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协同创新实现“本硕博”一体化创新人才培养
摘 要: 创新型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分析国内外高校“本硕博”连读或直博等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合肥工业大学实际,从“本硕博”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机制着手,致力于构建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并付诸实施,为探索具有工科高校特色的“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提出可行方案。
  关键词: 创新型人才;协同创新;“本硕博”一体化;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13)06-0020-04
  育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随着国家科教兴国战略的逐步实施,人们逐渐意识到自主创新才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世界经济论坛《2012—2013年度全球竞争力报告》显示,美国81%的工程专业毕业生可以立刻胜任工作,中国则只有10%[1]。创新型人才培养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之路,也成为高校乃至全体国民共同关注的问题。钱学森先生曾强调“中国大学缺乏创新精神,科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问题,是我们国家长远发展的一个大问题”;美国提出“为21世纪而教育美国人”的公告,致力于造就创新型人才;日本政府提出“创造力的开发是通向21世纪的保证”,把培养全球性创新型人才作为高等教育的目标;我国2007年颁布的“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教高[2007]1号)、“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7]2号)两个文件中,把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摆在了极为突出的位置。WWw.11665.CoM培养出一大批创新型人才,是我国真正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的决定性因素,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刻不容缓的重要战略任务,是国家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根本目的所在。高校应成为创新型国家的“源”动力[1]!
  一、 “本硕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高等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高校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的重新定位、学科专业的规划设置与优化调整、培养模式的改革与课程结构的优化等各方面的系统改革。近年来,国内少数高校采取的“本硕博”连读[ 23]或直博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所谓“本硕博”连读就是在一所学校的一个专业不间断地学完本科和研究生阶段的课程并完成学位论文,最终获得博士学位。硕博连读在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几乎成为通用模式,并得到国际上较为普遍的认同和借鉴[46]。或者说,攻读硕士学位就是为了攻读博士学位,部分研究生最终只获得硕士学位是淘汰机制下的无奈选择。而我国的学位制度中,学士、硕士、博士的培养阶段基本是分离的,不适于快速培养创新型的精英人才[78]。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被分成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三个教育阶段,经过20多年的高等教育实践,这种阶段划分在实际运用中得到不同程度的弹性化处理。出现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在于,现行整齐划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高等教育日益多元化的发展,特别是在一些对基础理论和系统专门知识的学习及掌握有很强的连续性要求的基础学科[9],于是,理科和医科开始采用“本硕博”贯通的培养模式。对此类学科的学生择优进行“本硕博”贯通的改革,不仅提高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办学效益及学位论文水平,而且大大缩短了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所需的时间。2011年,四川大学率先在全国高校中推行覆盖全专业的“3+2+3”“本硕博”连读计划。每个专业的优秀学生可以在本科阶段就争取攻读博士学位的机会,用8年时间完成所有学业。2011年12月1日,四川大学举行该计划的启动仪式,首批选拔100名学生进行试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本硕博”贯通的培养尝试[10]。
  “本硕博”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有很多优势,这种新型培养模式为优秀学生的成长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和机会,既符合现代社会对人才高知识层次和高科学研究连续性的要求,又有利于学校高层次人才的培养和办学质量的提高;缩短了学生获取博士学位的周期;保证了科学研究的连续性;另外,连续的时间安排,有利于交叉学科和跨学科培养博士生,为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提供了可能,也为联合培养博士生、博士生国内外访学制度的实施提供了保障[1112]。然而,“本硕博”一体化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在实践过程中也逐渐暴露出其局限性,存在不少缺点,主要表现在

