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管理论文 >>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管理学基本理论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秘书文秘论文   档案管理论文   其它管理学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投资决策论文   战略竞争管理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三代礼乐文化: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土壤和滥觞
【摘 要】夏商周三代的礼乐,是中国远古时期特定阶段的文化,它将政治、宗教、哲学、经济、美学都整合在一体,对中国古代美学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西周末到春秋末,中国礼乐文化逐渐分化。作为儒家的代表人物孔子竭力维护礼乐文化,反对文质分离。战国后期,荀子著《礼论》和《乐论》,探讨人生问题。此外,还有东周时期儒家艺术理论的总结性的著作《乐记》等等。
  【关键词】三代;礼乐文化;古代美学
  中国的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夏商周三代建立了朝廷美学体系,它统建筑、器物、服饰、典章制度为一体,构成了中国社会结构的基础。朝廷美学体系大部分被秦的大一统所继承和发展。“这一主体是以建筑和服饰为核心的政治—审美世界,以仰观俯察为主体的审美观照方式,以视、听、味并重的整合性审美感受,影响了从秦到清的整个历史,也是构成中国美学特色的重要部分之一。” [1]
  中国古代“礼”的概念起源很早,在孔子的《论语》中就提及。如在《为政》:“殷因于厦礼,所损益,可知也;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 [2]又如在《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殷礼吾能言之。” [2]由此可知,在夏殷之前就存在“礼”。对于三代而言,“夏尚忠,商尚质,周尚文”,“夏正建寅为人统,商正建丑为地统,周正建子为天统”。
  一、儒家美学思想
  儒家以孔子为首的美学思想表现了道德规范与审美意识的相互融合的人生艺术化的思想路径。孔子的思想曾被礼教替代。“礼,最初指祭神的器物和仪式,西周时已含有规范和礼治思想,后来逐渐把礼从仪式中区别出来,发展成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奴隶主贵族等级制度和以奴隶主贵族的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wWW.11665.coM” [3]
  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的东周时代,自小受鲁文化的熏陶,崇尚恢复周礼,希望以此来建立一个有序和谐的社会。为了实现这一理想,孔子把“仁”注入了礼文化中,试图建构一个以“仁爱”为核心,以“孝悌”为根本,以“忠恕”为根本,以“复礼”为目的的政治、伦理、哲学合一的思想体系。孔子认为,礼乐文化不仅仅探讨什么是人生,而且还探讨规范、调整人际关系的准则。
  在此基础上孔子提出了美善合一的礼乐文化理想,如孔子《论语·八佾》中认为《韶》是“尽美矣,又尽善也。”认为《武》是“尽美矣,未尽善也。”“礼乐文化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本格调,礼乐形式和内容的统一就是美和善的统一。在现实生活中,随着礼乐教化的深入,善成了美的核心,成了美所追求的最高理念。” [4]
  善,就是一种社会功利价值。对人而言,美的形式和善的内容的统一,是要符合礼乐教化的标准。孔子认为“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2]
  二、《礼论》和《乐论》
  荀子是战国哲学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其关于“礼乐”论的著作有《礼论》和《乐论》。
  荀子的《礼论》是一本探讨人的生死问题的书。在大前提礼的根本“天地君亲师”,礼的主要内容是“祭礼”和“丧礼”。举行“祭礼”是为了祭奠祖先,进而显示现实生活中的人生命的存在,以此突出历史的深厚,未来的遥远。举行“丧礼”,则是突显一种生命的张力,“视死如生,视亡如存”的精神。人从而在“祭礼”“丧礼”之中发现生命的永恒的价值。荀子追求这种视生死终始若一的境界。人遵循礼,故而能区分吉凶、贵贱、亲疏。
  《乐论》提出“美善相乐”的音乐美学思想,我们可以从两个主要的方面进行理解。“一方面,艺术具有引导志向、陶冶性情的作用,换言之,艺术之美是人格完善的手段和工具。……另一方面,理想人格既是一种道德的境界,也是一种审美境界。” [5]
