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从生态主义视角解读 黑暗的心
摘要:约瑟夫·康拉德(1857-1924)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其最为熟知的代表作有小说《吉姆爷》(lord jim),《台风》(typhoon),《黑暗的心》(heart of darkness)等。康拉德的代表作《黑暗的心》是作者根据自身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中篇小说,是现代小说的里程碑,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生态主义角度分析小说的文化内涵,集中关注小说中折射出的人与自然、自然环境与科学技术的关系,从而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并从生态文学的视角探讨小说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康拉德;《黑暗的心》;生态主义;生态文学
  
  前言
  《黑暗的心》这部小说由马洛的回忆展开叙述,受雇于某一个公司的马洛作为一艘停泊在泰晤士河口航船的船长踏上了非洲之行,一路上他经常听到一名叫做库尔兹的奇才,于是本以毫无生趣的非洲行变得有了目标,马洛梦想着亲眼见到这位奇人并希望与之畅谈。然而最终了解到这位奇才实则是一个残酷贪婪的象牙掠夺者,并亲眼目睹了库尔兹的悲剧结局。文章以马洛为线索讲述其非洲行的所见所闻所感,时不时透露出殖民者对自然的剥削和无止境的掠夺,反映了人类的贪婪和人性黑暗的一面。人类对自然无节制的开采掠夺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先进科学技术一方面能改善人类的生活,开发愚昧落后的地域,但当科技被用为殖民者剥削的工具时,科学技术带给人类的将不再是福祉。随之而来的将是自然环境与现代科技的不和谐,将是自然对人类的报复。渺小的人类在大自然面前如若违背自然规律,坚持人类中心主义,片面追求物质必将摧毁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自然的报复[1]。wwW.11665.cOm本文结合小说的时代背景,以生态文学的视角探讨《黑暗的心》中人与自然、环境与科技微妙的关系,从而揭示小说的现实生态主义意义。
  一、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批判人类对大自然无尽的掠夺。小说《黑暗的心》通过殖民者对自然对弱势群体的侵略和无情的剥削折射出生态主义所倡导的主旨和思想。
  (一)生态主义
  生态思想的核心是生态系统观、整体观和联系观,生态思想以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和终极标准,而不是以人类或任何一个物种、任何一个局部的利益为价值判断的最高标准。《黑暗的心》中人类对自然的破坏主要体现在殖民者对大自然的掠夺,然而最终必将受到自然的惩罚,如文中指出大多去往非洲的人都有去无回;很多人因害热病而死去;文中重要人物库尔兹即便在从自然中获取了极大利益最终也以悲剧告终(小说中生态主义的体现将在下一章节中进行具体阐释)。这都告诉人们,在自然与人的交锋中,最终胜利者只能是自然,因此我们要建立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即生态主义。反对人类中心主义,把是否有利于维持和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和谐、稳定、平衡和持续存在作为衡量一切事物的根本尺度,作为评判人类生活方式、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终极标准。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时,如果以人为中心,人类必将把自身的利益置于生态整体利益之上,必然会引发生态危机和生态失衡,必将受到大自然的惩罚。因此,我们要坚持生态主义。
  (二)生态文学
  生态文学是以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为最高价值的文学,而不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理论基础、以人类的利益为价值判断之终极尺度的文学。不把人类作为自然界的中心、不把人类的利益作为价值判断的终极尺度,并不意味着生态文学蔑视人类或者反人类;恰恰相反,生态灾难的恶果和生态危机的现实使生态文学家认识到,只有把生态系统的整体利益作为根本前提和最高价值,人类才有可能真正有效地消除生态危机,而凡是有利于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最终也一定有利于人类的长远利益或根本利益。许多作家对人类中心主义、二元论、征服和统治自然观、欲望动力观、发展至上论、物质主义、消费主义等思想观念,对破坏生态平衡的自然改造、竭泽而渔地榨取自然资源的经济发展、违反自然规律和干扰自然进程的科技创造、严重污染自然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大规模杀伤武器的研制和使用等许许多多的思想、文化、社会现象提出了严厉的批判。
  从生态角度解读《黑暗的心》主要讨论其折射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先进科技与资源环境的关系。殖民者假其名为解放非洲大陆,教化当地黑人,实则既是对丛林资源的破坏对大自然的掠夺也是对当地黑人的无情迫害。这种以殖民者利益为导向蔑视自然规律,对自然资源的无节制开采和对弱势东方的压迫是违背自然规律的,其结果必将是悲剧性的。
