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市场营销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秘书文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其它管理学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战略竞争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当代中国艺术学学科建设中的学者素养与人才培养问题
    摘 要: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四位一体”、“两大一新”的时代背景下,中国艺术学学科的发展和建设也进入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机遇期。本文结合新时期的政策背景和艺术学学科发展建设的实际情况,就“一般艺术学”建设发展中的学者素养与人才培养等问题展开讨论,认为“一般艺术学”学者应该有“门类艺术学”实践与研究的经验积累,有哲学、美学素养,有宽阔的文化视野,有社会使命感和学科使命感;并以我国台湾省、香港特区等地艺术院校的学科建设发展模式以至课程设置的特点优点为借鉴,提出关于调整、细化当前我国二级学科“艺术学”招生范围和培养方法的具体建议。
  关键词:当代中国;艺术学;一般艺术学;学科建设;学者素养;人才培养;文化建设
    
  自从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与国家教委《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列入二级学科“艺术学”以来,各综合院校相继设立二级学科“艺术学”硕、博士点,各美术院校相继设立人文学院,开展对“一般艺术学”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十几年工夫,已经有6家单位培养“一般艺术学”博士生,61家单位培养“一般艺术学”硕士生。尽管学科发展势头迅猛,社会对“一般艺术学”教师与毕业生却美誉度欠佳——有议论“一般艺术学”教师来路太杂,著作与论文多泛泛而谈,少有人拿得出自身学术的独门绝活;有议论“一般艺术学”研究生什么都学什么都没学透,缺乏“特殊艺术学”亦即“门类艺术学”研究生坚实的专业基础。“一般艺术学”研究生就业前景不如“门类艺术学”研究生看好,已经是客观存在的事实。wWw.11665.cOm面对社会反馈,艺术学学科内部也不得不承认,“相当一部分学生甚至导师都难以把握艺术学学科理论和方法。这种情形严重影响到本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①
  而从世界大势看,艺术自身在走向综合,许多无法归类的“大艺术”出现了,对艺术的研究也从艺术自身扩展到了综合,扩展到了文化。在世界大势的推动之下,“一般艺术学”作为新兴学科,人才的社会需求量应该很大。之所以出现欠佳的社会评议,不能不说是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学科建设存在问题。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当前的学科建设中到底存在哪些问题?应该怎样进行人才培养?它需要学者具备什么样的专业素养?笔者不揣鄙陋,提出如下一管之见。
  一、“一般艺术学”学者应该有“门类艺术学”实践与研究的经验积累
