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网首页|会计论文|管理论文|计算机论文|医药学|经济学论文|法学论文|社会学论文|文学论文|教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艺术论文|哲学论文|文化论文|外语论文|论文格式
中国论文网

用户注册

设为首页

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论文网 >> 文学论文 >> 现代文学论文 >> 正文 会员中心
 汉语言文学论文   古代文学论文   新闻传播论文   现代文学论文   文学评论   英美文学论文   文学艺术期刊
简论重释老舍的悲剧意识
中国论文联盟  摘 要:老舍曾说“世界上最古的悲剧总是表现命运怎么捉弄人,摆布人;天意如此,无可逃脱”[1]。纵观老舍的作品,不难发现,其作品中人物大都以悲剧收场,如月牙儿、祥子、王利发。研究者历来愿意从社会学、历史学、政治学的角度来分析老舍笔下人物的悲剧,笔者认为老舍的宿命意识是解读老舍作品的另一个关键所在。
  关键词:老舍 悲剧 宿命
  
  剧作家曹禺曾在《<雷雨>序》中谈到关于剧中人物命运的话题,他说:“人类是怎样可怜的动物,带着踌躇满志的心情,仿佛是自己来主宰自己的运命,而时常不是自己来主宰着。”[2]曹禺似乎是在暗示我们命运不是自己能够主宰的,是另有一种神秘不可知的力量在牵制着宇宙众生。笔者认为老舍在安排其笔下人物命运时也暗含着与剧作家曹禺一样的古希腊宿命意识。亚里士多德定义古希腊悲剧时曾说:“古希腊悲剧描写的是严肃的事件,是对有一定长度的动作的摹仿;目的在于引起怜悯和恐惧,并导致这些情感的净化;主人公往往出乎意料的遭到不幸,从而成悲剧,因而悲剧的冲突成了人和命运的冲突。”换句话说构成悲剧的最大矛盾冲突是人和命运的抗争。在笔者对老舍先生的作品滤去浮华深度阅读之后,发现其作品中人的一生就是与命运抗争的一生,蕴含深刻的悲剧力量。
  《微神》是老舍先生早年的作品,也是老舍为数不多的爱情小说之一。故事很简单,讲一个爱情悲剧:一个女孩因为家道中落而沦为暗娼,等到心爱的人回国,她却因为种种原因最终死掉。其中有这样悲剧性的段落:
  我走,极慢的,她送我到帘外,眼上蒙了一层露水。wwW.11665.COm我走到二门,回了回头,她已赶到海棠花下。我象一个羽毛似的飘荡出去。
  以后,再没有这种机会。
  “我”走了,像一个羽毛飘荡出去,“我”知道,以后再没有这种机会。文字间没有任何过渡,似乎这一切都是不可知的力量在背后安排着、牵制着,不容有任何回旋的余地。无需交代,悲剧在最初就已注定,命运自有安排。尤其是故事的结尾更加让我们相信一切的发生自有天意:我从南洋回来,女孩已沦为暗娼,我愿意娶她,托人说媒,但她狂笑,并且在一次打胎中死去。托梦给我说出下面的话:“你可以继续作那初恋的梦,我已无梦可作。我始终一点也不怀疑,我知道你要是回来,必定要我。及至见着你,我自己已找不到我自己,拿什么给你呢?你没回来的时候,我永远不拒绝,不论是对谁说,我是爱你;你回来了,我只好狂笑。单等我落到这样,你才回来,这不是有意戏弄人?”到底是什么在“有意弄人”,精读文本之后,笔者得出这样的认识:这篇作品并非刻意把爱情悲剧归结为社会和时代的责任,或解释为封建礼教酿成的悲剧,虽然老舍也许略微涉及到了以上造成这个爱情悲剧的社会背景和文化背景,但细读之后笔者发现,这并非老舍的写作重点。老舍用一种极浪漫极细腻的笔调,在娓娓道来中于不经意间描述着这个爱情悲剧,全文的景色和心理描写似乎远胜于故事情节及背景的描写。全文笼罩在一种淡淡的、无意的甚至是顺其天意的悲伤氛围里,老舍用意识流的写作手法讲述着一个命定的悲剧,故事似有所指,也似无所指,似乎和社会有关,也似乎无关,一句“天意弄人”让我们参透故事背后的大悲悯。
  如果说《微神》是半明半晦的命运弄人悲剧,那么《月牙儿》就是一个明明白白的天意不可违的命运悲剧。尽管研究者历来拿“钱比人更厉害一些,人若是兽,钱就是兽的胆子”之类的句子试图说明这是一篇控诉黑暗社会、同情生活在最底层的被侮辱和被损害的悲惨女性的故事,但笔者认为《月牙儿》似乎更像人与命运抗争而最终抗争不过的命运悲剧。小说讲述了母女两人与命运抗争最终失败的故事。月牙儿父亲的死使这个家庭失去了经济来源,母亲想尽各种法子赚钱还是不能维持,终于改嫁,月牙儿有了一个后爸,但温暖的日子总是很短暂,后爸走了,母亲沦为暗娼继续维持生活。月牙儿对母亲既爱又恨,发誓绝不用这种方式挣钱,但抗争不过命运安排的月牙儿最终沦为暗娼。“安排”一词,并非笔者凭空想象得来的,也许引用原文更具有说服力:
