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思路

中国现代文学教学改革的一种思路

 中国现代文学从学科建立以来,短短的几十年论文联盟http://间,逐渐发展成为较完善的学科体系,取得的成就令人瞩目。但是,随着商业社会文学热的逐渐退潮,问题和困境也随之而来。不少学者纷纷指出,文学院文学氛围不浓,越来越没有“文气”了。原因是多方面,最关键的还在于长期以来,教师们偏重知识的讲授,重“史”轻“文”的结果便是,鲜活的文学成了干瘪的知识,学生也逐步习惯于接受教师讲授的结论与思想,满足于借用文学史和文学批评的学习来代替文学阅读,“不读作品”成为中文系学生的通病。因此,提倡文本细读,回到文学之所以为文学的文学性上来,无疑为现代文学走出困境,进行卓有成效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
  一、文本细读的内涵
  文本细读的概念来自20世纪文学评论中最有影响力之一的英美新批评派。他们从文学的内部研究着手,以作品文本为中心,反对任何先验的意识或理论介入作品,主张立足于作品语言,在认真、细致阅读原文的基础上,深刻地把握、理解原文及其意义。据此,新批评派提出了文本细读法,要求评论者对作品进行细致的阅读,通过对作品结构、反讽、比喻、张力等的分析,显示文本的语义。很显然,新批评派是立足于“本体批评”、“文字批评”或“纯批评”的现代文学批评流派,他们提出的文本细读,是语义学意义上的文本分析方法。WwW.11665.CoM
  我们所谈的“文本细读”,虽然借用了新批评的概念,但又不等同于其语义学意义上的文本细读。美国当代文艺学家m.h.爱布拉姆斯在《镜与灯》中指出,“文学作为一种活动,总是由作品、作家、读者和世界等四个要素构成” [1]。新批评派纯粹的文本研究无疑割裂了文本与其他要素的联系,走入了极端形式主义的误区。因此,我们提倡的文本细读,是结合了欧美新批评、中国传统阅读点评法、孙绍振先生文本微观分析 [2]等方法,在课程教学的语境下,以阅读教学为对象,立足于文本,融入生命体验,由狭隘走向开放的一种阅读。具体的说,就是“指读者调动自己全部的内在,对文本的语言、结构、意象及文本背后的情感进行仔细的品读,激发出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并在此基础上与文本展开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3]
  二、文本细读的策略与途径
  文本细读是中国现代文学教学的基础和核心,许多学者对于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进行了颇富启发意义的探讨,如陈思和先生就提出了“直面作品”、“寻找经典”、“寻找缝隙”、“寻找原型”的具体方法[4]。结合现代文学的具体教学,本文从下面几个方面对文本细读的策略与途径展开探讨。
  1、选择经典文本
  中国现代文学作家、作品众多,而课时却相对较少。即使充分利用学生的课外时间,也不可能做到一一兼顾。因此,筛选、突出具有经典意义的作家作品,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才能加强阅读的有效性和针对性,避免阅读的随意性、盲目性,从而丰富学生的感受力,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如何选择经典文本?首先,现代文学中素有“鲁郭茅巴老曹”六大家之说,除此之外,沈从文、艾青、张爱玲、赵树理也是代表性作家,他们的创作很多都是思想上和艺术上的杰出之作。但是,即使是这

