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社会学论文 >> 伦理道德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村研究论文   人口问题论文   伦理道德论文   其他相关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社科期刊
浅析孔子的孝道思想
   论文关键词 :孔子  孝道思想  价值 
  论文摘要:孔子孝道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孔子孝道的核心内容是 “仁”,是以人为本的爱心。孔子的孝道理论包括六个方面:敬养论;无违论;谏诤论;不远游论 ,回报论;孝慈论。马克思指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人有孝心,社会就能更加和谐安定。 
  党的十 六届 四中 全 会 提 出 要 构 建社会 主义和谐 社 会 。许 多 有 识 之 士 相 继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传统孝道,而传 统孝 道 又 是以 孔 子 的 孝 道 思 想 为 基础 。因此 ,对 孑l子的 孝 道 思 想 ,应 给 予应 有 的 重 视 。 
  一、 以人为本的孝道思想
  孔子孝 道的 核 心 是 仁 ,它 的 具 体 内容 是指 以人为本的爱心 。WWw.11665.coM人是一切社会关 系的总和 。人 人 有 了孝 心 ,社 会 就 能更加和谐安 定 。 
  《论语》中说 :  “其 为 人也 孝 弟(悌),而好犯上者鲜矣 ,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 ,未之有也。君子务本 ,本立而道 生。孝弟 (悌 )者 其为仁之 本与?”也就是说,凡是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 很少会有去 冒犯 上 级 和 冒犯 公 众 崇 尚的法律准则与 道 德 规 范 ,更 不 会 去 阴 谋 制造恐怖动乱 ,破坏社会秩序 ,危害人民利益。有德行 的正人君子 ,都非常重视做人 的根本 ,根 本 牢 固了 ,正 确 的 人 生观、世界观 也 就 建 立 起 来 了 。而 孝 顺 父母 ,尊敬兄 长 ,就是 做 人 的根 本 。 
  孔子把 孝弟 (悌 )定 位为 做 人 的 根本 ,可 以说 是 孔子对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一 个 重 要 理 论贡献 。因为它不仅把理智 诉 诸 于 感 情 ,形 成 了 以 “合 乎 情理 ”、  “合情合理 ”来规范人的言行 , 同 时也 把 个 人 与他人 、下级与上级 、个人 的 言行 与 整个社会 的安危 ,都直接联系 起 来 了 , 而 且 还 把 以 “仁 ” (或“人 ” )为 本的根基 ,建立在家庭 成员之 间 的 日常关 系之上 ,让人们在家庭 中培 养 子女 对 父 母 的感情 ,巩 固和强化做人 的根 本 ,从 而在和谐家庭关 系的基础上 ,进 一 步 去 和谐社会上 的人 际关 系。 这 一 理 念 , 在 当时无 疑是 有 积极 意义的。在 今天 ,也仍然可 以促进社会法制的 更 加 人性 化 ,亲情 化 ,使 法制与德治达到高度的和谐与统一,人 民群众 的道德 水 平得 到进 一 步的提高 ,意 义是 十分巨 大 的 。 近 年来倍 受人们 赞誉 的田世 国为母 献 肾 ,洪 战辉带 妹 求学 等感 人事迹 .可以说 都是 以人 为本的传统孝道精神在新 时代 的升华 。 
  二 、和谐 社会的孝道思想 
  孔 子生活 在礼崩乐坏 、诸侯混 战的春秋时代 ,他的以人为本的孝道思想不单 对协调当时的人际关系 ,缓 和当时的社会矛盾有着积极意义 ,就是在今天,读起来也依然感到十分亲切新鲜。他的至理名言中,依 然放射着博大精深的思想火花,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 意义 。 
