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药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药学论文   医学论文   临床医学论文   护理论文   口腔医学论文   肿瘤论文   妇产科学论文   内科论文   外科论文
 儿科论文   医学期刊
地方高校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
摘 要: 以地方高校本科专业类型分类作为切入点,充分认识分类指导下本科特色专业点建设与教学质量监控的因果逻辑,教学质量监控的必要性及其意义,探索专业分类,规范质量标准,在考虑社会、高校及其相关人员等方面的要素中,将四个类型分支控制系统有机组合成全方位、多维度的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并阐述了其在闭环控制系统中的运行程序,使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发挥共同质量保障效应,既符合理论原则,也具有科学性、可行性。
  关键词: 分类指导;地方高校;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中图分类号: g42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8381(2013)06-0045-05
  如果说教学质量是专业生存与学科发展的基础,那么,教学质量监控将成为维护专业教学质量的“利器”。袁贵仁同志在《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开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新局面》一文中指出:“建立国家教育质量标准和质量监测评估制度,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1]这为深入研究专业分类,构建全社会、全方位、多维度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指明了方向。在地方高校专业教学中构建质量监控体系,把监控程序贯穿于特色专业建设与教学工作的始终,并不断探索完善实施的方法,是地方高校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的保障。
  一、 教学质量监控的意义
  (一) 保障大规模本科教育质量
  20世纪70年代末期,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扩大,毛入学率逐年增高,1978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55%, 1999年高等教育扩招,毛入学率快速上升到10.5%,2010年跃至26.5%,达到大众化教育的标准阶段。www.11665.CoM据预测,2015年毛入学率可能达到36%,已离高等教育普及化的目标为期不远。这样快速发展的教育规模,给师资队伍及其办学基本条件带来严重的挑战,规模与质量效益问题突出,教育质量已成为政府、高校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也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
  高校作为办学实体,应把体现特色专业建设、“以人为本,质量领先,以生为本,追求卓越”的人才质量理念放在首位[2];高校作为基层监控组织,应通力与省级监控中心协同实现监控创新,接受省级监控技术指导,做好校内质量监控工作,切实保障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
  (二) 保障本科特色专业点建设质量
  控制是基于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的闭环通路。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需要有这样的闭环通路来保障专业建设质量。从监控体系程序运行的角度上,包括计划监控、实施监控与反馈监控三环节,对于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来说,具有现实性意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可从体系中派生出监控质量目标的规范性和发展性,监控对象的指向性和项目特色化,监控指标的针对性等特点;二是可以对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各项目、要素、环节和工作状态的信息及时反馈,进行修正;三是可以与评估结合,获取监控信息,建立专业质量评估状态数据库,并通过好的状态数据来激励教学工作者、管理者,使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持续运行在良性循环的轨道上;四是对监控质量管理工作实施、建设的深层探索过程,是对专业建设各个项目、要素、节点所处状态进行的质量判断与调控,具有持久性和现实性意义。
  二、 本科特色专业质量目标与标准的确立与界定
  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目标与标准是衡量教学质量高低的标杆,也是监控的目标和评估的标准。确立与界定本科特色专业质量建设目标与标准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 制定特色专业目标策略
  专业建设点的总体目标内含有两个分支目标:一个是专业建设基础目标,另一个是特色专业建设引领目标。就特色目标来讲,主要是从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全面性、核心内容等方面去进行分析、整理、研制目标内涵。目标表述是“把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成为高质量、高水平,在技术市场竞争中有地位、权威,深受社会、高校与家庭欢迎的专业”。基本内涵是专业质量对应人才质量;专业特色亮点对应人才个性化水平,体现学科潜在的生机活力;关于特色专业建设引领,只有建设好、实现特色专业目标,专业才能起到“引领”作用,即引导各级各类高校发挥特色专业优势,带动专业群,促进高校专业结构优化,提高整体办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使专业向重点学科方向发展。
  (二) 制定课程目标模块标准
  根据国家特色建设要求,经研究分析拟定为3个模块:

一是本科专业通识教育国家标准,二是专业基础通用学科标准,三是专业方向与个性特色标准。这样的模块标准划分,其结构层次清晰,易于接受,方便操作。
  (三) 确定目标范围和内容
