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医药学论文 >> 医学论文 >> 中医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中医学论文   西医学论文   基础医学论文   医学论文
略述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略述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五行归类就是古人在观察人与自然及社会的密切联系中探求致病因素及诊断治疗方法,因此将五行归类概括为人体脏腑及其他各部分的关系,六淫和七情等致病因素与人体脏腑的关系,药物等的性味、色泽与人体脏腑的关系等等。如五行与人体五脏为肝、心、脾、肺、肾、六腑为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五官九窍为目、舌、口、鼻、耳、二阴;五志为怒、喜、思、悲忧、惊恐;五行与自然时令是为春、长夏、秋、冬;气候为风、热、暑湿、燥、寒;五化为生、长、化、收、藏;五色为青、赤、黄、白、黑;五味为酸、苦、甘、辛、咸等。它们之间既有同气相求,又有生克乘侮的关系。
  五行的生克乘侮说明了事物之间的互相助长和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补充了阴阳学说的不足。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是多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方面的,当具体分析矛盾是怎样对立又是怎样统一的,五行学说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方法。以生我、克我、我生、我克四种关系来联系着五个方面,即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模式。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所谓相生就是滋生助长之意;相克就是克我、制约之意。自然界的一切事物都是在相生相克中维持动态的平衡,在人体就是正常的生理状态。如果因某种原因造成某一“行”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这种平衡,对人体来说,就是病理状态。这时的生克关系就变成了乘侮关系。所谓“乘”就是乘虚侵袭之意,即被克一方不及(虚),造成克制太过;“侮”就是恃强凌弱之意,即被克一方太过,反而“欺侮”主克的一方,也就是反克的意思。www.11665.coM如肝病传肺,叫木侮金,临床上也叫木火刑金、肝火犯肺等。但是通过五行胜变这种复杂的关系,会自动重新建立平衡的。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是广泛的。主要是通过五行学说来说明脏腑的生理联系,并阐述和解释了病理关系及五脏疾病传变规律。概括为五行相生、相克、相乘、反侮、母病及子,子病及母的发病机理和特征。而且有效地指导着临床诊断和治疗。人体内脏活动及其相互关系的异常变化,都可以从面色、声音、口味及局部体征和脉象等方面表现出来,古人叫做“有诸内,必形于外”。前人以五行归类的方法,总结了五脏与五色、五音、五味、五志、四时脉象等的联系,至今仍指导着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如《难经.六十一难》说:“望而知之者,望见其五色以知其病。闻而知之者,闻其五音以别其病。问而知之者,问其所欲五味,以知其病所起所在也”。临床见到面色青、喜食酸、脉象炫、烦躁易怒者,可推断其病在肝。若面赤、口苦、舌红、喜笑不休、脉洪数者,则可诊断为心火亢盛。口甜粘腻多属脾胃湿热。口咸多为肾虚等,再加心脏病是黑色,是水来乘火;脾虚见青色,是木乘土等,也是利用生克规律来诊断,预测顺逆吉凶。
  治疗方面,中药药理就是以五行与色味等的关系来解释药物作用的。如赤色、苦味就入心;黑色、咸味就入肾。这种归类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按照五行生克乘侮的理论总结中医临床治法,具体概括为如下四种方法:
  1培土生金
  按五行相生的规律,脾土生肺金。临床上出现咳嗽短气,动则更甚、舌淡脉虚,又有不思饮食、肌肉消瘦、倦怠乏力等症,病机为脾土虚不能生肺金,属“母病及子”,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应以培土生金法治疗,如四君子汤。
  2滋水涵木,按五行相生的规律,肾水养肝木
  如果肾水虚不能滋养肝木,就会导致阴虚阳亢,肝风内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动,证见头晕目眩、四肢麻木、头痛失眠、面潮红、脉细数、同时还有腰酸胀、下肢酸软无力等症,这也属“母病及子”,根据“虚则补其母”的原则,当用滋水涵木法治疗,如用杞菊地黄丸。
  3抑木培土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
  按五行相克的规律,肝木克脾土,在正常情况下,二者保持相对平衡,属于肝脾调和;如肝气太旺而对脾的克制太过,即肝旺乘脾,则出现烦躁易怒、头昏食少、嗳气吐酸、脘腹胀闷、肠鸣便溏等证,治疗应抑木培土,如用逍遥散。
  4壮水制火
  按五行相克的规律,肾水治心上,在正常情况下,水火相济,叫做“心肾相交”,若肾水虚不能制约心火,因而出现头晕心烦,失眠心悸、口舌生疮、舌红、脉细数,具有腰酸耳鸣等证,则属“心肾不交”,治疗应壮水制火,滋肾阴,泻心火,如用交泰丸。由此可见,五行学说在中医临床中对认识疾病、诊断疾病、治疗疾病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们应抱着“去伪存真”的态度给予肯定。应不断发扬光大,进一步提高认识,使之更好地为中医临床诊治疾病发挥特有的指导作用。
  作者简历:杜培俊,男,现年56岁,中专文化程度,中医副主任医师。宕昌县人民医院门诊部主任兼中医科主任。甘肃省中西医结合学会会员,陇南中医药学会理事,县中医学会副会长。1978年毕业于甘肃省中医学校,被分配到县人民医院门诊中医科工作至今。连续从事中医临床工作34年,无任何医疗事故发生,年门诊量达3000多人次,住院病人达300多人次。发表学术论文26篇。国家级12篇,省级14篇。获市县科技进步奖三项,2010年10月被市卫生局、人社局聘为全省中医药师承教育工作指导老师,带教学生3名,兼任县卫校教师4年,培养乡村医生280多名,培养下级医师3名,培养带教实习生20多名,2003年被评为县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2012年4月被评为宕昌县第一批名老中医。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www.ybask.com
  • 上一个医药学论文:
  • 下一个医药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作用 五行学说 五行学说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五行学说在中医养生学中的运用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