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新感觉派的背叛
摘 要:作为川端康成成名作的《伊豆的舞女》奠定了川端康成在文学艺术界中的地位,《伊豆的舞女》是其告别新感觉派,对独特文学之路的首次较为成功的探索与尝试。川端康成文学融合了西方现代文化和日本传统文化底蕴,这在其代表作《伊豆的舞女》就有所体现。本文在此背景下解剖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的另一种读解,希望能给予相关人士一些参考性意见。
  关键词:川端康成 《伊豆的舞女》 读解 新感觉派
  川端康成早期的作品主要描述孤儿生活,有一定的自叙倾向,郁结、忧思的情绪贯穿了其早期作品群。川端康成于1924年和横光利一等发起了新感觉派文学运动,但随后开始深刻反省,认为他的身上并没有新感觉派的气质与才华,只是在强迫自己成为了新感觉派而已。此时他开始打破文学界的主流,结合本身所具备的东方文化底蕴以及西方文学的影响开始探索新的文学道路,并在此背景下完成了《伊豆的舞女》。
  一、从小说情节的展开解读《伊豆的舞女》
  《伊豆的舞女》最初发表于1926年,在新感觉派的《文艺时代》月刊上发表。解剖这篇具有文学价值的作品的创作风格、主题,并由此评价其在川端康成文学史中所占据的地位对于深入研究与探讨其文学成就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文学界对于《伊豆的舞女》主题的探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也似乎早就有了定论。就像许多文学爱好者所研究的那样,认为《伊豆的舞女》所表达的主题其实就是爱情。但若深入研读这篇小说,细细品味,我们就会发现,作者想要在这篇小说中表达的思想内涵其实并非只有爱情。那种对现实生活不幸遭遇的辛酸、透过舞女隐喻作者自身内心的悲哀和郁结在小说中若隐若现,成为了贯穿小说《伊豆的舞女》的另一个新的主旨。wWw.11665.CoM
  小说《伊豆的舞女》通篇以第一人人称“我”展开叙述,主要描写了一名高中生和一名舞女之间既甜蜜却又苦涩的爱情故事,整篇小说都弥漫着一种郁结的悲伤和淡淡的哀愁之情,同时也深刻且含蓄地体现了作者川端康成对当时日本现实社会的失望以及不满之情,小说成功塑造了具有立体形象多侧面的舞女薰子和与作者形象重叠的“我”这两个经久不衰的经典人物形象。历史上以爱情为题材的文学作品数不胜数,少年少女纯真的爱恋在人类情感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给文学带来许多催人泪下的动人篇章,这也是这类情感成为文学作品中永恒主题之一的原因。小说《伊豆的舞女》作者运用散文诗般流畅的语言,深刻描写了二十岁的“我”与十四岁的舞女薰子之间的爱情故事。从“我”的角度出发,先看到的是薰子极具魅力的外表:她有雪白的身子,她伸长的双腿就像生长在那里的一棵小桐树,而“我”看到这样的情景,感觉似乎有一股清泉涤荡在心间。她的眼角和嘴唇渗着绯红,她有古典奇特的发髻,有丰盛的头发,还有和谐典雅的鹅蛋脸。闪着美丽光辉的黑黑的大眼睛是她身上最美的地方,在“我”的眼里,她双眼皮的线条优美得无可比拟,她笑起来像是一朵盛开的鲜花等等,作者通过这些描述将一个极具青春美、古朴典雅的美丽的日本女子展现给了读者。
  紧接着作者又通过舞女下棋时的认真,听书时的全神贯注,敲鼓时的忘我,挨训斥时的“呆板”,倒茶时那一低头的温柔,茶水溅出来时所表现出来的羞愧,从浴场裸体赤身跑出来时的娇憨,想要去看电影遭到拒绝时的垂头丧气,受到欺负时的隐忍以及与“我”离别时只点头、摇头而说不出来话的难分难舍等等,为我们刻画了一个具有日本古典气质美的天真烂漫的少女形象,以上这些情节的描述体现了舞女薰子纯真、柔顺、典雅却又不失执拗的性情,这是她的心灵美,是通过“我”的细致观察所看到的隐藏在内部的美的本质。十四岁这个年龄阶段的设定是有一定的特殊意义的。十四岁的她不了解生存世界中的狡猾,有着一颗还未曾被污染的纯洁的心灵,她是一个幼稚、淳朴、自然、清新的舞女,川端康成的字里行间都充斥着对她的赞美之情,这种令人无比陶醉且流连忘返的纯真爱恋让“我”感到满足、安逸、甜蜜且愉悦。从作者的字里行间不仅能够看到这种纯真的男女爱恋所带来的美好,还能够透彻地看到作者想要表达的一种在孤儿生活中被培养出温暖的心态,美的、纯粹的对生命的凝视以及憧憬的姿态,这实质上是川端康成写《伊豆的舞女》时的真实体验。
  不惜跋山涉水,身背重负卖艺求生,隐忍且坚毅,是舞女薰子这一立体形象的另外一个侧面。“我”是一

寄人篱下、缺少关爱、精神苦闷的孤儿,想要来伊豆解脱心灵上的重负。“我”一再严格自省,最终不堪令人窒息的郁结,踏上去伊豆旅行的路途。由于辛酸的遭遇,“我”从一开始对于舞女并没有一丝好奇之心,同样也不会含有一丝轻蔑,她们对“我”来说,并没有世俗的贵贱与尊卑之分。这种简简单单的好意,却深深渗透到舞女们的内心深处。“我”和舞女的情感基础就是对舞女遭受不公待遇的同情。“我”同情舞女们的处境,在那个雨夜的小店里,“我”害怕心爱的女孩受到侮辱,一直敞着
