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针对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内涵要求和目前计算机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计算机人才的创新能力为目标,确立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建立开放的计算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和开放的计算机应用创新实践教学平台,提出基于“产学研合作项目”和“科研导师”制度的产学研合作的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应用创新型人才;实践教学改革;培养模式
  0、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行各业的深入应用,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规格正在逐步提升,对计算机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为更好地适应创新型国家建设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为社会提供合格的计算机人才,加强计算机人才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的培养,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也是高等学校计算机本科专业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方向。
  1、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1.1 人才内涵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社会普遍关注的一个问题,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人才的创新素质要求进行了广泛讨论。骆建华认为创新素质的定义为创新思维、创新知识、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等方面;刘宝存认为创新型人才的定义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文献[3]和[4]从创新型人才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技能和创新业绩等方面概括了创新型人才的内涵,提出创新型人才应该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正向的贡献;王亚斌则强调创新意识的重要性,把创新型人才定义为拥有大量理论或创新实践经验,能够在某一方面打破成规,做出突破性创新贡献的人才。WWw.11665.COm计算机专业是一个理论和应用结合非常紧密的专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应该更加注重理论和生产实践的融合,注重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普通的计算机应用人才相比,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应该具有更好的对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敏感性,拥有积极探索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敬业精神、突出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能够为社会发展不断贡献创新成果。
  1.2 目标定位
  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应更加突出人才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素质培养。这类人才在技能上要能够胜任新知识、新技术和新产品的应用和创造需要;在创新意识方面要具有不断追求新知识和新技术的创新精神;在创新能力方面要对计算机领域的知识更新和技术发展具有较强的洞察力,具备从事新技术、新应用和新产品创造的能力;在人格方面要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具有坚强的信念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因此,根据社会对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在知识、技能和创新素质等方面的培养要求,可以将计算机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素养和丰厚的文化底蕴,系统地掌握计算机专业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方法,具备良好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突出的计算机应用实践能力,能够在计算机相关领域为社会贡献创新成果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2、计算机创新实践教学体系改革
  2.1 实践教学现状
  受传统的精英教育观念的影响,我国现有的计算机实践教学体系在目标、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阻碍了创新人才的培养。
  在教学目标设置上,我国高校计算机实践教学更多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环节,教学目标大都是基于群体本位而设定的,实践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忽略了个体在性格、兴趣、爱好等方面的先天差异,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热情。
  在教学内容上,实践教学环节设计为理论课程服务,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严重,这就导致实践教学的开展主要围绕专业基础理论的实践进行,教学内容陈旧,忽略了计算机技术发展对教学内容的更新要求,使培养出来的人才知识面过于狭窄,缺乏对前沿知识和技术的了解,导致了创新源泉和灵感的缺失。
  在教学方法上,以灌输式教学为主。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主体的单向知识传授方法,重视对学生记忆学习能力的强制性训练,忽视了个体的学习能动性,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潜能的挖掘,不适应计算机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
  在教学评价上,统一的培养目标和教学方法导致了实践教学评价关注的重点是学生的最终成绩,很难对学生在实践过程表现的主动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导致高分低能的现象比较普遍。
  2.2 构建开放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2.2.1 立体化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

 实践教学课程体系是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指南,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渗透在整个实践教学课程体系中。通过加强课程内容改革,根据知识之间的递进关系,建立课程之间的层次结构,以学生兴趣和社会需求为引导,建立分模块的课程体系结构。根据计算机专业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将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课程组织成3个模块:基础实验、技能训练和创新实践。
  基础实验模块以校内实验室为主,重点强化学生对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为应用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知识保障。本模块的实验课程主要包括:电子电路、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计算机导论等。
  技能训练模块重点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应用能力,实验教学形式以课程设计为主。该模块的实验教学采用开放式选题和课内外结合的教学方式进行,注重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交叉和融合。学生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自己的兴趣方向,在课程相关的知识领域内自主选题,形成课程设计小组,并制订课程设计进度,教师采用交互式和差异化的指导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理论引导和技术指导,重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本模块包含的主要课程包括:数据库应用实践、网络工程实践、单片机设计与应用、嵌入式应用系统开发和图形图像处理实验等。
  创新实践模块是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实践教学环节,重视对学生创新素质和职业素质的训练和提高。为充分挖掘个体的创新潜能,本模块以天津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为依托,采用产学研合作项目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建立个性化实验群,为学生提供开放的、个性化的创新实践平台。通过与企业合作确定创新合作项目,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和教师科研项目,培养学生对相关领域新知识和新技术的探索兴趣,在项目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或多个实验群,参与企业或教师的科研项目,成立项目组。每个项目组有一个学生负责人,实验中心通过双向选择的形式为项目组配一个校内指导教师或企业指导教师,负责项目的进度控制和技术指导。本模块需要创新实践平台的支撑,目前实验中心课题提供的实验群主要有:移动终端设备和应用系统开发、平板电脑设计、智能家居系统、家用机器人等。此外,在本模块的实践教学过程中,通过学生和企业的双向选择结果,学生可以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实际项目的研发中,使学生能够在企业的生产实践中得到更好的锻炼。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计算机应用 创新 改革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
    职业学校计算机课“五步教学法”初探
    计算机“任务驱动”教学的教学环节
    成本还原计算方法案例浅析
    试论大型露天煤矿土石方计算方法的应用
    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实验教学研究
    浅谈计算机在高校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区级卫生行政部门人事档案计算机管理与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企业文件与档案管理中应用探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