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哲学论文 >> 中国哲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逻辑学论文   中国哲学论文   西方哲学论文   思想哲学论文   科技哲学论文   美学论文   国学论文   其他哲学论文
太极拳中的中国古代哲学观探析

太极拳中的中国古代哲学观探析

  太极是中国古代自然哲学的最高范畴。“太极”一词,从其通常被使用的意义的角度看,出自于《易传》。《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1]“易”有变易、简易和不易的二层意思,后世用阴阳鱼图将“易”的这二层意思图解,创造了阴阳鱼太极图。太极是中国古代思想家用来统一阴阳、五行观念的最高范畴。中国古代的自然科学无一例外地都建立在阴阳、五行的观念的基础之上。如果说阴阳、五行是用以描述自然界的规则与秩序的,那么太极则是用来揭示这种规则与秩序的源泉。
  太极拳是以周易为依据,以太极来命名的拳术,象征着太极拳是圆转的、弧形的,而且说明了它的拳法、拳理包罗天地变化,博大精深,是一阴一阳,刚柔相继的高深拳术。太极拳鼻祖是根据《易学》八卦中的卦画、卦名、卦位、卦象、卦与卦的交错,爻位的变化,将其运用和贯穿在拳义、拳理之中,创造出太极拳“十三势”。太极拳依附于太极阴阳学说,以此为拳理的理论基础和行拳的根本,谓之:“凡身处处皆太极,一动一静,俱浑然。”[2]
  (一)太极拳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原初性的宇宙生成观
  《太极拳论》说:“虽变化万端,而理为一贯。”[3]太极拳参悟人与天的同一性,具有哲理丰富的“圆、空”特色。WwW.11665.CoM圆则灵活多变,空则轻灵无滞,圆而又空则能做到活泼自如,循环无碍,变化无穷。在拳技中则表现为“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随屈就伸,引进落空”等,太极拳不仅是一种符合宇宙自然规律和人体自身规律的运动方式,是一门技艺,而且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载道的方式,蕴藏着深厚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精髓。
  太极在中国古代自然哲学思想中是阴与阳的共同体或统一体。虽然统一体应当是有序的,但太极这个统一体将无序也蕴藏于其中,无序不过是有序的一种特殊状态。自然界从混沌走向有序,自然界的第一个存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在样式是混沌,从自然界存在样式的角度来理解太极,太极的一层意义应是自然的混沌状态。太极是混沌的原初状态,是变化之始,是起造万物,化生天地的根本。太极的自然界混沌存在样式意义,可理解为宇宙产生之初的混沌。《周易正义》引王弼注云:“夫有必始于无,故太极生两仪也。太极者,无称之称,不可得而名,取有之极,况之太极者也。”太极无知,无名,是生命万物的起源地,混沌中蕴育着生命的种子,它好比宇宙之基因或者分子,不断裂变,生化万物。《易纬·易乾凿度》将这生化过程说得更为具体:“孔子日: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一,故生天地。天地有春秋冬夏之节,故生四时。四时各有阴阳刚柔之分,故生八卦。八卦成列,天地之适立,雷风水火山泽之象定矣。”周敦颐称太极亦为无极,《太极图说》中开宗明义第一句话“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4],就是这个意思。他试图说明有序之太极与无序之太极有区别,又试图说明他们本来就是一个,无序不过是有序特别的一种,故说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乾坤凿度》说:“……有开生于无形……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也。太易者,未见气也;太初者,气之始也;太始者,形之始也;太素者,质之始也。气形质具而未离,故曰混沦。混沦者,言万物相浑而未相离,视之不见,听之不闻,循之不得,故曰易也。易无形畔。易变而为一,一变而为七,七变而为九,九者气变之究也,乃复变为一。”“易始于太极,太极分而为一,故生天地。”“太易始著太极成。太极成,乾坤行。”[5]从现在的角度来理解,太极有两种状态,一种即混沌;另一种是“一”,即“易变而为一”之“一”。