  清人总结治学之道说,“义理,考据,辞章”,义理指有说服力的观点,考据指充分的实证材料,辞章指文法与文采。1925年,王国维在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作《古史新证》演讲时,更提出于学术界影响深远的“二重证据法”:“吾辈生于今日,幸于纸上之材料外,更得地下之新材料,由此种材料,我辈固得据以补正纸上之材料,亦得证明古书之某部分全为实录,即百家不雅驯之言亦不无表示一面之事实。此二重证据法唯在今日始得为之。”《王静安先生遗书序》中,陈寅恪先生对王国维“二重证据法”作进一步发挥说:“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证……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②其后,饶宗颐又提出“三重证据法”,叶舒宪则提出“四重证据法”。学者们无非是在强调,学术研究应该多方印证而不是纸上谈兵,实证材料多多益善。只有充分掌握并且娴熟运用实证材料,才能作有情有理、合乎逻辑的认识与评价,也就是说,才能说自己的话而不是傍人立言,理论才有可能接近原创。
  比较其他学科的治学,艺术学科的治学又多了些特殊性格。它需要学人有丰富的情感,有对形象与美的敏锐感知,甚至需要对某一门类艺术技法熟谙。其中,造型艺术研究尤其注重以可见实物讲话。古人云:“不通一艺莫谈艺”。“门类艺术学”研究要“通一艺”,造型艺术研究要以可见实物讲话,已经是不待言说的了,二级学科“艺术学”学者就不需要“通一艺”、就不需要以可见实物讲话吗?答案恰恰相反。不走向田野去直观把握艺术,亲身体验艺术,摩挲艺术作品,没有“门类艺术学”实践与研究的经验积累,天上会掉下来二重、三重、四重证据?手头没有实证材料的积累,“一般”、“普遍”也便成为论文与著作空话连篇浮光掠影隔靴搔痒大而无当的借口。所以说,二级学科“艺术学”学者应该有特殊艺术学的研究经验,最好能够精通某一门类的艺术实践,学问与生命历程相印证,著述才能鲜活,才能不说外行话。
  一个完整的二级学科“艺术学”学科队伍,应该配齐来自各“门类艺术学”包括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电影学、戏剧戏曲学、设计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队伍的学者,缺一不可谓完善。美学本身就具备综合研究艺术的性格,所以,美学学者为二级学科“艺术学”学科队伍不可或缺。唯其如此,才不会出现此“门类艺术学”专业背景的导师指导彼“门类艺术学”专业背景的学生、非美学艺术学专业背景的导师指导艺术学专业背景的学生这样,于师生双向极端不负责任、师生双向受折磨双向不顺畅的怪事。文学与艺术规律互通,因此,二级学科“艺术学”学科队伍可以吸纳文艺学学者。而文学研究又不等同于、更不能替代艺术学研究,因此,二级学科“艺术学”学科队伍中,文艺学学者不宜多于来自音乐学、舞蹈学、美术学、电影学、戏剧戏曲学、设计艺术学、广播电视艺术学研究队伍的学者。其他学科背景的学者是否可以进入二级学科“艺术学”学科队伍呢?从长远说,如果学术队伍已经很完备很庞大,吸纳几个其他学科背景的学者,未为不可。而在没有配齐美学学者和来自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电影、戏剧研究队伍的学者之前,或者在美学学者、来自音乐、舞蹈、美术、设计、电影、戏剧研究的学者还相当短缺、相当贫弱的情况之下,就过多地引入文艺学专业人才,就让其他学科背景的人才——也就是非“门类艺术学”专业人才、非美学专业人才、非文艺学专业人才先行挤入二级学科“艺术学”学科队伍,是缺乏学科部署的全盘眼光的,是不利于学科有序发展健全发展的。
  要求“一般艺术学”学者对所有的门类艺术都精通娴熟,几乎是不可能的。然而,不能通其所有,不等于一门也不能精通。各门类艺术的规律都是相通的。周振甫先生把学者的治学道路分为三段:点上的积累、面上的融通、立体的网络。“一般艺术学”好比一张立体的网络,所有的“特殊艺术学”原理与规律,都笼罩涵盖在“一般艺术学”这张立体的网络之下。从事艺术理论研究的学者,理应从一个点开始接触艺术,慢慢往山上爬,行迹渐成为线;研究过程中不断遭遇其他门类的艺术,眼界渐成为面;爬到山上,才发现无限风光在顶峰,才领悟各门类艺术的互通,于是而有立体的感悟、立体的思考和立体的认识。从点上的积累,进而到面上的融通,再进而为立体的网络,这需要渐进,需要几十年甚至毕生岁月、整个研究生涯的积累,急抓不得,打造不出。连一个点都还没有熟悉,就从外部直插“一般艺术学”研究,这样的“研究”,怎么能不满纸空言大而无当甚至说外行话呢?

