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影响的实证研究
摘 要:网络对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它正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进行政治参与的重要渠道。由于大学生掌握的政治知识和信息有限,在网络政治参与的过程中存在政治逆反心理和政治冷漠现象。其政治参与的实际情况与网络使用程度的不同相关。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消极影响应通过社会和高校的一起努力共同克服。
  关键词:网络;大学生;政治参与;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3-949x(2013)-03-0028-02
  一、研究背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cnic)统计, 《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显示, 截止2012年7月19日, 中国网民人数已达5.38亿,互联网普及率为39.9%;在2012年上半年,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网民数量达到3.88亿,相比之下台式电脑为3.80亿,手机成为了我国网民的第一大上网终端。互联网的普及, 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产生了多层面的影响。它激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培育了大学生的参政精神。但是,它在给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消极影响。为了充分发挥大学生在政治生活中应有的积极作用,针对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下政治参与现状进行的调查研究, 对于了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状况,合理引导大学生参与政治生活, 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探讨在网络条件下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过程中政治参与的状况。
  二、实证研究
  (一)研究方法
  本次调查以武汉市三所高校180名全日制本科生为研究对象, 具体为湖北工业大学 、湖北美术学院和华中农业大学楚天传媒学院。wWw.11665.cOM本次调查历时一月, 上门发放问卷180 份,回收172份, 回收率为95.55% , 有效问卷168份, 有效率为97.67 %。调查数据运用spss 17.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数据的加工、整理和分析, 主要采用单变量描述性分析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方法。政治参与倾向方面,考察受试者对政治参与的态度和参与知识的了解程度,分为政治效能、参与态度、权利义务观、对表达意愿的途径的了解等几个方面,共14题,分为“非常不同意”、“不同意”、“无所谓”、“同意”、“非常同意”5个维度,按1~5的顺序记分,答案越符合主流观点,得分越高,说明受试者越倾向于以党和政府认可或者鼓励的方式参与政治。具体题目设置及每个受试者的得分可能分布情况如下。
  政治参与倾向问卷题目:(1)基本情况:对网络热点事件的关注情况,在线浏览政治问题的频率,参与网络政治问题的讨论情况;(2)政治效能:政治是否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事,你的投票对人大代表的结果有没有影响,你对政府的意见表达是否应该可以得到政府的响应,电视问政能否为百姓提供政治参与的机会;(3)参与态度:如果有向政府表达意见的适当途径你是否愿意表达,政府机构和官员的微博信息你是否关注,日本将钓鱼岛国有化后,你是否通过网络关注并参与讨论;(4)权利义务观:作为公民你是否应该积极行使选举权,假如你从事商业活动你会采取的行动;(5)对表达意愿途径的了解:你是否了解怎样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如果政府的某项决策严重危及你和你周围人的利益你会采取的行动。
  (二)结果及分析
  1. 样本特征
  在有效问卷中, 样本分布如下, 男性90人, 女性78人, 分别占总数的53.57%和46.42 %;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人数分别为39、46、45、38, 分别占总数的23.21%、27.38%、26.78%和22.62%; 来自文科、理工科和艺术类的人数分别为48、46和74, 占总数28.57%、27.38%和44.04%; 党员、团员和非党团员人数分别为31、121和16, 占总数18.45%、72.02%和9.52%。对于样本网络使用情况的调查涉及网络使用范围、网络使用资历、上网天数以及小时数等。使用过新兴媒体如手机,平板等上网的人数为164人,占总人数的97.62%,其中每天都会使用的人为104人,占总人数的61.9%。在网龄的选择上“1年以下”、“1—3年”、“3—5 年”、“5—8年” 、“更久”的人数分别为1、32、52、56、27,占到总数的0.59%、19.04%、30.95%、33.33%和16.07%。在每天平均上网小时数上, 选择“1小时以内”、“1—3小时”、“3—50小时”、“更久”的人数分别为20、69、67、12,占到总数的,11.9%、41.07%、39.88%和7.12%

。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大学生属于中重度网络使用者, 网络接触频率高, 强度大,利用率高。
  2. 大学生网络环境下政治参与现状的描述性分析
  第一, 在大学生网络政治生活的实际情况方面, 调查发现: 首先, 大学生利用网络获取信息的意识强烈。在对“占据你上网时间最长的是哪种方式”的调查中, 79人选择学习或查阅资料, 占总数的47.02% ,57人选择浏览信息,占总人数的39.28%;在对“你获取政治知识和信息的主要来源”的调查中,101人选择了网络,占总人数的60.12%;说明网络正逐渐成为大学生获取政治信息的重要渠道。其次, 大学生给与了网络政治信息较高的关注。调查显示, 完全不关注网络热点事件的只有13人,占总人数的7.74%;从不在线浏览政治问题的人只有31人,占总人数的18.45%;说明政治类网站在大学生登陆的互联网站中占了一定位置。
  第二,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总体特征具有双面性,主流是积极的, 但也存在消极懈怠情绪。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呈现外化的政治参与积极性与内化的政治效能怀疑性。具体体现为如下几个方面:首先,部分大学生具有政治逆反心理, 他们往往由于思想成见,认为社会政治、宣传教育夸大、不真实, 误导思想。对政治效能的调查中:有22人不认为政治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事,占总人数的13.09%;有90人认为对政府的意见表达得不到政府的响应,占总人数的53.57%;有41人认为“电视问政”这种形式不能提供百姓监督政府,参与城市公共管理的机会,占总人数的24.4%;有70人认为投票对人大代表的选举完全没有实质意义,占总人数的41.66%。 然后,大学生关心政治事务但又存在政治冷漠现象,他们政治参与的信念性动力不足。对参与态度的调查中:有17人完全不愿意向政府发表意见,占总人数10.11%;有46人完全没有关注过政府机构或官员的微博信息,占总人数的27.38%;有12人完全没有通过网络关注过钓鱼岛事件,占总人数的7.14%。在权利义务观的选择上:有16人认为不应该积极行使选举权,占总人数9.52%;假如从事商业活动,有49人不会给政府官员行贿,占总人数的29.16%。
