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自然观

浅析中国传统建筑中的自然观

  作为石头与木头书写的史书,建筑不仅体现了人类社会物质技术的演进,更彰显了人类思想精神的发展。中国传统建筑最讲究“天人合一”,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我国建筑充分体现了崇尚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理念,无论在建筑形态、建筑布局还是在园林绿化、色彩运用中都充分表现了源于自然、与自然相通的思想。
  传统建筑形态中的自然观
  中国传统建筑形态的特点在汉代已基本形成。在清末以前的两千多年中,“台基、柱子加斗拱、屋顶”三段式的造型基本不变。在建筑形式上,被视为中国传统建筑特色的大屋顶和台基,反映了古人对山岳的崇拜。当然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大屋顶形态也饱含了古人的审美追求。西方有的学者认为山岳之高耸激发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灵感,故以屋脊高耸的造型模仿其崇高庄严。
  这种屋顶形态的起源具有深刻而复杂的文化根源。例如,北京天安门城楼给人的感觉就像一座庄严神圣的大山。山是负重的,采用大屋顶的造型正是为了增加整个建筑的庄重感。也使得建筑的功能与外形风格相吻合,表现统治者的至高无上。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地方,主要建筑形式皆为圆形。恰与古人的“天圆地方”宇宙观相吻合,既然天坛是祭天的,自然处处要以天为权威,把对天的崇拜表现得淋漓尽致。其实对自然的崇拜即是对自然的理解,中国古代的匠人们正是通过这样的设计来表达对自然的认识和感受的。
  原始的自然崇拜把一些自然现象视为神灵的神威,大自然被抹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覆盖着神秘的外衣。WWw.11665.cOM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在改造自然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事物逐渐成为可亲可爱的东西,其审美价值逐渐为人们所认识。人们由对自然的崇拜变为对自然的赏识,表现在建筑形态上就是竭力达到与自然的交融和谐,追求自然美。中国宫殿的外形及其色彩的庄严肃穆、金碧辉煌,其主要目的是给人一种虚幻感、神秘感,进而对建筑物产生崇敬感,当然其最终目的是让人们对统治者产生敬畏感。
  传统建筑布局的自然观
  古人在漫长的农耕生产中认识到天时、地利等自然条件与人的生产生活有着极密切的关系。在万物有灵的观念支配下,与人息息相关的自然,包括天地、日月、风云、山川成了人们崇拜祭祀的对象。祖先对自然的感恩型崇拜,在哲学上表现为“天人合一”思想,在建筑布局上表现出顺应自然、与自然亲和的态度,因地制宜、与自然融合的意识。
  素有“中国画里乡村”之称的宏村,作为徽派民居的杰作,以其布局之工为世所罕见。它位于黄山西南麓,是古黟桃花源里一座奇特的牛形古村落。(图1)古人为防火灌田,独运匠心开仿生学之先河,建造出堪称“中国一绝”的人工水系:半月形的池塘,作为“牛胃”;开凿一道400余米长的水圳,作为“牛肠”;在村西虞山溪上架起四座木桥,作为“牛脚”;最后还为牛建了一个“反刍胃”──将村南百亩良田开掘成南湖,作为“牛肚”。“山为牛头,树为角,屋为牛身,桥为脚”的牛形村落便形成了。湖光山色与层楼叠院和谐共生,自然景观与人文内涵交相辉映,是宏村民居建筑布局的特色,也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结果。
  建筑不仅仅有诗情画意,而且蕴涵人生哲理、时代精神、伦理观念等文化意蕴。中华民族深受道家思想影响,有泛自然崇拜的宗教观,这种民族特点深深地融入到中国传统建筑中。
  天坛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的地方,在布局设计上力图创造“崇天”的意境,这种独特的意境创造,为人们鉴赏“崇天”的境界提供了一个广阔的思维空间。在圜丘台面上,升高的视点和压低的墙,使覆盖在这里的天空显得分外辽阔。在祈年殿院里,三重檐攒尖顶的大殿立在三重宽大的台基上,周围的矮墙隐了下去,空间同样显得广阔。同时,天坛还提供了一条突出的观天的“线”,行进在长长的丹陛桥甬道上,两旁的松柏压得很低,看天的视野非常广阔,形成了持续感受高阔苍穹的独特境界。由圜丘、皇穹宇、祈年殿和丹陛桥组成的主轴线仿佛漂浮在茂密古柏之上,不仅显示了天的宏大,而且造就了置身天界的幻觉。可以说,天坛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天”的尊崇,天坛的总体布局出色地创造了一个高难度的特定的“崇天境界”。
  传统建筑色彩中的自然观
  色彩具有表情作用,能够向我们传达一定的情感意味。在中国的传统建筑上,色彩的运用被放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漫长的历史让人们对每一种色彩渐渐获得了情感上的认同,使色彩获得一定的象征意义,如黄色使人感觉阳光灿烂、华贵堂皇等。古人追求自然、社会、人三位一体,力求达到天人合一,这就需要恰当地运用色彩色调表达出这种情感。如在画家眼中“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其实,高山本是无情物,“如笑”、“如滴”完全是画家的情感再现,将情感灌注到审美对象的结果。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便是借助这种方法,运用色彩艺术装饰建筑物来达到神化自己的目的,明清故宫即为一例。(图2)黄色容易使人想到阳光,是权威和富贵的象征,古人奉太阳为至尊,统治者又往往自诩为太阳,所以在作为皇权象征的太和殿的重檐庑殿顶上配以金黄色的琉璃瓦,很容易让人产生敬畏感。金黄色的大屋顶和阳光相互交融,又给人以浓郁的神秘色彩.深红色是富贵和庄严的象征。墙面采用深红色调,既给人以庄严肃穆感,又很大程度上和自然、大地融合到了一起。这种色彩理念在中国古代建筑中应用极为广泛,像曲阜孔庙、开封龙亭等,充分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理念。
  天坛在色彩上也糅合进了浓重的自然观念。屋顶一反皇家的惯例而用深蓝色的琉璃瓦覆盖,周围由层层白玉台阶和栏杆衬托,突出蓝白二色,同天上的蓝天白云巧妙呼应。天坛又地居高处,秋高气爽时节,天上地下蓝白交错,使人飘飘然如临仙境。在江南的园林建筑中,亭台楼榭往往采用天然的灰白色调,给人一种清新淡雅、质朴隽永的韵味。像无锡的寄畅园和苏州的网师园就采用这种色调,在这里可以充分体会到回归自然的味道。(图3)江南园林色彩装饰的风格设计与东晋诗人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境比较接近,追求的是一种恬淡、宁静、归于自然、找回自我的色彩设计理念。
  (四)古典园林的自然观
  与欧洲园林比较而言,中国园林最大的特点就是追求“天然之趣”,讲究“虽为人作,宛自天成”。最具代表性的莫过于江南古典园林。如无锡的寄畅园,西倚惠山,南望锡山,