  门,心情极度紧张,呆坐着,每当听到鼓声,就会感觉心情豁然开朗。从《伊豆的舞女》的字里行间,我们可以窥探到作者对舞女这一类艺人的社会地位的同情与悲叹,以及对自我处境的自怜。
  十四岁的舞女薰子常年背着比书包还要沉的鼓架,顶着日晒风吹、严寒酷暑,四处翻山越岭卖艺求生,还得遭受汤野小客栈女掌柜蔑视的眼神、鸟店商人的歹心以及天城山顶老婆婆的恶言恶语,甚至于在每个村口都竖立着将她们与乞丐当作同类人给予蔑视的牌子……这些无不深刻地揭露了世态炎凉,人们的冷眼旁观将整部作品笼罩在了一种更为悲伤、压抑的情感氛围中。现实生活的重担压在了十四岁舞女娇小的身子上,她饱受歧视与不公平待遇,但为了生存仍旧强颜欢笑。苦涩的爱情以及她对平凡生活的向往正是她辛酸生活的真实写照。这种不公平的命运以及社会待遇使得作者有感而发,无限悲凉且又十分压抑,并通过深刻的描写传达给读者,笼罩于全文,似一股不见形状的冷空气围绕读者的周围,于不经意之间,造成无形的压力,这就是这部作品的另一主题。川端康成通过对十四岁少女这一纯真形象的设定与无情的现实形成了极大的反差,给读者一种缺憾、悲凉之美。  二、从爱情主线解读《伊豆的舞女》
  川端康成的情爱故事很少有完美结局的,有情人终成眷属似乎与他作品的风格格格不入。他笔下的爱情,总是昙花一现,或者是悲剧,留下来的总是淡淡的哀愁与空寂,是缠绵不断的思念,也是一种幽幽的心痛。《伊豆的舞女》是作者川端康成根据其在1992年所写的《汤之岛的回忆》改写而成的,故事主要以其于
  1919年去伊豆的旅行生活为线索展开。且川端康成在《汤之岛的回忆》中也曾写到,在伊豆的这次旅行中认识了一队舞女,但是想要讲讲的却只有一位叫做大岛育的美丽可爱的少女。所以小说《伊豆的舞女》中的主人公“我”其实是和作者身份相重叠的一个角色。
  小说主人公“我”在初见舞女薰子时被舞女美丽的形体所吸引,她的脸蛋非常小,但很和谐、很美。在山顶老婆婆的挑逗之下,主人公“我”产生了一丝欲念。也正因为被舞女薰子的外形美所吸引,“我”慢慢发现了她的内在美,从舞女献茶时一低头的温柔与羞涩,从“妈妈”对情窦初开的舞女的呵斥,自此“我”开始深刻反省原来的想法。当我看到薰子赤身裸体从浴池中跑向“我”的时候,心里感觉她其实完全就是以一个孩子般的毫不设防的纯洁与天真的心态对待“我”的,此时“我”心中五味杂陈。当主人公无意中听到舞女评价他是个好人时,他对这种听起来非常爽快且又单纯,流露真情的话感激万分。主人公从此处,从这些处于社会下层的艺人中得到了某种精神上的寄托、理解与安慰,他开始从自己的郁结中逃离了出来。但“我”也仅是一个孤儿,对于别人,只能尽微薄之力帮助,将仅有的一点钱给荣吉办忌辰;对于和舞女薰子之间的爱情的夭折无可奈何,没有任何办法,小说中这样描述,“泪水扑簌簌地滴在书包上,连脸颊都觉得凉了”。直到这一情节,一个富有同情心、多愁善感、有着良好教养但却性格孤僻的纤弱书生形象地出现在了读者的面前,带给读者更多的哀愁、悲凉与无奈。《伊豆的舞女》为读者创造了一种看不见未来的爱情,“我”不能转变舞女的命运,也无法实现自己的爱情,能做的仅仅只是同情、留恋舞女,将手中仅有的钱给了荣吉,这种淡淡的哀愁笼罩整篇小说。作者将当时日本社会的这种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深刻地描写了出来,体现了非常强烈的社会意识。
  川端康成从1918年至1926年这八年时间中,在经
  过痛苦的艺术磨练、思想斗争以及反复构思与酝酿后他决定舍弃新感觉派文学观这条发展道路,尝试走新的独特的文学道路。《伊豆的舞女》就是其这一时期的作品,融合了东西方的文学理论,以日本传统文化为创作基础,融合了西方文学的一些思

想元素。正如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的颁奖词所言一样,川端康成是一位具有日本风格的自觉作家。
  参考文献:
  [1] 商雨虹.创造超越死亡文学的新视点——川端康成新感觉派时期的文学主张[j].东北亚论坛,2009(6).
  [2] 胡希东.“新感觉派”的“异端”与“他者”——施蛰存与川端康成的类同性论析[j].贵州社会科学,2009(6).
  [3] 胡理博.融合东西方文化之美的川端康成文学——简析《伊豆的舞女》[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11).
  [4] 邵艳平.成功的探索——从《伊豆舞女》看川端康成美学[j].现代语文(文学研究版),2008(1).
  [5] 李莉.川端康成《伊豆的舞女》叙事艺术浅析[j].短篇小说(原创版),2013(8).
  [6] 潘能艳.大爱无止息——浅论川端康成与《伊豆的舞女》[j].青年文学家,2009(10).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没有相关社会学论文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