  最后,大学生实际掌握的政治知识和信息有限。调查发现:有29人完全不了解怎样通过法律途经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占总人数的17.26%;当自己或身边的人的利益被公共决策侵犯时,有108人选择了诉诸法律部门,占总人数的64.28%,有37人选择了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反映,占总人数的22.02%,有93人求助电视,报刊等媒体,占总人数的55.35%,有101人会通过网络发表文章号召网友一起反抗,占总人数的60.11%,有40人表示会接受既定事实,占总人数的23.8%。
  3. 大学生网络使用频率和强度与政治参与的相关性分析
  调查显示,网络使用频率低的大学生政治参与倾向的得分要高于高频率和中频率使用者,网络使用频率低的大学生在政治效能和权利义务两项的得分也要高于高频率和中频率使用者,但在参与态度和表达意愿途径了解程度方面,网络使用频率高的大学生得分比低频率和中频率使用者高。这表明,上网频繁的人,政治态度并不积极,往往由于先入为主的思想成见认为自己的参与对结果来说没有多大影响, 他们认为在政治面前自己无能为力。这部分人对政治参与途径和程序的了解在实际的政治参与过程中没有显示任何优势,相对低频率和中频率上网者,他们也并不重视自身的权利和义务。在网络的虚拟环境下,高频率上网者可以隐藏自己的姓名、年龄和身份针对政治事务畅所欲言而不承担任何责任,而在现实中,这些人则可能成为政治参与中的冷漠青年。
  三、影响分析及建议
  (一)网络给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的积极影响
  首先,网络激发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兴趣,拓宽了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渠道。其次,网络有助于培育大学生政治参与的精神,提高大学生政治参与的水平,由于网络提供了个体政治社会化的交叉压力, 还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政治理性。
  (二)网络给大学生政治参与带来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打破了传统权威教育的垄断地位,弱化了传统施教者对大学生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的控制力,网络信息的自主选择易使大学生政治参与失范。其次,网络过度依赖削弱大学生的实际政治参与能力,同时网络的虚拟性导致大学生政治参与理想化。
  (三)消除网络对大学生政治参与消极影响的建议
  1. 加强对国内主

媒体的建设与监管力度,提高网络公信度
  网络传播的政治信息具有时效性,便捷性,和多样性,同时由于网络的虚拟性,互动性利于言论表达的自由,导致现有许多错误的政治信息和非主流的价值观人生观在互联网上广泛传播,从而影响了大学生对政治信息的判断,错误的理解了部分概念,导致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因此,加强网络的监管力度,让大学生接触到主流的,正确的,公正的政治信息有助于他们丰富政治知识,合理进行政治参与,顺利实现政治社会化。
  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思路,引导学生正确行进政治参与
  网络政治参与无法代替现实生活中的政治参与,大学生长期接触网络会导致对网络的技术依赖,形成只适用于虚拟环境的网络思维,这不利于大学生将来参与政治实践。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创新思路,在加强校园网络的监管基础上,开展网络伦理知识教育,举办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规范大学生社团及学生党支部团支部建设,引导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不过度依赖网络。使大学生从多种渠道学习政治参与的程序和途径,并在各种现实环境中加以实践,培养他们政治参与的实际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浦劬.政治学基础[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
  [2]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cnic),《第30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调查统计报告》.
  [3] 中共北京市委教育工作委员会.互联网对高校师生的影响及对策[m].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80–90.
  [4] 田 霞 ,邵晨昱.网络对当代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年第12期.
  [5] 张 光,蒋 璐.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影响实证研究[j].广州大学学 报,2006年6月.
  [6] 宋争辉.论网络时代大学生的政治参与[j]. 河南社会科学, 2007年11月.
  [7] 李莎莎, 耿柳娜. 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认知的影响[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08年第2期.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大学 大学 征兵 大学生了没 大学 大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雷击对学校教学网络的影响和防护措施
    谈我国网络环境下对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与完…
    道家思想对大学生的心理调试探析
    浅析SNS网站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
    网络语言与逻辑学教学
    试论和谐思想对大学生和谐人格塑造的启示
    企业网络思想政治新方法构建企业网络思想的…
    试析青年网络道德教育的哲学思考
    网络伦理的若干视点
    网络文化的范式转换——从精英文化到大众文…
    网络文化与审美退化
    文学自由的乌托邦:对网络文学的美学批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