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关于转型期河南省农村社会风险及防控对策分析
论文摘要:转型期河南省农村的社会风险主要包括农民的人身风险、农村民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受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突出和农村文化风险。为有效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构建和谐中原,必须培育农民的风险意识,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培育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和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防范风险的政策制度,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论文关键词:河南省;转型期;农村;社会风险
  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即从以农业为主的传统社会向以工业化、城市化为标志的现代社会转变,从以计划经济为特征的单一性社会向以市场经济为特征的多元化社会的转变。这种转型一方面促进了国民经济持续稳步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风险,其中之一就是农村社会风险。河南省是位于我国中部的农业大省。目前也正处于农村社会风险的高发期,如何有效防范和化解农村社会风险,构建和谐中原,是一个重要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1转型期河南省农村社会风险的构成
  1.1农民人身风险
  1.1.1贫困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河南省农村的经济、社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农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精神文明状态整体上有很大的提高,但农村仍然存在贫困风险。有关统计显示,2008年底,河南省农村贫困人口占全国贫困人口6400万人的10.5%,在全国仍是一个贫困人口大省。河南农村贫困风险具有以下特征。
  (1)家庭负担重,第一产业就业比例高在贫困家庭中,老人和孩子比重较大,家庭负担相对较重;在劳动力就业方面,2008年,贫困家庭劳动力第一产业就业率高达94%,高于全省平均水平。WWw.11665.com
  (2)生活水平低下统计显示,2008年河南农村贫困家庭的人均生活消费支出为1948.36圆,是全省平均水平的62.6%,恩格尔系数为0.43,全省农民平均水平为0.38。
  (3)种植结构单·贫困家庭依赖于种植普通粮食作物,优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非常低,种植结构相对单一。2008年,人均优质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分别为0.75亩和0.6亩,低于全省1.10亩和1.03亩的平均水平。
  1.1.2疾病与健康风险  在河南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较为普遍。由于缺乏相应的医疗保障,农民面临疾病健康风险。当前,河南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基金筹措机制不健全,分担结构需优化在新农合参合资金中,政府补助占80%。随着医疗费用的自然增长,财政将面临压力。另外,由于受农民价值观、社会文化特点等因素影响,少数年轻、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农民认为合作医疗保障水平低,自己不会生大病,不愿参保,而年龄大、收人水平较低的家庭才愿意参保。受制于财力,可能导致合作医疗筹资水平和保障水平难以提高。
  (2)农村公共卫生体系薄弱,卫生服务职能弱化很多地方的卫生防疫机构只设置到乡镇一级,没有设立县乡村分层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由于总体上卫生服务职能的弱化,导致农村的乡镇卫生院和村级卫生室的医疗资源不足、技术老化,部分乡镇卫生院已经很难再开办下去。
  1.1.3养老风险  与全国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相比,老龄化呈现以下特征。河南农村人口
  (1)速度快,未富先老河南由成年型人口结构进入老年社会的转换只用了不到2o年的时间,是发达国家的1/4。发达国家基本上在人均gdp为5000—10000美圆时才步入老龄化社会,而河南进人老龄化社会时,人均gdp还不到1000美圆,农村经济发展水平更低。
  (2)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市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人口流动加快,年轻农民涌向城市,农村的“留守”老人迅速增加,家庭趋向小型化,传统家庭养老功能遭到削弱。
  (3)规模大,收入低,老年人生活照料需求大河南省农村有老年人852万,数量居全国之首,且低收入老人多。在农村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制度尚不健全的情况下,农村老人生活水平很低。虽然6o岁以后,仍有相当一部分老年人能够从事体力劳动,具有较强的生活自给能力,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生活自理能力迅速下降,到8o岁时,绝大多数老年人需要子女或亲属抚养、照料。

  1.1.4失业风险  据有关部门测算,2005年、2010年、2015年和2020年,河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分别为2967万人、3245万人、3274万人和3277万人。2008年底,全省虽然有1800多万人转移到非农产业,但还有1500万处于隐性失业状态。河南省政府提出“十一五”期间转移750万,到2010年转移农村劳动力达到2300万。即使这一目标实现,仍然将有945万农村人口处于隐陛失业状态。
  1.2民间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受限
  农村民间专业合作组织的发展是农村经济和农业生产发展的必然产物。河南省作为农业经济大省,近年来,随着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也发展比较快。有关统计表明,2007年河南省登记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有2255个,各类农业专业技术协会达到12000个。这些专业经济协会主要是提供农林牧渔业生产、销售、技术推广等服务的经济类社会团体。虽然当前河南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就长远来看,还存在着受重视程度不够、专业组织实力较弱等限制其发展的不利因素。