混沌是气形质万物相浑未离的状态,是气形质万物都只是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其中的、从它宇宙转变为此宇宙而无序的物质状态。“一”则是此宇宙之始、发展出具有气形质且万物相分离的有序物质状态。虽然“混沌”与“一”、太极与无极其区别若此,但“混沌”与“一”、太极与无极依然是一个统一体。有的思想家们则倾向于将混沌看作一种独立的存在,如邵雍《观物内篇》说:“混成一体,谓之太极。太极既判,初有仪形,谓之两仪。”[6]依据这种理解,就把太极独归于混沌,把有序独归于具体一物,将有序无序判然分离,割断了从无序走向有序的桥梁,最终有序与无序都变得难以理解。这种理解显然将混沌看作是自然的一种独立存在。
  (二)太极拳体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动静结合的宇宙变化观
  王宗岳的《太极拳论》开篇就讲:“太极者,无极而生,动静之机,阴阳之母也。”[7]太极拳起势这一混沌寂然的无极,在精神理念的作用下引发感应的通遂,即太极。在由静而动将动还静这一状态和趋势下,由太极而产生阴阳两极。
  太极之道,有无相生,亦阴亦阳,一动一静。动为运动、变易,静为静谧、休止。在动静的关系中,要一张一弛,一动一静。光动不静,则躁而不宁;光静不动,则伏而死寂。但动静有致之时,亦各有侧重之处,有时应强调动,有时该强调静。老子是强调以静制动的,在《道德经》中经常突出静的功率。“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十六章)王弼注曰:“以虚静观其反复。凡有起于虚,动起于静,故万物虽并动作,卒复归于虚静,是物之极笃也。”[8]这里,强调虚静制动,是深得老子精义的。老子云:“静胜热,清静为天下正”(四十五章),“我好静而民自正”(五十七章),“牝常以静胜牡,以静为下”(六十一章)。这些,都是深得静的真谛的言论。但老子并没有舍弃动字,而是在以静制动的前提下谈到动,所谓“反者,道之动”(四十章)是也。王弼注曰:“高以下为基,贵以贱为本,有以无为用,此其反也。动皆知其所无,则物通矣。故曰‘反者,道之动’也。”[9]静之所以能够制动,动之所以起于虚静,是由于虚静终归于无。这便是以无为本来解释以静制动的玄学思想。在《易传》中,也吸取了老子的部分动静观,但却没有全部吸取老子的动静观。如果说,老子强调静,则《易传》却强调动。换言之,《易传》对老子的动静观进行了改造,在重视动静有致之时,更侧重于突现动。之所以如此,是同《易传》十分突出地关注变易的思想息息相关的。《系辞上》“动静有常,刚柔断矣”,“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
  “言天下之至动而不可乱也”,“以言者尚其辞,以动者尚其变。”《系辞下》:“天下之动,贞夫一者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变动不居,周流六虚。”这些说法,显然与老子的提法有别。但在表现亦动亦静的辩证法方面,《易传》与老子又异中有同,从而显示出二者相通的脉络。
  太极拳根于礼仪之邦,源于中国传统中国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结晶,不能只把它看成拳术,实质上是一种文化。拳技只是它的外在形态,内含的太极文化是它的灵魂。来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太极拳,在拳理和训练上,太极拳处处显示了中国古代哲学的理念。我们在实际教学和修炼中,如果能够以此为指导,或许会有新的发现。

  • 上一篇哲学论文:
  • 下一篇哲学论文:
  •  作者:谢光辉 [标签: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 中国古代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论太极图的东方美学语境
    从简化太极拳的技法感悟中国传统哲学思想
    《道德经》哲学思想对太极拳理论的影响
    《周氏太极图》原图考
    阴阳鱼太极图源流考
    《太极图》与《太极图说》之“五行说”比较…
    试论宋明易学的太极动静观
    从“两仪”释“太极”
    东方太极文化与人类科技(1)
    东方太极文化与人类科技(2)
    中国哲学——太极几何论
    浅论中华“太极图”生命范式的文化情韵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