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其他相关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关于从形体语言透视日本民族
论文关键词:日本人  非语言  文化特征
  论文摘要:特殊的文化背景下孕育了日本人独特的行为方式,形成了谦恭、谨慎、保守和以低姿态表达自己思想及情感的形体语言特征.这种语言特征长期存在于日本的社会之中,对日本人语言及行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随着日本社会的发展,这种传统的形体语言也必将发生本质性的变化。 
  一个民族的行为方式与他所依赖的文化背景密切相关。人们相互之间的交流除了借助语言工具、  还要借助非语言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即人们的行为方式如表情、姿势、态度等同样是相互之间交际的主要手段。如人们可以施以凶言恶语表达自己的愤怒情绪,但置之不理 、嗤之以鼻或轻视鄙夷的神情精神同样可以表达这种情绪。处于 蒙昧时代的人们和无语言表达能力的婴儿,非语言方式是交流的主要途径,可以说语言是扶摸幼儿动作的代替物。不伴随任何非语言表达的纯粹的语言表达是不存在的。语言和非语言表达是人们行为表达的两种方式,是相辅相成的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 
  置身于某种文化氛围,就有必要了解哪些行为方式是可行的.那些是将禁止的。文化 氛围之异同决定了非语言表达的异同。有的非语言表达行为既有普遍性,也有地域局限性。如拥抱。及身体上的轻微接触表示一种亲善友好,在西方较普遍,但在亚洲却并不多见。握手表示友好的地域局限性最小。文化环境对于人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人们在选择适当自身行为方。式的同时,也丢弃那些不适合 自己文化环境的东西。Www.11665.Com 
  我们在影视画面上,经常可以看到日本女性身着和服跪坐在塌塌米的房间里掩袖轻笑的神态,这种 形象也跟富士山一样成了日本独特的风景。日本跟中国、韩国同属于东方文化,但行为表现上有很大差异。日本民族 的特殊的文化氛围.孕育了日本人独特的行为方式。
  一、建立在谨慎与节制基础上的形体语言
  金田一舂彦先生曾讲过:“日本人 言鼯生活0特微 l,主-v第一 :注意亍芒c土、话冬耆加圣上之亨5精神南。这其实明确表明了日本人对语言的心理意识。松尾芭蕉在他有名的和歌集中“物言之cr唇寒 l,秋。凰 告诫说:话语多了,就会招致灾祸。在日本的历史传统中有诸如:“巧言仁少 l,”及 “言t’妇花 等谚语。在言语方面 自古 以来日本人的传统意识是尊重寡言者,轻视好辨人。常常把那些能说会道的,看成是没有实际能力只会耍嘴皮的家伙。由此甚至有爱慕笨嘴拙舌的倾向。
  对于谚语表达如此蔑视的日本人在非语言表达方面所显现的最重要的特征应该是保守、谨慎、节制等因素。日语当中有这样一个词 “控乏目”,解释为 “存分 物事孛行t)如  、“速虑氖味:亨为i=之”。汉语的意思是 。保守 、“节制 等意思。这个词就充分说明了日本人的行为方式与他们自小生活的家庭环境 以及社会环境密切相关。日本婴儿除了与母亲身体接触外,与父亲的身体接触并不多。从儿童到长大成人的过程中,父亲几乎是个虚幻的存在,有的日本学者甚至认为日本是无父亲的社会.学龄前儿童虽然同性之间有较多的身体接触,但与异性之间的身体接触却很少。一旦进入了青春期,疏远异性的倾向更趋明显。于日本根据不同情况对男女施行分开教育,此倾向更为明显,青年男女虽然有表达亲密情感之举动,但像拥抱,亲吻等亲热行为却很少在众人面前显露。同性之间保持有限的身体接触,异性之间的身体接触也很少。这种情况要持续到大学毕业以后。但也有矛盾之处.有时被不相识的人无意中施以轻度的身体伤害,也无过激的反应,比如在拥挤的地铁车厢里,很少有人会因被他人碰撞或踩脚而恶语相向或大动干戈的,反而会相互谦让,更多的保持一定的距离。这种保守谨慎的非语言表达,同样体现在与家庭外部的人际交往中,除了少数几个关系密切的人之外,日本人尤其重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感把握,相互之间的非语言交流也只局限于程式化、表面化的内容。而此类程式化的行为方式,也是自我保护及避免被伤害或伤害他人的最安全,最方便的手段。


  二、以谦恭为主要形式的形体语言 
  身体语言是部分或全部借用人体语言 中直接与身体某部位相关的名称来表现身体的活动。通常,身体语言的侧重点在身体语言中所蕴涵的思想感情与心理状态,而并非身体语言本身。身体语言在非语言表达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可以说身体语言是一个包罗万象、内涵丰富的概念。 
