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秘书文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其它管理学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战略竞争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解读欧·亨利《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幽默”情趣
摘要 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以擅长短篇小说的创作而蜚声世界文坛,他的短篇小说往往以独特的幽默情趣、诙谐生动的语言、巧妙的情节布局以及尖锐深刻的批判意识而深受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喜爱。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最著名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篇短篇小说中,作者充分运用了他所擅长的幽默艺术和批判风格,通过流浪汉苏比一系列荒唐可笑的遭遇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幅“含泪”的幽默场景,深刻批判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其在光鲜外表下遮蔽着的肮脏与鄙俗。
  关键词:《警察与赞美诗》 幽默 人性 批判 情趣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美国著名小说家欧·亨利的短篇小说因其独特的写作技巧、巧妙的结构布局、幽默的语言艺术以及深刻的批判意识而在世界文坛中独树一帜。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篇小说中,作家充分运用了他所擅长的幽默艺术和批判意识,通过流浪汉苏比一系列荒唐可笑的遭遇为我们勾勒了一幅幅“含泪”的幽默场景,深刻批判了当时美国的社会现实,揭露了其在光鲜外表下遮蔽着的肮脏与鄙俗。
  《警察与赞美诗》讲述了一个名叫“苏比”的流浪汉穷困潦倒、无家可归,在寒冬来临之前想要找到一个能够解决温饱问题并且安全过冬的安逸处所,于是,他千方百计地故意以身试法企图让警察把自己带到来克莱岛监狱去,但是,因为警察荒唐可笑的办案方式以及自以为是的狂妄态度而使得苏比始终没有达到去来克莱岛的目的。最后,当苏比听到优美感人的赞美诗而被感化,突然顿悟想要改邪归正、重新做人时,却被警察毫无理由地逮捕,阴差阳错地实现了自己想要去来克莱岛监狱过冬的愿望。wwW.11665.cOm通过苏比的遭遇,读者可以真切感受到社会底层劳动人们的生活窘境以及美国社会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作为一位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文学大师,欧·亨利在《警察与赞美诗》中,并没有采用沉重严肃的笔调让主人公悲愤地控诉万恶的美国社会,而是采用轻松幽默的方式,以“含泪的微笑”有力地鞭挞了无情的社会现实。
  二 《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艺术
  1 幽默与黑色幽默
  “幽默”一词源自拉丁文,其原本的含义是指“体液”。从英国人文主义戏剧家琼生的戏剧创作和戏剧理论开始,“幽默”一词就开始被推广开来并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和文学理论。通俗地讲,“幽默”指的是某一事物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特征,即荒谬可笑的内容形式、曲折含蓄的表现方式以及出人意料、令人回味无穷的结局。
  “黑色幽默”一词,原本指的是20世纪60年代兴起于美国的一个文学流派,该流派的文学创作风格是对荒唐和矛盾的社会现实进行无情鞭挞以及冷嘲热讽。但是,“黑色幽默”并不是最早出现在20世纪60年代的美国。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著名小说家欧·亨利就利用短篇小说创作将这种讽刺意味浓厚、无奈又苦涩的文学表现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欧·亨利在其短篇小说创作中,常常对社会现实进行毫无保留的嘲笑和抨击、揭露与讽刺,并在作品中流露出悲观无奈甚至是绝望的思想情绪,这正是“黑色幽默”的范畴。
  2 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黑色幽默”的具体呈现
  (1)“警察”与“赞美诗”的二元对立
