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秘书文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其它管理学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战略竞争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从三代礼乐文化中探寻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源头
【摘 要】中国古史上的夏商周三代时期产生的礼乐文化贯穿其中,源远流长,是三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中国古代美学追寻源头,三代礼乐文化可视作其文化土壤和滥觞。
  【关键词】三代礼乐文化;中国古代美学;文化发源
  中国古史上的夏商周三代时期,在中国古代文明发展史上的伟大意义和重要地位,今天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这三个时期产生的礼乐文化是三代文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中,甚至在世界文明史上都占据着一定地位、拥有着独特意义。如果中国古代美学探寻源头,三代礼乐文化可视作其文化发源与萌芽。
  一、礼乐的阐释
  何谓礼乐?《说文解字》解释: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从示从豊。乐,五声音总。象鼓鼙。
  关于礼乐的产生,已知的文献中有各种说法,如《大戴礼记》、《左传》、《性自命出》、《礼记》、《史记》等,大致可分为礼乐本于神说,礼根于人类自身繁衍的欲望说,礼乐生于人情说等。
  1、关于“礼”
  所谓“礼”,原本是远古时期人类的习俗系统,包括生产、生活、习惯、信仰、经验、知识的积累。在延续与发展后,逐渐演变为文明社会系统的制度。王国维《观堂集林》:礼为奉神人之事。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无文字的信条,谓之习惯。习惯之合理者,儒家命之礼。关于“礼”或可从三个维度去理解:其中源于早期社会的风俗习惯,可称之为“礼俗”;“礼制”即周代之礼,有政治制度、社会秩序的含义;现传礼书经典——“三礼”,即《仪礼》、《周礼》和《礼记》三书。“礼”的特征是恭敬、庄敬。Www.11665.COm《礼记·礼器》:经礼三百,曲礼三千。《左传·僖公十一年》:敬,礼之舆也,不敬则礼不行。《管子·五辅》:夫人必知礼,然后恭敬,恭敬然后尊让,尊让然后少长贵贱不相逾越。
  2、关于“乐”
  古代的“乐”,包含音乐、诗歌、舞蹈,及说唱相结合的样式,是祀教的重要内容,乃古礼的重要组成之一。《乐记·乐化篇》:故乐也者,动于内者也;礼也者,动于外者也。乐极和,礼极顺,内和而外顺,则民瞻其颜色而勿与争也,望其容貌而民不生易慢焉。“乐”的其基本特征是“和”。“和”本指音素上的和谐关系。《老子·第二章》:音声相和。《荀子·乐论》、《礼记·乐记》都曾说明了这点: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老也;乐者,审一以定和也。
  礼与乐相配合,追求的是一种自然、社会、国家、家庭、个体全面的协合的境界,从礼的角度讲是“大顺”,从乐的角度讲是“大和”。礼乐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祖先进入文明社会的独特创造,它贯穿三代,源远流长。
  二、三代礼乐文化的内涵
  根据学者的研究,不同地区的文化在走向成熟时,即逐渐形成能够与其它文化区别的特征前,一般都会经历一个基本相同的阶段,这就是从巫术到宗教再到理性化文化的发展路径。中国文化的发展模式就符合这种规律。中国文化在西周慢慢定型,拥有了一种相对稳定的精神气质,达到了理性化的程度,或者说孕育出了普遍意义上人文的、理性的精神,即礼乐文化。
  关于夏以前文化性质的研究,因为文字资料的缺乏,所得出的结论都带有一定的推测性。许多学者都认同文化发展的第一阶段是巫术,得出这样的论断是基于对大量现存的相对原始民族的调查和研究。但研究商代的文化时,因为有许多卜辞这类相对可靠的研究资料,从中显示出了多神信仰的宗教文化特征,这与巫术文化相比,具有非常明显的进步。
  从祭祀文化发展到礼乐文化,这其中所蕴含的进步意义更为明显。因为在礼乐文化这个阶段,人这一因素已经非常重要,在某些情况下,人的行为甚至已经可以左右天的意志了,《尚书·泰誓》曾有记载:“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由此可以看出,根据文化的发展,西周礼乐文化的出现是文化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必然结果。众所周知,三代礼乐文化的发展极致时期是在西周,这个有周公“制礼作乐”为佐证。“殷因于夏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论语·为政》),“三代之礼一也,民共由之”(《礼记·礼器》),所以,三代礼乐文化是有着其内在的一致性贯通和性,它们之间损益增删、相因沿革。礼乐文化的实质其实就在于礼是规范社会秩序的,它的实现不由强制,乐在其中处于辅助地位,通过教化来实现。