以下几个方面[5,11]:选拔方式不科学;培养环境的封闭;有些人迫于就业压力,想以最短的时间取得博士学位,这有悖于“本硕博”贯通培养的初衷,没有达到真正培养人才的目的,甚至造成真正人才的流失等。
  协同创新机制缺失是制约“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瓶颈。为此,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成为必须。协同创新思想源起于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创新研究领域出现的协同理论,它强调创新主体之间的互动连接和集体创新,以协同创新方式促进创新活动的发展。从国内外实践看,协同创新思想多用在组织创新、技术创新或者产业发展、经济发展领域,主要方式为形成分享机制,主要特点为参与者拥有共同目标、创新动力、沟通机制,并建立资源共享平台,进行多方位、多层面的交流协作。协同创新思想突破了传统线性、链式创新模式,呈现出非线性、多角色、开放性的多元主体互动协同特征[13]。胡锦涛同志在清华大学建校100周年的讲话中提出协同创新概念,鼓励高校同科研机构、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建立协同创新的战略联盟,促进资源共享,联合开展重大科研项目攻关,在关键领域取得实质性成果,努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做出积极贡献。高校与科研机构、企业开展协同创新,离不开协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培养大学生协同创新能力对于国家创新型人才培养,实现产学研协同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二、 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本硕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实践
  合肥工业大学是一所以理工为主的重点高校,2007年6月,学校印发《合肥工业大学教改试验班实施方案》,开展新的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工作;2010年9月,创新学院成立,创新型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改革迈上新台阶。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经过四年多的探索与实践,从培养理念到培养模式,从制度建设到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了人才培养新体系——“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 2012年,学校实施“英才计划”,“英才计划”是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的拓展和提升,是学校加强与企业和科研院所合作,协同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新尝试。为了更好更多地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在此基础上,学校开展了基于协同创新机制的“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 (一) 明确指导思想
  如何有效地实施这一培养模式,是值得认真思考和谨慎实践的问题。既要发挥这种模式的强基础、重能力、促创新的优势,又不能拔苗助长、急功近利。需要在模式构建、贯通培养计划、突出创新能力培养及科学管理等方面做艰苦细致的探索与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成功之路。
  合肥工业大学探索并实践的“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协同创新意识,提升协同创新素质,强化协同创新能力为指导思想。这里的协同创新意识包括创新意识、合作意识以及交流意识;协同创新素质包括协同创新心理、协同创新才智和协同创新毅力;协同创新能力涵盖创新能力、角色定位能力以及协调沟通能力。协同创新素质是协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前提,也是学生协同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学生参与协同创新活动的基本条件;协同创新能力是完成创新活动的保障;而协同创新意识是完成协同创新活动的关键,决定了学习工作的目的、态度与标准。
  (二) 制定培养目标,优化协同创新培养机制
  “英才计划”培养基础宽厚,适应能力强,科学、人文素养高,在科学研究、工程实践及其相关领域富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全面发展的精英人才。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大胆探索,勇于创新,敢于破除阻碍人才成长的条条框框,探索符合教育和人才成长规律,有利于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培养机制[14]。
  1. 校院协同。“英才计划”中的“英才班”由学校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共同培养,注重学生宽厚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系统的科学实验方法训练。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拥有优秀的科研资源和创新团队,科研项目均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前沿,围绕国家重大基础研究以及重大科技计划等。学校依托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学术前沿等优势,整合师资队伍和科技资源,营造优良的学术氛围,共同构建培养平台,建立协同创新培养机制。“英才班”学生实行学业导师制,导师负责学生的学业、专业选择、创新实践、科研训练等个性化的指导,帮助学生制

定符合个性发展的专业培养计划。