  1.教养论 
  所谓敬养是讲子女对父母的瞻养 ,要建立在真诚尊敬的基础上 ,否则 ,与养狗养马一样 。 
  《论语 ·为政第二》中记载 :  “子游问孝” 。子 日: “今之孝者 ,是谓能养 。至于犬马 ,皆能有养 ,不敬 ,何 以别乎。” 
  这段话 .主要是表述孑l子对 当时流行的、认为能供 给父母饮食就算是孝顺说法的批评,并提 出他 的孝道标准 :敬养 。他认为侍奉父母与饲养家畜 、宠物的根本 区别 ,就 在于有没有一个 “敬 ” 字 。侍奉父母离开真心 的尊敬 ,就不能算作孝 。也 就是说 ,侍奉父母 除了经济上的瞻养 、生活上的照料之外 ,还应该有 以敬爱为前提 的精 神上 的慰籍。
  恒这种精神上的慰籍,不是抽象的。表现在言语 态度上 ,就是处处事事和颜悦 色 ,使父母感 到高兴。那些有事积极替父母操 劳,有了好的酒饭 ,先请父母享用 ,就是 对 父母 说 话 态 度 不好 , 不 给好 的 脸 色 看 ,使 父母 心 里 不 舒 畅 , 不愉快 ,也不 能算 作孝 顺 ;表 现 在实 际行 动 上 ,就是 要 自爱 自强 ,积 极 上进 ,事业 有成 ,为 社 会 多 作 贡献 ,使 父母 由衷感 到欣慰 才 是 孝 顺 。那 些 轻率 地 登 高临深 ,损 伤 自己 的 身体 ,甚 至酗 酒 、赌博 、嫖娼 、吸毒 、违 法 犯 罪 、伤 害父 母慈爱 之心 .都 是 对父母 的大 不孝 。所以 ,孔 子 提 出 的敬 养 论 无 论 过 去 和现 在都有着它深刻 的社会 内容和 积极 的现实意义 。 
  2.无违论 
  无 违,是 指 子 女 对 父 母 有 益 的 教 导要听从 。对 父 母 生 前 的 孝 敬 和死 后 的 埋葬与祭 祀 ,都 要 严 格 按 照 礼 仪 制 度 办事 。 
  《论语 ·为政 第 二 》 中说 :“孟 懿子问孝” 。子 日 :“无 违 。 ” 樊 迟 御 ,子告之 日:“孟 孙 问孝 于 我 ,我 对 日 ,无 违 ” 樊 迟 日 :“何 谓 也 ?” 子日 : “生 ,事之 以礼 ;死 ,葬 之 以礼 、祭 之以礼。” 
  孟 懿子 是 鲁 国 大 夫 孟 献 子 的 儿 子 ,孟献子临终 嘱 咐 他 去 向 孔 子 学 习 礼 仪 。这段话 ,就 是 记 述 他 在 学 习 期 间 向孔 子的请教。 
  这段话 的关键 词是 “无 违 ” 。 一 般说来 ,“无 违 ” 就 是 “听话 ” ,即 子 女要听父母 的话 。因为家庭 中的子弟 ,对父辈来说 ,都 是 缺 乏 生 活经 验 、生 产 经验和社会 经验 的 青少 年 。他 们在 步人 社会的时候 ,迫 切需 要 富有 经 验 的 父辈 来指 导 和教 育 ,有 了 这 种 指导 和教 育 ,可以使他们 在各 项 活 动 中少 犯 错 误 、少 走弯路 和少 出 事 故 。 因 此 ,孔 子 的 “无违” ,就 是勉励孟懿子不要辜负父亲 临终的教导 ,努 力学 习礼 仪 ,谦 虚 谨 慎 地听取 师长的善 言教 诲 ,从 而 增 长 自己 的知识 、才干 ,更 好 地 继 承父 亲 的 爵位 。 正因为孟懿 子 不 是 个 普 通 青 年 , 而是 有继承 大夫 爵位 的特 殊 身 份 ,所 以孔 子 才在跟 樊迟 的谈 话 中特 别强 调 礼仪 的等级 , 目的 是 告 诫 孟 懿 子 在 祭 祀 等 活 动中。要严格 按 照 孟 孙 氏 的大 夫 级 别 的 礼仪 规格 办 事 。不 要 象 鲁 国其 他 大 夫 那样 ,越 级 僭 位 用诸侯 、天子 的礼制仪仗进 行 祭 祀 。至 于平 民百姓的丧葬祭祀 , 孔子也是主张按礼仪规矩办事的。  《论语 ·宪问第十四》中记载 ,孔子的朋友原壤 ,母 亲 死 了 ,请孔子帮忙祭祀 ,而原壤 却站 在母 亲的棺材上唱歌。孔子非常生 气 ,过 了许 多年之 后 ,还严厉地批评他 并且 用 拐 杖打他的小腿 ,可见孔子对 非 礼 行 为 的深恶痛绝 。总之 ,孔子无违论 的基 本思 想 是追求 在家庭和谐基 础上 ,使 社 会 更 加有序 ,社会 上的恶性 事故更加减少 以至 消弥 ,其意 义与价值是不 言 而 喻 的 。 