  1.3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突出
  河南省是农业人口大省,每年都要转移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到外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必然会遇到一系列社会风险。
  1.3。1农业生产风险问题  一是导致农村人口结构失调。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在给农民增收的同时,也引发了人口结构问题。由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业内部劳动力质量大大降低,增大了农业生产风险。二是农田耕作效率、土地实际利用率下降。外出务工家庭的耕地大部分由家中留守的老人耕种,导致农业生产先进技术应用不广,耕地处于抛荒或隐性抛荒状态。
  1.3.2家庭伦理矛盾突出  一是老人负担沉重。本应该颐养天年的农村留守老人,因为子女的外出务工,不得不挑起生活的重担。二是留守儿童问题。据河南省统计局统计,这一群体在河南已达300万,一些青少年由于心理不成熟、是非判断力和自控力较差,迷失人生方向,甚至出现违法行为,由此造成诸多社会问题。三是不稳定家庭增多。如有的留守家庭之间的异性男女因在生产劳动中长期接触,逐步失去自控而陷入婚外情,而农村婚外情的增加直接导致农村离婚率上升,甚至由此产生的刑事案件也有所增多。
  1.3.3农民工社会保障缺乏  大批的农民工选择在陌生的城市工作,而且多在高危险、高污染行业工作,甚至还有许多农民工根本没有和用人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导致自身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同时,农民工在城市的住房、就医、其子女的受教育问题,等等,都还无法得到全面的社会保障。
  1.4农村文化风险
  改革开放以来,河南省广大农民的开放意识、竞争意识和知识意识都有所增强。然而在农民价值观发生积极变化的背后,也隐藏着若干消极的因素。
  (1)农民的价值观念趋向多元化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出现了一些不同于主流意识形态甚至与其相对立的价值观。受其影响,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行为与社会所倡导的价值标准在很多方面相背离。集体主义丢失,个人主义、拜金主义膨胀,农村传统的人文主义受到吞噬、残害,人文精神萎缩,社会道德方面缺乏诫信。
  (2)农民的信仰体系趋向多元化当前在农村社会,传统的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信仰体系已演变为多元化。各种宗教在农村都有发展,其中传播范围最广的是基督教。据官方的统计,中国现在的基督教徒有1600万左右,但学者估计的数字要比官方的大2—5倍,其中70%左右在农村。信仰基督教人口最多的几个省是安徽、江苏、河南和浙江。可以看出,基督教在河南省农村的影响较为广泛。

  2转型期河南省农村社会风险防控的对策措施
  2.1培育农民的风险意识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河南省已进入社会风险的高发期。风险的存在是不容置疑的,问题是人们应如何看待风险和规避风险,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风险意识。在发达国家,生产力水平高,风险被人们普遍重视,抗风险的能力也较强。而在我国,尤其是广大农村,风险意识还比较薄弱。因此,我们要加强风险意识教育,提高农民认识和防范风险的能力。农民对风险的认知一般会有两种极端的情形,一是对于风险的存在完全无知,二是过于自信,漠视风险的客观存在。这两种情况对于风险控制都是非常不利的。首先,要通过风险教育增强群众对于风险的认知度。其次,通过风险教育改进农民的心理素质,增强农民抗御风险的心理承受力,从而减轻或避免风险来临时的社会恐慌,降低风险危害。再次,通过风险教育使农民关注转型社会中的各种风险,并提高对一些潜在风险的警觉性。
  2.2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2.2.1推进农村最低社会保障制度建设  完善农村低保制度,要科学合理确定低保对象。农村低保对象主要包括因灾、病致贫的家庭,缺乏劳动力的低收人家庭,无人抚养、无生活来源的老人等;规范农村低保金的发放形式,要逐步实行社会化发放,由村民直接从信用社或银行按月领取低保金;要重视各项配套政策的制定,保证确实能够解决低保人员的住房、医疗以及子女入学等实际困难。
  2.2.2推进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  首先,应选择正确的合作医疗形式。从实施效果来看,乡办乡管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其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合作医疗筹资机制。采取以个人缴纳为主,集体补助和政府支持相结合的办法。再次,要健全监管机制,确定基金安全高效运行。应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定期对合作医疗的实施情况进行审计和监督,并及时向社会公开信息。

  2.2.3加快推进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  河南省委、省政府《河南省2006—2020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规划纲要》提出:“逐步建立适合农民特点和需求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2020年全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达60%以上。”河南省应抓住应对人口老龄化高峰前的有限时间,建立以基本养老保险为主、社区补充养老和个人自愿储蓄养老保险为辅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快建立政府组织引导、农民自愿参加、个人账户为主、保险关系可转移、待遇调整机制健全的完全积累制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尤其要注意的是,应加强对农保基金的监管与运营。按国家有关基金运营的法律、法规、规定,对基金进行市场化运作,由专业基金管理公司负责运营,以确保资金的安全和保值增值。
  2.3培育发展农村新型合作经济组织
  (1)要发挥政府的支持引导作用要特别注意发现和宣传一批规模较大、组织比较健全、相对较规范的专业经济组织,并认真总结它们的成功做法,帮助更多的农民了解合作的重要性,使农民在思想上突破传统观念。