庭园虽小,却可隔池远借锡山龙光塔景,使园中景色呈现丰富的层次,宛如一幅画卷。园林中虚实、真假交织一体,不须多行,便可勾起游人游历青山绿水的遐想,享受到重返自然的乐趣。苏州诸园因山水布局得宜,更是千变万化,各臻其妙。再如留园的冠云峰巨石高耸兀立,似奇峰凌空,有三丈悬崖之势。(图4)所以说中国古典园林是经过浓缩加工了的自然。
  当然,园林的自然美只是一种表象,在这种表象下面则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特征。长期的封建社会形成了中华民族崇尚自然的特征---向往自然,寄情山水。古代“士文化”普遍的信条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士大夫们官场失意之后,争相归隐,寄情山水,所以在士大夫阶层中形成了一种向往自然,寄情山水的文化意识。在这种文化意识的支配下,古人对于园林布局大做文章,既注重把建筑融洽的溶入自然中,又注意叠山造水,把自然妥帖地溶入建筑环境中,让山水花木的自然美景成了避世之“士”的精神避难所。
  再者古人对“自然天成”、“巧夺天工”高度推崇。明代造园家计成在《园治》中对顺乎自然、追求天趣有一句高度概括的话“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江南园林中的曲径通幽,一直为众多的园林大师所推崇,无处不使人感受到性灵的拓展与升华。追求阴阳平衡,也是顺乎自然的一种表现。中国传统园林建筑设计多是依托这种认识,云南大理崇圣三塔正是依托这种理念。杭州西湖也不例外,以一个高大突兀的雷峰塔可以弥补阳刚之气的不足。
  总之,在中国传统的建筑艺术中,匠师们追求自然的美,把源于自然,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美学思想充分地运用到了建筑艺术中。以“天人合一”作为建筑设计的最高目标,把自然意识化、人性化,力图在建筑文化中为人类打造一个自然和谐的世界。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张文众 [标签: 中国 传统建筑 中国 中国古代 系统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析初中数学的教学艺术
    浅析煤矿自动化和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
    陈允吉佛教与中国文学研究方法启示
    浅析休谟认识论
    浅析油田建设工程施工存在的不足
    浅析二语句法阶段性发展研究中的若干问题
    浅析社会老龄化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浅析设计研究与分析研究之不同
    中国保险需求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美国无居民海岛集中管理机制及中国的选择
    浅析我国目前信用卡数据分析常见的问题
    浅析技工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体验式教学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