  二、小说《黑暗的心》中生态主义的体现
  本章主要通过对小说中的细节描写进一步分析其所体现的生态主义观点。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分别论述,从小说的时代背景追溯生态主义的原由;从小说中反映的人与自然的关系揭示生态主义的本质即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科学技术的发展观和人类对自然资源开采之间的关系倡导可持续发展观和绿色科技观。
  (一)小说中人与自然的关系
  小说中主要通过殖民者对自然资源的掠夺来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类无限制的掠夺自然资源最终导致生态平衡失调,人类贪婪的本性将其自身推向悲剧。下文中以小说中几处实例来加以分析说明。
  小说开头对泰晤士的一番景象描写笼罩了一层阴深压抑的氛围,折射出人类开始对自然进行掠夺的场景。“奈丽”号小艇摇晃几下后抛锚停船,船上的风帆纹丝不动。潮水已经涨高,大风也已平息。船正沿江而下,现在只好停泊等待退潮。泰晤士河的入海口在我的眼前伸展,仿佛是一条横无际涯的水路的开端。远处水面上,海天一色,浑无间隙。在明净的天空下,几艘驳船缓缓行驶在潮水中,船上黑褐色的风帆反衬着尖尖的红帆布,好像着色后的鬼魂释放着幽光。海滩笼罩在一片烟雾中,平坦地向大海蜿蜒,消失在烟波浩淼之处。格雷夫森港上空天色阴沉,越往里越黯淡,凝结成一团朦胧,盘旋在这座世界上最伟大的城市之上,森然可怖。开头的景色描写奠定了全文的基调,为人类掠夺自然资源进行了铺垫。
  没有必要详细告诉你们路上的一切。满眼都是小道,一张由人踩出的小道织成的网,覆盖着荒凉的大地。穿过长长的野革,穿过枯焦的野草,穿过丛林,在阴冷的沟壑里爬上爬下,在灼热的崇山峻岭间爬上爬下,四周杳无人烟,一间茅屋也没有,好久以前人们就搬走了。这么说吧,如果一群带着各式可怕的武器的神秘的黑人行走在迪尔与格雷夫森间的路上,把前后左右的乡巴佬都抓来帮他们搬运东西,我想顷刻间那儿每座农场、每间茅屋都会空无一人的,只是这儿也不见一间房子。我还是走过了几个废弃的村庄,坍塌的草墙,简陋得让人心酸。一天一天,六十双光脚在我身后蹂踏着,挪动着,每双脚还支撑着六十磅重的东西。安营,做饭,睡觉,拔营,赶路。时不时地会有搬运夫连东西也不及卸下就死了,在路边的杂草中安息,身边留下一只空空的盛水的葫芦和一根长棍,周围和上空是一片寂静。该段描写反映了殖民者压迫黑人对大自然进行开采和掠夺。黑暗的心脏地带开始有了人类的足迹,野草是枯焦的,殖民者带着武器登上这片土地,为了追求绝对利益对大自然进行无情的开采和破坏。违背了生态主义观,这种人类中心主义观必将受到自然的报复。
  再如“有时我问自己这一切究竟意义何在?这些人,手里可笑地拿着长长的棍棒,踱过来又踱过去,活像是一群被鬼魂迷住了的毫无信仰的朝圣者,终日里设圈在朽烂的篱笆内。空气中回响着‘象牙’这个字眼,人们悄悄地、无可奈何地说着‘象牙’,你还以为他们是在向它做着祈祷,从象牙这个字飘来一丝愚蠢的贪婪,如同一具死尸散发出的臭味。”所反映的一样,殖民者对象牙和财富的贪婪揭露了人性的黑暗面,盲目追求眼前利益。最终小说中的主人公马洛开始清醒地认识到“我们是一群在史前大地上的漫游者,这片土地有着一种未知星球的外观。我们几乎可以幻想自己是接受一份被诅咒遗产的第一批人,要征服这笔遗产,我们得付出刻骨的伤痛和过度的辛劳。”人类对自然的破坏是要付出沉重代价的。只有实现追求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科学发展观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库尔兹即便在这片土地上获得了极大利益和人们的追崇,但其破坏自然掠夺资源的结果必然是悲剧的。小说的其一叙事人马洛回忆说到“我不能肯定他是不是意识到了自己这个缺陷,我想他最后知道了——直到最后一刻才知道。但是这荒野早就发现了他,并且因为他如此不自量力地冒然闯入,狠狠报复了他一下。我想这荒郊野岭早已经悄悄告诉过他一些关于他自己的事情,而他以前并不知道那些事”,奇才库尔兹也在自然面前无以抗拒,最终为其恶行付出生命的代价,剩下的只有深深思念他的未婚妻和未实现的梦,其结局是悲剧的。
  (二)小说中自然环境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先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福祉,但当科学技术被用为殖民者剥削和压迫的工具必将给人类和自然带来巨大的伤害。在《黑暗的心》中很多科技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是破坏自然和摧毁人类生存环境的罪魁祸首。其一是交通的发展,船舶的广泛使用和改良使得人们可以航行到更远的地域,但同时也为人类破坏自然提供了基础。另外假其名为为非洲落后地区修建铁路,而主人翁马洛看到的却是如此景象:“我在草地里看见了一只锅炉,接着又发现了一条通上山去的小路。因为石头挡路,路便转向一边,那儿有一节小型火车车厢轮子朝天背着地躺着,一个轮子已经脱落,车厢看上去活像是某种动物的尸骸。我还看见了一些锈蚀的机器部件和一堆生锈的铁钉,路的左边——一片树木洒下一片荫凉,一些黑色的东西似乎在那儿蠕动着,我眨了眨眼,山路非常陡峭;路右边,一只小号在嘟嘟吹着,我看见黑人在奔跑。一声重重的、沉闷的爆炸把大地也震动了,峭壁上飘出一缕烟仅此而已。山崖的表面丝毫没有变化。他们在铺设一条铁路,这堵峭壁其实没有着什么,但这毫无目的的爆炸是他们所从事的全部工作。”火车不再是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工具,而成了破坏荒原环境的祸害。