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蔡元培美育思想及现实意义
摘 要:蔡元培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其德育思想。在中国教育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美育作为他的完全人格德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中国社会道德教育仍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和借鉴作用。
  关键词:蔡元培 美育思想 借鉴
  一、 蔡元培美育思想
  蔡元培,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府山阴县(今绍兴县)人,曾担任同盟会上海分会负责人,民国时期担任教育总长、北京大学校长职务,中国近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
  蔡元培青年时期接受进化论观点,主张教育救国。1907年,蔡元培到德国莱比锡大学留学,学习和研究哲学、文学、文化史等。期间受到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影响,对德国的美育教育,有了深刻的印象,认为美育是教育救国的重点。他以康德的美学理论作为自己美育思想理论的主要基础,认为美具有普遍性和超越性,在美的事物之中,绝无人我的差别的想法和利害得失的计较参与其中,同时由于自幼受中国儒家思想的熏陶,本身具有较强的传统文化底蕴,逐渐形成并确立了以中西融汇为基础的教育观。
  蔡元培任教育总长时,思考办学育人的问题。时任商务印书馆《教育杂志》主任的陆伯鸿对蔡元培说,近时教育界或倡军国主义,或倡实利主义,此两者不可废也。蔡元培认为此说法不全面,他指出:教育界所提倡之军国民主义及实利主义,因为救时之必要,而不可以公民道德为中坚。欲养成公民道德,不可不使有一种哲学上之世界观与人生观,而涵养此等观念,不可不注重美育,并愿出全力提倡美育。蔡元培在《教育大辞书·美育》条目中指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1]。www.11665.COm他设想通过美育教育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丰富内心世界,追求善良的社会道德风尚和开明的政治局面。
  1912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把美育教育、军国民主义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并列,作为“全国之教育所不可偏废者”。1917年8月在《新青年》发表了《以美育代宗教说》一文,随后陆续发表了《美育与人生》等文章,传播美学,普及美育,逐渐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美育理念。他努力把整个美学理论同教育结合起来讲美育问题。可以说,蔡元培以培养健全人格为教育宗旨,构建了一个以德为中心的教育结构。而美育,以培养学生情感,与智育相辅而行,在其教育体系中有了一个合适的地位,具备了不可替代的独特性。蔡元培的美育思想借鉴西方教育制度和民主精神,注重世界观和人生观,考虑到人才的全面发展和培养,反对宗教势力,维护教育主权,提倡美感教育,有一定的时代意义和历史作用,具有民主主义思潮的代表性,适应中国近代经济基础及政治斗争的发展,有一定的社会基础。美育地位的确立,是蔡元培探索新式教育的重要成果,也是他进行资产阶级文化改革的一项基本内容。
  蔡元培认为,教育的宗旨是养成健全的人格,美育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基本途径,而在蔡元培的美育思想中,具有核心意义的就是他著名的“以美育代宗教说”。
  首先美育能颐养人的超越精神,是世界观教育不可缺少的部分。宗教的方式是把现实世界当做罪恶之源,因而排斥现实幸福,去追求神的世界。蔡元培认为,宗教是人智未开的产物,是愚弄人民,压制人性,排斥异己的。而现实幸福与精神自由并非绝对排斥的。他指出“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实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梁,故教育家欲由现实世界而引以到达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2]这是由美的两种特性即普遍性和超越性决定的。故而蔡元培指出,“既有普遍性以打破人我的成见,又有超越性以透出厉害的关系,所以当着重要关头,有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气概,甚且有“杀身以成仁”而不“求生以害仁”的勇敢”。[3]
  其次美育能塑造人的健全心灵,是德育不可缺少的教育方式。蔡元培把主体心理分为知、情、意三部分,并指出“知、情、意以真善美为目的”他认为“人人都有感情,而并非都是伟大而高尚的行为,这由于感情动力的薄弱,转弱为强,转薄为厚,有待陶养,陶养的工具为美的对象,陶养的作用,叫做美育”。[4]美育的功能就是陶养人的审美情感。而审美情感具有培养和巩固优良道德情感的作用,同时优良的道德情感和行为,也能帮助人们审美情感的提升。别林斯基曾经说过,美学的感情

是善良的基础,是道德的基础。而它与以培养人的认识能力的智育相辅相成。
  再者美育与智育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是德、智、体教育良好的辅助与补充。蔡元培认为,智育、美育不仅在培养个体完全人格中有不同功能,而且互相渗透,互相促进。一方面科学的进步可以促进艺术的发展,推动美学的研究深入和美育的革新,理工学科可以培养学生的美感。另一方面,在追求知识之外要兼养感情,即治科学以外,兼治美术,有了美术的兴趣,不但人生有意义、有价值,就是在治科学的时候,也增添了勇敢活泼的精神。他强调要把智育和美育结合起来,学校的课程要与美育有关,在文化知识课中贯穿美育教育。反之,通过美育教育又可引发学生求知识的兴趣,调剂生活,给人有益的娱乐。可见,德育和美育的内容渗透在全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及日常的一切活动中。同时,教育中亦存在寓德、寓美于智的实际问题。道德和美学的观念形成是无法摆脱智育的具体形式的,否则道德教育和美学教育就无从着落。
  二、 中国美育教育近年发展概况
  新中国初期,全面发展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基本方针,美育则是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教育部先后颁发的各级学校暂行规定中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实施智育、德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教育。只是在后来一定阶段,美育要求被削弱甚至丧失。