  近 代有 些 学者 ,以为 “无违 ”就是绝 对 服 从 父 母 的意志 ,就是 “唯父命是从 ” ,甚 至 把 宋 明以来一些业儒提 出的“父 叫子 亡 ,子不能不亡”等封建专制理论 ,都 归 到 孔子 “无违” 的名下 ,实际 上 是 一 种 误 解 ,我们应该把二者 区别开 来 。 
  3.谏诤 论 
  孔子认为 :子女对父母 错误 的正确态 度 是 谏 净 ,但 要讲 究 方式 方 法 。不谏 ,就是 陷父 母于不义 。 
  《论 语 ·里 仁 第 四》 中说 :“子日 :事 父 母 几 谏 ,见志 不从 ,又敬 不违 ,劳 而 不怨 。”孔子说 :遇到父母 有了 过 错 的 时候 ,子女要 态度和霭地委婉地 微 言相 劝 ,如果 他们不 听 、自己的意见遭 到拒 绝 ,也要恭恭 敬敬 ,不要顶撞父母 ,惹 他 们 生气 。父母错怪 了 自己的时候 ,要 多加 忍耐 ,任 劳任 怨 ,不忌恨父 母 。
  孔 子主张 给父母提 意见要讲究方式方法 。无 疑是 十分 正确 的 ,但 父母 不接受 的 时候 ,子 女是不是就应该惟命是从呢?惟 命 是 从 是 不是孝顺呢?这段话 里孔子没 有 讲 明 ,但他是反对惟命是从 的。《孝经》 中曾记载 曾子 问孔 子说 :“子从 父 之 令 ,可 谓孝 乎?”孔子非常生气地 批 评 道 “是何言与?是何言与?”而且 指出 :“当不义 ,则子不 可以不争 于父 。 ”  “父 有争 子 。则 身 不 陷 于 不义 。” “故 当不义则争之 ,从父 令,又安 得 为 孝 乎 ?” 显 然 ,孔 子在强 调子女对 父 母 的 错 误 不仅要直言敢谏 ,及时地给 以 批 评 ,而 且要批评到父母高兴地接受意见 ,改正错误为止 。子 女要使父母明白,谏净是维护和挽救父母的尊严与人格 ,不是对父母的不孝 ,而是真正的对父母的大孝行为。其结果是让父子两代以及整个家庭,在新的基础上更加和谐一致 ,自然也减少和化解 了社会上的一些不 良因素。所以 ,孔子的孝道是有原则的 ,是以是非 、善恶 、荣辱 、廉耻…为核心 的 ,抛 开法 律 ,只讲 亲情 , 对父母惟命是从 ,不能算是孝子 至于 《论 语 ·子路 第 十三 》 中所说 ,父 子 有 过 或有 罪 时 ,要 ”父为 子隐 ,子为 父隐”的互相包 庇 ,互 作伪证的错误言论 ,是孔子孝道论 中的糟粕 , 理 应 给 予 抛 弃 与剔 除 。 
  4.不 远 游 论  
  孔 子的 “父母 在 不 远游 ,游必 有方 。” (《论 语 ·里仁第四》)是农耕社会解决家庭养老问题的一个重要理念和行之有效的办法。它的主要精神是强调子女要关心年老的父母 ,并不是要所有子女都寸 步不离地 围着父母团团转 。 
  在传统的农耕社会 中,家庭是基本生产单位 和消费单位。父母年老体衰 、 丧失劳动能力 。甚至生活不能 自理的时候 ,迫切需要子女在经济上和人力上给以照料与护理。而子女却远走他乡 ,不知到了何方 ,那么父母 的养老就失去了依靠 ,而且无 处投 奔 ,如果很多人家都如此 ,势 必 会使 大 量 的老年 人 流落街头 ,给社会造 成巨大的压力。孔 子以孝为 内 涵 的 “父 母 在 不 远 游 ,游 必 有方” ,就是 为适应这种 经济基础 的需求而产生出来 的理论思想 ,它把这 一重 大的社会 矛盾 ,分散 在各 个家庭之中 ,利用 家庭 的经济资 源和人力 资源 (即以家庭 养老 方式 ),给以较 妥 当地 化解 了。同时 ,这一理念也成为 支持 与保 障家庭养老 的理论依据 ,并直 接影 响到后世法令 的制定 。汉代 以来 ,历朝 的一些律令中,对凡需瞻养父母老者的后辈子女官府还 可以减免他们 的徭役赋税 ,有罪的甚 至可 以减轻刑罚 ,民间流传 的 “孤子不 当兵 ”等说法 ,就是这一思想 的体现 。 

