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试论儒家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利益调节的意义
    论文关键词儒家伦理思想 利益问题 调节
    论文内容提要社会利益问题随着社会的变革和社会利益分配不均日益凸显,社会利益问题调节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改革的成败。先秦儒家最早对社会利益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始终处于中国几千年文明的主流地位,先秦儒家伦理思想对于我国当下社会利益的调节具有积极的意义。
    马克思曾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个人或集团为了追求更好的生存发展条件而纷纷倾向谋求更大的利益,而利益在一定条件和一定程度上是有限的,如果缺乏相关的因素制约和协调,那么利益矛盾将不可避免。如何调节利益矛盾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了,儒家思想倡导人们在追求利益的过程中要坚持见利思义,以义为上的原则,这也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儒家思想尤其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吸收其积极合理的成分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我国的社会利益问题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30年了,在物质领域和精神领域带给人们极大的享受。但是让人兴奋的同时也让人充满了不少的忧虑,生态失衡、贫富差距悬殊、社会不公平、人情关系淡漠、富人不仁……而这些现象都是无不与利益相联系的。那么到底何为利益?利益的本质是什么?我国当前利益矛盾的现状如何?这些都是本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利益及其本质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wWW.11665.COm”马克思也曾指出:“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利益无处不在。关于利益的含义在国内有着不同的看法,有的人将利益规定为好处,个人利益称为个人好处,集体利益称为集体好处。我个人认为将利益定义为好处不太恰当,因为好处的外延大于利益的实际意义。将利益定义为需要更为合理,只有当个人或集体对某种利益潜在对象有需要的时候,它才能够成为利益,否则不管其好处有多大那也是无济于事。举个例子,馒头对于一个很饥饿的人而言是他的需要,当然也是好处,因为馒头能够满足其食欲的需要,如果没有这些馒头,他的利益将会受到损失。馒头对于一个很饱的人而言是好处但不是利益,如果没有这些馒头,他的利益不会受到任何的损失。所以,利益是好处,但好处未必是利益,离开一定的条件谈利益,那就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利益是人们通过社会关系表现出来的不同需要,这一定义反映出了利益的三大构成要素:利益主体、利益客体和利益中介。“利益是社会化的需要,人们通过一定的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的需要。利益在本质上属于社会关系的范畴。社会主体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只有通过对社会劳动产品的占有和享有才能实现,社会主体与社会劳动产品的这种对立统一关系就是利益”。这是马克思对利益本质的科学阐述。
    (二)当前我国社会利益问题的现状
    随着改革的纵深推进,社会利益问题日益凸显并逐渐扩大化。因为改革的过程本身就是社会利益的再调整和再分配的过程。有些利益主体在改革当中成为既得利益者;相反,另外某些利益主体却成为利益的缺失者。于是既得利益者与利益丧失者之间势必要产生利益的矛盾冲突,即利益问题。而这些利益问题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社会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问题。这是我国当前社会利益关系和矛盾中最突出的问题。贫富差距在我国主要体现在社会主体之间的收人差距悬殊,基尼系数远远高于国际替戒线。这不是一个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允许一部分先富,以期达到先富带动后富。但是事实往往与人们的愿望相背离。在先富的人当中有一部分人不是通过正常途径致富,他们钻取法律的“漏洞”,投机取巧,一夜暴富。这种情况更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状况,更导致全社会的普遍仇富心理。这不仅成为一个经济问题,更是一个政治问题。
