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其他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论分析哲学理论在专有名词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论分析哲学理论在专有名词翻译实践中的运用

  分析哲学从渊源上讲,是因剑桥大学的罗素和摩尔等人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当时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新黑格尔主义不断抗争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并在20世纪30年代以来的英美哲学中一直占据着主角地位。因此,在论及20世纪的哲学时,冯·赖特(g.h.yon wright)概言之:分析的方法“是这个时代最典型的精神风潮”。正因为如此,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卡尔纳普一度认为,哲学不是一个体系或理论,而是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就是逻辑分析。分析哲学所提倡和采用的所谓“分析的”方法,不但成为处理哲学问题的内在动力和基本方法,在哲学领域以外的一些知识领域,比如心理学、语言学等学科中,借鉴这种方法来重新考察和审视一些基本问题,已成为普遍的尝试和风尚,分析哲学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都程度不同地对专名的内涵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一、分析哲学与语言哲学之间的历史渊源
  
  从严格意义上讲,“分析哲学”这一名称并非特指哲学领域当中的某一新成员,亦非泛指哲学这门古老的学科进入分析时代所对应的新名称。宽泛地说,分析哲学应当视作一种新的哲学流派,它倡导运用现代数理逻辑作为手段,进入传统哲学的各个门类,通过对语言成分的“分析”,进而阐述思想。正因为分析哲学对语言及其相关问题的关注,一些哲学家认为分析哲学就等于语言哲学,如达米特(michael dummett)就把分析哲学定义为“通过对语言的哲学考察而实现对思想的哲学考察,而且只能以这种方式实现‘思想的’全面考察”。wWW.11665.com
  从前人对翻译所下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知道翻译转换的不仅是语言的形式,还包括语言的意义。雅各布逊(jakobsod)从一般意义上认为,翻译就是“用另一种语言对语言符号进行阐释”。莱万德夫斯基(lawendowski)持类似观点,认为翻译可以定义为“从一种语言符号到另一种语言符号的意义转换”。奈达(nida)则认为“翻译是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首先是意义上,其次是风格上”。这些先贤对翻译的定义充分说明了语言不仅有指称还有涵义,专名也不例外。
  专名即专有名词(proper name),是专指包括人名、地名、机构、事件等名称的一类词。专名与概念词(concept word)相对,概念词顾名思义表达概念,而专名则是对事物的指称。专名的内涵问题一直是语言哲学中一个分歧较大的问题,分析哲学诞生之后,不同学派的代表人物几乎都对专名进行过深入研究。自穆勒以来,西方语言哲学家对这一问题的研究逐步形成两派。一派是以弗雷格、罗素等为代表提出的“摹状词理论”,以及后来由维特根斯坦、塞尔等人予以完善发展的“簇攀状词观点”,他们认为专名既有指称也有内涵,专名的内涵是由摹状词或簇摹状词所给予的,一个专名实质上就是一个或一组缩略的、或伪装的摹状词。摹状词描述了对象的属性特征,专名的指称就是通过摹状词决定的。另一派是以克里普克、普特南等为代表提出的“历史的因果理论”,他们认为专名只有指称,没有涵义,它们只是一些纯粹的指示记号,是贴在对象上的固定标签。人们获得专名的指称不是通过对专名意义的了解,而是借助于与这个专名有关的历史事实及因果联系来了解。两派理论虽然在专名有无内涵的问题上持相反观点,但都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合理的观点。
  