  《乐礼》中美和善的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是礼与乐之间的关系。“且乐也者,和之不可变者也;礼也者,理之不可易者也。乐合同,礼别异。礼乐之统,管乎人心矣。穷本极变,乐之情也;著诚去伪,礼之经也。”音乐抒发的是人内在的情感,注重对人性情的陶冶,礼是维护社会群体等级差异,和谐一致。社会群体中的人通过积极向上纯洁的音乐,使人内心纯净、行为端正,才能体会到真正的快乐。这也就是说,只有产生善的效果的艺术才是美的艺术。
  三、《乐记》
  《乐记》是东周时期儒家艺术理论的总结性的著作。作为儒家学说的经典著作,不仅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而且强调

了音乐不同于德育和智育,对后世中国古代审美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对审美理论的影响主要有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感物动情的主体特征。通过音乐可以使人民移风易俗,性情得到净化,达到社会安宁。音乐和“礼”相辅相成,可以使君臣父子关系井然有序,和睦相处。
  《礼记》认为音乐的本质特征是“和”与“情”。中国古代美学十分注重“和”的概念。它又包括两个方面,一、协调、相融和恰到好处。即在处理天人关系,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中,寻找最好方式和位置。《中庸》:“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二、相辅相成和相反相成。
  《礼记》的和谐理论,就是“乐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纪,人情所不能免也。”这种天人合一的和谐观点,对后来的古代美学产生深远的影响。比如对刘勰的《文心雕龙》,他认为‘文’不只人才有,天象地形为天地之文,‘傍及万品,动植物皆文’(《原道篇》),而人类是茫茫宇宙的一个有机部分,又分万物之灵,自然也就有自己的文。音乐,是由人感知外物而生情,反过来又从情感上打动人。这种感情可以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乐记》提出“以道制欲”说,“君子乐得其道,小人乐得其所欲。以道制欲,则乐而不乱,以欲忘道,则惑而不乐,是故君子反情以和其志,广乐以成其教,乐行而民乡方,可以观德矣。” [6]
  《乐记》揭示了人的内心和外物之间的反映关系,人可以通过音乐来陶冶性情,最终达到知礼乐、明伦理的境界。这也是中国古人秉持的“安身立命”之道。对后世中国人为人处世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结 语
  三代礼乐文化,是古人将“礼教”和“乐教”并提而形成的教化体系。孔子崇尚周礼,周公制礼作乐,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调。这种建立在道德基础上的理念,对中国政治文化产生了及其深远的影响,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美学。三代礼乐文化对中国后世美学产生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对儒家美学。儒家以孔子为首的美学思想表现了道德规范与审美意识的相互融合的人生艺术化的思想路径。孔子认为,礼乐文化不仅仅探讨什么是人生,而且还探讨规范、调整人际关系的准则。荀子在《礼论》中提及“丧礼”和“祭礼”,进而提出追求视死如生始终如一的人生境界。在《乐论》中,他提出“美善相乐”的音乐美学思想。他认为音乐对人的教化作用,纯洁的音乐可以使人内心纯净、行为端正。《乐记》不仅反映了儒家的思想,而且强调了音乐不同于德育和智育,对后世中国古代审美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例如对审美理论的影响主要有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和感物动情的主体特征。
  【参考文献】
  [1]张法.中国美学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2]孔子.论语[m].北京:中华书局,2006.
  [3]谢丽娜.论孔子的礼乐文化思想[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4]钟艳.论孔子美善合一的礼乐文化理想——从孔子论《韶》、《武》说起[j].法制与社会,2011(12).
  • 上一个管理论文:
  • 下一个管理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试论先秦两汉美学起源之三代礼乐文化
    从三代礼乐文化中探寻中国古代美学的文化源
    浅议第三代因特网下的电子商务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