  从专业建设与综合改革,专业结构调整与专业认证,教学评估与教学基本状态数据库建设,教师队伍、教学团队与教师教学能力,实践教学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培养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课程与教材建设、实现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与共享,专业认证与社会评估等8个方面设定监控目标主体。生源质量的入口、人才培养质量的出口及其教学管理队伍与人员素质也是不可忽视的、可研究的标准要素。
  (四) 制定目标的质量标准分类
  除了专业分类外,对于不同种类、不同办学实力的高校,拟制定和采用两套本科特色专业分类标准。一套是最基本质量标准或者说是最低级质量标准,主要用于监评一般地方高校;另一套是在最基本标准基础之上,构建一套较高要求,体现办学水平高、能力强的高校的重点专业适用标准。但要注意的是对于一般性部属高校或地方重点高校也可在两套标准中自主选择,交叉使用,这样可避免统一化,克服专业办学水平与能力人为拉平的负面效应。
  三、 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四维监控体系构建
  树立质量意识,更新质量监控思想、观念,确立以监控促管理,以评估促建设,以教学质量标准视为基质液,把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与技术作为监控技术支持,实施“监评建”联姻,达成专业监控、评估、建设目标与标准三维求同而相对统一,全面维护本科特色专业建设。在本科教学质量上,符合国家级特色专业标准,在专业发展趋势上倾向于重点学科。 特色专业建设内容的多样性决定了监控的多维性。因此,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要在符合本科专业教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将多层面、多元要素控制单元或控制点列并、归类、拟合成为4个类型分支控制系统,共同组建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实施中启动分类联控、协同联控,发挥共同的质量维护效应,实现最大最好监控效果。
  (一) 以办学实体为标志构建高校内部与外部联控系统
  高校内部监控,从教育整体而言,也称为微观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高校内部教学单位及其相关职能部门对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工作的条件控制。从高校内部监控组织看,有教授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教学院系和教研室(或相关教学团队)等,各有其监控目标、任务。从属性看,高校内部质量监控是高校内部一种教学质量管理行为模式。从层次看,高校教学质量监控是最基层监控,是高校内部质量自我监控的主体,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保障系统,也是教育系统内部监控的基础。高校外部监控,是相对于内部监控而言,外部监控主要来自国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监控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对特色专业、精品课程、人才培养创新实验区、教学团队、实践教学示范中心、网络教育资源共享平台等“本科教学工程”建设项目的申报评审、投资建设与合格验收评估来保障本科专业教学质量。
  (二) 以教育系统视野为标志构建系统内部与外部联控系统
  教育系统内部监控,主要来自由国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其高校自我监控共同构成的教育系统内部的监控体系。有3个层级,其中国家、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属高、中层监控,高校自我监控属于基层监控。
  而教育系统外部监控,主要来自社会监督、独立的第三方社会组织的专业认证,也有来自相关行业的管理部门或就业实体单位对毕业生评价或毕业生满意度专项调研分析等,也有来自周边环境人群对毕业生的口碑印象,这些也是很好的监控路径,并能获取监控的状态数据。
  (三) 以质量监控活动状态构建动态监控和静态联控系统
  多维动态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是高校内部监控组织机构在执行相应的职能活动中,通过实施监控活动来完成的。从监控组织来讲,高校的教授委员会、教学委员会、教学督导及教务处是主导型监控组织,通过各自职责与议事决策、教学管理活动来实现控制;院系与教研室共同构成监控组织,它是主体型中心监控组织,具有承上启下的能动作用;教师与学生的监控是最基层的实体监控,是互质性的主体与客体,有相互认同与存异之分。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动态监控是分层级的监控,突出监控组织的权利与职责,表现为下级服从上级,个体监控目

标服从整体监控目标,是一个充满活性的活动过程。
  研究教学质量的静态监控是通过建立教学管理制度系统,通过制度的规范化、标准化实施来体现,它在规范动态控制的运行中,致力于程序运行管理,致力于师生员工质量意识的全面提升。比如常见的教学管理制度有《专业建设质量管理程序》、《教学运行管理程序》、《实验教学运行程序》、《考试管理程序》、《教材建设与选用管理程序》、《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程序》等,这些以程序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在实施运行中,形成以质量为基础、目标的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形成了静态控监文化。静态监控文化一旦形成,它将无声地规范教学行为,铸造人的灵魂,陶冶人文精神,成为校园文化的驱动器、教风与学风的晶体。
  (四) 以教育资源投入状况构建硬件监控与软件联控系统
  特色专业建设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财力资金用于购置教学仪器、设备等硬件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基本设施的建设与改造,满足教学基础条件的需求,这是第一步前期监控目标,解决满足的问题;第二步是如何有效利用教学资源,这是利用过程的监视,是人才培养过程的质量效益与效果检验问题。当然,监控目标不仅只看硬件条件如何,“软件建设”也是同等重要,软件监控的内涵也很广泛。充分开发利用软件资源,主要是通过建立数字实训资源库、网络教育平台、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讲坛等平台来实现,同时对教师的网络教学行为、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图书资料网上阅览、纠错与信息反馈等进行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约束。还应该明白,这些信息管理措施与手段都是网络与软件技术的应用问题,这些软件的应用均是“准软件”所要监控的目标对象、内涵。同硬件监控一样,也存在软件资源利用监视及其利用的效益与效果检验问题。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配合利用,产生增益效应。