  “我早知道,我没希望;一点云便能把月牙遮住,我的将来是黑暗。果然,没有多久,春便变成了夏,我的春梦作到了头儿。”
  “最后的黑影又向我迈了一步。为躲它,就更走近了它。”
  “我的妈妈是我的影子,我至好不过将来变成她那样,卖了一辈子肉,剩下的只是一些白头发与抽皱的黑皮。这就是生命。”
  这是文中的几个片段,透过这样的句子,我们似乎看到了老舍眼底的悲伤和心底的宿命。正如那个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的故事——越是想远离那个命定的劫难越是无可回避地走近它,难道逃离就意味着奔向?
  如果说仅用女性的悲剧命运来印证笔者的这一观点似乎有些站不住脚,因为自古以来女性的命运就和悲剧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下面笔者再举几个老舍作品中男性的悲剧人生来加以说明。以下是老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里的片段:
  从有了这辆车,他的生活过得越来越起劲了。拉包月也好,拉散座也好,他天天用不着为“车份儿”着急,拉多少钱全是自己的。心里舒服,对人就更和气,买卖也就更顺心。拉了半年,他的希望更大了:照这样下去,干上二年,至多二年,他就又可以买辆车,一辆,两辆……他也可以开车厂子了!
  可是,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
  祥子梦想着开一个车厂,娶一个能洗会做的乡下姑娘,过一种简单随意的生活。而且更为可贵的是,祥子不是那种想想就算了的人,他主意打定就去实施,祥子希望绕开其他车夫的路,绝不把拼尽气力挣来的钱拿去“白房子”喝花酒。祥子要过一种干净理想的生活。但正如老舍所言“希望多半落空,祥子的也非例外”,祥子最终无可回避地走向了堕落,甚至比其他车夫堕落得还彻底,还纯粹。鲁迅曾说希望本无所谓有,也无所谓无,是在告诉我们也许希望在有无之间,人就不至于太过痛苦,因为人总是处在理想的竭尽全力实现与最终难以实现之间,命运的无常总是会在不经意间道出真相,折磨人的神经和灵魂。换句话说,“希望越大,失望就越大”,清醒地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人永远活得比其他人痛苦,然而是顺从命运的安排还是与命运抗争,这不是老舍作品的重点,重点在于抗争的结果将使抗争者陷入更大的苦难里不能自拔。老舍在塑造祥子时曾说他是一个“个人主义的末路鬼”,似乎祥子与命运抗争又最终失败的一生是在告诉我们全体劳动者必须联合起来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但人真的能抗争过命运吗,笔者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但从老舍的作品中,分明可以感受到命运的力量。正如老舍所言命运总是在捉弄人,摆布人;天意如此,无可逃脱。就像那个出海打渔的老人,在海上与马林鱼搏斗,与鲨鱼搏斗,与寂寞搏斗,与命运搏斗,最终似乎成功回到岸边,但马林鱼却只剩下残骸骨架,这似乎是一个成功抗争命运的故事,但故事的结尾恰恰又使我们深陷于一个更大的悲剧——胜者无所获。也许正如海明威所言——人生就是一场孤独的战争,和命运作战的一生,其结果是一无所收获,在孤独中死去,熄灭最后一盏理想之灯,陷入更空寂的世界里,无法自拔。
  《茶馆》里的王利发是又一位试图改变命运的人,他不停地校正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以便跟上时代,但最终的结果是他在忧郁孤独中上吊自杀,故事的最后,王利发满含无奈地说出这样的话:“改良,我老没忘了改良,总不肯落在人家后头。卖茶不行啊,开公寓。公寓没啦,添评书!评书也不叫座儿呀,好,不怕丢人,想添女招待!人总得活着吧?我变尽了方法,不过是为活下去!是呀,该贿赂的,我就递包袱。我可没做过缺德的事,伤天害理的事,为什么就不叫我活着呢?”没做过伤天害理的事,但似乎“天”并没有一个公正的理性的判官。正如曹禺所言,“种种宇宙里斗争的“残忍”和“冷酷”。在这斗争的背后或有一个主宰来使用它的管辖。