  随着生产方式 、经济形态的变化发展 ,大家庭逐步瓦解 ,家庭 的小型化成为大趋势 ,子 女 求 学 ,打 工 、经 商 、从政 等 活 动 的 需 要 , 已 不 可 再 用 “不 远游 ” 的模 式 来 养 老 ,但 新 的 “家 居 养老 ” 和 “常 回 家看 看 ” 等形 式 的 出现 ,也仍然是 以 孝 为 基 础 的 “不 远游 ”精 神的延续 ,它 的 好处 是 给 众 多 的 家庭 带 来了天伦之 乐 。 小 家庭 如 此 ,社会 这个 大家庭也就 其 乐 融 融 了 。我们 要历 史 地 辨证地对待孔 子 这 一 观 点 。 
  5.回报 论  
  孔子 认为子 女 对 于 父母 的抚 养 、教育 ,要 给 予 应 有 的 报 偿 ,子 女 奉 养 父母 ,就是 对 父母 付 出 的 回报 。 《论 语 ·阳货第十七》中曾记载孔子与学生宰我关于为父母守丧期 限的争论 ,就体现 了这一思想 。 宰 我认 为 “三年 之 丧 ,期 已久矣 。” 意 思 是 三 年 的 守 孝 期 限 太 长了,应该 改 为 一 年 。孔 子 不 同意 ,而 且在宰我走 后批 评道 :  “予 (宰我)之不仁也!生之 三年 ,然 后 免 于 父 母 之 怀 。 夫三年之丧 ,天下 之 通 丧 也 。予 也 有 三 年之爱 于父 母 乎 ?” 
  父 母去 世 ,子 女 要 在 墓 地 守 孝 三年 ,无疑 会 直 接 影 响 到 子 女 的工 作 、生活 、生产 等许多方面 的正常秩序 ,以至于他们的 生计 问题 。所 以 ,这 种 做 法 无论在当时与后世 ,都是有害 的和不可取的 ,而孔子还要坚持保 留这个十足的形式主义制 度 ,显 然 是 错 误 的 。但 他 在 回答问题 中 ,把 为父 母 守 孝 三 年 ,作 为 对父母 给子女三岁 以前抚养的 回报与补偿的提 法 ,是 不 可 忽 略 的 。它 的价 值 与 意义是讲 出 了一 个 客 观 真 理 : 即父 母 年 青的时候对 家庭 的建设发展 、子女的抚养教育 ,都付 出过 巨大的辛劳与牺牲 ,现在年事已高,无力劳作 ,理应享受子女的瞻养与 照料 。父母要求子女奉养 ,是维护天经 地 义 的权 益 , 而不 是 叫 花 子 乞讨恩典 ;子 女 孝 敬 父 母 ,是 自己责 无 旁贷的义务 ,而 不是 慈 善 家 的施 舍 。明 乎此 ,就可以减少许多家庭纠纷和社会不和谐 因素,至 于 对 品 质 恶 劣 的 不 孝 子孙 ,用法 律 给 予 制 裁 也 就 顺 理 成 章 、名正言顺 了。我 国的 《婚姻法》 《老年人权益保 障法》对不瞻养父母 和虐待父母等不 孝行 为 的处 理 ,都有 明确 规 定 。《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更旗帜鲜明 ,其中第 152条规定:“拒不承担抚养 义 务 或 瞻 养 义 务 …… 情 节 严 重 的 ,给予 撤 销 党 内 职务 的处 分 。虐待 家庭 成员 ,或 者 遗 弃家庭成员……情节严重的给 予 开 除 党 籍处分 。”这些法规 、纪律的严格规定 ,可以说都是进步的传 统孝道 精 神 ,在 新的历史时期的弘扬光大。 因此 ,孔 子 孝道的 回报论观点 ,是具有实 际 社 会 意 义的。
  6.孝慈论 
  这 一论 ,主要是讲 移孝于 忠和孝道的 双 向 对应 关系 。 
  《论语 ·为政第二》中说 :“季康子 问 !使民敬 忠 以劝 ,如之何?”子 日:“临之 以 庄 则敬 ,孝慈则 忠 ,举善 而教不 能 则 劝 。 ” 
  这段 话是说 ,鲁 国的大夫季康子 问孔 子 说 : “怎样 才能使 百姓尊重官吏 , 效 忠 君 王 ,又相 互勉励 积极上进 呢?” 孔子说 :“只要你认 真负责地对待和解决 百 姓 生活 中的各种切 身问题 ,百姓就会 尊敬 你 ;只要你 能孝敬父母 ,慈爱兄弟 ,并象 对待 父母 兄 弟那 样去 关 爱老人 ,慈 爱幼 小 ,善待 国人 ,百姓就会效忠 于 你 ; 只要 你选用 贤良,教化后进 ,百 姓就 会 互 相帮助 ,追求上进 。” 