  2. 校企协同。合肥工业大学一直倡导把“论文写在产品上、研究做在工程中、成果转化在企业里”,形成了“工程基础厚、工作作风实、创业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特色。学校具有明显的行业优势与特色。长期以来,学校与机械制造装备行业、汽车行业、土木建筑行业、化工行业等相关行业保持有很好的全面合作关系。学校与各地方政府和大中型企业签订了产学研合作基地200多个,如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奇瑞汽车集团、中铁四局、安徽省建工集团等国内著名企业。还与安徽江淮汽车集团、安徽建工集团、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设3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学校在实施“本硕博”一体化创新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构建学校与企业联合培养创新型人才新机制,使企业真正参与到学校人才培养全过程,从而实现对创新型人才的校企协同培养。“英才计划”中的“博雅班”就由学校与杰事杰新材料集团、兴韦学院等共同培养,而“卓越班”学生的培养更处处体现校企协同。
  3. 校地协同。合肥工业大学坐落地合肥是全国首个科技创新型试点市。我国第一台窗式空调、第一台微型电子计算机、世界第一台vcd和第一台仿生搓洗式全自动洗衣机、第一台变容式冰箱等均诞生于合肥。合肥的新定位为“大湖名城、创新高地”。 2012年5月,英国《自然》杂志发布了《〈自然〉出版指数2011中国》报告,对中国的科研机构和城市按照论文质量标准,进行了基础研究实力排名。结果显示,合肥仅次于北京和上海,位列全国第三,超过了南京和香港,合肥是“二线的城市,一流的科研”。结合合肥、安徽区域发展的重大需求,合肥工业大学与坐落地的政府机构、科研院所、重点企业共建科学技术研究院、产业技术研究院、行业研发中心和研发基地,优势互补、相互辐射,既带动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和新兴产业发展,同时,学生也获得了更多地创新实践机会,促进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形成。
  4. 国际协同。学校依托国际交流合作平台,与国外先进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国际性企业实习培训、国际交换生、联合培养学位项目、短期国际社会实践项目等方面开展国际合作,提高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英才计划”中的“博雅班”学生一年级和二年级完全在全英语环境下学习,授课教师80%来自美国知名大学,他们全部拥有博士学位,20%为海内外知名华人学者。实行师生比仅为1∶8的“小班”教学,再辅之以独一无二的“师生住宿制”和“成长导师制”等培养模式。“英才班”和“卓越班”的学生也不定期地开展国际学术和文化交流活动,2009级、2010级的“创新型人才培养计划”学生全部赴香港大学等高校进行过访问交流学习。
  参考文献
  [1] 高靓,柯 进,张 婷.高校应成为创新型国家“源”动力[n].中国教育报,20130309(01).
  [2] 颜进,张 兵,张 蕾.研究型大学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模式的实践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 2006(4):6870.
  [3] 柳进,刘明珠.贯通式本硕连读培养模式[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9):3538.
  [4]王希.美国名牌大学的博士生培养制度[eb/ol].[20130320].http://publishblog.blogchina.com.
  [5] 雷彦兴,王德林.美国当代学位制度的特征[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2(09):3841.
  [6] snejana i s.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bachelormaster doctor degree system in bulgarian universities:a case study[d].amherst: electronic doctoral dissertations for umass,2000:1920.
  [7] 骆四铭.中国学位制度——问题与对策[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132.
  [8] 胡玲琳.我国高校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2004:216217.
  [9]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国家教委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博士生培养纵横谈[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1998:351.
  [10] 川大全国首创8年本硕博连读[eb/ol].[20130321].http://www.newssc.org.
  [11] 尤小立.“本硕博连读”是又一个“大师班”?[n].科学时报,20090901(b1).
  [12] 吴琼华.“硕博连读”研究生培养机制的建设与优化研究[j].现代农业科学,2008(12):187190.
  [13] 饶扬德.市场、技术及管理三维创新协同机制研究[j].科学管

研究,2008(4):4649.
  [14] 王迎军.构建协同创新机制,培养拔尖创新人才[n].中国教育报,20120424(05).
  (责任编辑 刘 伦)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协同 创新 实现 一体化 创新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制度创新、大国崛起与国际体系变革
    高校协同创新中的组织变革方向及对策研究
    大学创新生态系统的驱动力模式研究
    普通高校培养药学类专业学生科研与创新实践
    创新教育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谈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浅谈物理创新思维的培养
    运用矛盾管理理论 推动管理再创新绩
    班主任在中医院校中医创新型人才培养中的作
    加强“治未病”教育,创新中医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医院药学管理\创新医院药学服务
    传承中医创新发展悬壶济世大医精诚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