  (2)要鼓励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与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实现有机结合要利用主导产业和龙头企业的生产、营销、技术、资金等优势,形成产业化合作链,实现双方的共同发展,从而提高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要制定相关的法规应结合河南省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有关专业法律规范,对其性质、权利和义务加以明确,以保障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依法规范运作。

  2.4建立和完善防范风险的政策
  (1)完善利益协调机制建立健全利益分配机制,缩小农村劳动力与其他社会阶层之间的利益差距,将其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同时坚持公平效益并重的方针,运用包括法律手段在内的各种手段,保证农村劳动力公平发展权利,为农村劳动力提供各种公平的社会服务;建立健全利益引导机制,保证利益表达渠道的通畅,引导农村劳动力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解决利益矛盾,自觉维护安定团结。
  (2)完善覆盖进城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制度当前我国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已长足发展,但对进城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还较薄弱,为此,河南省应结合实际情况,加快社会保障立法进程,将进城农村劳动力的社会保障纳入城市的社会保障体系中,让他们在养老、失业、医疗以及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得到与城市人口一样的保障,共享社会发发展成果。
  (3)降低城市准入门槛据有关调查显示,尽管还存在城市、农村社会化服务不均等的现实,但是六成农民工愿意选择留在城市。因此,从长期趋势看,为推动城乡人口合理、有序流动,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工融入城市,必须改革户籍制度,降低农民进城落户的门槛。
  2.5推进农村文化建设
  (1)强化舆论导向作用传统的乡村社会是与生俱来的熟人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极容易受到社会舆论的影响。因此,要使主流价值观占据农村思想领域,要让民主、法治等现代观念真正内化于农民心中,就必须强化舆论的导向作用。首先,基层政府和组织可以利用社会传媒以及村广播、村民会议等渠道,大力宣传党的思想理论,大力宣传共产主义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大力宣传符合当代社会发展标准的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对各种错误的价值观和落后的思想道德观念进行深入剖析,以便引导农民学习科学的理论和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其次,基层政府和组织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评选出一些思想进步、为农村发展做出过突出贡献的典型人物,用他们的先进事迹为榜样影响和教育广大农民,同时对那些思想观念落后,道德败坏、违法乱纪的人和事进行曝光和批判,以促使他们转变思想观念,改过自新。
  (2)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的先锋示范作用农村党员、干部是党和政府的形象代表,是联系农民群众与党和政府的桥梁、中介。群众正是通过他们认识党和政府,认同党和政府所倡导的思想理论、道德观念及其他思想观念,所以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农民群众有着广泛的思想影响。如果基层党员、干部能从自身做起,当好模范带好头,群众就会因此认同党和政府倡导的各种正确的理论和思想观念。反之,群众就会怀疑乃至远离、抛弃党和政府倡导的各种正确的理论和思想观念。为此,必须加强对农村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使他们以身作则,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成为践行现代思想观念的楷模。
  (3)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民主法治宣传和教育一方面,党和政府除了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农民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政策,提高农民的政治理论素质以外,还应对农民加强公民教育,让千百年来农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子民意识”被现代“公民意识”所取代,从而强化农民的民主意识。另一方面,我们应加大对农民进行普法宣传和教育的力度,要让农民掌握那些与切身利益相关的法律知识,教育和引导他们依法办事和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利益,从而提升他们的法治意识。此外,还应该深入开展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在内的道德规范教育,从而提高农民的道德素质,形成和谐文明的新农村社会风尚。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李卉 [标签: 河南省 村社 风险 对策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建立深圳房地产经纪行业执业责任保险制…
    关于科学看待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研究
    关于党内民主集中制和三权制衡的思考
    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
    关于后勤装备备件筹措方式研究
    关于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探讨
    关于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研究
    社会转型时期大学生道德教育探析
    试论社会转型背景下的家庭养老结构变迁
    西部社会转型与发展社会学范式转换
    关于高校建筑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关于“十二五”时期公路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工…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