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理科论文 >> 农林学论文 >> 农业科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农业科学论文   水产渔业论文   植物保护论文   园艺林业论文   畜牧兽医论文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地方高等农林院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培养创新型人才已经成为当前高等学校的战略使命。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时代背景和国际人才竞争的大格局下,西部地区地方高等农林院校主动适应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需要,肩负着培养和造就具有农林学科特色的创新型人才的重任。近年来,宁夏大学农学院在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探索中,准确把握时代赋予的责任,不断改革人才培养理念,主动顺应区域农业经济发展要求,积极探索农科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成效。
  一、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农林教育的重任
  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伟大战略目标,为西部地区高等农业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为其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同时又对地方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1.新农村建设需要创新型人才来担当。
  高等农林教育具有很强的行业性和发展的特殊性,担负着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和知识贡献的双重使命,是农业发展的智力依托和创新基地,不仅在知识创新、讲授、传播及应用方面具有基础作用,而且在培养掌握先进生产力、创造先进生产力的创新型的农业科学技术和人才管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无论是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还是农民的致富,都离不开教育、科技的支撑”。[1]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迫切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农科人才,需要培养的人才更具有针对性、适应性和创造性。高等农林院校作为高素质农科人才的培育中心,要进一步完善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使命,必须树立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并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在专业调整、课程教学内容设置、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等领域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不断进行探索实践。WWW.11665.COm以新农村建设和区域农业产业化的现实需求为导向调整完善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培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的优秀人才。
  2.现代农业科技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来支撑。
  现代农业科技革命成为解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这对高等农林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要求高等农林教育从注重扩大规模向更加注重调整专业学科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素质方向转变,加速构建并拓展人才的学科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和服务领域。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农科大学生面向的就业领域从传统农业生产领域拓展延伸到贮藏加工、农业可持续发展、农业信息化、农业生物技术和农村社区建设等各个领域”。[2]在知识需求层面上,要求培养的人才知识结构覆盖面广、基础扎实、内容新。在能力需求层面上,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更加注重各种能力的强化和构建取代以往只注重理论的传授和掌握。在素质需求层面上,要求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更加注重对人才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更高的科学素质和良好的人文素质。
  3.地区农业产业化需要创新型人才来完成。
  大学办出特色最终取决于社会的认可程度。高等农林院校的教学、科研、人才培养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紧密联系,是学校办出特色的关键,也是高等农林院校保持鲜明时代性的重要体现。农业生产的区域性很强,不同地区的农业生产、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对人才、技术成果的需求具有显著的不同。因此,高等农林教育发展必须立足区域经济的现实需求,契合区域农业特点,办出自己的特色,成为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为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求,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我们不断探索服务地方农业经济建设的新思路、新途径,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新农村建设进程中,如何进一步发挥高等农业院校人才、科技资源优势,特别是如何在农科人才培养上进一步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实现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目标,将成为新时期地方高等农林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课题。
  二、教育理念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先导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理念创新是先导,是核心。只有实现育人理念的创新,才能真正实现育人模式的创新。
  1.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鲜明道德意识、人格健全的社会人。
  面临现代农业快速转型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建设新农村的历史重任,我们充分认识到农科人才培养不是要培养仅仅满足社会经济需求的“工具人”,而是要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基础。人格健全是指农科人才不仅具有专业文化知识,而且能够正确理解人生和社会问题,应该是心理健康积极向上,人格中德智体美等因素和谐统一发展,具有诚信、爱心、公正和奉献精神,热爱生活、追求真理,在民族利益、国家命运、百姓疾苦面前有清醒的认识,能与人和谐共荣,与自然和谐共生,这是高等教育的本质和真正目的。社会人着重强调农科人才要具有社会责任感,包括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的责任感。由于农业产业的特殊性,农科大学生面临的工作环境条件、工作压力要更大,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成为合格的社会人对农科类人才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如果不能成为有责任的社会人,就无法承担投身于新农村建设的火热实践、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历史责任。
  2.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持续学习发展能力的学习人。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精辟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识丁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3]我们在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围绕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修订、制定了一系列制度,着力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知识更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
  在信息社会时代,个体无论怎样增加在学校教育期间的知识学习容量,都无法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学习将成为一个终身过程。因此,大学生应获得的不仅

