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时间与空间形态下的罗山皮影传承探析
【摘 要】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仍有许多文化遗产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罗山皮影便是如此。文化不同与经济,时间与空间是文化存在的基本形态。在当今,对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对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在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内审视文化遗产的当代形式,引导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生活性转化。
  【关键词】时间;空间;罗山皮影
  文化遗产是民族智慧的结晶,近年来政府越来越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但仍有许多文化遗产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回顾过往的文化遗产保护,呈现出政府主导,文化主体缺位的状况,既浪费了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对本真性民间文化的保护也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文化不同于经济,内容是文化的核心,其特有的意识形态属性使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可生搬硬套经济改革的成功经验。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文化发展的特殊规律,在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因势利导,锐意创新,真正疏通文化遗产保护的渠道,服务于多元文化社会的建设,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罗山皮影戏作为豫南地区曾极大丰富过当地民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地方小戏”,在当下的保护与传承仍面临着极大的挑战。
  一、时间与空间形态下的罗山皮影戏
  “文化是时间的,它以空间方式生产、记忆和存储;文化又是空间的,它以时间方式生产、记忆和标注;文化因时间而具有价值,因空间而具有多样性。” [1]上述这段话是胡惠林先生关于时间与空间文化经济学的经典论述。文化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即特定的时间下于特定的空间内创造出来的人们生活经验的总结,故而文化是时间与空间的统一体,只有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空间内去保护去传承才能发挥最大的文化价值。WWW.11665.cOm
  关于皮影戏的起源,学术界目前有汉代说和唐代说及宋代说,汉代说的根据是众所周知的汉武帝思念李夫人的故事[2];唐代说的依据主要是当时僧人以光影演出变相;宋代已有文献可考,据南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它至晚在宋代已经成熟和盛行,东京汴梁瓦舍中的影戏传承人“董十五、赵七、曹保义、朱婆儿、没困驼、风僧哥、俎六姐,专演影戏” [3]。从此可以见出于唐朝、宋朝时期罗山皮影戏作为一种地方戏剧是极受人欢迎的,它对于当时人们文化心智的构建或许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其产生以及繁荣的时间限于唐、宋乃至明清,但很显然在数字媒体、大众娱乐如此多元的今天,其很难再现当日的辉煌;其次,皮影戏虽流派众多,但作为其分支的罗山皮影戏的产生地点仅限于豫南罗山县,再广不过整个中原地区,因其独特的唱腔、浓重的方言使得其传播地域受限,要想将其发展为一种通行的民间艺术亦缺乏现实的可行性。
  二、罗山皮影戏的价值存在
  从学界和社会的普遍共识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艺术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科学价值、审美价值、教育价值、经济价值等一系列价值。[4]罗山皮影戏作为一种地方剧种,存在着独特的艺术价值。首先,依照民粹主义者的观点,这种民间文化被视为是人民的文化,本真的文化,其传承着人们对于历史的情感,对于生活的信仰,人们借助种种剧本描述着一段段生动的历史,其艺术价值是受人尊重的。它是生活在有机社群中的人们生活体验的凝结,拿罗山皮影戏来说,这里的有机社群指的正是罗山皮影产生、发展与繁荣所依赖的原生态环境:依山群居的村落,不间断的田间劳作等等,当然,也只有切实生活在这一原生态环境中的人们才能完全理解。其次,从结构主义的立场进行分解,我们可以发现其另一价值在于塑造人们的精神品格,劝人向善。据笔者考证,罗山皮影戏演唱内容十分丰富,代代相传的剧目有510多个,经常演出的有69本328个剧目,主要传统剧目有《三国演义》、《杨家将》、《包公案》、《岳飞卷》等,细细考察我们可以发现,其典型的结构无非善与恶,忠与奸,压迫与反抗的二元对立,通过皮影艺人独特的演绎旨在树立英雄形象,惩奸除恶,弘扬真、善、美。最后,罗山皮影戏影人的制作要经过七道程序,即:泡制、整皮、设计、绘画、上色、上油、缝缀。上等的牛皮在艺人们的手中经过雕刻与绘画创造出了惟妙惟肖的皮影影人,其中的美学价值以及对工艺美术作出的贡献也是不容忽视的。
  文化遗产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随着历史的绵延,诸多原生性的价

早已不为人所知,真正被保留下来的已很难融于人们的生活之中,这就要求我们结合当今社会的需求对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此外,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应当打破原来政府统筹包揽的不恰当的手段,更要摈弃由于对文化过度开发而加速其消亡的扭曲行径,我们应当对文化资源进行生产性保护,但是更优的一种方案是将种种保护机制内化为人们生活的自觉,向生活性保护转化。
  三、罗山皮影戏的生活性传承
  文化遗产是文化,更是生活。文化性使得文化遗产具有了内在的精神价值,生活性则使文化遗产具有了生活的艺术性,文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文化是不断动态发展的。以往的文化遗产保护往往仅仅重视其经济价值,即所谓的“‘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无论是借助名人故里发展旅游,还是开发遗产公园,甚至是文化产业园区,文化都被当做了助推经济的载体,而非文化发展的内核。商业化开发的结果是经济有了暂时的发展,造成一种虚假的繁荣,而作为内核的文化的价值却被无情蚕食了,这样的保护是不可持续的保护,没有真正担负起文化传承的使命。
