高的俗语“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入手,研究这句话的来源,并从文字、训诂、文化方面探究人们选用“秋”字的原因。
  半年前在学习《诗经》时,《王风·采葛》一篇引起了我的注意。[1]朱熹《诗集传》[2]说“采葛……言思念之深,未久而似久也。”朱子之意,此诗非关君臣,只是爱情诗。“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正是源自这首诗。原诗中一共有三句诗是表达情人相思的,分别为“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和“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在后人的流传中,人们只选用了“秋”字表达相思之情,并且在句式上也做了一些变化。
  这样我们明白了“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句俗语实际上源自《诗经》一书。我们知道《诗经》是我国最古老的诗歌总集,早在汉武帝时就视为五经之一,到了宋代正式列入十三经之内。它是我国几千年诗歌乃至文学的源泉,本身具有不可磨灭的文学价值和文化价值,在人们的的思想意识中一直占有崇高的地位。Www.11665.COm这正是《诗经》能够流传至今,沿用千年,光芒永放的根本原因。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句的流传,更是印证了《诗经》在我国文化史上的极高价值和深远影响。
  上面我们讲了《诗经·采葛》中本有三句诗句是表达情人相思之情的。它们的字数、句式和意义完全一致,唯一的差别就在于选用了三个不同的的时间名词:“月”、“秋”、“岁”。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后人在流传此诗句时选择了“秋”字而不是“月”和“岁”呢?下面我们就从“秋”字的语音、语义和语用三个平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首先,从语音方面看,“秋”字的汉语拼音形式是:“qiu”,阴平。其中韵母“iu”是一个双元音字母,从人类的发音器官看,元音比辅音更容易发音,并且音质也较圆满和上口。联系生活实际,我们不难发现发现生活中的人们一直在遵循这条自然规律。比如人们习惯用“九妹”来称呼受喜爱的女,又比如人们喜欢用“妞妞”和“牛牛”当做孩童的昵称,口语中人们还用“流”而不是“等”给人群分级,祝福语中人们选用“长长久久”寄予美好心愿而非“永永远远”等等。这些实例都证明了“iu”音节发音简单和朗朗上口等优点。我们再看“月”和“岁”的韵母“ue”“ui”也都是双元音,这也就是说从韵母方面比较,“秋”字具备了被选用的基本条件。另外,从“秋”字的声调看,阴平是汉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音调中最基本的声调,“55”也是发音最简单的调值,发音过程中不需要有任何变化。而“月”和“岁”的调值都是“51”,从发音方面看要比“55”复杂一些。由此看来,从语音方面讲,“秋”字不仅发音简单圆满,而且朗朗上口,具备了流传使用的优势条件。
  其次,从“秋”字的语义方面看,人们选用“秋”字也是有一定必然性的。《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3]中关于“秋”字的解释,其中有一条指出,“秋”字是时间名词,指一年。这样看来,“秋”字在表达时间概念时,不仅是广义上人们理解的一个季节,而是一年之久,“三秋”也就是三年的时间。情人之间一天不见就像隔了三年,这种夸张的比喻,足以表达出情人的相思之苦。又《说文解字》[4]中解释:“秋。禾榖熟也。”据此,“秋”字的本已可以理解成禾苗抽穗、穗尾下坠,意味成熟的季节和收割的季节。也就是说“秋”字本身蕴有成熟收获的含义。从上面两点推断,情人在表达思念之苦时选用一个“秋”字,不仅是说思念时间之长、距离之远,在他们的潜意识中,更是寄予了一种渴望相见,希望爱情开花结果的美好心愿。无论从时间概念,还是心理倾向上比较,“秋”字比“岁”和“月”的表达效果都要好的多。后人选(下转第9页)(上接第6页)用“秋”

也就更加顺理成章了。
  最后,我们再从“秋”字的语用角度分析,看看“秋”字在蕴含的文化情感方面,比“岁”和“月”有哪些优势。中国文人自古就有“悲秋”情怀:早在诗经时代,《秦风·蒹葭》的作者就生动的描绘了深的清寂氛围,用以烘托作者对意中人可望不可即的无奈和伤感之情;屈原《离骚》也有“袅袅兮秋风”的悲秋诗句流传下来;唐诗宋词是我国诗歌文化的鼎盛时代,其中像“梧桐更兼细雨”、“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自古逢秋皆寂寥”、“遍插茱萸少一人、“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等的悲秋诗句更是数不胜数。正是由于文人的这种悲秋情怀,赋予“秋”字表达凄凉伤感、孤单寂寞的语用功能。情人之间选用“三秋”表达相思之情,更是渗透了一种伤感和孤寂的深义。从语用方面看,“秋”字要比“岁”和“月”的表达效果好很多。
  现代生活中像“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样,源于古代作品的诗句、谚语、成语、熟语等不胜枚举,只有深入了解它们的渊源,才能正确的使用这些语言。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传统文化的推广与普及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杨任之.诗经今议今注[m].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86.
  [2](宋)朱熹.诗集传[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3]王力,岑麒祥,林焘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4](东汉)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09.
  • 上一篇工学论文:
  • 下一篇工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一日三秋 我心悄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唐宋金元文论“衰落”、“隆起”辨
    试论“营改增”试点地区扩围和行业扩围的必…
    “一房二卖”在先买受人的利益保护
    浅论“照明工程学与电气工程学”
    论“伪创新”在我国工业设计中的价值
    飞雕环保节能淬火术——论“擦油水冷”双液…
    论“绘画语言”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
    论“十一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与环境统计…
    论“城市优化供配水系统”研究与开发—建设…
    论“照明工程学与电气工程学”
    论“白+黑”路面反射裂缝的防治与处理
    赣州“一大四小”高速公路通道绿化后期管护…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