  在 这里 ,孔子移孝于忠 ,把家庭 中的孝道和治理 国家的政治联接起来 了, 而 且 指 出 了 它们之 间的双 向对应关系 , 用 现 在 的话 说 ,就是 “为官一任 ,造福方 。 ” 只要你尽心竭力给人 民群众办好 事 办 实事 ,就会受 到群众 的拥护和爱戴 。 同 时孔 子把 “孝慈 ”二字连用 ,更明确体现 出 “父慈子孝 ”的代际相处中的 双 向 化 的对应 观念 。唐代诗人孟郊的“慈母 手 中线 ,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 ,意恐 迟 迟归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 晖 ” 表 达 的母子之情 ,正是这一观念的 体 现 。 这 就告诉人们 :作为父母 ,应该 慈 爱 子 女 ;作 为子 女 ,应该 孝敬 父母 , 二 者 之 间双 向 的义务 是对 应平 等的 。 宋 明 以来 ,把孝道 的双向性扭 曲为子 辈 对 父 辈 的绝 对义务关 系 ,的确是不对 的 ,但 我 们不 能因为有人扭 曲而忽视子 辈 应尽 的义 务 。
  在现代社会中 ,家庭小型化 ,子女经济地位独立 ,父子 两代 的关系松 弛,亲情淡薄 ,许多子女 对父母感情麻木 ,造成老年人生活艰难 的情况较前有所发展 ,因此我们要继承 和弘扬孔子这一传统 的双向互 动的孝道关 系,促使家庭更加 和睦 ,代 际关 系更加和谐稳定 ,整个社会更加安定团结 。 
  三 、弘扬孝道的思考 
  孔子认为 ,宣讲孝道,以孝道教育青少年 ,就是参政 、议政 ,就是从 政治国,而且官员必须是孝子 。 
  《论语 ·为政第二》中记载 :“或谓 孔 子 日 : 子 奚 不 为 政 ?子日 : “《书》云 :‘孝乎惟孝 ,友于兄弟, 施于有政 。 ’是 亦 为 政 ,奚 其 为 为政 ?” 
  这段话 的意思是:有 人问孔子说 :“你 为什么不 去从 政 当官呢?”孔子回答说 :  “《尚书》上说过 :孝敬父母,友爱兄弟 ,是治国的根本 ,要把它安排到政务工作之中。我教书育人,宣讲孝悌 之道 ,去指导和影 响人 们的言行 ,不也是参 政 、议政 ,从政治 国吗?为什么定要 去当官 呢?为什 么只有 去当官才算是从政治 国呢?  · 
  表面看这几句话象是 自我解嘲,实际 上孔 子 在 这里 阐 明 了一个重要问题 ,那就是:“孝”是国家政 治的根本 ,学习孝道 ,培养孝心,是从政 的基础道德训 练 ,向青 少年宣讲 孝道 ,本 身就是推动以德 治国的政 治行为,就是从政 、参政和议政。不仅如此 ,孔子还在 回答子贡问怎样才 能为士作官 时说 :“宗族称孝焉 ,乡党 称弟焉。”也就是说 :只有宗族乡里的人公认是 孝子的人才能为士作官。所以,培养 和考察 官员,都要从孝道人手,孝是作官的必备条件 。 
  总之,孝道教育,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治国方略 ,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缺少的政治思想工作 ,万万不可等闲对待。
  • 上一篇社会学论文:
  • 下一篇社会学论文:
  •  作者:张谦 [标签: 孔子的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城市防洪与景观建设
    浅析塔山山地石人古迹
    浅析芙蓉民间歌谣所反映的地方特色
    孔子“为仁由己”的道德理路
    浅析语文课堂教学的“开胃菜”——情境创设
    浅析古代招幌中的商业思想
    孔子“仁学”的人权思想对我国法治构建的积…
    浅析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浅析如何加强航道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浅析稠油开采的方法研究
    浅析建筑工程预算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浅析复合型管道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应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