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英美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提高大学生对西方文学课程学习兴趣

提高大学生对西方文学课程学习兴趣

  当前高校西方文学教学面临学生学习兴趣不断下降的问题。表现在很多学生上了一两年的课,只知道几个西方作家名、作品名和思潮名,对于西方文学的精神,西方名著的独特魅力几乎一无所知,更不用说通过学习形成国际性文学视野,为独立观察、思考和创新文学提供了帮助。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是西方文学教学中的传统难题并未解决,如西方文学以思想性见长,与中国文化相比“异质性”突出,学生在思想上理解和接受的难度大,往往浅尝辄止;另外,西方文学作品常常是鸿篇巨制,加上人名难记,学生畏难情绪重,经常望而却步。其次是新问题层出不穷,如由于非专业课程开设过多,过级考证兼职占用时间过多,影视等其他文化形式吸引等原因导致学生投入西方文学学习时间减少,或者是学校硬件缺乏,存储书籍不够致使学生无书可读,等等。当然,就可以做到而没有做到的方面而言,最根本的失误还是教育理念落后,还是以传授知识为主,未能树立起围绕学生主体性,以培养独立观察、思考、创新、实践的人才为目标的教育理念。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们认为,新问题很多是根源性的体制问题或宏观性的社会问题的必然产物,要立刻改变这些根源性和宏观性的问题是不现实的。合理的思路是思考如何“戴着镣铐跳舞”,即在现实条件下如何通过切实可行的做法尽可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遵循这个思路,我们发现,亟需的可能改变的是让学生尽可能克服“四个疏远”,即与原著的疏远、与现实的疏远、与中国的疏远、与文字的疏远。WwW.11665.Com下面,我们以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的教学为例,一一具体说明。 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
  第一个疏远,即学生不读原著,导致学生与西方文学课程存在的根本原因——西方文学原著本身的价值与魅力——疏远。这是显而易见的一个问题,由于不接触原著,学生丧失了举一反三、独立思考和批判的可能,让西方文学教学成为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西方文学课程也就随之沦为了彻头彻尾的考试学科,学习也仅为了考试,学习的目的也就是背背人名书名思潮名。
  但对学生增加读原著的时间或许真的不能抱太大希望,所以,现实的做法是:第一、改变面面俱到的文学“史”的讲法,在西方文学史课堂上加大文学作品欣赏与分析的比重,让学生领略文学名著的魅力。以《包法利夫人》为例,在讲作品艺术特点的时候可以摘取原著中的原文予以证明,既避免抽象罗列,也可以让学生品味名著的魅力。如在讲作家退出作品的写作方法时,我们摘录了原著中的两段话:
  “她越看他,就越有气。他年纪越大,动作也就越笨:吃果点时,他把空瓶的塞子切开;餐后,他用舌头舐牙齿;喝汤时,他咽一口,就要咕噜一声;因为他开始发胖了,本来已经很小的眼睛,给浮肿的脸蛋往上一挤,挤得似乎离太阳穴更近了。”
  “白领子朝下翻,露出她的脖子,一条中缝顺着脑壳的弧线,轻轻下去,分开头发;头发黑乌乌的,光溜溜的,两半边都像一块整东西一样,几乎盖住了耳朵尖,盘到后头,挽成一个大髻,又像波浪一样起伏,朝鬓角推了出去。这在乡下医生,还是有生以来头一回看见。她的脸蛋是玫瑰红颜色,她像男子一样,在上身衣服两颗纽扣中间,挂了一只玳瑁眼镜。”
  当学生读了这些段落,就理解到作家是完全用了作品中的人物的眼睛来看事物;他们还表示深有同感,并举出很多例子,说明“一切景语皆情语”,对处于不同心境下的不同的人,同一个事物会呈现出不同的面貌;而福楼拜坚持作家退出小说,说明他敏锐地注意到了这一点,这对他们很有启发。
  在讲到福楼拜是“苦吟派”作家时,我们摘录了原著中这样一部分:初到永镇,爱玛与赖昂那一段长达三页的对话。通过仔细阅读,我们发现在这中间,有时是“包法利夫人”发问,有时也换上“爱玛”;有时是“爱玛”回答,有时又是“包法利夫人”。仔细观察可以发现,这段对话中,凡是涉及到音乐、书本等内容时,总会是“爱玛”蹦出来说话,并且往往激情澎湃,兴趣万分,仿佛自己是那些每天和这些东西打交道的贵妇似的。学生发现,福楼拜在这一部分中是有意识地、甚至是精心选择了“爱玛”或“包法利夫人”作为发言者的称谓,作者似乎在以近乎暗示的方法告诉我们“爱玛”和“包法利夫人”是两个人,是不可调和的理想与现实。
  另外,我们还选择了一段原文让学生欣赏,就是罗多尔夫拒绝帮助包法利夫人后的那一段:
  “她出来了。墙在发抖,天花板要压垮她;她又走上了长长的小路,枯叶给风吹散,又聚成一堆,几乎把她绊倒。她总算走到了铁门前的界沟;她这样急着要开门,结果指甲都给锁碰坏了。然后再走了一百步,累得上气不接下气,简直要跌倒了,她才站住。于是她转过身来,又一次看了一眼不动声色的于谢堡,还有牧牛场,花园,三个院落和房屋正面高