   一个成熟的二级学科“艺术学”学者,应该关注普遍,也注意特殊;其研究成果应该有宏观视野,又不失微观根柢;他投身于宏观研究,又并不放弃微观研究。一个成熟的二级学科“艺术学”学者,应该从“专”到“广”,有“专”有“广”,能“专”能“广”,深而能浅,窄而能宽,深以浅出,窄以宽出,放眼而至于四海之大,聚焦而至于秋豪之末,在“专”与“广”之间“闲庭信步”。唯其能够在艺术学理论研究与门类艺术学研究间跳进跳出,“一般艺术学”给予他研究的视野和方法,“门类艺术学”给予他研究的实证资料,他的研究成果才能够有实践有理论,有针对性,有说服力并且鲜活有生命力。 二、“一般艺术学”学者应该有哲学、美学素养
  “一般艺术学”研究透过艺术现象,揭示隐藏其后的本民族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它关注个别性和特殊性,更重视一般性和普遍性;关注艺术作品和艺术家,更关注每一时代哲学思潮对艺术的推动与影响:是实证的研究与哲学的研究的结合。如果说“实证”治学的核心在求“实”,“一般艺术学”研究则在求“实”的基础上又始终不离“虚”——形而上的哲学理论。如果说西方艺术靠近科学,中国艺术则靠近哲学;如果说“一般艺术学”研究比“门类艺术学”研究靠近了哲学,中国艺术的理论研究尤其具备鲜明的哲学性格。笔者在研究中华传统艺术的过程之中,越来越发现中华传统艺术都通往中华传统哲学,中华传统艺术的一切特质,都根自中国人天人合一的宇宙观、中国宗法社会的等级制度与中国人特殊的思维方式,都可以到先秦诸子学术、《周易》那里找到哲学思想的源头。比如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一挖掘它背后的文化,就必得研究礼制、谶纬、风水、吉祥,研究中华民族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如果说“天有时,地有利,材有美,功有巧”③是古代百工形而下的总法则,“制器尚象”作为古代百工的又一法则,则通向了形而上的更高层面。而研究百工之艺中的比附与象征,又少不了研究谶纬意识与吉祥文化,研究儒、道、佛三教对百工的影响,研究儒家的“比德”观。而要真正读懂一部中华文人书画的历史,必得先行理清儒、道、释、禅相互影响相互借鉴起伏消长的脉络。
  由此可见,“一般艺术学”学者必须具备哲学、美学素养,有一定的抽象思辨能力,他才能够把大量实证和亲身感悟上升为言之有据的理论。
  三、“一般艺术学”学者应该有宽阔的文化视野
  “一般艺术学”把艺术作为复杂的文化现象,研究它与民族、与环境与当时社会政治、经济、科技、宗教、伦理、道德等的互动关系,体现出文化的整体观。艺术的一体性以及门类艺术的关联性,在“门类艺术学”研究中无法体现,“一般艺术学”以综合研究、比较研究、跨学科研究的方法,弥补了“门类艺术学”研究的缺憾。“一般艺术学”的宏观性、整体性和综合性,带来理论研究的高难度。
  因此,“一般艺术学”学者尤其需要勤奋学习,需要具备宽阔的文化视野和宽广的知识面,及时把握文艺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信息,广泛借鉴文艺学、民俗学、人类学、社会学、历史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成果。唯其如此,才能够对艺术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进行一体的思考,从而清晰梳理出艺术发展的外在原因和内部联系,准确剖析当今艺术的存在问题,指出艺术发展的未来走向。
  四、“一般艺术学”学者尤其应该有强烈的社会使命感
  “一般艺术学”属于人文学科。如果说社会科学以社会组织、社会结构为研究对象,关注的是人的社会行为和社会关系;人文科学则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两大领域。二级学科“艺术学”研究,既应关注喧嚣的、运行着的社会,也应该关注文化,关注民生,关注每一个人、每一类人的生存状态与生命体验。