r>  三、三代礼乐文化的美学意义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阶级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国古代文明的源头。三代在漫长的时间中所形成的思想观念、文明体系,不仅成为了中国后世庞大的思维体系最原始的生长点,其文明特征也成为了中华文明后续发展的基调与导向。
  关于中国的礼文化,在三代以上,还是混而为一的统一整体。但在“礼崩乐坏”的形势下,产生了形式与内容(即礼仪与礼义)两者的的分离。儒学的产生正是因为这点。晚清闰镇衍在其《六典通考序》中说:“由三代以上,治与道出于一。由三代以下,治与道出于二。”这里“治”是指建立、维护社会秩序的所有制度和行为规范,“道”是指蕴含里面的价值系统(也就是道统)。因为中国文化整体特征就是礼,“治”即礼仪系统,“道”即礼义系统。三代以上与三代以下的区分,就在于形式与礼义内涵的不统一,而内涵不变的,可称之为“道”,在今天就是规律的意思。这里的“道”,因为是传承自上古一脉,也可称为“道统”。因此,儒学所说的道统(或者说价值系统),并不是儒家的首创,而是从中国的礼文化中继承发展出来的。
  劳承万在《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中,孔子的“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泰伯》),“是儒家哲学建构庞大体系的纲领”,而禅道两家,虽然没有“礼”的具体、系统的内容,但其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却不能脱离心性之“乐”。“诗—礼—乐”是一个渐次推进的有机整体,类似开端—发展—终成这样的模式,具有中国礼乐文化独特的生命力与独创性。简言之,中国人的真正心性之乐,都是由“诗”而兴发其性情,由“礼”而立稳其身,由“乐”而凝聚成性。“诗—礼—乐”的发展模式,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文化历程、人生态度、审美趣味。
  三代礼乐文化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三代成熟的程度,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文化模式。第二,三代文化经过春秋、战国之际诸子对其基本精神的阐发和继承,对此后的文化的稳定特质的形成和保持起着核心的作用。重返文明源头,三代礼乐文化一直贯穿于后世治学为政的思想当中,将其作为中国远古从五帝到夏商周的特征,一方面为中国文化的形成建构了整体的框架,为其中的历史演化提供了特有的演化框架,一方面也为春秋以来的文化演变提供一种逻辑前提和文化背景。从美学角度,三代礼乐文化为中国古代美学孕育了极为丰富的内容,产生了许多极富中华民族传统特色的美学概念,成为中国美学的萌芽。如夏审美视域当中的有限与无限、审美境界中之“永恒”,商审美视域中的感官之美,周审美风尚中的流与变,周“文”之美,等等,都是其中所蕴含的美学因素。三代礼乐文化因为丰富其独到、宏大而先生的文化内蕴,为中国古代的文化美学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成为了其源头。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华夏美学[m].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34.
  [2]劳承万.中国古代美学(乐学)形态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56.
  [3]陈来.古代宗教与伦理——儒家思想的根源[m].上海:三联书店,1996:16.
  [4]张法.礼乐文化:理解先秦美学特色的一个路径[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5]李心峰.中国三代艺术的意义[j].文艺研究,2001(4).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制度 中国古代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先秦两汉美学起源之三代礼乐文化
    三代礼乐文化: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土壤和滥
    浅议第三代因特网下的电子商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