低上下的窗子。”
  我们带领学生对“墙在发抖”、“长长的小路”、“枯叶……把她绊倒”、“总算走到了”、“不动声色的”等细节进行了赏析,通过赏析,学生对福楼拜的卓越的文字表现力有了很深的理解。
  课后,有的学生表示一定要找到原著读一读,好好领略一下大师的原作,说明我们摘取原文片段供学生赏析的做法是有成效的。
  第二个疏远是历史与现实的疏远。因为绝大多数西方经典都是历史的产物,与我们今天的社会风貌、民风民情都有较大的距离,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存在诸多困难,难以进入角色。以往的做法是尽可能多地还原历史,但这样做有时候是越讲越糊涂,因此一般的做法还是点到即止;在此基础上还可以增加一个做法,那就是将历史元素引入现实语境,借以加深理解。这样一来,学生既加深了对作品的理解,也借着作品加深了对自己、对自己所处的时代的理解。比如我们在讲到福楼拜从文化角度来解释爱玛走上绝路的根源时说,爱玛修道院的寄宿生活造成两方面的精神压抑:清规戒律的束缚,读骑士小说所产生的不着边际的幻想。这时,我们将作品中原文摘录了下来,并组织学生讨论爱玛的状态与有的学生迷琼瑶的言情小说,迷偶像,迷情感肥皂剧的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似之处,一下就拉近了学生与小说主人公的距离。

  书里讲的多是恋爱的故事,多情的男女,逼得走投无路、在孤零零的亭子里晕倒的贵妇人,每到一个驿站都要遭到毒害的马车夫,每一页都疲于奔命的马匹,阴暗的树林,内心的骚动,发不完的誓言,剪不断的呜咽,流不尽的泪,亲不完的吻,月下的小船,林中的夜莺,情郎勇敢得像狮子,温柔得像羔羊,人品好得不能再好,衣着总是无瑕可击,哭起来却又热泪盈眶。半年以来,十五岁的艾玛就这样双手沾满了旧书店的灰尘。后来她读司各特,爱上了古代的风物,梦中也看到苏格兰乡村的衣柜,卫士的厅堂,走江湖的诗人。她多么希望像腰身细长的女庄主一样,住在一座古老的城堡里,整天在三叶形的屋顶下,胳膊肘支在石桌上,双手托住下巴,引颈企望着一个头盔上有白羽毛的骑士,胯下一匹黑马,从遥远的田野奔驰而来。那时,她内心崇拜的是殉难的玛丽女王;狂热地敬仰的是出名的或不幸的妇女。在她看来,以身殉教的女杰贞德、同老师私奔的艾洛伊丝……圣·巴特勒米之夜对新教徒的大屠杀,头戴白缨冲锋陷阵亨的利四世……
  第三个疏远则是中西文化的差异。因为西方文化相对于中国文化的异质性,许多学生都抱着一种类似于隔岸观火的精神状态看待西方文学,加重了疏远的程度。但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推进,文学日益超出国界,甚至有论者称:“文学如果不是比较的,是什么?”(what is literature if n0t comparative?)所以,文学教学中比较文学的视野与方法应该有更多的引入。
  为此,我们在授课时设计了两个问题,即包法利、德·雷纳尔、卡列宁、武大郎等被遗弃的丈夫有何特点与共性?爱玛爱情悲剧的原因是什么?爱玛、安娜、潘金莲、曹七巧的恋爱悲剧有何异同?学生在讨论中认识到,原来西方人与中国人也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心理上的距离就拉近了。
  其实,中西方异质文化之间也有诸多相似之处,如果多从人类心理共同点上着眼,就会减轻不少中西方文化的疏远感。在授课中,我们还努力引导学生从人类的高度看问题,让学生感到爱玛不仅是一个外国人,更重要的,她首先是一个人,有着普通人的天性。例如在讨论爱玛爱情悲剧原因的时候,我们设计了一系列问题,即:如果说爱玛对爱情的过高理想在当时社会无法实现的话,那么,在什么社会可以实现?如果说爱玛是一个淫妇的话,那么,她为什么后来会拒绝用性去换取自己需要的救命钱?爱玛性的苦闷、压抑、欲望、幻想、追求难道不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问题吗……通过这些讨论,学生意识到,包法利夫人身上有人类的影子,疏远感减轻了不少。
  顺着这个思路,我们还设计了一些关于文化的讨论,如怎样理解爱玛的耽于幻想?人类难道不是因为有幻想才有进步吗?不是常听说“我有一个梦”、“一切皆有可能”吗?爱情既是私人的,也是公共的,既是关系精神的,也与肉体相连,爱玛的困境不是整个人类的困境吗?包法利夫人的性格与经历有否普遍意义?人类文化是否面临普遍的困境:人的身体差别不大,主要的差距是靠着文化赋予的,如“渺小”、“平庸”、“伟大”的差别,但这些称谓又是别人赋予的,可以说无法自主,但人又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自主;人要靠超越他人而获得更高的意义与价值,但超越者注定稀少;要超越平庸,但绝大多数人必须平庸——因为“不平凡”这个概念本来就建立在“与绝大多数人不同”之上的。最后一个问题特别具有启发性,有助于理解我们的文学与文化当中的荒谬悖理的地方。
  为此,我们摘取了原著中的一段,该段描写爱玛崇拜那个老朽了的公爵,因为他的名字与王公贵族相连,与路易十六的妻子相连:
  “但是在餐桌上座的,却是一个老人,他是女客中唯一的男宾,弯腰驼背,伏在盛得满满的一盘菜上,餐巾像小孩的围嘴一样,在背后打了结,他一面吃,一面让汤汁从嘴里漏出来。他的眼睛布满了血丝,一头卷起的假发,用一根黑带子系住。他是侯爵的老岳父,拉韦杰老公爵,曾经得到过国王兄弟的宠幸,孔弗让侯爵在沃德勒伊举行猎会的时候,他是一个红人,据说他和夸尼、洛曾两位先生,先后做过王后玛丽·安图瓦奈特的情人。他过着荒淫无度的生活,声名狼藉,不是决斗,就是打赌,或者强占良家妇女,把财产荡尽花光,使家人担惊受怕。他结结巴巴,用手指着盘子,问是什么菜,一个仆人站在他椅子后面,对着他的耳朵大声回答;艾玛的眼睛总是不由自主地望着这个耷拉着嘴唇的老头子,仿佛在看一个千载难逢、令人起敬的活宝一样。他到底在宫里待过,在王后床上睡过觉呵!
  我们追问: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爱情的文化意义不正是包括这些吗——爱一个人,就是爱上了他的全部历史与全部社会关系?人的价值不正是通过人群给予的吗?但依赖人群又注定不能自由?这种现象对文化建设有何启迪?
  我们的目的是,让学生最终能够站在更高的层次看待问题,将爱玛的问题当成是人类的问题,而不仅仅是她个人的失足。这样一来,更广阔的视野就出现了,更深的思考也就自然成为了必然。
  第四个疏远是读图时代对文字读物的挤压导致学生与文学作品疏远。因为西方的名著大多被拍成了电影,所以上课时经常有同学要求播放电影,认为这样可以迅