  目前我国,硬件建设多干快上,文化形象工程轰轰烈烈,真正的文化建设的内涵发展却积重难返:表面热闹的背后是实质式微,视觉盛宴的背后是实质肤浅,保护“非遗”开展的轰轰烈烈,实际操心保护的却已经不再是原生态的民族民间文化。用金钱打造人才,打造成果,其结果是越用金钱强化,越使“工程”、“人才”、“成果”像吃了激素的孩子般地被异化。其根子恐怕在于,超高速增长、超高速运行的跃进思维违背了社会发展的规律、事物发展的规律和人才自然成长的规律。有责任、有担当的知识分子都在思考:为什么近代中国战乱频仍,文化大师却成群集队地横空出世;如今,各政府职能部门大把摔钱,到处是人才培育工程,人才引进工程,“大树移栽”工程,人造“大师”是成群集队地“横”空出世了,却没打造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大师?实是求是的讲,文化是任何人或任何组织机构可以通过策划一手“制造”出来的吗?“大师”是你用工程“生产”出来的吗?你有什么权利拿政府财政的钱去生产你自己“任命”的所谓的“大师”?我们现在的社会机制倒底出了什么毛病?是什么样的文化传统在左右着我们民族的命运?我们应该对这样的文化传统进行怎样的整合、提升、重铸并且使其再生?这些,都是艺术学学者应该思考、研究的一些文化意义上的最基本的问题。当然,文化的社会问题还远远不止以上这些。
  “一般艺术学”从整体上把握艺术与社会的关系,长此以往,养成“一般艺术学”学者比专家、比“门类艺术学”学者关注社会现实的习惯。因此,“一般艺术学”学者不是关在象牙之塔做无关社会痛痒的学问,而应该以思想者的眼光、批判者的身份,对社会弊端做出批评评价;应该以布道者的胸怀,尽一己之努力,解救当今社会于物质的、功利的迷障,解救当今众生于物质的、功利的迷障。唯有自然生态的社会,才会有在自然生态中慢慢成熟的学者、慢慢提升的社会文化,才有可能出现中华文化的真正复兴。
  一个人不是有了点知识、或是有了一纸文凭就可以称之为“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与非知识分子的区别,完全不在于学历而在于文化心理结构。真正的知识分子,总是把自由与尊严看成是自己的生命,总是对苍生怀有一种大悲悯,怀着“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清醒,参与到社会普遍问题的探讨中来。一个人也不是当上了教授,就可以自称或被称为“学者”的。教授与学者的区别,完全不在于职称而在于文化心理结构。前者只不过表示其论文与著作达到了学校规定的数量而已,凭论文著作量化指标考量人才的做法,早已经使“教授”贬值,不学无术凑足论文混上职称的“教授”也早已经不乏其人,而学者型知识分子,必得有“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他无心于功利,却孜孜于学问并且终身以学问为操守,在求学问道的人生旅途之中,对人生对社会有逐渐深入的洞彻与领悟,由此生出比生民更为深刻的反省——对社会痼疾的反省、对民族痼疾的反省乃至对自身痼疾的反省,从而不停地见贤思齐,不倦地求道布道,为社会为民生呼唤真理,敢讲真话。
  其实,“教授”职称与人生境界毫无对应关系,学者型知识分子则代表着一种操守,一种境界。教授们理应比生民更为虔诚地仰望那曾经布满学者型知识分子和文化大师星座的星空,去内齐、去修身、去努力奉献。
  五、“一般艺术学”学者应该有学科使命感
  已经设立二级学科“艺术学”硕、博士点的艺术院校,理应以“一般艺术学”研究为主攻方向。然而,十几年来,我国“一般艺术学”科研成果如晨星寥落。普遍状况是:你说你的学科建设,我搞我的“门类艺术学”研究,甚至我搞我的相邻学科如文学、民俗学、社会学研究。笔者以为,每一位教师都有选择进入学科队伍的权利。既然进入了二级学科“艺术学”的建设、研究队伍,就不该是为利益而来,而应该从进入学科队伍起就立下这样的志向:“我来了,我为学科发展、为学生能学到东西拼一把而来!”你可以在艺术学理论研究与门类艺术学研究之间跳进跳出,但是你却不可以选择“人在曹营心在汉”,对二级学科“艺术学”研究只作壁上观。
  所以,在当前形势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那些从相邻学科转入二级学科“艺术学”学科的学者们,更应该有跟上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如果固守在相邻学科的研究之中,您追逐并且设法进入了二级学科“艺术学”学科队伍,您研究的还是单纯的文学、社会学、民俗学的内容,且毫无艺术学的思想观照,那么您的目的(或者说攫取利益的目标)到底是为了些什么呢?