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十来位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大家,几乎都可用著述等身来形容,因此,也要选出他们最具特色或代表性的作品进行阅读。以曹禺及其戏剧创作的教学为例,曹禺的话剧代表作就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家》等几部,与其泛泛而谈介绍每部剧作的故事梗概、归纳其主题思想、艺术成就,不如精选《雷雨》一剧指导学生文本细读。学生们通过对原文的细致阅读,围绕着这部作品的主题和艺术魅力进行积极的思考,在周朴园对鲁侍萍的感情究竟是否是虚伪的,作品对人性和命运的表现上达到了怎样的深度,剧本的序幕和尾声究竟有什么样的意义和作用,《雷雨》为什么是中国现代话剧史上有里程碑意义的作品等问题上展开深入讨论,既得到了审美的熏陶,又提高了分析作品的能力。
  其次,选择经典文本,并非意味着局限于大家之作。现代文学上有很多作家,譬如许地山、凌淑华、郁达夫、丁玲、萧红、林语堂、冯文炳、李劼人、穆时英、施蛰存、钱钟书、穆旦等,虽然不及上文提到的“一线”作家,处于文学史上相对“边缘”的地位,却也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精选他们的作品指导学生进行细读,无疑能够促进学生对不同风格的比较、分析和体会,丰富学生的阅读视野。
  2、提倡互文性文本细读
  互文性文本细读,也就是比较文本细读,指将作品放在相关性文本群中,在不同文本的相互映照下,帮助学生多维度审视作品、探寻文本的多重意义,以获得深刻的阅读体验,从而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分析文本的能力。
  譬如有“新闺秀派作家”之称的凌叔华,于1925年发表《酒后》这篇短篇小说,通过年轻夫妇永璋和采苕酒后的一段情感起伏,生动地展示了新式家庭中女性的情感和生活,尤其是女性作为“女人”的隐秘、复杂而又独特的情欲,深刻地表现了女作家对女性自我意识的探讨,以及对人性的深层次探究。同时期戏剧家丁西林根据凌叔华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独幕剧《酒后》,描写了相似的故事内容,但是通过两个文本的互文性阅读,我们惊讶地发现不同视野下的女性形象竟有很大的差异。丁西林通过对凌叔华作品中叙事的情感基调、人物形象的主体性、围绕的主要情节基点的改变,抹杀了凌作中的女性意识和情感欲望,从而凸显出男性作家潜意识里根深蒂固的男性中心主义意识。学生在这样互文性的文本细读中深入挖掘文本的隐秘意义,感受以前未曾有过的阅读体验,调动了他们的阅读兴趣,同时也吸引他们进一步去关注中国现代女性文学的发展,思考女性解放的艰难历程。
  3、构建师生互动、课内课外结合的开放式教学
  传统的现代文学教学沉迷于以教师为中心满堂灌的课堂讲授,教学方法则拘泥于“告知式讲授,接受式学习”。学生们则越来越养成了依赖教师讲授的习惯,不再有主动学习的热情,结果自然是理论空疏,视野狭窄,还丧失了对文学的热情。因此,在现代文学教学中提倡文本细读,就需要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考试机制等方面都要立足文学文本,突出文本在教学中的地位与意义。因此,构建师生互动的开放式教学,也是当务之急。教师可以定期举行学生主持的讨论课,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既能让学生充分展示文本论文联盟http://细读的心得和成果,又能听到他人的表达,都以开放的心态接受别人的评论。通过这种互相观摩、学习和借鉴的学习沟通过程,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逐渐被多元化的、开放的教学方法所替代,从而调动学生的主动积极地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互助合作学习等。
   提倡文本细读,将课堂教学与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细读文本时,教师先根据文本内容、学生特点确定对象,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充分阅读原著,并且组织起课外学习小组,互相交流、互助学习共同探寻文学的魅力,将自己的阅读体验和思考形成观点,完成文本细读的初步。然后在课堂上与教师、其他同学展开进一步的讨论、交流,以“互动”的方式完成对文本细读的深化。最后,教师还要针对学生的感受和体会引导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训练其掌握文学批评与研究方法的能力,培养其问题意识,拓展其思维空间。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4、结合写作训练,深化文本细读。
  阅读与写作,是学习文学课程最重要的两种方法。温儒敏先生认为,中文系学生的强项“是‘语言文学’的能力,包括文学感受力和评判力,而这一切还要落实到写作的综合能力训练上。中文系不一定能培养作家,但应当能培养‘写家’,就是‘笔杆子’。”[5]在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学生接触到的文本大多是经过了时间检验、堪为后世文学的典范之作。通过对这些经典文学作品的文本细读,学生不仅能够获得遣词造句等语言组织方面的进步,更能够从这些名作所独具的审美特征和气质风范,体味到文学家所内具的情感蕴藉、艺术造诣,从而在移默化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仅如此,写作还能够反过来促进阅读的深化。单纯的文学阅读,调动的主要是读者的情感因素,使读者与作品产生精神的契合与共鸣。但如果要将自己内在的文学感受转化为客观的文字论述时,则必须借助写作这条途径。只有通过写作,原本丰富却又含混的心理情绪才能外化为可感可知的语言陈述,才能在知识、情感上达到与他人交流沟通的目的。因此,古人“不动笔,不读书”的说法非常精当。写作是阅读能力的深化与补充,是作品阅读中模糊观点逐步清晰的一次具象化过程,是一次质的升华与飞跃。至于写作的形式,既可以是学生的文学创作包括日记的写作,也可以是读书笔记、讨论稿、作业、论文等。这样,学生的阅读与写作两方面的能力都得到了相得益彰地锻炼和培养,也凸显了当下大学教育改革中注重学生素质和能力培养的思想。
  结 语
  中国现代文学的学习大致可以分为“文学作品的阅读——文学史的把握——作家作品的专题研究”三个阶段,其中最基本和核心的就是文学作品的阅读。陈思和先生曾说“构成文学史的最基本元素就是文学作品,是文学的审美,就像夜幕降临,繁星闪烁,其实每个星球彼此都隔得很远很远,但是它们之间互相吸引,互相关照,构成天幕下一幅极为壮丽的星空图。这即是我们所要面对的文学史。” [6]而现代文学所遭遇到的最大的困境也在这里,我们的课堂充斥着抽干了的文学性的空洞话语,“不读作品”成为中文专业学生的致命论文联盟http://伤。因此,重视文学阅读,强调文本细读,把阅读作品的过程交给学生,使其通过亲身阅读体验,逐渐唤醒对文学的兴趣和欣赏、判断能力,同时在阅读过程中增强审美感受能力,为接受理论训练、文学史观熏陶,培养创造性的文学鉴赏和批评能力打好基础。
  现代文学作为高校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重要基础课,对于学生专业技能及素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当下高等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勇敢地直面困境,革新传统思维模式和框架,建构新的教育理念和学术视野,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这既是挑战,也是学科发展的机遇。转贴于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付清泉 [标签: 改革 改革 改革 改革 改革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浅谈中国现代文学教学中科学思维方法的缺失…
    作为一种现代性建制的中国现代文学
    在法意与自由之间:民国法律视野与现代文学…
    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儿童视角问题分析
    现代文学研究中的集结号
    对中国现代文学传统进行性别意识反思的必要…
    叶兆言:现代文学确实没那么好
    我国现代文学中的自然精神取向
    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语境中的自然精神选择及…
    基于“活动”的留学生本科《中国现代文学》…
    现代文学阅读教学策略探析
    浅谈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中国古代文学课”的…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