速了解作品内容。殊不知影视艺术与文学作品各有各的魅力,倘若一味通过图像了解作品,长此以往,中文专业的学生就会愈发疏远了文字,忽略文字的魅力。但学生这样的要求也不是不可以往有益的方面引导的,我们在课堂上就做了这样的尝试:在安排学生课后观看电影以后,我们在课堂上将《包法利夫人》的电影(法国1991年版)与文本中的几个经典片段(私奔前夜、最后求助、求助遭拒)进行了对比,学生在对比中发现语言文字的准确、深刻、生动、传神,很多地方甚至是图画无法表现的。这样一来,我们虽然借助了电影,但最终落实到了文学,落实到了语言文字艺术上,提升了学生领悟语言文字之美的能力。
  我们认为,上述四个疏远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即表层的疏远与深层的疏远。学生读不读原著固然重要,但即使是读了原著,由于解读能力,特别是基于现实的,基于独立观察与创造性思考的解读能力有限,其效果仍然可能是隔靴搔痒,所以第一个疏远可以划归到表层疏远一类。而后面的三个疏远则是深层次的问题,造成这三个疏远的根本原因是:我们一直以为专业学习越学术化越好,越客观越好,哪知这样一来,专业教学客观上被关在“高处不胜寒”的象牙之塔里,离生活越来越远,离现实越来越远,一部有血有肉,有欢笑有痛苦的人文之学——西方文学——被抽象成文学最终走向革命的阶级斗争史,一部与中国人当下生活无关的西方资本主义制度最终毁灭的科学证明……学生哪有兴趣学习?所以我们可说,解决问题的关键可以总结为一句话:让西方文学学习与现实生活更紧密地结合起来。要解决这个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是否愿意将通古今、融中西、跨学科的方法引入外国文学课堂;是否愿意将坚持培养独立观察、思考、创新、实践的人才的教育理念。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佚名 [标签: 西方 学习 大学 大学 文学 大学 大学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提高中国古代文学教学效果之刍议
    大学英语教学中应用英美文学作品教学方法探…
    分析概念隐喻理论对大学英语专业英美文学教…
    卢甘斯克国立大学汉语专业中国文学课教学状…
    浅谈如何提高学生对初中汉语文学习的兴趣
    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创新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
    浅析大学英语教育中英美文学类课程改革措施
    浅谈如何提高西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兴趣
    浅谈怎样提高小学生的汉语文学习能力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应用性及应用性教学探…
    论《红与黑》于连的奋斗史对大学生就业的指…
    关于提高对外汉语专业古代文学教学效果的几…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