六、二级学科“艺术学”人才培养
  二级学科“艺术学”以“一般艺术学”为研究方向,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相应提高。目前,二级学科“艺术学”生源偏杂,学中文的、学哲学的、学外语的、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学心理学的、学生物学的、学财务会计的……都看着二级学科“艺术学”招生试题弹性大,拼命往里挤。这些个没有“门类艺术学”学习经历的学生,在应试教育的高中阶段就很少接触艺术,遑言对艺术资料的长期积累、对门类艺术的亲身感悟?本身就不懂艺术创作也不懂艺术理论,甚至从个人兴趣上(可能从考学意义上为稻粱谋盯住了艺术)还没有来得及关注艺术,就突然来“研究”各门类艺术的普遍原理和普遍规律,实在是滑稽事一桩。脑子里没有问题,怎么能够针对问题写出解答问题、解决问题的论文?还没有与艺术“谈恋爱”,你叫他怎么怀孕?又叫他怎么能够生子?这些个学生,只能上网去寻章摘句,然后对空放炮写些满纸空言不着边际的论文,以求拿到一纸艺术学学位证书。
  笔者往我们的台湾省讲学期间,考察了台湾省的艺术院校和台湾省的综合院校的艺术教育。台湾省的艺术院校有三所。台北艺术大学简称北艺大,办学虽仅28年,在台湾地区的艺术院校中已经排名第一,音乐、舞蹈、美术、电影、戏剧学院俱全,并且各有本院专用的展示厅馆;文化资源学院向全校与各艺术院校招收硕士生与博士生,办有年刊《艺术学研究年报》。台湾艺术大学简称台艺大,其前身是西湖国立艺专,目前有美术学院、设计学院、传播学院、表演艺术学院、人文学院五大学院,并有艺术博物馆、文化创意产学园区,以设计、印刷、电视传媒、建筑雕刻等实用美术专业在台湾独占鳌头,学校办有学刊《艺术学报》。台南艺术大学简称南艺大,在台南县官田乡,成立虽晚,已有音乐学院、视觉传达学院、音像艺术学院、文博学院四大学院,各院也有自己的展演场所。三校各有分工:北艺大偏于文化研究,台艺大重视动手能力,南艺大重视成果推广。北艺大林保尧教授戏称三校是:一白手(动脑),一黑手(动手),一灰手。名校各有分工,教学各有特色,使学生按自己兴趣报考高校,就业各有渠道,互不拆台撞车,同时有利于用人单位选择,最终目的是因人施教,充分利用资源,充分激活学子的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把就读专业不当、用人单位不当降低到最小,学生和社会双向获益。
  我国台湾地区的三所艺术院校中,台北艺术大学文化资源学院研究方向与大陆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研究方向最为接近。不同在于:台北艺术大学文化资源学院只招收各院校有“门类艺术学”学习背景的本科生攻读硕士再攻读博士,该校音乐、舞蹈、美术、电影、戏剧学院的本科生教育成为其生源的强大支撑,艺术理论研究是音乐、舞蹈、美术、电影、戏剧实践与研究的顺序提升。反观大陆综合院校,很少音乐学院、舞蹈学院、美术学院、电影学院、戏剧学院俱全,有的甚至一个二级艺术学院也没有,遑言各二级艺术学院各有展示场馆,在本科教育层次上给作为二级学科的“艺术学”以强大支撑?十二年前,在海峡两岸“21世纪文化走向研讨会”上,笔者说到二级学科“艺术学”尚处在创始阶段,教师(比如我)理论积累不足,综合研究成果有欠丰厚④。这话放在十余年前,可以理解可以原谅;艺术本科生文化素质较差,艺术学研究生教育为非艺术类本科生捷足先登,可以理解可以原谅;如今,学科已经建立起了15年,艺术院校本科入学考试考分在不断提高,艺术类本科生文化素质已有改善,笔者十二年前讲话早已经不足作为教师综合研究成果有欠丰厚的借口。在学科建立15年后的今天,再让非艺术类本科生比“门类艺术学”本科生呈强势进入二级学科“艺术学”硕、博士点攻读学位,未免太缺乏学科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了。
  台北艺大研究生教育,开课必须先行论证,教师必须用经典教材,自编教材只在同行之间交流,让同行充分评议,经过时间积淀、不断修改成熟、取得同行认可以后,再由其他教师用作教材,以利于教师沉下心来慢慢积累,以利于教师之间互补短长。学生不是只学一家之言,而是所学系统,所见广泛。反观大陆有些院校二级学科“艺术学”的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缺乏严格论证,主干课程阙如或应付者有之,课程相近或基本雷同者有之,不要说是经典教材,常常连教师自编教材也没有。教师各人自说自话,各敲锣鼓各唱戏,甚至一门课程没上两课就草草收场。教学缺乏整体性系统性,学生对哪门课程能学到东西,哪门课程没有学到东西各有议论,赞声不多而怨声可闻。综合院校本身就缺乏艺术氛围,田野调查作为“门类艺术学”研究生的重头课程,在二级学科“艺术学”课程设置中被忽略。于是,教授闭门造车,学生关门学习。学艺术可不比学习数理化,仅仅在试验室、在图书馆,是绝对领悟不了艺术的!我国大陆地区艺术学研究生导师们集体的“闲云野鹤”般的悠然生活,令坐班围着学生转、每学期学生书面评议装订成册的我国台湾省、香港特区的艺术学研究生导师们艳羡不已,同时也令我们大陆地区本科教育线上的讲师们艳羡不已。
  有鉴于二级学科“艺术学”特定的研究对象,笔者以为,二级学科“艺术学”不宜招收本科生,只宜招收有“门类艺术学”学习背景的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鉴于美学、文艺学与艺术学千丝万缕、难分难舍的联系,不妨控量招收有美学、文艺学学习背景的研究生。从“门类艺术学”本科和美学、文艺学本科毕业,到二级学科“艺术学”硕士毕业,再攻读二级学科“艺术学”博士,顺序渐进,不宜将招生对象扩大到没有“门类(特殊)艺术学”、美学、文艺学学习背景的本科生。二级学科“艺术学”研究生毕业论文,不等于可以满纸空言大而无当,不等于不可以扎根“门类艺术学”。对于二级学科“艺术学”研究生,有“门类艺术学”的基础,经过“一般艺术学”的系统理论学习,然后,用“一般艺术学”的文化视野和研究方法,用“门类艺术学”的实证材料为主干来写毕业论文,不仅是可行的、允许的,而且应该是提倡的。只要他站立的视点更高,运用的材料更宽,研究的方法更新:以艺术的共性规律、共性特征为经线,以某一门类艺术学的实证材料为主要纬线,用自身观点串联起各门类艺术学的、民族的、地域的、时代的、文化的实证材料,织成一幅逐层铺开而不是杂乱无章的华锦。这样才是理想的也是符合客观实际的培养模式,也才能在艺术学门类之下众多的学科培养方向中立住脚、扎住根、成长成枝繁叶茂的大树。从教育抓起,二级学科“艺术学”学科建设的层次才有望提升。