  二、分析哲学对专有名词翻译理论的贡献
  
  作为分析哲学的先驱者——弗雷格对专名曾有过详尽的阐述,在《论意义和所指》一文中,他从“相等”(equality)出发分析了指称问题:“a=a和a=b显然是具有不同认识价值的陈述;a=a是先天有效的,(康德称之为分析的),而具有a=b形式的陈述则常常包含着对我们的知识极有价值的增益,而且不可能总是先天地确定的。”按照弗雷格的观点,专名不仅包括“亚里士多德”、“晨星”这些狭义的专名,还包括它们各自的摹状词。专名的指称是它所指的对象,而专名的涵义则是所指对象的呈现方式,即与该专名相关的摹状词。弗雷格认为,“专名的涵义比它的指称处于更根本的认识论地位,人们是根据名称的涵义去确定其指称的”。指号与指称的关系则是“与某个指号相对应的是特定的涵义,与特定的涵义相对应的是特定的指称,而与一个指称(对象)相对应的可能是不只有一个指号。由于弗雷格并未把指称和涵义区分开。因此,上述的摹状词也被他列入专名的行列,这就使他的指称理论受到很大的限制。
  罗素则强调了专名和摹状词的区别,指出:“一个名字乃是一个简单的记号,直接指向某一个体,这一个体就是它的意义,并且凭它自身而具有其意

义,与所有其他字的意义无关。”摹状词则与之不同,它并不直接指示某一个体,是个不完全的符号,它在孤立状态下并不具有意义,其意义是在一定的语境中从各个词的意义产生的。罗素通过实例进一步论述了专名和摹状词的区别:“包含一个摹状词的命题和以名字替换命题中的摹状词而得的命题不是相同的,即使名字所指的和摹状词所描述的是同一个对象,这两个命题也不一样。”罗素认为:一个专名实质上就是一个缩略的或伪装的摹状词,可以用一个相应的摹状词来代替它。他说:“几乎所有看来是专有名词的都可以这么考虑。”将专名等同于摹状词,实际上是抹杀了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导致其观点出现前后不一致的矛盾,成为罗素摹状词理论的致命的缺陷。针对这一缺陷,维特根斯坦等人又提出了“簇摹状词”的理论。
  维特根斯坦的“簇摹状词”理论认为专名是一系列摹状词的缩写,避免了将专名等同于一个摹状词的局限。摹状词理论显示了逻辑分析在哲学中的作用,强调了自然语言结构与逻辑命题结构的差异性,扬弃了肯定虚构事物的本体论,指出专有名词是实体的灵魂,被分析哲学家们誉为“哲学分析的楷模”。簇摹状词理论认为,专名是缩略的或伪装的摹状词,但并不是缩略一个摹状词,而是缩略一组或一簇摹状词,专名的指称就是由这一簇摹状词决定的。例如,“亚里士多德”这个专名的涵义就是由描述其区别性特征的所有那些限定摹状词的总和构成的。这种替代的方法避免了弗雷格、罗素的摹状词理论的缺陷,得到了多数哲学家的赞同。但是,在克里普克看来,无论是摹状词理论还是簇摹状词理论在根本上都是错误的,部分的修改和变通不能完善这种理论,必须将它们彻底推翻,名称的意义必须用另一种理论——历史因果理论来说明。
  克里普克对历史上的摹状词理论进行了批判,他认为摹状词理论既不能作为专名的意义理论,也不能作为专名的指称理论,认为语言哲学的首要环节就是“区别用摹状词给出意义和用它确定指称,表明其作为意义理论和指称理论的区别”。克里普克认为,专名只有意义没有指称,进而对意义概念进行了消除,批判了意义以及作为其不同形态表现的内涵等概念。克里普克指出,专名都是严格指示词,而摹状词一般都是非严格指示词。“如果一个指示词在每一个可能的世界中都指示同一个对象,我们就称之为严格的指示词(rigid designator),否则就称之为非严格的或偶然的指示词。”例如,“亚里士多德”这个专名就是一个严格的指示词,它在一切可能世界中都指称亚里士多德这个人,即使在不同的可能世界里,亚里士多德具有不同的性质,这个专名仍然指称亚里士多德。但是“亚历山大的老师”这个摹状词则不同,它在现实世界里指称的是亚里士多德,可是亚里士多德成为亚历山大的老师不是必然的,在另一个可能世界里他可能不是亚历山大的老师,此时,“亚历山大的老师”就不一定是指称亚里士多德,也有可能指称的是另一人。可见,一个摹状词不是在对象存在的所有可能世界中都指称同一个对象。因此,摹状词是非严格指示词。
  在专名问题上持与克里普克相近看法的哲学家是普特南,但他更侧重于研究通名特别是自然物种名称的意义问题。他认为,自然物种的名称并不像弗雷格、罗素等人所认为的那样具有内涵或意义,反对把名称还原为其所指称事物的一系列性质的合取。如若将“柠檬”分析为黄色的、皮厚的、味酸的等一系列特性的合取,在他看来就是错误的,因为发白的柠檬还是柠檬。与克里普克相似,普特南也认为在确定通名的指称时,“因果链”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普特南以科学名词为例说明他的观点。他认为,“原子”、“电子”等科学名词与我们用以界说这些科学名词的摹状词并不是同义的,我们在确定这些科学名词的指称时,不是根据我们关于这些名词所指对象的知识或信念,而是根据我们与这些对象之间历史地、社会地形成的“因果链”,将不同的人与这个名称所指的对象联系在一起。
  