  与全国其他地区文化遗产传承面临的难题一样,罗山皮影的传承发展亦不容乐观。依据对罗山皮影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陈光辉师傅的访谈得知,现阶段,罗山皮影大致可以分为陈、林、张、熊、岳五个流派,分别以陈光辉、林芝梅、张承道、熊自元、和岳义成为代表。目前,全县有66担皮影戏箱经常活跃在罗山及周边地区,周党镇有16个演出班子经常参加演出活动,有300多位演出人员。演唱内容十分丰富,代代相传的有510多个剧目,经常演出的有69本328个剧目,主要传统剧目有《三国演义》、《杨家将》、《包公案》、《岳飞卷》等,也有部分现代剧目,如《朝阳沟》、《小蕾卖鸡》、《三个媳妇磨婆婆》等。据陈光辉[5]介绍,如今活跃在皮影戏演出舞台的300名演员平均年龄为58岁左右,30岁以下的仅剩一人。皮影班子主要从事喜事以及大型节庆活动的演出,平均每场400元左右,而每场演出至少有六名演出人员参与,平均下来每人每场收入不足70元,收入微薄,在生活的压力下,很多皮影艺人选择改行,皮影老艺人往往也不愿意自己的后代从事皮影艺术,如今年轻人生活负担更加沉重,学习皮影戏并非一日之功,往往需要五、六年的积淀,很多年轻人耐不住这份孤独而中途放弃。很显然,在现代传媒的冲击下,传统民间文化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境,传统文化赖以生存的有机社群不复存在。在此背景下,必须转变思路,对作为传统民间文化的罗山皮影戏进行创造型转化,寻求文化遗产的新生机。  (一)明确罗山皮影戏的发展定位
  文化具有时间性与空间性的特征,空间性决定了罗山皮影戏适合于区域性文化的发展,其发展潜力扔扎根于豫南地区时间性决定了罗山皮影戏必须与时俱进,不可单纯固守古老的传统,这两种特性共同决定了罗山皮影戏不应定位于广泛传播的大众文化,而更应该专注于小众化发展。艺术的纯粹性源于他的乡土气息,其存活的土壤是当地民众的文化认知,民间艺术的良性发展可以滋养人们的文化心性,因此,将其定位为区域特色民间艺术,利用空间性所产出的稀缺性价值将其打造为区局文化名片是十分可取得。
  (二)对罗山皮影戏进行创造型转化
  正是由于文化是生活的,文化的空间和时间形态决定了文化是动态发展的,皮影戏的音乐与旋律可以为现代音乐所吸收,其影人形象更可以为工艺美术和影视素材提供灵感,影视领域充斥着种种动漫玩偶,那么,作为极能彰显中国元素的皮影戏为什么不可以占有一席之地呢?其文本更是民间神话与历史故事的人性化表达,无论是从学术角度,还是从艺术角度来考察皆具有极大的价值。舞台实景演出只是一种表达形式,将现代科技手段与传统艺术相结合创造性的开发漫画书、动漫影视、cd,甚至是附有这些影人形象的文具等都是具有现实可行性的。
  (三)将艺术融于生活
  艺术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艺术更应该服务与生活。“艺术生活化,生活艺术化”是我们的不懈追求。资金和扶持政策是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必备要素,但更根本的措施是将其内化为人们自觉的行为,只有文化遗产工作者实现了高度的文化自觉,认识到文化遗产的价值,认识到自己肩负的文化责任,才能更好的投入到文化保护工作中去,这种高度的文化使命感是文化遗产保护的不竭动力。
  时间与空间是文化存在的基

本形态,文化之间时间价值空间价值的差异使文化多样性成为可能,每种文化都有其独特的时间存在与空间存在。文化遗产尤其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的文化往往会因为其原有的时间价值与当今社会文化对空间与时间要求的错位而举步维艰。因此,我们需要对文化遗产进行创造性转化,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势,在时间与空间的范畴内审视文化遗产的当代形式,引导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生活性转化。
  注释:
  [1]胡惠林.时间与空间文化经济学论纲[j].探索与争鸣,2013,(5):10.
  [2](晋)干宝.黄涤明译注.搜神记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47.“顾老相承,言影戏之原,出于汉武帝,李夫人之亡,齐人少翁言能致其魂,上念天人无已,乃使致之。少翁夜为方帷,张灯烛,帝坐他帐,自帐中望见之,仿佛夫人像也,故今有影戏。”
  [3](宋)孟元老.姜汉椿译注.东京梦华录全译[m].贵州: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85.
  [4]胡惠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从“生产性保护”转向“生活性保护”[j]艺术百家,2013(4):20.
  [5]陈光辉,男,汉族,1946年10月出生于罗山县定远乡七湖村。现定居周党镇中心街,初中文化程度。1961年拜罗山皮影戏著名演唱艺术大师林芝梅为师,学习皮影戏演唱艺术,学艺三年后便小有名气,文革被迫中断,改业从事民间大鼓书,但从未忘记皮影戏艺术。改革开放后,自己成立一个皮影戏班。1988年参加罗山县皮影改革实验队,赴省作汇报演出,深得省内专家好评,先后多次接受过中央电视台、河南省电视台、信阳电视台、罗山电视台的电视专访,河南日报、大河报也多次进行了报导。他先后创作了20多万字的皮影戏剧本,2008年被批准为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罗山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6月被批准为(第三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时间 空间 罗山 皮影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以时间为线索的历史逻辑学习研究
    从“时间”问题发展的内在逻辑透视哲学的精…
    生命历程理论的时间观探析
    时间的文化特性
    耗散结构理论、时间和认识论
    论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中的空间观念
    胡塞尔时间意识分析中的“滞留”概念——兼…
    存在的超越:审美无限性时间意识的生成详细…
    时间与节俗:中西民俗审美比较
    时间观念的解析及中西传统时间观的比较研究
    论僧肇的时间观
    佛教时间观试析——兼与基督教比较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