  四、 本科特色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程序运行
  控制是基于计划、执行、检查、总结的闭环通路,是闭环通路的系统控制。对于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运行程序,选择了计划监控、实施监控与反馈监控模式,处理、完成监控系统的运行周期。
  (一)编写分类监控程序,将专业教学质量监控方案编制成可运行程序——计划监控
  特色专业建设内容是监控的对象目标,计划监控是对特色专业建设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计划性监控,是事先预定监控要实施的程序,这个程序也有人称预先控制。在计划监控中,要特别注意几个方面:一是高校内部质量监控应坚持“以内为主、以外促内”的定则;二是确认分类监控是为了达到监控到位,保障专业建设质量;三是在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的同时,确立一种自我约束机制,以省级监控中心为指导,高校内部自我控制和自我检测为主体,把外部教学评估与专业认证作为增强型质量保障;四是在专业定位与专业发展方向体现建设“质”的规定性,而专业教学条件、专业认证及其毕业生的社会满意度则可从“量”的方面进行规定,同时还要确定周期性,找准关键性控制点。
  (二) 启动分类监控程序,与特色专业建设同步规范运行——实施监控
  1. 专业建设目标是监控的对象、要素和标准。专业建设方案中内容与要求是计划监控的对象、要素。其建设方案、措施可编制成可行性运行建设程序,这样就便于实施。从特色专业建设质量监控的角度上,理性地思考了专业建设目标问题,认为国家级本科特色专业建设总体目标定位适应国家经济、科技、社会发展与文化传承对专业人才素质的高标准、严要求,引导各类高校根据专业定位,发挥专业优势、强势,增强专业特色,推进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融合于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为同类高校或专业建设与改革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具体建设目标以高校办学实力条件为基础,以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要求为核心,围绕专业建设总目标,分立多样性具体目标,如阶段目标、专项建设目标、个性化特色目标等。因此,从这样的角度来讲,建设目标也是监控的前提和基础,是实施监控所要达到的质量标准。 2. 监控误差及其误差简要分析。接下来的问题是怎样对照标准去衡量质量问题,去做科学分析与评判,这是评估目标与标准问题。只有把信息实际值与预期目标和标准进行比对才能分析、判断监控自身价值及其控制的元价值,才能寻找偏差,分析偏差产生的原因。由于教学质量监评是一种价值判断,偏差在所难免

有了偏差,就要分析和处理偏差,看偏差的偏离度,分析偏差产生原因。从一般来讲,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偏差主要分为3类:一类是方向偏差,来自专业办学定向、定位不准确,专业发展方向偏离度太大,专业结构也不合理;二是标准偏差,将预期目标与标准定得过高或过低,与实际值出现较大的偏离度;三是监控与评估运行程序效率、效益与效果的偏差。此外,还有可能是来自监控自身误差,称“控差”。
  3. 误差允许范围及其处理。假定“标准”是真标准,误差允许范围有上限和下限值标,如某高校选择专业负责人的标准是教授职称、博士学位,这是上限,但不能低于教授和硕士学位的下限要求。再如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发展规划也是这样,规划中的任务目标或指标不能定得过高,否则就完不成预期任务,那么这样的目标就不能算是真标准,下一步就需要调整任务目标。在现实的社会中,绝对准确的任务目标是没有的,均存在不等的偏差,也说明标准是相对的,有“真”与“假”之分。从逻辑上讲,无论标准的真假,真实值与标准是有偏差的,在现实工作中,凡遇到这样的一些偏差或出现超限偏差,无论偏差是源自何处,都应及时找到误差原因,做好相应的调整或纠偏。
  (三) 整理分析监控结果信息,纠偏修正监控方案与重编程序——反馈监控
  从控制论观点出发,系统论是基础,信息论是向导,对监控过程所获得控制结果信息进行全方位、多节点的系统分析与处理后,使控制系统通过修正调整后得到优化,系统得到改进与完善。在本科专业教学质量监控中,离不开对监控结果信息与质量标准的比较、分析,离不开偏差产生的原因、采取纠偏与消除“控差”措施这一环节。因此,系统纠偏与消除“控差”是优化系统而确保系统完善的有效方法,也是信息反馈系统的有效实现方式。
  参考文献
  [1] 袁贵仁.在党的领导下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j].党建研究,2012(11):68.
  [2] 王能河,吴基良,沈定文,等.以质量文化为导向的教学质量监控长效机制研究[j].理工高教研究,2009(6):7981.
  (责任编辑 刘 伦)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地方 质量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高校协同创新中的组织变革方向及对策研究
    地方高校培养“卓越工程师”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非教师序列人员”管理比较研究
    民族高校大学生课余时间投入与职业取向研究
    高校内部“去行政化”管理策略浅析
    普通高校培养药学类专业学生科研与创新实践
    谈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创新
    现代教育技术在地方医学院校药学教育中应用
    云南谋高校教师睡眠情况与糖代谢状态的相关
    高校临床医学研究生党建工作的创新
    高校学生干部情绪管理能力与应对方式的相关
    浅析当前形势下高校医院的护理服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