包括系统的知识,还包括不断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具有持续学习能力的学习人,即在大学学习历程中,要真正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并把这种学习能力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内容。现代农业的发展推动着农业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随着现代生物技术越来越多地被引入农业学科,对农科大学生而言,无论是从事研究型工作,还是从事生产经营管理,都必须把握当前农业科技发展的脉搏,只有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的人才才能适应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
  3.培养的人才应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技术人。
  现代农业的发展空间不断扩展,农业的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农业的增长方式不断改进,农产品的产量品质不断提高。因而,现代农业的内涵特性是以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多学科的技术高密集型的产业,已是产业界限模糊化的农业。在农业可利用资源日益紧缺的背景下,现代农业的发展必须依赖高科技来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用现代经营模式发展农业。农业经济的加速转型要求高校培养的人才必须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建设现代农业必须依靠具备自主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基础知识扎实、知识面宽阔、综合素质强的新型农科专业人才。
  三、勇于实践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
  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中,我们认为创新培养模式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而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必须以本地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为主线,主要进行以下方面的改革和实践探索。
  1.优化培养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核心。
  我们对八个农林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按照“课程优化、实践强化、必修课弹性化、选修课多样化”的模式,本着“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宽口径、创新型”的培养目标进行改革,这反映了以人为本、人才培养多样化、适应力强、注重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教育教学改革的新理念。

  课程优化旨在培养学生创新所需的深厚基础知识和宽广的学术视野;“实践强化”目的是培养学生创新需要的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必修课弹性化”即在专业必修课程体系中,减少必修课学时,增加必修课程门类,为学生在必修的专业知识学习中提供选择的余地和空间;“选修课多样化”即允许学生充分利用学校、社会等多种教育资源,选择多种学习内容。“必修课弹性化”和“选修课多样化”,减少了教学计划的硬性约束,降低了刚性,增强了弹性和柔性,使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能够得到充分发挥。这种教学设计,鼓励学生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学习知识、增强能力,使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掌握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方法,适应创新型人才需要的自学能力和基本素质。
  一年级增加基础课比重,奠定学生创新需要的深厚的知识背景;二年级以提高实践能力和培养创新意识为重点,进行增强专业感性认识的实验实践环节;第三年在系统学习相关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实验、实践环节和课程论文训练的基础上,学生初步具备创新所需的学术视野、创新所需的基本技能和思维方式;宽口径即第四年学生选择专业方向和导师课题项目,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和毕业生产实践过程,并完成毕业实习和论文,使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系统的专业或专门创新知识、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在这一人才培养体系中,宽口径高素质创新型目标是灵魂,这是根据不同地方现代农业产业化发展对农科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确定的目标。
  2.制度创新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根本。
  一是实行导师制。一年级新生实行生活导师制,导师全权负责学生的学习、对新的生活环境的适应,指导新生对大学学习、成长成才的规划,对所在院系专业的感性认知,引导学生尽快实现角色转化;进入二年级后,导师负责学生的科研训练、实践能力训练等各培养环节的参与,指导学生参加创新型试验,确保学生提前进入实验室,利用实验条件和科研平台开展创新意识、科研素质综合训练;三年级学生实行科研导师制,学生根据自己未来发展、兴趣特长自主选择导师及其创新型试验项目,在导师指导下开展实践技能训练,或参与导师的课题项目。通过创新能力训练,每个学生都参与素质拓展教育和能力拓展训练过程,将学生的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融入实验实践环节中,系统开展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是完善学分制。制定灵活的课程选修、免修、缓修等制度。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在导师指导下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安排学习进程,形成个性化培养方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鼓励学生跨学科、跨校修读课程。学生修完规定学分,完成专业核心课程和实践教学环节,颁发相应毕业证书。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参加创新试验项目、科技挑战杯比赛、农业示范区项目等实践训练活动,达到一定的标准要求,均可计算相应的学分和奖励。
  三是改革学生考核评价制度。改革课程考试制度,加强形成

性考核,突出学生综合素质、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考查。改革学生综合考评制度,将道德品质、学习能力、科研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作为学生考核的核心指标。
  四是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制度。用制度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方式方法的探索,以此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转变了由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模式。强化学生创新意识的教育、增强创新思维的训练、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着力于创新型人格的塑造。实行各级管理人员、教师听课评价制度,实施精品课项目,互动式、探讨式教学大赛、学生评价教师授课质量等活动。
  3.强化实践环节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关键。
  农科专业是实践性、区域针对性很强的科学。在实践探索中,我们努力构建相对独立稳定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团队合作科研活动和独立科研训练的机会,同时构建多样化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对富有个性的学生实行个性化培养。制定大学生科技创新培养方案,在教学计划中强化实验、实习、实践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充分发挥校内实验室、工程中心的作用,着力推进实验内容和实验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保证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探索与行业企业联合培养的新机制,积极与技术水平较高的行业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立了稳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使学生在参与科研和科技示范园区项目建设中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 上一篇理学论文:
  • 下一篇理学论文:
  •  作者:李文信 [标签: 普通 普通 普通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辽宁绥中地方梨种质的SRAP分析
    地方高校细胞生物学双语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医学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法的统计分析
    高等农林院校特色发展研究与探索
    高等农林院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
    浅谈高等职业院校畜牧兽医类专业实验室的药…
    高等农林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思考
    关于高等数学教学中情景创设方式的探讨
    优化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堂的若干举措
    浅谈怎样学习高等数学
    高等数学多媒体教学方法研究
    “循环大课堂”模式在高等数学课程教学中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