    其次,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对立日趋激化。当前的社会是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但一些人却理解成为以利益为中心。一些人为了个人的利益实现,而不择手段甚至不惜牺牲他人的利益或集体的利益来满足个人的私利,违背了法律和道义原则。事实上,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维护集体利益的同时能够使个人利益得到进步和发展,满足个人利益的时候集体利益也能够获得一定程度的实现。任何过分推崇或者弱化其中之一的行为都会阻碍社会的发展,最终引起利益矛盾的兴起。“三鹿事件”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再次,阶级阶层之间的利益矛盾冲突显现。我国社会的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内部分别发生了变化,工人阶级内部分化成企业主和雇佣工人,农民阶级也分化成雇主与农民工,种养殖农民。为了争夺利益,互相之间产生了巨大的利益问题,企业主和雇主为了降低生产成本而尽量压低被雇者的待遇,拒不改善生产条件,而雇佣工人为了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能够提升自身生存条件和生活水平从而要求雇主改善待遇。由此,阶级阶层利益矛盾产生。
    最后,公权被滥用于谋取私利致使社会利益冲突不断。公共权力是广大人民群众所赋予的,本应当为社会的公共利益服务。然而有些“父母官,乳却是滥用公权谋取不正当利益导致群众不信任政府,视之如洪水猛兽,形成干群对立状态。在近几年来全国的信访案件中,有相当一部分涉及到行政机关或司法机关,这些由执法和司法所引起的利益问题要比一般的利益问题更为难以解决。
  二、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内涵
    1.仁者“爱人”。仁者“爱人”是孔子的思想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孔子在回答什么是仁时,就明确指出爱人就是仁,“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仁爱思想是形成和发展儒家重义轻利思想的基础和前提。“爱人”是以尊重他人为先,尊重他人的荣誉,然后才会关心人,爱护人和帮助人。“仁”同样与“爱人”的精神内涵本质上是一致的。“克己复礼为仁”是孔子对“仁”的思想的进一步深化,“仁”不仅要“爱人”,还要来时刻约束自己,避免因自身争取利益的时候而损害别人的利益,一切以“仁义”为先。孔子还将“忠恕”作为施行“爱人”的一种手段。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恕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这是提倡人们爱护他人的利益,更要爱护社会的公共利益,不能够随心所欲。正是基于仁爱的思想,儒家才提出了“见利思义,以义为上”的思想价值观,这对当前我国的利益调节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2.见利思义。见利思义是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价值观的基本特点,也是我国利益调节应当借鉴的主要方面。“义”主要指道义,仁义以及一切自然法原则。“义者,宜也”(《礼记·中庸》),“义,人之正路也”(《孟子·离娄下》),这两句都指出了人们日常言行要符合一定的规定,否则那就不是“义”的范畴。“利”在儒家学派中是指个人的私利。孔子并不反对通过正当途径追求富贵。孔子曾说过:“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论语·里仁》)。同时他还明确指出“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论语·述而》),说明他是赞成合理获得财富的,即在崇尚义的前提下获取利。所以先秦儒家学派并不是一味否认“利”。
    3.反对自私自利,损害公共利益的不道德行为。这也是儒家义利思想中重要的准则。孔子坚决反对不顾仁义道德,拼命追逐个人富贵利禄的行径,如他在《论语·述而》中所指出“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不遵守道义却富贵了,这对我来说跟浮云没有什么差别。孟子也指出:“上下交征利而国家危矣。”即如果国家上下臣民都去追求个人的私利,那么作为公共利益体现的国家就危险。这句话最现实地说明了追求私利的危害性。荀子也极为反对为了个人的私利而互相争斗的行为:“人之有斗,何哉?我甚丑之。”同时他又指出“保利弃义谓之至贼”。那么贼在此当可谓是道德沦丧的人的代名词,这也就把自私自利归结为最大的不道德。

    由此可见,先秦儒家伦理思想所推崇的是“仁、义、礼、智、信”等精神价值思想观念,提倡一个“善”的和谐社会,实质就是形成秩序性的社会,同时强调人们共同的信奉和遵守,来共同维护良好的社会运行状态。
  三、儒家伦理思想在我国社会利益调节中的意义
    社会利益的调节主要依靠三大手段:政治、法律和道德。政治和法律手段是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而道德手段是一种带有柔性的调节手段,以预防为主,强调道德的感化和教育作用。儒家伦理的调节就属于道德调节范畴。
    首先,儒家伦理思想对于个人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第一,提高个人的内在素养和品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今天,追求利益和金钱成为大多数人的目标,致使拜金主义和个人主义盛行,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社会的影响都是有害的。儒家伦理思想强调了“仁爱”之心,就是要求人们对别人、对社会怀有一颗热爱的心,一颗感恩的心,以社会的共同的目标为先,克服自私自利的思想,改变追求利益的人生价值目标,不断提升自我的内在道德素养和行为修养,做一个脱离低级趣味,有着崇高道德和理想的人。
