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西方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视域下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我们倡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是重要方面。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形成的前提,是构成人类社会客观现实性的自然基础。为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一切,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源泉。
  一、马克思恩格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生态文明的核心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在其早期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都明确提出了“人与自然界和谐”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的重要思想来源。
  (一)人与自然之间具有一体性
  1.人是自然的存在物
  马克思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是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进化的产物,人的思维意识也是自然界的产物。人具有自然力、生命力,是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作为自然的、肉体的、感性的、对象性的存在物,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人不是“站在自然界之外”的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2.自然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自然环境,是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天然、自然因素的总和,它们构成了一个层次分明、结构有序的生态系统空间。自然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自然界向人类提供的资源,一部分是不可再生的,比如矿产资源;另一部分虽然可以再生,比如粮食、水果、蔬菜等,但它们的生长要受自然条件的限制。wwW.11665.COM
  3.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能动性和受动性的统一
  人与自然既相互统一,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又相互作用、相互制约。人要按照自己的需求有目的地进行实践活动,将自然改造为适合于人类需要的人化自然。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必须尊重自然,遵循客观规律。因此,人类在支配自然的同时必须服从自然,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二)实践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实现形式
  1.人的实践具有能动性
  尽管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与自然不可分离,但人与其他存在物之间的最大差异就是,人具有能动性。人能够有意识地探索自己的对象,不断拓展对象物的范围。人能够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变“自在之物”为人“所需之物”。人能够自我反省,理智评价自身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自然界,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2.人的实践推动“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变
  马克思认为,人通过生产实践把自然界分化为“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并不断推动“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变。“自在自然”是指人尚未感知,独立于人的活动之外的那部分自然,是自发地发展着的自然。在其中的每一个自然物都只受各自规律的支配,它们之间的作用也是完全自在的。“人化自然”是作为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对象的自然界,即被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打上了印记的那部分自然界,是人的现实的自然界,具有自然性和人工性的特点。
  3.社会实践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解、促使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有效形式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社会实践是人与自然联系的中介,是实现人与自然关系协调统一的有效形式。马克思指出,人们必须保持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如果违背了这一规律,必将受到自然界的惩罚。在自然界中,人类只是其中的一员,人不是自然的主宰者和统治者,同其他千百万物种成员是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关系。人类虽然有高于其他生物的智商和思想,但这绝不应成为任意宰割、伤害以至灭绝其他生物群体的理由。相反,人类应当凭借其思想和智商,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使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为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优美做出应有的贡献。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人与自然冲突的现实问题
  马克思早就说过,人类的行为和利益相关。当今世界,大多数国家都在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利益意识已经深入人心。在这种背景下,人类为自己的贪婪找到了合理的外衣。进而将本性的贪婪显露无遗。个人为了利益,违背法律,铤而走险,乱砍滥伐,围湖造田,猎杀野生动物。企业为了赚取更多的利润,不去购置净污处理设置或者将其闲置,而将大量的废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造成河水湖水严重污染导致大量水生生物死亡。企业为了利益,排放大量的废气,造成空气的严重污染,人类不得不呼吸有害的气体,也造成了臭氧层的空洞,将人类暴露在种种有害的辐射之下,忍受着辐射带来的种种疾病。国家为了利益,为了发展经济,提高实力,大肆地、无节制地开采有限的资源,使有些资源已经几近枯竭。
  总之,为了利益,人类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采取“杀鸡取卵”、“涸泽而渔”、“焚林而猎”的方式对大自然进行疯狂的掠夺和破坏。污染空气,浪费资源,森林面积减少,沙漠化日趋严重,曾经的大草原变成了沙漠,恐怖的沙尘暴肆无忌惮,自然灾害增加。环境的污染造成气候恶劣以及人类强占其他动植物的生存空间,造成生物链的失调,动植物失去了休养生息的时间和空间,进而造成许多物种濒危甚至灭绝。
  (二)人与自然关系的当代价值
  理论上,有助于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当代的发展。由于时代条件的局限和当时历史主题使然,马克思、恩格斯并未预见到当今出现的大规模的环境问题,我们不能对此进行苛求。因为我们只能在外面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但是,我们要随着时代主题和历史条件的不断变化发展推动马克思主义自身的完善。就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来说,主要是完善对二者的和谐共生与辩证统一关系的研究,加深对自然界的独立的存在意义等方面的研究,迎接时代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提出的挑战。

  三、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人与自然的关系,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一)发展的观点
  1.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过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正是体现了发展的过程性
  人与自然的发展正是经历了人与自然的不和谐发展到和谐发展,从不充分和谐发展,到比较充分和谐发展,最后到高度和谐发展。简言之,人与自然的发展呈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态势。
  2.事物的发展是一个系统整体
  与人有关的和谐发展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以及人与自身的和谐发展等层面。因此,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不仅要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且要调整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身的关系。换言之,必须从全面系统的视角下来解决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发展必须是和谐发展
  一方面,发展是动态平衡中的人与自然的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发展是又好又快的发展,既要有速度,更要坚持好字优先,注重质量和效益。
  (二)否定之否定规律
  否定之否定规律就是辩证否定观,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这一理念,以“可持续发展观”为哲学依据“可持续发展观”是对“人类中心主义”和“自然中心主义”的否定之否定。既保留“人类中心主义”的人的主体性思想,也反对传统人类中心主义的那种对环境和自然资源采取急功近利。贪婪掠夺的行为,既发扬“自然中心主义”的自然对人根源性主张,也不赞同“自然中心主义”降低人类自己地位的观念。坚持人类和自然的一体性,从而形成一个符合生态和谐要求的科学发展观。
  (三)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起重要作用
  自然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物质前提。自然地理环境是指与人类社会相联系的各种自然条件的总和。唯物史观认为,自然环境在社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自然环境在社会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具有如此重要的地位,那么就要重视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要全面系统地再认识自然,要合理、综合、节约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防止和控制环境污染,有效防范生态危机,树立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观,促使人类社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四)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
  生产方式是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社会是在劳动基础上从自然界中分化出来并相对独立于自然界的系统。在一定意义上,社会与自然界是对立的,同时,又恰恰是生产方式具体地决定了社会和自然界的相互渗透和相互统一。因此,正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与自然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在生态问题中也包含了价值,生态系统中的价值又分为自然价值和人的价值两种。自然价值是自然界的物质价值,就是生态的环境对人的生存与发展的价值,自然价值是不可或缺的价值,它对各个物种包括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人的价值就是人可以为自己的生存、发展创造优越的环境。并且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改造环境和利用自然价值,为整个生态系统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价值。在生态系统中这两种价值不但是相互影响的两个方面,更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两个方面。因此,在整个生态生态系统中,不应该片面地强调任何单一方面的价值,应该把自然价值同人的价值等同看待。否则在忽视一方面价值的同时,也是对另一方面价值的潜在的漠视。在生态问题中,自然价值和人的价值是并驾齐驱的两个方面,两者既没有时间上的先后,也没有逻辑上的差别,面对当今出现的诸多生态问题,应该综合两方面价值进行考虑,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王玉芝 [标签: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马克思意识形态理论在其哲学思想中的地位
    从西方哲学史上的超越主体看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人民历史观”的中国化路径
    论马克思多维自然观与中国可持续发展观的契…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外科学中的应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解读模式的创新及启示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过程
    探析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结合…
    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 以十八大为契机
    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化研究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海洋生态道德关怀理论…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社会发展动力思想探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