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文学评论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林黛玉”和“简爱”

从接受美学角度看“林黛玉”和“简爱”

  接受美学的创始人是姚斯和伊瑟尔。姚斯认为传统意义上的美学史关乎生产的美学,而接受美学则是关乎效果的美学。
  众所周知,创作的三要素是指:创作者。作品、观赏者,缺一不可。缺少哪一个因素都影响最后的艺术效果。从另一个角度说,作品本文由论文联盟http://收集整理的艺术价值取决于读者,经典人物形象的艺术生命来源于读者。如能将文本与创作、接受与读者这两方面有机结合,必能产生新的艺术效果,也能衍生出新的艺术课题。接受美学的发展和演进就修正了传统美学只研究作家、作品,不了解读者接受乃至不承认读者再创造的错误理念。
  姚斯指出:“一部文学作品在其出现的历史时刻,对它的第一读者的期待视野是满足、超越、失望或反驳,这种方法明显地提供了一个决定其审美价值的尺度。期待视野与作品间的距离,熟识的先在审美经验与新作品接受所需求的事业的变化之间的距离,决定着文学作品的艺术特性”。【1】简而言之就是,接受美学中“以读者为中心”的理念,其实就是强调读者的审美习惯直接影响文本人物的艺术效果。在作品被创作完成,还未被读者参与创作之时,作品本身是一个“空筐”,它需要读者根据自己对生活的理解、自己对人物的善恶、自己的艺术领悟力、自己的审美情绪来投射意义和内容。个人的阅读经验和审美习惯会对作品有指向性的期待——期待视野。www.11665.com
  接受美学就是让人们把视角从创作者扭向接受者。指出读者和观众在阅读和观赏之前在心中对作品存在的现在的认知和期待。由此得出期待视野这一概念。但需要注意的是,读者的情感走向或期待视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时间、经历、对人生的认识等方面不断地深入、不断地变化、不断地修正的。所谓“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越是伟大优秀的艺术作品,越是经典迷人的人物形象,才争议最大、褒贬不一。
  期待视野是接受者对文学作品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的认识理解。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史。同样一部爱情小说《简爱》,新兴的资产阶级代表把它举过头顶,赞誉有加。而贵族阶级而代表把它踩在脚下,斥为怪谈。这种现象直接反映了读者的期待视野问题。
  在这两部作品的女主人公身上,读者在认识、接受任务角色、性格、名誉的过程中,突出反映了中外爱情心理的高度契合。这种契合可概括成“求美”及“情悦”。求美,可以理解成对姿容的要求和对完美人格的期待。
  林黛玉的形象不但是名门闺秀的典型,更浸润了中国文化的养分。她如娇花照水般温柔娴静,又如弱柳扶风般风流妩媚。她娇喘吁吁、眉尖若蹙的病态美符合男性以“弱者”为美的心理。而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的余热之下,新兴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政治地位,厌恶牢牢把握社会资源的贵族阶级。夏绿蒂·勃朗特笔下的简爱正是新兴资产阶级要求自由、独立的代表。虽然她矮小、不美,地位卑微,但却不卑不亢、蔑视权贵、自尊自爱。时刻显扬自己的自尊和反抗。她独特的个性格和气质使她拥有一种异于常人的人格魅力。与其说是她获得了庄园主罗切斯特的青睐还不如说是罗切斯特为她独特的个性和气质所倾倒。林黛玉的姿容美和简爱的人格美符合中外爱情心理的“求美”契合。
  在两位女主人公的求爱道路上,始终贯穿着“情悦”这一原则。即“彼此钟情、互相爱悦”。这也就能很好的回答为什么林黛玉为贾宝玉“泪尽而亡”,为什么简爱不嫁给圣约翰,而选择罗切斯特。林黛玉和贾宝玉从初见开始就有一种“诗意的吸引”。(这个妹妹我曾见过。)这种“吸引”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异性相吸”,是发端于胜利与精神的朦胧吸引。正所谓是“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相较于林黛玉与贾宝玉,简爱与罗切斯特的爱情表达更为完整、更为炽烈。简爱对罗切斯特的爱没有矫饰、遮掩,一切自然而然。简爱用自己善于观察的眼睛看到了罗切斯特冷峻外表下隐藏的热情、真诚、善良、还有男性的脆弱。所以她敢于表白: “你以为我穷不漂亮,就没有感觉吗?不,你错了,如果上帝赋予我美貌和财富,我也会让你难于离开我.我们在精神上是当我们经过坟墓,站在上帝面前,我们是平等的!” 【2】罗切斯特正是折服于这种直率、坦诚、独立,发自内心地爱上了这个“矮小、不美、平凡却内心强大的女人”。这种“情悦”从本质上来说和林黛玉贾宝玉没有区别。但从艺术表现力来看却要优于林黛玉贾宝玉“拉锯式”迂回的爱情。这也从一个侧面间接地反映出中西方审美情趣的不同。中国自古就以含蓄蕴藉为美,而西方则以洒脱奔放为美。
  爱情心理中的“求美”和“情悦”是一种产生于恋爱男女之间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境界。林黛玉和贾宝玉、简爱和罗切斯特的爱情历程印证了中外爱情心理的契合。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李佳 [标签: 接受 林黛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接受美学与新闻传播学:现实与可能
    接受美学方法论与新闻传播学的联系之现实与…
    接受美学在新闻传播学中的应用
    新闻受众接受新闻时的影响流分析
    探析鲁迅文学接受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及特征
    中国思想界对“现代”与“后现代”话语体系…
    接受美学视野下的元和诗歌及其研究进路
    苏轼对杜甫题画诗的接受与发展
    简述陶渊明对道家思想的接受与田园诗创作
    明清时期《三国志通俗演义》接受小探
    从接受学角度谈《牡丹亭》对明清女性的影响
    当代传播学视野中的中国传统信息接受观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