这主宰,希伯来的先知们赞它为‘上帝’,希腊的戏剧家们称它为‘命运’,近代的人撇弃了这些迷离恍惚的观念,直截了当地叫它为‘自然的法则’。而我始终不能给它以适当的命名,也没有能力来形容它的真实相。”[3]在老舍笔下,宇宙似乎是一个黑暗的坑,人落在里面愈挣扎愈深陷。老舍善于描写人与命运抗争最终失败的悲剧故事。悲剧中描写的冲突往往是难以调和的,具有宿命论色彩;悲剧中的主人公往往具有坚强不屈的性格和英雄气概,却总是在与命运抗争的过程中遭遇失败。纵观老舍的作品,其代表作中主要人物正是身处在亚里士多德所言的悲剧当中,坚强不屈地努力着,抗争着,但最终不能自拔,自我毁灭。老舍的悲剧作品也在反映社会,反映时代,但正如老舍所言,真正的悲剧是反映命运怎么捉弄人,摆布人,是反映天意如此,无可逃脱的命运。换句话说,老舍认为命运悲剧是最具震撼力的悲剧,可以引起人类的大悲悯,大悲痛。
  《老张的哲学》是老舍先生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写它的时候,作者不过二十六岁,故事的女主人公叫李静,是一位可爱文静的姑娘,最后却自杀而死。李静自杀之前,老舍这样写道:“人们当危患临头的时候,往往反想到极不要紧或玄妙的地方去,要跳河自尽的对着水不但哭,笑,而且有时候问:宇宙是什么?生命是什么?……那自问自答的结果,更坚定了她要死的心。”我不知道老舍先生在自杀之前是不是也问过这样的话——“宇宙是什么”,“生命是什么”。 评论家都说老舍幽默,而老舍自认自己是个悲观的人,他曾在一篇文章中讨论自己悲观的性格,他说“悲观有一样好处,它能叫人把事情都看轻了一些”[4]。悲观的人更容易写出悲剧的作品。而中国自古以来真正的悲剧并不多见,我们总是愿意看大团圆,朱光潜说中国文学在其他方面都灿烂丰富,唯独在悲剧这种形式上显得十分贫乏。……事实上,戏剧在中国几乎就是喜剧的同义词。中国的剧作家总是喜欢善得善报、恶得恶报的大团圆结尾。随便翻开一个剧本,不管主要人物处于多么悲惨的境地,结尾一定是皆大欢喜。我们不愿意面对悲剧,我们希望祥子实现自己的理想——开一个车厂,娶一个单纯的能洗会做的乡下姑娘;我们希望月牙儿最终摆脱命运的安排,自食其力,过一种干净的生活;我们希望王利发茶馆生意兴隆,安享晚年。但老舍似乎一直在挑战我们的心理承受能力,挑战的背后有社会原因、时代原因,但似乎阅读到最后,这一切看似肯定的原因都指向虚无,最终归结到命运那里。
  老舍说,“我并不想提倡悲剧,它用不着我来提倡。二千多年来它一向是文学中的一个重要形式。它描写人在生死关头的矛盾与冲突,它关心人的命运。它郑重严肃,要求自己具有惊心动魄的感动力量。”[5]
  老舍的作品因其对人物命运的重视,并真正领会悲剧的内涵而独具震撼人心的力量,成为经典。
  
  注释:
  [1][4][5]老舍:《老舍集·散文卷》,海口:南海出版社,2010年3月版,第220页,第326页,第330页。
  [2][3]曹禺:《雷雨·雷雨序》,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1月版,第371页,第371页。

论文联盟 转贴于中国论文联盟 http://
  • 上一篇文学论文:
  • 下一篇文学论文:
  •  作者:夏雨 [标签: 老舍 意识 ]
    姓 名: *
    E-mail:
    评 分: 1分 2分 3分 4分 5分
    评论内容:
    发表评论请遵守中国各项有关法律法规,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
    简论新媒体传播的舆论化趋势及互联网信息分…
    简论中华文化之国际传播
    简论微博的媒介融合意义
    简论 红楼梦 中 凤辣子 的悲戚
    简论井上靖与中国文化
    简论从 橘颂 看屈原的思想品格
    简论 恨不相逢未嫁时 
    简论孤独的骑马人
    简论安徽怀远方言“分音词”举例
    主流文化下的独特声音——简论美国华裔女作…
    简论谋爱与谋生
    简论李白诗文打破“传统写法”评析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手机版 | 论文发表

    Copyright 2006-2013 © 毕业论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免费论文网]  版权所有