  三、在专名翻译实践中引入分析哲学理论
  
  由于语言是在交际中使用的,语言离不开语境。语境可以分为广义语境和狭义语境。狭义的语境是指语言内部的上下文之间的关系。广义的语境则包括语言之外的外部环境,包括社会历史背景,说话者或听话者的关系、身份、职业、经历等等因素。语境原则在分析哲学的理论中是一条基本的原则,即只有在语境中而不是在孤立的语词中,才能找到语词的意义,指称是在语境中的指称,涵义也是在语境中的涵义。这一要求通过分析哲学产生了重要作用,成为当代语言哲学的基本原则。弗雷格的语境原则经过维特根斯坦的发展完善后成为分析哲学和语言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条基本原则。语境原则强调在逻辑推理中占据首要地位的是判断而不是概念,在确定意义的活动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是句子而不是语词。使用语言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表达思想或作出判断,而孤立的语词或词组则无法完成这个任务。判断或句子的意义决定了其中的概念或语词的意义,概念或语词没有独立的意义。毫无疑义,专名的理解、使用、翻译也离不开具体的语境。
  
  1 注意区分同一专名在不同语境下的不同内涵。我们假设张三面临的几种情境:(1)张三在散步时搂住女友的腰,女友嗔语:张三(脸红)!(2)张三看书时电话铃声响起,其妻大呼:张三!(3)张三正忙于工作,因小侄子不停捣乱而打了他致使侄子大哭,张母怒喝:张三!从这些不同场景的例子中可以看出,虽然张三的指称是同一个人,可是它的内涵却不相同。第一种情境中表示提醒,第二种情境中表示催促,第三种情境中则是责备。按照分析哲学理论,我们在翻译时应当注意专名所在的具体情境。再如维也纳近郊的一个酒吧中,两人划拳时传唤侍者记下结果:“boy,fetch me a pen and a piece of paper,”有人将之译为:“店小二,且拿纸笔来,一边伺候。”因为boy一词根据不同的语境,可译成“男孩,”、“服务员”、“兄弟”等意,而本句的语境是在奥地利

小镇的一家酒馆,“boy”一词译为“店小二”表面上看起来很有意思,但实际上是把现实语境纳入了中国古代语境。如此翻译就是混淆了不同语境下专名的指称和内涵,导致翻译错误。根据分析哲学的观点,指称是在语境中的指称,涵义也是在语境中的涵义。
  
  2 考察专名内涵时应当采取辩证发展的观点。我们“不能把专名的内涵看成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应该考虑到由于外界事物的不断发展以及由于我们对外界事物的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用以标志外界事物的名称的内涵也在不断变化”。babbit原是辛克莱·刘易斯所著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经过历史的变迁,成了“市侩”的代名词。dutch原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指荷兰人,由于英荷两国在17世纪的敌对关系,在英语中与dutch有关的词语基本上带上了贬损的性质。因此,依照分析哲学理论的要求,在翻译时应根据语意变化,将dutch译为相应译入语:如double dutch为“糊涂话,莫名其妙的话”,in dutch是“遇到麻烦,处境困难”,dutch courage乃“酒后之勇”,dutch act是“自杀”,dutch uncle是“唠里唠叨训人的人”等。而the dutch have taken holland,之意已不是“荷兰人得到了荷兰”,而是“老话!并非新奇!”可见,在翻译的过程中,我们一定要遵从分析哲学理论的要求,关注专名所经历的历史变化,掌握它们的真实涵义并加以传达,必要时还要加上注解。例如,“like felix,i put it off to a moreconvenient season,”也像费力克斯一样,我把它暂且搁下,将来再说。(费力克斯是圣经中一个遇事拖延的法官。)
  