  如今国内,“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时髦着呢!国家从宏观的大政方针的层面提出整个社会发展“四位一体”、[jp2]文化建设“两大一新”的总体要求,各地、各层面的文化建设如火如荼,文化事业、文化产业蓬勃发展,对“一般艺术学”毕业生的社会需求应该很大。名牌高校艺术学博士点的确是机会多、名利多,但是,二级学科“艺术学”队伍不是大杂烩而应该是精英荟萃,其学科队伍建设应该较“门类艺术学”学科队伍建设要求更高,不说是什么人都可以进来“侧侧脚”⑤的。
  总而言之,本文直指有碍二级学科“艺术学”学科建设的现象。一家之言,言出公心。请尽管批评,尽管指正。(责任编辑:帅慧芳)
  
   ① 王廷信(主编)《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导言部分,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3页。
   ② 姜望来《唐长孺先生对义宁史学的继承和发展》,《读书》,2010年第11期,第71-75页。
   ③ 《考工记》。
   ④ 张燕《21世纪艺术史研究走向——1999年在海峡两岸“21世纪文化走向研讨会”上的讲话》,原载《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00年第4期,王廷信主编《艺术学的理论与方法》,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第161-166页。
   ⑤ 语出张岱《夜航船•序》。
  
  scholars' quality and majors' cultivation in contemporary construction of chinese art discipline
  chang bei
  (school of arts, southeast university, nanjing, jiangsu 210018)
  abstract:the article states a personal view upon scholars' quality and majors' cultivation of "general art discipline". as scholars of this field, they should have a practical and theoretical experience in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categorized art discipline". they must have a taste for philosophy and aesthetics, and an expansive cultural view as well as a sense of mission both in society construction and discipline construction. in addition, it proposes the recruiting range and cultivation methods for art discipline majors.
  key words:art discipline; general art discipline; disciplinary construction; scholars' quality; majors' cultivation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长北 [标签: 中国 中的 问题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西方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历程及对中国的启示
    当代中国社会工作发展道路的挑战及应对思路
    武术在孔子学院的传播与中国国家形象的构建
    中国大学教师知识生产的功利取向及其平衡
    孟子“善治”思想及其对当代大学治理的启示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理论问题研
    从三代礼乐文化中探寻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源
    三代礼乐文化: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土壤和滥
    中国人力资源服务凸显三大亮点
    职业精神——当代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核心内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理论问题研
    中国农产品电子商务的浅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