殖民者的入侵使得人类的足迹在这片土地上蔓延开来:“铆钉我的确需要,海岸那边有着成箱成箱的铆钉——好多箱呢——堆积成山——箱子都快撑破了——裂开了!在山坡上的那个贸易站院子里,你每走两步就会踢到一颗撒在地上的铆钉。铆钉已经滚进那个死亡丛林里。”[2]武器的发明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殖民者将其用做俘虏黑人的工具、掠夺自然的工具。现代科技的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对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产生了极其恶劣的影响,生态主义观提倡绿色科技观,科技必须绿化,绿色科技才是科学进步的未来。我们要努力限制科学的权利,对科学技术进行批判、监督、制约和改造,使其向有利于人类和整个地球的方向发展。
  三、从生态主义角度谈小说的现实意义
  小说《黑暗的心》通过主人公马洛的回忆进行叙述,穿插“我”的描述,时不时转换视角向读者展示了殖民者在非洲这片黑色土地上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压迫。从生态主义视角窥视小说中反映出来的生态主义观点即殖民者无视自然规律对大自然无节制破坏和对象牙等自然资源肆意掠夺的结局必然是悲剧的。人类如若奉行人类中心主义,以牺牲生态环境来实现自我利益的最大化最终将受到自然的报复。马洛的非洲行使其最终的圆梦之旅成为一次窥视非洲殖民现状的心路历程。主人翁亲眼目睹了殖民者在这片黑色土地上肆意破坏自然,压迫黑人的行径。人们航船驶入“黑暗的心脏”地带,带着钢枪、炸药、铆钉开始开采荒原,掠夺象牙等资源。原本无人问津的荒原处处弥漫着炸药味、血腥味,原本安宁的荒原开始变得伤痕累累,当人类的行径超出自然可承载的能力,自然必将对人类实施报复。在自然面前人类并非无能为力,但一旦破坏了生态平衡,其结局必然是悲剧的。人类将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3]。所以我们倡导本着生态主义思想观,以生态环境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不是以人类中心主义为理论基础,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实现人类利益与生态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在现代社会中,人类的足迹几乎遍布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人们利用先进科学技术对自然资源进行开采,对生态环境进行改造。然而环境问题显现在我们生活的各个层面,只有坚持生态主义观点,吸取人类中心主义带来的教训,反对破坏自然破坏生态系统而盲目追求利益的激进唯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观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才能最终实现人们所追求的物质和文化发展。
  结语
  著名小说家康拉德最杰出的代表作《勇敢的心》通过主人公马洛的叙述向读者展示了其非洲之行的所见所闻,小说中穿插“我”的叙述,从两个角度呈现殖民者假以解放落后地区开发非洲的名义对非洲这片黑色土地进行资源掠夺和环境破坏,并最终走向悲剧的冒险故事,小说中的重要人物库尔兹———一个利用武力掠夺象牙的残酷分子,最终也受到了自然的惩罚。从生态主义视角解读《黑暗的心》,启示人们当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倡导可持续发展,需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实现人类的长远利益。
  
  参考文献:
  [1]康拉德.黑暗的心[m].孙礼中,季忠民,译.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04.
  [2]康拉德.黑暗的心[m].黄雨石,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3]范晓娜.《黑暗的心》生态批评解读[j].文教资料,2010,(2).
  [4]雅各布·罗斯,杨晓霖,叶友珍.交叉模式下的改编——《黑暗之心》的开篇与电影《现代启示录》(新版)的“智能复合”场景之比较[j].外国语文.2010,(2).
  [5]林如心.矛盾·对立·冲突——解读《黑暗的心》进程中不稳定性的叙事特色[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2009,(2).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谢文芳 [标签: 视角 黑暗的心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新媒介生态环境下东南卫视的新闻传播格局
    英美文学中的生态批评意识
    西方生态女性主义文学批评流派研究
    在历史时空中展现乡土社会的原生态——龚桂…
    侗族“舞春牛”文化生态的变迁
    陶渊明的人生态度与陶诗的和谐境界
    浅析陶渊明的理想生活和人生态度
    人与天调—《管子》生态伦理思想及其现代意…
    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生态性写作转向
    例析生态女性主义视域下的外国文学评论的几…
    香港报纸新闻低俗现象的媒介生态考量
    新媒介生态视阈下国家通讯社的身份重构与竞…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