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浅谈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问题和对策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日渐增加,这部分资源如何得到有效配置,关系到“三农”问题的彻底解决,关系到整个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国民经济的发展。本文将以正阳县为例,具体分析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出现的问题,以及如何使其得到最优配置以促进我国经济长期高效地发展。
  关键词:农村劳动力 转移现状 问题 对策
  2008年下半年,一场国际性的金融危机,使得我国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倒闭,大批农民面临失业,从而对农村劳动力转移造成一定的冲击。2009下半年,我国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虽然同比有所增长,但增幅较2008年同期有所下降。农村剩余劳动力只有找到一份工作,才能有基本的生活保障。因此,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不但是我国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所面临的一个极富现实性的问题,也直接关系到农民增收和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现状——以正阳县为例
  在七、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刚刚开始,中国农业生产率还普遍很低,对于正阳县这样的小城镇,由于受地理位置的影响,交通很是不发达,工业基础薄弱,而且地处平原,一直以来农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因此这个时期农村劳动力并没有明显向外转移,而是一直停留在农业生产当中,他们农忙时节忙于生产,平时则是在家闲着,很少人外出打工,这实际上已经造成了大批劳动力的剩余。这种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长期以来使得农民收入远远低于城市人民的收入,劳动生产率也没有得到有效提高。九十年代以来,随着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普遍提高,大批剩余劳动力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从第一产业转移到第二、三产业。WwW.11665.COM
  去年暑假,我参加了一项关于我县农村劳动力流转的暑期社会实践调查。经调查发现,我县劳动力自2008年以来外出农村劳动力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比重日益增加,截止到2012年底,这个比重大致上升到33%左右。随着现代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和现代农业的发展,农村将会有更多劳动力从农村中分离出来,流向城市中去,这个比重也会增加,从而带动整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其次,大部分劳动力的主要流向是东部沿海城市和内陆发展较快的大中城市,因为这些城市可以提供相对较高的工资,较全面的保障和较好的发展空间;一部分劳动力因为要照顾家里,所以选择就近工作;还有极少一部分选择自主创业。再次,就这部分外出劳动力,由于很多都没有接受过高层次的教育,也没有经过专业的技能培训,所以大都从事的是体力劳动,也即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行业对学历和技能没有过多的要求,只要踏实肯干就能胜任。据调查,有相当一大部分进城务工人员从事的是建筑行业,其次依次是电子业、制衣业、餐饮业等。不过随着新时代教育的发展,从农村走出来的大学生也越来越多,他们接受过高等教育,文化程度和综合素质基本都能符合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这部分劳动力从事的大多则是脑力劳动。就外出劳动力的年龄而言,大多数是在25-55岁之间,年龄较大的劳动力一般都是从事建筑施工业,是临时工或短期工,农忙季节再回家从事农业生产;年龄小点的就是进工厂,一般为长期工。这部分劳动力一般都是初中或者高中学历,其中初中学历的人数是高中学历的人数的四倍左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性别比例也差别较大,男性一般外出打工,女性一般留守农村,但近几年女性劳动力的比例在日渐上升。
  二、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一)农村内部产业结构失衡
  自二十一世纪以来,虽然我国农村内部的产业结构有了明显的改善,但长期以来,农村社会生产力偏低,产业结构失衡问题也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主要表现为各项服务体系不健全,不能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而且乡镇企业发展缺乏后劲。
  (二)现行土地制度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我国目前的土地制度具有经济和保障的双重功能。土地历史以来就是农村人们生活的基本保障和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我国第一产业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第二、三产业,很多农民则认为农业并不能使他们奔上小康,而且,虽然近几年虽然粮食收购价格较之前有所增加,但是物价的不断攀升让农民生活压力日益增大,但是农民还是保守着土地使用权,作为增收的一个来源。土地的保障功能则阻碍了土地的规模化发展,以至于不能使土地资源得到最优的配置。这样就产生了一种矛盾,农民朋

们既想进城务工,又不愿意放弃农村经营的土地。一方面,由于一家一户经营,使得土地生产效率低下,从而使农民收入不高,生活条件得不到较明显的改善和提高,所以,大部分剩余劳动力选择进城务工,以提高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另一方面,这一部分外出务工人员为了多获得一点收入,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
  (三)旧的户籍制度阻碍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想取得更高的收入,提高生活品质,想享受城市居民较全面的社会保障,但是无论怎样努力都得不到一个城市户口,尤其是在北京、上海这样的经济发达的大城市。这就是户籍制度的问题所造成的一种社会的不平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现存的这种户籍制度已经不适用于这个经济社会的发展。
  三、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建议
  (一)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因为,农业是人类的生存之本,衣食之源。农业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它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因此,我们要重视农业的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农业内部生产结构,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推动农业产业化和规模化发展,以吸纳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
  (二)坚持以工促农
  依托工业化来推动农村剩余劳动力从农业转移至工业和第三产业,从而带动这些行业的发展,反过来又能为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个过程能够加快促进城乡一体化。 同时,引进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大力发展乡镇企业,优化产业结构,政府可以结合市场经济规律,制定出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正确的政策,充分发挥地方优势,例如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并努力发挥乡镇企业的外部经济和规模效益,促进新型农业的发展。
  (三)改革土地制度
  推进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赋予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担保权能,允许农民以承包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鼓励承包经营权在公开市场上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经济。
  (四)改革现有的户籍制度
  政府对外来务工人员在教育、医疗、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应给与其与城市居民同等的待遇,让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够实现落户城市的愿望,改变我国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制经济结构,推动城镇化进程。
  (五)大力发展农村教育事业
  提高农村人口整体素质,政府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投资,实施中央投资为主,地方投资为辅的体系。完善农村教育体制,将义务教育落到实处,建设希望工程,同时要加强农村职业教育和专业化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的职业技能。
  参考文献:
  [1]徐健蓉.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初探[j].现代经济,2008.(06).
  [2]林郁.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问题初探[j].消费导论,2008.(09).
  [3]熊启泉.民工荒的成因及现实意义[j].改革,2005.(05).
  [4]候风云.中国农村劳动力剩余规模估计及外流规模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农业经济导刊,2004.(07).
  作者简介:
  李苛(1991-)女,汉族,河南驻马店人。研究方向:2011级河南大学经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劳动力 转移 问题 对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房屋建筑设计问题及对策
    浅谈建筑工程钢结构施工管理
    我国无罪推定原则下的审前羁押之理论依据
    浅谈发展农业经济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关于我国公共设施事故频发的探讨
    从“中国式陋习”入手浅谈人的素质
    浅谈信息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浅谈初中语文朗读教学
    浅谈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运用
    浅谈英语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浅谈蔚县人物剪纸中的美学表现
    浅谈唐卡艺术的绘画技法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