  3 不同主体对同一专名的理解可能会大相径庭。由于认识主体对专名的理解不同,有时会对同一个专名给出不同的阐释。如在《红楼梦》的两个译本中,就出现了很多专名翻译不一致的地方。首先,书名的翻译就不同:杨宪益译为adream of red mansions,而霍克斯译为the sto-ry of the stone。其次是书中人名的翻译各不相同:如,贾母:the lady dowager(杨译)old ladyjia(霍译);熙凤:fiery phoenix(杨译)peppercornfeng(霍译);袭人:xiren(杨译)aroma(霍译)。

再者对地名的处理也各显神通:如,十里街:ten-1i street(杨译)worldly way(霍译);仁清巷:the lane 0f humanity and purity(杨译)carnallane(霍译);怡红院:happy red court(杨译)green delights(霍译)。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专名的涵义不仅由语境来决定,还依赖于不同认识主体的阐释过程。可见在翻译过程中,译文选词择义与译者对原文深层意义的主观体验密切相关。虽然分析哲学和解释学代表两种不同的哲学主题,不过这种“翻译的不确定性”展示了分析哲学与解释学互补、融合的一种趋势。诚如李红所述:虽然“分析哲学和解释学是两个分歧很大甚至相互敌对的哲学流派,但随着20世纪下半叶哲学的纵深发展,这两个哲学流派在整体上呈现出沟通和对话的趋向,而且试图超越这种划分是当代一些重要思想家极感兴趣并认为是颇有前途的新尝试。罗蒂和阿佩尔被认为是积极推进分析哲学和解释学融合的典型代表,他们从不同的哲学阵营出发,从不同的角度批判了相同的哲学传统,对相同的哲学问题作出了不同的回答,得出了不同的结论,代表了当代哲学中的两种相互对立的观点和立场”。
  
  4 在专名翻译实践中时要注意术语问的内在统一。专名的指称和涵义虽然不断发展变化,但是在大多数情况下,它的指称是相对固定的。在翻译的时候,我们一定要十分小心,不可张冠李戴,尤其是在英汉语回译的时候。如,john kingfair bank是费正清;yue sai kan是靳羽西;鸦片战争的罪魁之一义律是charles elliot;赛珍珠是pearl s,buck。不过也有人会疏忽大意,竞把mencius(孟子)译成了“孟修斯”。因此,在翻译人名、地名等专名时,不仅要借助分析哲学的相关理论,而且要勤查专名字典,不能望文生义,生搬硬造出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的人名或地名,导致读者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
  
  四、结语
  
  关于专名的指称和涵义的讨论,实际上古来有之,与英美哲学“唯名论”和“唯实论”相对的是中国哲学中的“名辨”,“名实之争”实质上就是指号和指称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之争。通过对分析哲学中专名的指称和涵义的梳理,将其借鉴到专名的翻译之中,一方面能够把哲学中有益的成分引入翻译理论,用以指导翻译实践;另一方面,对翻译实践中出现的语言现象也能够进一步证实或推动哲学向前发展。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陆涓 [标签: 理论 英语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基于工程资料质量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用SWOT法分析在高校实行“以人为本”的教育…
    浅析设计研究与分析研究之不同
    企业的经营风险分析与研究
    浅析我国目前信用卡数据分析常见的问题
    《遥感地学分析》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运用统计分析法,降低设备故障率
    在用压力管道安全状况调研及失效分析与预防
    资源、制度化、合法性、权力、身份:从五个…
    安全阀离线校验智能系统的分析与探讨
    湖北省省道305滑坡现状的调查分析与防治
    案例分析法在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原理》教…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