  通过动作举止等身体语言,可以表现一个人的内心活动,而越是无意识的举止越能真实地反映人的心理状态。在日本人众多身体语言中,最著名的也是令外国人最迷惑的就是他们的点头哈腰、随声符合。日本人非常注重鞠躬这个动作,无论是初次见面还是日常寒暄都少不了它。道歉或承认错误的最好方式也是鞠躬,日本人认为在道歉的同时,深深低下头,才是忏悔之意的最真诚的表达。这种形式的形体语言因为深深的烙上了日本特有的文化印记,因此,它是无意识的。正因为此行为纯属无意识行为本人毫无察觉也不足为怪。电视、广播的节目制作人常常告诫那些外行的演员要尽量减少随声附和的次数,因为画面和声音里如果频繁地出现附和的动作或。等声音,确实有碍观众、听众的耳目。外国的商人去日本贸易洽谈时,他们滔滔不绝地发表自己主张。为其诚所动的日本商人不自觉地随声附和,外国商人把这些理解成确确实实表示同意的。yes ,但是外国商人甚为吃惊,认为日本人毫无诚意,连撒谎都脸不变色,心不跳。当然,这种误解源于外国商人没有理解随声符合的真正含义。这里的 “乇  “ci l  只表示他们在听着对方的讲话,表达听者对讲话人的尊重,属于个人感情的范畴,并不表达是否同意对方的主张和观点。而与日本人的 “表与里 的心理意识有着密切的关联在日本常听人讲。颜 笑 心(泣< 这句话,可能是表与里的日本式非语言构造的代表体现。芥川龙之介的《手巾》中就栩栩如生地描写了这种非语言的心理构造。失去了儿子的妇人,来到了jl子的恩师家报丧。闻此噩耗,老师觉得很难过但让他更觉惊奇意外的是:妇人一边通知着儿子的死讯,一边微笑着,看不到一丝悲伤。她是如此地镇静和端庄,这情景让教师甚感不解。但是,“孀人ci、颜  毛笑 -cl、  、实cat全身(泣、盎”。这情景是教授把头低到桌下准备捡掉在地上 的团扇时发现的。桌子底下妇人的手紧紧地攥着手帕,而那手正剧烈地颤抖着。从以上这则生动的情景中可以知道以谦恭为主要形式的身体语言的表达方式始终包含着“表和里”两种基本特征。“表”是。表向芒理应十分重视,但。里是“实质 。而表里不一是日本人非语言行为方式的重要特征,中国人把它当作“虚伪,而日本人讨厌清晰明确的行为方式,而把 “表里不一 当作是一种美德和修养。特别注重“扫王美学的关系。身体语言所隐含的内容绝非动作本身而是蕴涵着日本人民的思想感情与心理状态等综合性文化概念。
  五、结 语 
  以上从el本人形体语言的基本特征 、方式及此种特征所产生的文化背景进行了粗浅的考察分析。众所周知,非语言的行为模式是文化的重要体裁,又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日语也不例外。在其产生、发展和变化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会受到日本文化的制约和影响。笔者认为:日语教学研究离不开对日本形体语言等非语言日本文化的研究。作为一名el语教师在讲授和研究日语语言学的同时,有必要对非语言文化学这一新兴的科学角度深入研究 日本语言和非语言文化之间的关系,正确理解和把握日本语和日本人,并且将研究成果与 得有意识地应用在语言教学中,让学 生真正克服中日两国之间的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所带来的交际干扰,加深对对象国文化的理解,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差异而产生的误会与冲突。 


  参考文献: 
  [l]木宫泰彦:《日本文化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2]铃木健二:《日本社会面面观》,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1990 
  [3]森本哲朗:《日本表襄》,东京:新潮社.1976 
  [4]金田一春彦:《日本人言捂表现》东京:藤族社.1975 
  [5]宋文军主编:《现代日汉大辞典》中国商务印书馆  日本小学馆.1996 
  [6]尚永清主编:《新日汉词典》中国商务印书馆.日本小学馆.1996 
  [7]森田良好:《日本祝点》东京:剑拓社1996 
  [8j荒木博之:《日本人行勤檬式》东京:恭谈社.1985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杨越 [标签: 语言 日本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关于建立深圳房地产经纪行业执业责任保险制…
    关于科学看待科学社会主义发展的问题研究
    关于党内民主集中制和三权制衡的思考
    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
    关于后勤装备备件筹措方式研究
    关于强化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探讨
    关于电力系统安全生产管理问题的研究
    关于高校建筑施工现场项目管理的现状分析
    关于“十二五”时期公路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工…
    关于加强环境保护的几点分析
    关于如何在城市发展规划过程中应对环境保护…
    关于流动人口社会抚养费征收问题的思考和建…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