    第二,形成自我的良好价值观,充分实现个人的良好价值取向。儒家伦理价值观强调和推崇“见利思义”,“以义为上”的伦理价值思想。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论语·里仁》)荀子也指出:“虽王公士大夫之子孙也,不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庶人。虽庶人之子孙也,积文学,正身行,能属于礼义,则归之卿相士大夫也。”(《荀子·王制》)都充分说明义的重要性。个人的价值体现不在于个人从社会上获取了多少,而在于个人为社会和他人奉献了多少。儒家伦理价值观中“义为上,见利思义”有着其自身独特的理论价值,如果运用这些正确的伦理价值思想对个人进行正常的调节、引导和劝诫,则是有助于个人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的。
    第三,有利于保持个人人格魅力的独特性。在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如果能够自觉抵御“糖衣炮弹”和“腐朽作风思想”的侵蚀,则是个人人格魅力的独特个性的发挥。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众多下马官员都是由于滥用社会公权来捞取私利,忘记了’“仁义”道德。董仲舒曾说“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汉书·董仲舒传》)就告诫我们要遵守道义。因此,能够真正将遵守道义运用至实践中去,不愧为个人人格的良好体现,就是犹如出淤泥而不染的莲一样,清清白白。
    其次,儒家伦理道德的调节对社会有着积极的作用。第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驱动力。任何形式的社会利益矛盾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是具有或大或小的阻力的。以社会的贫富差距所导致的利益矛盾为例,贫富差距的拉大是由于富裕的人靠中国的社会转型,炒股,炒房产,以及社会财富分配的不均衡转移财富而致富的,但是,富人却没有把集中的财富捐献给社会,且有不少“为富不仁”的人,只能算是物质上的富人,而不能算是精神层面的富人,导致穷人因此而产生仇富心理。所以利用儒家伦理调节就是要教育富人“富且仁”,靠富人主动为社会重新分配财富。真正的富人必须是拼命挣钱,拼命省钱,拼命捐钱。富人应仁爱穷人,帮助穷人脱贫致富,这也是邓小平的设想和愿望。所以一个社会的和谐程度在于社会的贫富差距的程度,而贫富差距程度关键在于富人的仁爱程度。因此,儒家伦理对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是深化改革的有效推动力。改革是社会利益再分配的过程,必然有既得利益者,又有利益的丧失者。既得利益者赞成社会的改革,而改革利益的缺失者却是反对改革的深人发展的。如社会的阶级阶层分化所引发的利益矛盾,雇主和雇佣工人原来同处于一个社会阶层中,而改革却使得阶层分化,进而产生利益的矛盾,儒家伦理思想倡导相互之间的仁爱以及以义制利,促使矛盾双方相互让步,达成双赢,既得利益者利用自身的仁爱之心转让一部分利益于利益丧失者,进而进行深人改革的发展。同时社会腐败的产生也阻碍了改革的深人发展,利用儒家伦理预先教育官员,达到在思想上抵制腐败,多讲贡献,少讲索取,共同推进改革的深人发展。
    第三,是改善人与自然的关系,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催化剂。正当的,合理的利的追求对于改造和保护自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如果歪曲的,不正当的利的追求不仅导致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恶化,还将对人类的长远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人类的近代文明造成的自然生态的破坏正说明了这一点。在对待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主张“制天命用之”,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的平衡,则对人类自身的发展是可持续的,有益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向达 江溶 [标签: 调节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狄更斯《大卫·科波菲尔》的戏剧性风格
    弘扬传统文化,探讨儒家伦理道德的传承之路
    试论多主体与美国西部开发
    试论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家庭养老结构变迁
    试论“新媒介事件”之“新”
    试论打击防范家庭暴力犯罪的调研报告
    儒家思想影响下的家庭伦理剧审美取向探析
    试论受众的心理需求与家庭伦理剧的叙事样态…
    儒家家庭伦理在华裔美国文学中的嬗变
    试论企业人事档案管理
    试论电视新闻传播在网络时代的发展
    试论基于社会学视角下影响学生体质健康因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