  十一届三中全会到二十世纪90代初,在沉寂近30年后,党和政府重提美育,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1990)》中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要加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全面发展的方针,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199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第35条明确指出,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作用,这是第一次在国家颁布的教育法规中以专条的形式确定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有力加强了美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新世纪伊始,美育在教育实践中的地位得到了进一步巩固。2002年5月,教育部印发《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发展规划(2001—2010)》。强调指出:新的形势对教育在培养和造就我国21世纪一代高素质新人方面提出了新的、更加迫切的要求。切实加强学校美育工作,是当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的一项迫切任务。人们对美育的认识在逐步深化,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在不断提升。  三、 美育的实施
  蔡元培指出:“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的知识,而普及社会”。[5]他不仅提出了重视美育的主张,而且在实施美育教育中,身体力行做了很多工作。如他提出可作为实践教育美育的广泛的美的媒介及多个范围,在北大亲自讲授美学课程,大力支持学生成立书法、绘画、音乐等研究社团,组织课余活动,提倡学术自由。在任教育总长时,讲演著文,普及美学知识,仅《美术的起源》一文就先后发表过三次。他支持创办艺术院校,举办画展,实施中小学设立音乐、图画课程的改革等。1922年6月,他发表《美育实施的办法》一文,指出家庭、学校、社会是实践教育的三大重要途径。
  1、家庭美育:从胎教开始,当胎儿还在母体中就进行美感教育。孕妇入胎教院,其环境、建筑、设备要优美恬静。出生后,在家庭中生活、培养、教育。
  2、学校美育:幼儿园的唱歌、舞蹈、手工,中小学的音乐、美术、体育等,大学里的音乐、建筑、戏剧、文学、辩论赛、各种研究社团等。凡是学校课程,没有与美育无关的,几何学中的各种图案,地理学中的气候现象、光学的颜色、动植物的花叶羽毛,山川名胜、历史人物都是美育的资料。
  3、社会美育:一方面是专设机构,如美术馆、剧院、博物馆、植物园、动物园。另一方面是地方环境的美化。如:道路、建筑、公园、古迹等,以上这些都要含有美育的观感。
  蔡元培提倡的美育是十分广泛的。时间上说,一个人自始至终都在接受美感教育,从空间范围来看,从家庭,到学校,到社会处处渗透着美育。
  蔡元培重视科学教育,把美育视为发展科学的一种思想动力,是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美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艺术、自然、社会、生活美的感受,理解和创造力,

陶冶高尚情操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全面开发学生的感知能力、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的教育思想,古雅典把“身心既美且善”的精神作为教育人的理想,柏拉图认为音乐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在教育发展史上,许多教育家都懂得美育的意义,重视美育在人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蔡元培作为二十世纪初中国资本主义新教育体系的建造者,他的教育观点中贯穿着富国强兵的愿望和民主科学的思想,美育作为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一环,对我们现在的学校道德教育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提高认识,完善机制,进一步明确美育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完善的学校美育工作管理体制。
  2、加强美育课程建设。艺术教育是学校美育的主要手段,艺术的美(音乐、舞蹈、建筑、诗歌等)来源于生活,反映了自然与社会生活现实的美,通过音乐、美术等艺术选修课程,做好艺术教育的普及。要根据专业特点,掌控各学科中的美学因素,无论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科学,学科本身都蕴含着许多审美因素,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审美观点来认识和学习科学,启发学生去感知科学的魅力。要通过音乐、美术、戏曲、文学等民族文化、精品文化多方面培养学生全面素质,陶冶学生情操,提升艺术鉴赏水平,引导学生对美的追求。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审美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兴趣小组的作用,充实第二课堂。定期举办艺术节、歌唱比赛、舞蹈比赛等活动,组织参加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的活动,如专题辩论赛、青年志愿者活动、公益爱心行动等,让参与者在实践中感受美,创造美,在实践中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丰富和深化学生情感,提高审美情趣。让美育渗透在学校全部学习和生活过程中。
  4、做好三个结合。即坚持校内、校外结合,坚持普及、提高结合,坚持美育教育与其他教育结合。学校教育工作,绝不是脱离现实社会而孤立存在的。就一个人来讲,在学校受教育只是特定的时间和场合,对人影响更广泛的则是家庭和社会。美育教育作为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是渗透于各种学科的一种人文素质熏陶和培养。他以艺术为主要手段反映审美理想,强调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特殊作用,目的是引导社会成员在智力、道德和人格上的全面发展,促进人性的完善。做到以美辅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育人。
  蔡元培先生把美育教育视为改造社会、改革教育、培养人才的重要手段。多方面、多渠道倡导美育,陶冶情感,净化心灵,努力塑造健全人格,在当今的中国道德教育中,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
  注释:
  [1]蔡元培.《教育大辞书》上册[m].北京:商务印书馆,1928
  [2]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3]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4]高平叔.《蔡元培美育论集》 [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7
  [5]蔡元培.《蔡元培美学文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蔡元培 儒家思想 蔡元培 庄子 孔子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回望中国现代美学起源三大家:王国维、梁启超…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