  《警察与赞美诗》的小说题目在形式上的并列并不能代表两者之间存在对等和谐的关系。通览整篇小说不难发现,警察并不是劳苦人们的保护神,也不是作者要赞美的对象,而是苏比仇恨和诅咒的对象。警察先后多次破坏了苏比想去来克莱岛监狱安然过冬的完美计划,当苏比在教堂被赞美诗感化而立志从头开始、重新做人时,却被警察莫名其妙地逮捕入狱。在西方社会,赞美诗是统治阶级麻痹劳苦大众的精神鸦片,而警察则是资本主义国家统治阶级的工具,虽然两者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是两者的功效却有所不同。赞美诗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正力量、是苏比的精神支柱,它能重新唤起苏比对生活的信心和希望;而警察则似乎代表的是一种破坏性的负面力量,不仅破坏了苏比去监狱过冬的计划,也将苏比重新做人的希望无情地浇灭了。在《警察与赞美诗》中,作者欧·亨利一方面渲染了宗教强大的精神感化和支撑作用,让苏比在赞美诗的熏陶下实现人性的开化和顿悟,想要重新开始,重新做人;另一方面,欧·亨利通过苏比无奈苦涩的命运结局体现了宗教在以警察为代表的统治阶级面前是多么的不值一

提、多么的无能为力。小说的题目把赞美诗和警察放置在一起,这正体现了作者独特的幽默风格和讽刺艺术。欧·亨利以他那独特的幽默艺术,巧妙地表现出在“警察”与“赞美诗”的二元对立中所蕴含的讽刺力量。
  (2)夸张和变形的语言艺术
  众所周知,语言是思维物质的外壳,是人们传递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载体。在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通过使用夸张、变形的语言艺术,对人物语言以及事件进行夸张和变形的处理,使得小说文本呈现出巨大的文学张力和感染力,突出表现了在美国那种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面前,底层小人物的可笑经历和悲惨命运。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充分运用了拟人、夸张、象征和反讽的修辞手法和语言技巧,使整篇小说充满了深刻的批判意识和反讽意味,作者主要通过主人公苏比的眼睛所观察到的世界来深刻地体现这一点。在苏比的眼睛里,冬日里的“霜冻”是可爱的杰克·佛洛斯特老人,而飘落的“枯叶”则是老人的一张张名片;“都市广场”是属于自己的露天公寓,而“克来克岛监狱”则是舒适好客的度假村;看似贤良温和的“淑女”却是无赖卑贱的妓女,威武庄严的“警察”却自以为是、无知荒唐。小说中的这一切都是通过苏比的眼睛观察到的,都是作者用调侃的口吻来表述的,在诙谐幽默的言语之间,读者们既可以领略到社会底层人们艰难困苦的生活窘境,也由衷地感受到美国当时黑白颠倒的社会现实充满了矛盾与荒诞。欧·亨利的“黑色幽默”将悲剧场面用夸张而荒诞的语言进行变形和处理,将“苦难”与“幽默”放置在一起,将原本悲剧的人物放在哭笑不得、忍俊不禁的境遇中展示,既突出地表现了他们滑稽可笑的一面,又表现了他们在生活的重压下的无奈与苦涩以及对自身生存的幻想、否定,直至最后的绝望。  (3)精心巧妙的情节布局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前后一共安排了五次苏比与警察邂逅的情节。第一次是苏比故意砸碎商店的玻璃,警察却跑去追赶赶车人。这反映出警察无视现实、自作聪明的办案作风;第二次是苏比调戏女性,结果招致妓女的纠缠,而警察对此却熟视无睹,由此可见当时肮脏、鄙俗的社会风气;第三次是苏比故意扰乱治安,警察却帮他开脱罪名,表现了警察的愚笨无知、荒唐可笑;第四次是苏比去偷别人的伞,警察却忙着搀扶穿晚礼服的金发女郎过街,突出表现了警察阿谀谄媚的丑态;第五次是在教堂受赞美诗影响的苏比下定决心改过自新时,却莫名其妙地被警察带走了,体现了警察颠倒黑白的办事风格。小说中这些精心巧妙的情节布局共同特点就是,在警察的干预下,主人公苏比一直事与愿违、一事无成,最后希望落空。欧·亨利用幽默的笔调、诙谐的语言刻画出了小说主人公苏比荒诞纠结的人生经历,同时在这可笑可叹的经历背后又蕴藏着浓烈的批判色彩和深刻的讽刺力量。
  三 从《警察与赞美诗》看欧·亨利幽默艺术的重要意义
  1 欧·亨利式“含泪的微笑”的审美价值
  欧·亨利式“含泪的微笑”含有较高的审美价值,这种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审美客体即小说文本本身为读者传达和呈现出来的精神内涵。小说中主人公苏比无处安身立命、荒诞可悲的人生遭遇呈现出来的悲剧性,在笑声中传达出一种震撼人心的悲剧精神;另一方面是审美主体即广大读者在小说文本阅读的过程中所体验到的心灵冲击和阅读快感。读者们在阅读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过程中,无时无刻不在为主人公的命运遭遇而感到可笑、可悲、可叹,从而体味出人性的真谛,得到了心灵的进化。欧·亨利用轻松幽默的笔调创造了苏比这样一个可怜、可悲、可笑的社会底层小人物形象,并通过他为了实现自己去来克莱岛监狱过冬的愿望而三番五次地以身试法,最后受赞美诗人性顿悟想要从头开始而不得的荒诞经历,充分体现出作家那“含泪的微笑”的写作风格,呈现出意义丰富的审美价值和美学内涵。
  2 突出了人性在生存困境中的顿悟
  在《警察与赞美诗》中,欧·亨利透过苏比这一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充分揭示了在两极分化下的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窘境和在生存环境中人的顿悟。小说中,苏比在对温饱的执着追求过程中遭到了命运戏剧化的调侃和捉弄,他的种种反抗看似可笑、可怜,实则可悲、可叹。苏比的生存困境折射出在当时的美国社会,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为了满足自身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而做出的种种努力甚至是挣扎。但

是,在这种努力和挣扎中,苏比并非是一个失去人性的行尸走肉,并非是一个为了满足温饱需要而完全放弃自我完善、自我价值实现和追求自由的故意作恶者。当苏比聆听到优美温馨的赞美诗时,人性的光辉在他的身上重新闪现,他立志要把自己拔出泥沼,重新做人。由此可见,欧·亨利在充满幽默情趣的小说创作中,从另外一个层面体现了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尽管生活窘迫,但是他们却依然保持了乐观向上、求善求美的可贵精神,身上依然闪烁着人性的光辉。欧·亨利在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中的创作意图主要是,通过主人公苏比的心理变化和人性顿悟,引领广大读者寻找到一种积极乐观的应对艰难人生的方法和道路。
  3 对美国社会现实进行有力的批判
  欧·亨利的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发表于1904年,众所周知,当时新工业革命正在美国社会如火如荼地进行着。美国资本主义物质文明获得了飞速发展,同时它的社会生活方式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贫富差距逐渐拉大,社会两级分化非常严重。小说《警察与赞美诗》的故事背景就发生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精神力量日益匮乏的美国大都市纽约,在小说的一开头作者就通过衣衫褴褛、食不果腹的苏比与身穿海豹皮大衣的富家女人的强烈对比,深刻暗示了美国社会两极分化的社会现实和主题基调。小说中写到,在寒冷的冬天富人可以买票去棕榈滩和里维埃拉游玩,也可以去地中海度假,或者到维苏威湾漂流;而以苏比为代表的广大劳苦大众们却为冬天的食宿而辗转反侧,不能入眠,甚至故意以身试法来求得到来克莱岛监狱安然过冬。欧·亨利在小说中深刻描述的苏比的命运遭遇就是当时美国社会现实的真实写照,小说《警察与赞美诗》以“含泪的微笑”体现了美国下层社会小人物的命运悲剧,深刻揭示了外表光鲜的美国社会的肮脏、卑鄙以及颠倒黑白的内在本质。作者用高超的幽默手法和尖锐的讽刺技巧,对两极分化严重、贫富差距极大、黑白颠倒的美国社会现实进行了无情的鞭挞和有力的批判。
  四 结语
  短篇小说《警察与赞美诗》是欧·亨利最著名的小说作品之一,该小说自发表以来,就因其高超的幽默艺术、诙谐生动的语言、引人入胜的情节结构以及深刻的现实批判意识,而深受广大读者的追捧和热爱。欧·亨利通过运用多种不同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从“警察”与“赞美诗”的二元对立、夸张变形的语言艺术和精心巧妙的结构布局对事件进行夸张和变形处理,展示出在荒诞的现实面前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卑微无助和无以安身立命的生活窘境以及混淆错位、颠倒黑白的社会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学审美意义和社会文化内涵。
  参考文献:
  [1] 顾险峰:《〈警察与赞美诗〉的幽默艺术》,《文学教育》,2009年第6期。
  [2] 陈妍、张清东:《〈警察与赞美诗〉的主题探析》,《电影文学》,2010年第23期。
  [3] 李学:《人性向善的光芒——简析欧·亨利小说》,《新西部》,2012年第12期。
  [4] 郝薇薇、邹德刚、鲁华山:《浅析欧·亨利“含泪的微笑”的写作特点》,《时代文学》,2011年第9期。
  作者简介:
  冯新艳,女,1978—,湖北洪湖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教学,工作单位:武汉科技大学城市学院。
  望明,男,1975—,湖北钟祥人,本科,中教一级,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工作单位:武汉市第四十九中学。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网站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专家解读生猪养殖重难点
    解读中小企业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浅析从灾难性事件的报道解读媒体在政府危机
    关于长沙首推行政问责制:政策文本解读及其分
    放弃现金折扣成本解读与质疑
    解读资本公积的核算内容
    跟我一起解读财务风险
    全面解读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 如何进行财务分
    解读意识形态广告的视觉美学
    解读《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征求意见稿第8号——
    金融危机下财务分析师解读报表的人力资本价
    解读MBO——论MBO的意义及其规范措施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